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張天承


回答:

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介紹:

  • 一、事情發生的背景

  • 二、斯大林的焦土政策

  • 三、希特勒的後勤戰略失誤

  • 三、德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了嗎?

事情發生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軍兵分三路突襲蘇聯。儘管蘇聯領導人也有收到過德軍將會入侵蘇聯的情報,但都沒有很好的重視。

德國採用閃電戰戰略,又加之戰前準備充足,所以說德軍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戰爭開始半個月,德軍就向前推進了600公里,蘇聯軍隊損失極大,其中僅僅飛機就損失1200架。到了9月30日,德軍又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這次會戰殲滅蘇軍60萬人。

但蘇聯嚴寒的冬天也馬上就到來了,但是此時德軍開始面臨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後勤保障問題,特別是棉衣供應問題。戰前,德軍準備充分,僅僅是兵力配備和戰略戰術上的充分,這才導致戰爭開始蘇軍一潰而敗,但是後勤保障特別是棉衣供應卻忽略了。

斯大林的“焦土政策”


戰爭爆發後不久的7月3日,斯大林下達了一個戰略性的命令,那就是“焦土政策”,其核心內容有以下幾點:

  • 1、物資轉移。西部富饒地區的工廠、機器和工人,全部轉移到東部的烏拉爾山區。

  • 2、人員轉移。西部的工人、農民、市民必須全部東遷,在離開之前,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包括房屋在內全部燒掉。

  • 3、後防騷擾。要求活躍在敵佔區內的游擊隊儘可能的銷燬敵人的後勤和物資補給。

事實證明,斯大林的這個政策是非常正確,非常有先見之明的。早在當年7月份的時候,斯大林就採取果斷措施斷絕了敵人的“被後勤補給”,當德軍想去搶的時候,發現根本什麼沒有可以去搶的。

希特勒的後勤戰略失誤

  • 1、氣候考慮不足。希特勒在戰前沒有充分考慮到蘇聯的冬天是非常嚴寒的,這種嚴寒大大影響到戰鬥力充分發揮的程度。他不知道蘇聯其實是沒有秋天的,過了夏天就是冬天。

  • 2、後勤衣物準備不完善。蘇德戰爭開始前,希特勒準備了充足的武器彈藥和充足的士兵,但是卻忽視了棉衣的補給和製作。


  • 3、運力不足。等到冬天到棉衣趕製出來的時候,才現在運力有限,因為在戰爭期間,武器彈藥的及時運輸保障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結論: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一、我認為德軍肯定搶了,但是收穫極少。放在人性的角度看,當德軍士兵快要凍死的時候,一定會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二、更狠的是斯大林的“焦土政策”,想搶卻什麼搶不到,因為那裡早已荒無人煙了。

三、希特勒沒有充分的考慮到氣候原因,後勤補給準備不充分,導致德軍缺少棉衣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