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換親是無奈還是惡習?

星空迷上了山野


在80年代前,農村換親都是處與無奈,並不是惡習。原因是什麼,一個字:窮"。莊戶人家為了傳宗接代,怕斷了香火,就是我把我的女兒給你家,你的女兒給我家,互換做兒媳婦。一般來看,沒有幾家換親能過好的,原因|,一,因為家庭經濟基礎差,二,年齡上有差距,三,女兒嫁過去,沒有一個甘心情願的。四,在眾人眼中還感覺羞恥。所以說,農村換親的都是迫與無奈。


永強防水


我們村,有五對夫妻是換親,離我最近的是我的發小,他小時候活潑機靈,不論上山挖藥材還是剜野菜,數他利索,剜的又多又幹淨,不像我,草屑、泥土一把抓。

不知為何,到了婚配年紀,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一耽擱就到了三十歲。在農村,三十歲的男人不結婚,是很嚴重的問題。正趕上他父親氣管炎嚴重,隨時都有換不過氣的可能。這時候他的小妹初中畢業,答應換親。如今,兩家人都幸福美滿,他的兒子讀六年級,今年媳婦又生下一千金。

當然,當初選擇換親,絕對是迫於無奈。不然他父親怎麼會把不滿十八歲的女兒換給奔四的男人為妻呢。

還有一個例證,是我表哥,我大姑家的兒子,表姐為他前後換過兩個女人,結果都沒走到最後。如今表哥已過五十,和失明的姑姑相依為命;表姐為了給表哥換女人,落下精神失常,到現在說話顛三倒四,還被婆家趕出家,獨自在外打工。如果不是為了成全姑姑一家人,表姐何苦落得如此下常,她當初可是村裡的第二個女高中生!從前到後,有多少無奈,又有誰能體會?


蘇臺文苑


農村換親是無奈還是惡習?

我老公的爺爺給人做的媒人,什麼樣的姻緣呢?說出來大家也可能和我第一次聽到時覺得驚訝和無奈吧!

鄰居四奶奶有個駝背的兒子(可能脊柱炎,駝的厲害),到了說媳婦的年齡沒有哪姑娘願意嫁他,眼看著要打光棍了。

爺爺認識不遠處鄰村的一家人,那家兒子在車禍中失去了一條腿(大腿也沒了),平時拄著柺杖可以走。

這兩家也是同命相連都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在哪個年代(80年代)家中姐妹多。爺爺就給這兩家說和著挑年齡相仿的姐妹換親。

兩家父母一拍即合,又省錢又解決了心裡的一塊大病。

可憐了兩邊入選的姐妹眼睛都哭腫了,想想年老的父母,殘疾的兄長,自己做不了主的一生就這樣了,眼裡都是淚阿!

現在各家的孩子都已長大,鄰村那家倆孩子,兩口子種地養家畜,閒空自己做糖葫蘆賣,日子就那樣過吧!

這個駝背的已經死去10年了,留下一個智障兒子今年也有20多歲了,這女的也沒再找,一直在外地幹活但經常回家來照顧孩子和家人。

前幾年有人勸她再找個生個孩子老了有個親人照顧,她就說:“自己這一輩子叫她哥哥毀了,就這樣了!”

我們也說起過我爺爺做的這媒,到底是好不好呢?對男方和父母而言是好事也是無奈的,對姐妹則折翼她們嚮往的愛情和婚姻。

對農村換親最多的還是無奈,其次應該是陋習。

今天在農村換親已經不可能了,年輕人都有自己主見不會刻意的委屈求全換去全家的滿意。


沂蒙三寶


小趙愛學習回答:我不知道其他地方農村現在還有沒有這種現象,目前在我們河南駐馬店農村這種現象很少了,但是在1985年以前,這種現象很普遍。我記得我小時侯隨老爸轉業到遂平縣沈寨公社,當時老爸任武裝部長,我家在公社院內住。當時我就看到不少因為轉親和換親引起的家庭糾紛。過去兩家叫換親,三家叫轉親。只要一家出問題,其餘全家亂,那真叫熱鬧。當時解決婚姻問題的職務叫秘書。當時,沈寨的秘書姓尚,有時尚秘書忙的飯都顧不得吃。目前,我們現在基本上沒這種現象了。


小趙愛學習


換親是父母為了子女著想的無奈之舉。不過這都是從前的事了,現在極少聽說有換親的。

換親的原因很複雜,貧窮,殘疾,家庭成分(以前劃定的黑五類)等等因素是導致了這些人家一部份子女很難正常結婚的原因,但是也有以死相逼,爭取婚姻自主的。

我們村的一對青年男女就以跳井自殺的方式以命反抗換親。他們被救以後,雙方父母同意了這樁天成的婚配。可見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鄉野村夫369


換親是傳統社會中一種非典型的婚嫁習俗。其中肯定有無奈的成分,但說不上惡習。我倒是覺得,換親比買賣婚姻要文明的多。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換親肯定會有對個人意志的侵害,也可能侵害當事人自主選擇婚姻的權利。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換親這種形式沒有體現出更多的所謂惡。

空口講道理沒有什麼意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的換親故事。

主人公是我一個村的,今年已經快八十了。他家裡兄弟姐妹五個,四男一女。他是老大,大約是因為出生在解放前,營養不成,在兄弟中,他的個子相對低一點。我們都知道,婚姻市場上,身高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身高不佔優勢,媳婦就不太好找。以前大約二十上下,就要以找媳婦了。在正當年的時候如果沒有找到,超過二十三四,就越來越不好找了。

我們這位主人公就是因為個子矮點,把事耽誤了。他沒找到,後邊的老二老三也慢慢長到結婚年齡了。老二先找到合適的,家裡就張羅著先給老二結了婚。老三後來出去當兵,那個年代當兵的也不用愁找媳婦。於是,老大就成了父母的心病。這時,女兒到了婚嫁的年齡。於是,父母就考慮用女兒為大兒子換親。

經過多方打聽,不遠處的一個村子有一家願意換的。這家也是兒子年齡大了。當時三十歲不結婚,就已經很大了。也同意換。於是,事情就成了。

對方家的男子為什麼沒找到,說白了也沒有什麼致命的缺陷。個子也是不太高,但差不多一米六上下。他找不到,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當民辦教師。當時的民辦教師是掙工分的。好處是比農民們出的勞力少多了,輕鬆。壞處是,家裡的苦活累活兒媳婦就要擔起來了。而且,收入不高。只是村裡的平均數。所以,人高馬大,力氣多的漢子,一般不會去當民辦老師,因為不划算,掙的小。身矮力單的,去當老師就划算了。因為當農民跟著集體幹農活的話,他們連平均數都吃不上。所以,當時許多這種人當民辦老師的。

這個換親故事的四個人中,主人公的妹妹無論是人才還是身高都是最好的。為了哥哥的幸福,她也就幹了。

現在,這換親的兩家人都過得很好。嫁給民辦老師的妹妹過門之後,肯定是比較辛苦的。老公教學,家裡農活,要她一個人操持。不過,農村的日子不都這麼過的嗎?民辦教師,開始的時候,是很艱苦的。工資低,收入小。但他還是堅持著。到九十年代以後,農村的大多數民辦教師,都按國家政策轉為正式老師了。現在,這位老師早已退休了。他的退休工資和待遇,足以讓村裡的農民們羨慕。

再說我們的主人公。因為快三十歲了,才找到個媳婦,還是妹妹給換的。自然也就比較珍惜。所以,兩口子的感情一直比較好。

主人公家現在就住在我媽家的樓上,與我媽關係很好。有空的時候,就會下樓來找我媽聊天。說起家裡的丈夫兒子時,滿滿的幸福感。而我媽與父親是自由戀愛的。從結婚開始,兩個人就打架,一直打到我父親生病躲在床上動不了。

主人公比我父親大一輩,是我本家的一個爺爺。這些年,我給母親打電話的時候,母親常說,“我正和你××奶奶在聊天呢”。說的就是主人公的媳婦。

從我母親和本文主人公媳婦的身上,你能得出換親是惡俗嗎?這樣的話,怎麼解釋惡俗反而結出一個好果子。而被現代人所歌頌的自由戀愛,卻結成了怨偶呢?

婚俗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可能有陋的因素,但是,一個事物的出現,必有其原因。換親在本質上還是包辦婚姻的一種形式。你說它好也罷,賴也罷,但有一點,誰也否認不了。天下的父母,沒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自由主義者會說,為了我好,就可以干涉我的自由嗎?父母可以不干涉。於是,大量的剩男剩男剩女出現了。

誰對誰錯,沒有答案。但我們回看歷史或是文化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象社會學家說的那樣,帶有一點溫情。


七月流火140400643


在文革時,換親是地富反壞右,走資派子女討不到媳婦,父母不得不將其女兒與人家成親給自己的兒子換個媳婦。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階級鬥爭不能再搞了!


劉480909厚德載物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中出現的換親現象,並非惡習,不管怎麼說這種婚姻方式成就了兩個家庭的誕生,解決了大男的婚姻難題。

為什麼會出現換親現象呢?我來闡述一下,由於國家制度相對嚴格又不靈活,加上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兒女越多越興旺的陳舊觀念,且農村家庭中人多物少,吃的住的穿都很困難,男孩子到了適婚年齡時,就有部分困難家庭的男孩子,找不著對象,於是,媒婆們就想盡一切辦法來成就大男大女的姻緣,換親就由然而生了。

換親,實際上是不自願的,從男方角度想,拿親妹妹(姐)給自己換媳婦是非常難受的,從女方講就是犧牲自己的愛情和自由,這也是很痛苦的,為了家,為了親兄弟不得不為之,她們是時代的犧牲品,她們是偉大的!

換親這種現象止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既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還解放了農村女性的自由,這一切源於黨的好政策。


江山如畫666


農村換親絕不是什麼惡習,只能是無奈之舉,也就是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在農村,換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成分高,在改革開放前,所有人都有階級出身,每個人都被打上了成分的烙印,比如,貧農,貧下中農,富農,地主四個成分。那個年代貧農,貧下中農最吃香,比如找工作,當兵,找對象都比較容易。富農,地主成分就不行了,當兵肯定不要,找工作難,找對象更難,誰家的閨女也不願意嫁給地主成分的兒子,換親也就應運而生,就是地主成分的兒子,娶一個地主成分的閨女,再將自己的妹妹或者姐姐嫁給他媳婦的哥哥或者弟弟,這就是成分換親。第二種是家庭貧窮,男孩子已經過了結婚年齡,找對象實在困難,家長沒有辦法就給孩子換親實屬無奈之舉。經過改革開放40年,國家取消了成分論,老百姓的身份不再有貧農,地主之分,真正實現了人人平等,生活也是越來越富裕,過去的換親現象在農村已經沒有了。


快樂人生看世界1


農村換親離我們最近的,就是發生在我們父輩身上的事了。是無奈還是惡習?那就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待了,站在不同的角度,農村換親既屬無奈,也是惡習。但我認為更多的是惡習。為什麼這麼說,請往下看。

無奈:如果是站在一個家庭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這純屬無奈之舉。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的農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大都是因為家裡窮。很多家庭吃飯都成了問題,哪還有什麼心思娶媳婦啊!對於這些窮苦家庭來說,眼看自家兒子到了結婚年齡,卻因為窮,娶不上媳婦,只好拿女兒去換兒媳。試想一下,哪怕家裡稍微有點條件的話,也不會有人願意拿自己的女兒去換兒媳。所以,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真的就是無奈。

惡習:如果站在當時那個年代來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一種惡習。為什麼?因為當時那個年代的人太過於封建吧,重男輕女的思想頗為嚴重。說句不好聽的,根本也沒把女孩子當回事。只要自己兒子能娶上媳婦,還管那麼多幹嘛,只要別人同意,直接把女兒嫁過去就是了。反正早晚都得嫁人,還不如讓她最後再為家裡出一份力,用自己給哥哥(弟弟)換個媳婦。話說回來,也真服那個年代的女孩,是真夠“聽話”,一點自我都沒有。

好了,這無奈有了,惡習也有了。而我為什麼認為更多的是惡習呢?

都認為農村換親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窮,滿足不了給兒子娶媳婦的條件,這才無奈去拿女兒換親。那好!如今的農村娶不上媳婦的少嗎?因為什麼?也還不是因為窮,滿足不了人家女孩的要求,所以才結不了婚。那為什麼現在沒有換親現象呢?因為此年代非彼年代了,人們的思想也開放了,重要的是女孩本身也有話語權了。在人人講究婚姻自由,我的婚姻我做主的年代,換親現象蕩然無存。

農村換親不管是無奈也好,還是惡習也罷,我想這都過去了。“辭舊迎新”,以前是換親,那現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