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過年不準放鞭炮,有些人說那就取消春節,你怎麼看?

江生丿江


改變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固然現在有很多人過年不買新衣服,不看春晚,不放鞭炮,不守歲,不吃餃子。

但更多人,更多年的春節。是關於用漿糊粘對聯,全家擠炕上看春晚,凌晨再去和鄰居一起放幾百掛鞭炮的。

沒怎麼放過鞭炮的,沒怎麼經歷過大街小巷男女老少一起放炮的人,取消放炮對他們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是雙手雙腳鼎力支持。

而對於從小聽炮聲長大的人來說,取消放炮和乾脆不過春節的性質是一樣的,輕重不同罷了。

我自己是這條代溝的中間人吧。沒拆遷的時候在村裡,每到跨年,真的是一條街的炮聲震天響,轟隆轟隆能持續三個小時,凌晨一二點是必須的。

對,有的回答裡提到守歲。為什麼不覺得擾民呢,因為除夕到初一那個晚上按傳統是要熬夜的。

以前每年被老爸抓出去聽放炮,我也不愛聽那砰砰啪啪。但近幾年不讓放炮了,第一反應我是不贊同的。

這種習俗和春節本身一樣,已經刻在骨子裡了。打個現代一點的比喻,國內上課回答問題得站起來,站起來既累又檔後面人視線,那不站起來還影響什麼嘛,不影響的。但我們就是要站起來。

嗯,現在國內也慢慢開始可以坐著回答問題了。

再有就是很多電影小說裡出現的,老人活了一輩子,就是不讓拆掉自己的房子,不想離開自己的地。那是中國人骨子裡的“鄉土情結”,和鞭炮一樣,是很多年積累的情懷。

但目前看來再過幾十年,等從炮聲里長大的最後一代人成為歷史,鞭炮不再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時候,過年放鞭炮會成為堪比“裹腳”的陋習也說不定,和站著回答問題這樣的“惡劣行為”一起接受後人的鞭撻。

說到底我是不希望鞭炮被禁止的,但我相信這是種習俗的改變是社會前進必不可少的犧牲和標準。只願這個過渡能溫柔一些,至少每年給劃分一片“煙花爆竹專用區”,讓想放炮的人過個好年吧。



開封飯飯哥


以前小時候在農村,進入小年(農曆臘月廿三)就開始陸陸續續的聽到各家各戶的鞭炮聲。從這天開始,年越來越近了,孩子們都歡天喜地的迎接年的到來。大人們開始打掃房子、蒸年糕、買年畫、備酒菜、殺豬宰羊,就為了一家人歡歡喜喜過個團圓年。

隨著爆竹聲越來越緊湊,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春節到了。家家歡天喜地,最讓人為之振奮的,還是那漫天飛舞的禮花和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可是近些年來,由於環境汙染等原因,國家明令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最開始是城市裡不準燃放,現在全國上下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禁止燃放。近幾年,年都是悄無聲息的來,又悄無聲息的走,人們不禁感嘆,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

過年放鞭炮,是有故事的。傳說,古時候有一種獸叫做“年”,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等活動和習俗,就是為了用爆竹聲把“年”嚇走。

其實,現在慶祝過年的花樣也越來越多,比如:大家都在手機上發視頻、發紅包拜年;或者開展一些文娛活動;以及觀看春晚節目等。雖然煙花爆竹聲更能烘托節日的氣氛,但是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安全,換一種方式慶祝春節也是對年的祝福,春節是不可以取消的。


風起青萍之末three


過年要有個年味,放鞭炮迎新春是老傳統。鞭炮汙染是有,但不能取消。可以制訂鞭炮最多一萬響每戶,可減少汙染。


Lgllgl


現在春節已逐漸失去了傳統節日氣氛,以前的風俗習慣將漸漸消失,至於放不放爆竹,已變得毫無意義。


林暮風清


取消春節不現實,春節是幾幹年留下來的傳統節日,全國人民幾乎都過春節,不可能因為不讓放鞭炮就把春節取消,當然放鞭炮是在春節期間的重要環節,說禁止放鞭炮也是城市裡,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城市中心等繁華地區,放鞭炮產生的煙霧,汙染空氣太嚴重,禁放鞭炮是對的,我想大家都能理解,禁放鞭炮能做到,取消春節沒必要,保護環境大家事,我信人人能作到。


龍龍6576


這些人才真正具有“民族氣節”,力主春節與鞭炮“共存亡”!


原來的時候,製造鞭炮都是用硝石、硫磺、木炭作原料,現在不知又添加了什麼原料,比較性烈,每年都引發火災,都有人員傷亡。這樣,國家才禁放鞭炮,這也體現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另外,鞭炮在為節日增加喜慶的同時,確實汙染環境,雖然相比工業汙染、機動車尾氣汙染等比較輕,但總歸是汙染。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不準放鞭炮一是為了安全,二是汙染環境。

原來過年放鞭,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鞭炮聲過後,接著就是119出動,小孩放鞭炸手的,炸眼睛的,事故很多,真是不安全,又吵人,滿地是鞭炮渣,環衛工人又難打掃,不放鞭又安全又安靜。

取消過年那是不可能的,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文化,一代一代往下傳。

過年有吃有喝有玩,還不用上班,多爽啊![耶][耶][耶]


飄155625715


不吹牛,這些反對放炮的大部分是住在城裡的人,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那些,你🐴,放炮幾千年了,這會汙染,你們這些垃圾,[打臉][打臉][打臉][打臉]


尚159156925


長沙地區人民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前和初一早晨都要放鞭炮,這叫送舊年和迎新年,這種習俗應該保留,因為這是文化傳統。至於專家的建議可以聽一點,他們反正座在辦公室總要找點事幹。


胡東亮476


因禁放鞭炮而主張取消春節的過激言論不可取。此主張屬因咽廢食。

春節是中華先民智慧的結晶,過春節是上千年積澱的族群文化,具有鮮明的農耕文明特徵。因此,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春節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帶有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烙印。試想,在工商業落後,手工業與農牧業為支撐的舊時代,有多少人家放得起鞭炮?又能放幾個鞭炮?因此,空氣汙染可以忽略不計。反之,一年的平淡乏味,正可籍過年弄出點響動,大家熱鬧熱鬧。喜慶、熱烈、富足與祥和,成為貫穿農業社會春節的主題。

然而,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由農業文明進入到工商文明,世界工廠的美譽背後,是沉重的環境壓力。人們有了錢以後,也是極盡奢侈揮霍,不單是春節,就是清明,也都成為環境災難。鞭炮不是放幾掛小鞭幾個二踢腳的年代了,燒紙也不是一疊,而是成車成車買,成車成車燃放或焚燒。空汙也是嚴重到烏煙瘴氣,整個城市被霧霾埋伏,人,只能苟延殘喘,如同劫後餘生。

放鞭炮只是春節的一種形式,一項內容,但並非全部,也可以與時俱進加以改革創新,這需要有心人去探索嘗試,然後,官方加以宣傳推廣,讓春節煥發新的生機,永葆春天的活力。

支持禁放鞭炮,因為火藥的味道太重,超過了大氣的承載限度,不僅存在空氣汙染,而且存在噪音汙染。呼籲創新春節的形式與內容,注入現代文明的元素。沒有什麼不能改,源起一九八四年的春節晚會不也是一項成功的探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