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道兒時的菜,證明小時候家裡窮,你會說什麼?

煙臺Pang子


說起這個,又勾起了我小時候難忘的傷心回憶。在我讀四年級的時候,當時爸媽是漁民,每次出海都要一兩個月才回來一次。屋裡只有我和我姐一起住。爸媽每次回來,有時候第二天又再出海,有時候隔一天再出海。他們每次出海前都會買一袋大米、幾斤雞蛋給我們倆,還把生活費交到我姐手上,讓我姐每天給我一點只夠買一個早餐的零錢。

當時家裡除了只有一臺超舊的電視機和電風扇外,沒有其它電器、沒有手機。媽把雞蛋洗乾淨放罈子裡泡燒開放涼的鹽水,做成鹹雞蛋,告訴我們大約什麼時候能吃。生怕我們倆把生活費用光了,他們還沒回來,又沒錢買菜,就可以拿這些鹹雞蛋做菜。

當時我姐上初中,我姐要求我們倆每人每天煮一頓飯,叫我中午放學後煮中午飯,她下午放學後就煮下午的晚飯。這樣的生活模式維持一段時間。在一個週末傍晚的時候,我肚子餓得打鼓了,就問我姐:“我肚子餓了,你什麼時候煮飯啊?”我姐說:“你餓,就自己煮,我不餓。”當時我很氣奮,然後叫她給我錢買菜,她沒給,還叫我拿那些鹹雞蛋做菜。

後來我照做了,懶得浪費時間跟她對峙,免得自己沒餓死就被活活氣死。久而久之,每天午飯和晚飯都是我煮了。

可能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有那種叛逆的心理。我姐慢慢的變得連家也不回了,丟下我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家裡不管不問。那個時候的我連吃早餐的錢都沒有,更別提買菜了。每天的菜都是鹹雞蛋和白米飯。

有一天,爸媽突然回來,我媽在我放學前做了一些菜,我一回到家看見桌子上的菜就拼命地吃。爸媽看見我吃得那麼拼命,媽就問:“怎麼啦,吃得那麼急?”我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埋頭繼續吃,生怕被我媽看到我這個樣子。當時的我一方面覺得挺委屈的,另一方面怕我爸媽找我姐算帳,到時候我姐把氣出在我身上,麻煩事就更多了。我媽見我沒回答,放大分貝再問了一遍。我的眼淚終於缺堤了,跟她們交代了實情。

【後面還有我爸媽對待這件事的做法、我姐的報復和我更多的成長經歷。不知道大家喜歡不喜歡?】






粵食粵好味


小時候啊,我91年的,家在農村,爸爸媽媽也沒啥文化,平時都在家務農,吃肉啥的逢年過節吃一次,家裡邊養的雞鴨豬全是用來賣錢湊學費以及留作其他開銷,記憶中吃的好吃的應該就是包子吧,每年只有端午節媽媽才會包點臘肉包,味道是真的美!

但是臘肉包也只是一年吃一兩次,平時覺得吃的好吃的應該是“醬油拌飯”吧

現在想想以前家裡怎麼會那樣呢?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沒買鹽的錢了



趣學教資


記得上小學放學回來在家裡吃晚飯,一碗米飯快吃完時,竟發現碗底還有個雞蛋,是一整個用豬油煎好的香噴噴的荷包蛋,抬頭看看桌子上的全部是素菜,看到旁邊家裡老少九個圍著大桌子吃飯的父母、哥姐們碗裡也沒有,我不明白為什麼就我碗裡有,不敢吃,坐在邊上的母親用眼神示意我別聲張快吃。吃完才知道,這天是我的生日,估計是怕弟和大我三歲的二哥也會要,拿不出,母親才會用這種辦法讓一大家中某一個家庭成員在不露聲色中感到這天對他來說是個不一樣的日子。

一個荷包蛋,這是兒時的一道菜,40多年後還清晰記得。比起現在孩子生日宴會,禮物,蛋糕🍰,甚至生日party!唉,一輩子難忘,最好的一道菜。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XXXX


能吃到菜的,還不算窮。

小時候在兵工廠長大,父母雙職工,但是爸爸經常把錢寄給他哥哥,救濟他們一家。所以生活一直不富裕。

好在工廠裡的煤炭、電爐、鍋爐房什麼的近水樓臺用起來很方便。一次到工廠媽媽的車間去玩,正趕上吃中午飯。發現媽媽的午飯很簡單,沒有菜,就是鋁飯盒裡放上大米和水,再倒點豆油、鹽,放入鍋爐上一蒸。但是吃起來,好香啊!


動向1


我必須嚴肅認真地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75年生人,我有資格裝逼。

關於兒時的菜,在湖南這邊,真有幾道硬菜。

在我記憶中,“瓜”字出現的最多,沒有之一。

南瓜,冬瓜,苦瓜,絲瓜,黃瓜,北瓜……靠!就是沒有西瓜。

我一年到頭就在“瓜”中過日子,最牛逼的菜,你可能想象不到。

米湯!

是的!就是米湯!

那個時候的廚房可沒有現在這麼多佐料,油鹽醬油,滿足了吧。

一碗米湯,老孃放入辣椒粉,一丁點豬油,一勺子醬油,一點鹽,搞出來,通紅透亮。老孃告訴我,這是人參湯,吃了長高。

現在,我一米七,高不奢望了,但身體霸氣,得益於最初。

所以,米湯是我的最愛。[摳鼻]


一不小心混成神


很多人以為,九零後沒吃過苦,其實不然,九零後小時候也是挺苦的,尤其是九零後農村人,而我就是九零後其中一個農村人,我告訴你,其實我們那個時候的農村,你以為只是平時很難吃上一頓肉,其實青菜也難。

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青菜?農村人家裡不是都種了一大把嗎?怎麼可能青菜都吃不上?會這麼問的,一定不知道,過菜荒(老家是這麼說的),就是沒有應季的青菜,即使每天都去淋菜,種菜,還是沒有青菜吃,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呢?天天不是蒸雞蛋,就是吃蘿蔔乾,鹹菜這些。而小孩子嘛,嘴比較挑,吃多了這些菜有時候吃不下去,換個口味,比如吃個醬油撈飯,腐乳拌飯,一碗熱氣騰騰的大米飯,澆上醬油,或者腐乳,攪拌均勻,什麼菜都不用,我能吃兩碗!!!

當然這也應該不能算菜,但是記憶中最深的就是這個了。還有,有時候放假去河邊或者小溪邊搞野,抓到一些小魚小蝦啥的,用酒槽一煮,或者鹹菜味(醃鹹菜的水)一煮,那味道也是一絕。只是自從初中以後搬來城裡,就再也沒吃過這些東西了[捂臉]


巴烈冬


我姥姥村裡,有個親戚我叫大姥爺,以前吃的菜是炒蛆。沒錯,就是蒼蠅的幼蟲,公廁最常見的趴在粑粑上的蟲子。不過他們吃的蛆不是廁所裡的,是醃鹹菜的缸裡的,那時候窮的連鹹菜都捨不得多吃。

再一個,不知道誰見過徹底腐敗了的饅頭,掰開的時候會像藕一樣拉絲,也是大姥爺他們家常吃的東西。

大姥爺去年過世了,享年101歲


小樓樓wan


家在甘肅蘭州的一個小地方!小時候冬天吃的菜,就是酸菜和土豆,天天都是麵食!我們那裡一個月吃不了一次米飯!以麵食為主!最難忘的一個菜,就是一種野菜,我們那裡叫曲曲菜,味道有點苦!涼拌吃!直到今天也一直很想吃,這種菜有季節性,剛出來就挖回來吃,長几天就更苦!




北漂阿狄


90後一枚,小時候家裡窮,爸爸經常划著竹筏去江裡撈魚,大的魚用來打湯,小一點的媽媽就把它曬乾了做成鹹魚,沒菜吃的時候就每人一條小鹹魚解決一餐飯。只要下雨,我和妹妹就經常去山上撿地皮菜,喜歡洗乾淨炒著吃,入口軟軟的,脆脆的,別提有多好吃。初中的時候,因為要帶一週的菜去,總是榨菜、黴豆腐、炸花生米,這幾樣輪著來,別提吃的有多香,就怕同學惦記。







擁抱彩虹的太陽雨


我是80年的,那個年代真的很窮,小時候的記憶裡那有什麼美食。我記得每年秋天的時候,媽媽就會醃一大缸鹹菜,我們這裡叫“啦疙瘩”,吃飯的時候燒一大鍋玉米糊糊,我不願喝的時候,媽媽就把“啦疙瘩”切成末撒在玉米糊糊上,我就吸溜吸溜的喝進去了。那一大缸鹹菜就是我們一家一年的主菜,尤其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