史記人物老子:擅行的人,在無行跡無言語中做事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第27章)”你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在你周邊的人,你就會有所發現。

有出行,怎麼會不留行跡呢?步行有足跡,走水路有水紋,今天這樣生產力發達的高科技時代,到處是高清晰的探頭。有言語就會有破綻,觀點本身就會有邏輯的不周不全,辯論更會出現漏洞,說得越多,看似對別人攻擊性強,事實上也更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善於計算的終究離不開工具,不過是古人用的是籌策,後來改用算盤,今天用上計算機;你是不是善於守護——鎖、門栓梢,但總存在關楗——也是破關的點。你擅長捆東西,結繩,給繩或絲打結,但沒有什麼不能解。用這麼多的有形工具,守護自己,不被攻破,看似堅固,進攻的人找到了關鍵,一樣可破解吧!為此,怎麼樣的思想才不存在攻與破?請你不要用機巧智慧,讓它迴歸到大道中。明白了,工具只是效用,不進行人為的分別貴賤好壞,你不是就不存在擔心與掛礙了嗎?

史記人物老子:擅行的人,在無行跡無言語中做事

精神思想看似自己的,離開了身體它們能獨立存在嗎?對於個人、集體、國家,都是需要附載形體工具才能存在,為什麼一開始要人為的分出貴賤貧富呢?想想看,擅於隱匿形跡的,是不是在生存生活中讓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擅於言說的,他好像什麼也沒有說,用形體行動語言做給你看;擅長於計算,在沒有算計中讓大家明白他眼光的長遠和前瞻性;放棄工具式的保護,反而內心上不需要保護,而且什麼都能成為保護的工具。這也是荀老夫子說的“假於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的擅長於借用工具。從精神上來說,也如同莊子講的“無所待而遊無窮”。你內心信念,不作執念,在無行跡無言中生存生活。

史記人物老子:擅行的人,在無行跡無言語中做事

因此,體“道”者,藉助萬物自然用處,不過度施予改造,不巧設形名概念區爭萬物高下大小价值,不以人為中心來看待其他有息生命、無息生命,乃至無生命大自然萬物。你想想,是不是與薩特“一切存在就是合理的”很相像。人各安其性,各盡其所,各遂其生;物各盡其用,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有想法的人,都能朝著美好的前程,大家都放棄了機巧,生活在其樂融融當中,這不就是古代先賢們說的“大同”境,加上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後,不就是“共產主義”社會了嗎?

史記人物老子:擅行的人,在無行跡無言語中做事

這也讓我想起了隋朝時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在《信心銘》開卷語:“至道無難,唯嫌撿擇,但無愛憎,洞然明白。”你若四季安平,對物、事、人一視同仁無分別,皆是成就自己性靈的助力,無所向背愛憎,無所撿擇——困難容易、肥瘦喜嫌,無所分別取捨,你的思想就臻於道的境界。

史記人物老子:擅行的人,在無行跡無言語中做事

生活中,事情的解決往往先易後難,取捨也總是按一定的社會標準,因此,你我還會用某個人或某類人、某國人為基點。一樣的工具物用,用上的不同的標準來衡量,結論當然不同。“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宋朝蘇軾《赤壁賦》)”以天道、天心來衡量時,你就很容易理解美國詩人喬治·艾略特的詩句:“世上不斷增長的善,有一部由不具歷史意義的行為決定著;而你我周圍惡的事物之所以沒有像它們本來變成的那麼糟,一半也要歸功於那些忠實地過著隱秘的生活、如今安息在無人拜祭的墳塋中的人。”(“……For The growing good of the world is partly dependent on unhistoric acts; and that things are not so ill with you and me as they might have been, is half owing to the number who lived faithfully a hidden life, and rest in unvisited tombs.”——George Eliot)

史記人物老子:擅行的人,在無行跡無言語中做事

想一想,你我談論問題和評價人物,是不是常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認知作為標準來衡量呢?是不是常犯“貴賤遠近親疏”的錯誤?是不是常常用“自賢他愚”來看待物、事和人?你不妨試試用天心自然的胸懷與眼光待人接物,內心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那麼,人心靈與天性本來一致的,是社會化人格過程中,把你我變成了這樣。現在,你知道了這樣一個道理後,會怎麼做。

史記人物老子:擅行的人,在無行跡無言語中做事

“無用而用,無心而為”放棄機巧,如普羅米修斯那樣,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你自己心裡明白就好。不去妨害別人,但求機緣,來就來了,去就去了。順物之性,因任自然。在無跡無言中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