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宣武的文藝範兒

老北京的人才濟濟那是沒說的,崇文宣武東西城並沒有誰薄誰厚,可要說老百姓都知道的“角兒”(這兒得念jue,二聲,加兒化),那還得屬宣武,這沒的爭。什麼是角兒?現在的演員從前叫梨園行唱戲的,名演員就是角兒。幾十年前和再往前的百十年,名伶大腕多出沒於老宣武,原因是宣武區在老北京歷史之中的商業定位。

老宣武的文艺范儿

六幾年修地鐵才給扒乾淨了的北京官城(內城)老城牆,現在西便門和北京站後身兒還有點“遺蹟”。想當年(清朝到民國)前門樓子兩側是老高的城牆,出了前門箭樓便是前門大街,大柵欄往西便是八大胡同,整個商業、餐飲、文化、娛樂,以及風月的所在盡皆集中於此,誠可謂老北京的時尚大都會。這裡摩肩接踵毗鄰而立的是幾乎所有百年老字號和老戲樓、電影院照相館、銀樓古董、鏢行票號、茶館澡堂子、煙館賭館和青樓下處。大柵欄一磚頭能撩半條街,就有一對兒茶館仨戲園子倆電影院外加一個雜技團。那麼,想聽戲捧角兒,就得奔這兒了。

早些年要是帶您串衚衕,就這片兒我是熟得透透兒的,因為我生長於此,那些年又變化不大,有好些個老人兒老地兒還都在。比如前門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戲樓,那曾經是最著名的京劇科班喜連成創始東家牛子厚的產業,喜連成出了多少一叫天下響大名角兒您百度上一搜便知此不贅述,而最叫座兒的銅錘花臉裘盛戎(“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那位),住家就在正乙祠戲樓的正對門兒。

老宣武的文艺范儿

裘盛戎好像有八九個孩子,其中倆跟我一學校;牛子厚的後人牛大媽曾經和我一衚衕,牛大媽的兒子是個神人,與我交厚。唱大鼓的魏喜奎、孫淑君、侯寶林的大弟子賈振良曾跟我家是老街坊,我們那附近的名伶故居多得是。大柵欄有個唱大鼓說相聲的小劇場,於是三天兩頭我能在家門口碰見騎輛鳳頭車的趙振鐸和地上溜達的趙世忠和王謙祥。離我家隔仨門兒的老紀家有叔叔輩兒的哥兒四個,其中倆是歌劇院的男低音一個是評劇院的頭把琴師。我小學同校裡還出了倆人兒,一個演電影的蓋克、一個是舞臺導演婁乃鳴,婁乃鳴家在我們學校對面,她爸好像是京劇大武生吧,反正常見她爸在衚衕裡拿根小棍兒訓練她弟翻跟頭。

後來我搬家到陶然亭那邊兒,巧了,我家旁邊那樓是京劇院宿舍,常碰見的角兒就更多了:梅葆玖、譚元壽、楊春霞等等。陶然亭往西有北方崑曲劇團、中國戲曲學院,對面是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院裡邊穿過去是芭蕾舞團和歌劇舞劇院,往北虎坊路上有北京京劇院,中間是我當時上班的地方,於是趙燕俠、郭蘭英、謝芳等人也經常邂逅。虎坊橋的西南角是北京湖廣會館戲樓,大約八二

年左右那兒還沒重開戲院,我還被借調到那兒工作好一陣子。

老宣武的文艺范儿

從湖廣會館往西是殺了肅順、譚嗣同的菜市口,往東是珠市口大街,不遠的路北有紀曉嵐的閱微草堂和晉陽飯莊,再往東不遠就是乾隆皇帝留下“故事”的八大胡同的陝西巷和石頭衚衕了。三十年前在北京還有兩個河北梆子劇團,一個叫群聲河北梆子劇團在天橋(就是德雲社原來說相聲的那地兒),另一個在南新華街;珠市口豐澤園飯莊對面還曾有個風雷京劇團。而在大柵欄西邊的觀音寺街有家皇宮照相館(網載為豐泰照相館)後來成了旅館再後來改做民居,這便是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譚鑫培主演京劇《定軍山》的誕生地。譚氏家宅則距此不遠在大外郎營衚衕。馬連良義子《沙家浜》裡刁德一扮演者馬長禮住牛街附近,他兒子唸書時還是家姐的學生。

老宣武的文艺范儿

南城老宣武如此密集的聚攏著這麼多劇團劇院演藝人士,這個區域自然就有了“文藝範兒”。即便前門大街路東它不宣武了,自北向南也有廣和樓、全聚德、都一處、鮮魚口裡康熙老皇上聽戲的月明樓,到珠市口還有家挺老大的劇裝商店,再往南就到老天橋了。因而您走在街上除了門臉兒字號提醒您,還時常有長腿小腦袋的姑娘伸脖挺胸外八字兒,這是跳芭蕾舞的;走路端著架子、嘴裡哼唧手指頭較勁的老爺們兒,這是唱戲的;身穿“板兒綠”帶墨鏡的甭說,必定是“板兒團”的角兒了(因為當年

江青穿了軍裝,她領導的“八個樣板戲”劇組人員就穿了軍裝;那八個劇團簡稱“板兒團”,那不帶領章的軍裝就俗稱“板兒綠”了)。俗話兒說:連宣武的八哥兒都會唱戲,時時有這些承載著文藝信息的視覺信號打眼,您都不好意思不文藝。

因而,當文革最亂的那陣子過後,年輕人玩吉它之前,衚衕裡街邊上琵琶二胡手風琴便“時有發聲”,蓋克們身著板兒綠自那時起就文藝女青年了。當時西琉璃廠的43中學能演整齣兒的《紅色娘子軍》、西便門的印刷一廠能唱全套的“樣板戲”。我旁邊院兒裡一哥哥,笛子竹板兒那叫一個出神入化,可後來69屆全鍋端去了東北建設兵團,到回來時已然沒了那心氣兒。晚兩撥兒的孩子裡有材料兒的就露臉了:一個老電影《海霞》裡邊有兩個主要演員來自宣武區,在那電影產量極低的年頭可是罕見嘍,那時蔡明是個衚衕小丫頭、張力維是大柵欄西口副食店賣豬肉的售貨員。後來還有沙寶亮、曹穎、章子怡和楊冪,您說這宣武出人兒不?

老宣武的文艺范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人口不怎麼流動的時期,依賴地緣條件和人文環境自然也會影響和造就一個地區的風格氣質,所以說老宣武曾經掛著文藝範兒。當然,老宣武還有更鮮明的商業範兒,這是另外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