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2017年的五月,我來到山裡,一腳踏進這棟八年沒有人住過的老房子,恍若進入了《西遊記》裡的盤絲洞,陰暗、潮溼、刺鼻的黴味、陳舊的器物,還有滿屋的蜘蛛網,以及厚厚的灰塵,讓人頭皮發麻。

我把房子裡外拍了幾張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朋友都說,這種地方怎麼敢住呢?不怕嗎?

怕?我想了想,真的有點怕。當然,我是不信鬼的,即使信,我沒做過太虧心的事,也不怕鬼來敲門。我怕的是,這屋裡會不會有蛇?會不會有貓那麼大的老鼠?整個屋子都鑲嵌在森林裡,會不會突然有一隻野獸從森林裡跑出來襲擊我?其實,按照進化論的說法,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也就是說,人類的祖先最早是睡在森林裡的樹枝上的,後來走出森林,就露宿野外,再後來,住進了山洞。也不知道過了多少漫長的歲月,人類才逐漸學會了建房子。咱們想想,人類早在山洞裡的時候,都可以活下來,現在的我們,有可以關上門與外界隔離開來的房子,還有什麼不安全的呢?只不過,我們對於居住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人類最早的住宅,只有兩個要求:安全和溫暖。後來,人類懂得了舒適、享受、隱私,甚至還有炫耀、攀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居住的檔次也在不斷提升,好像空調、地暖、智能馬桶,都成了生活必須品。其實,在沒有這些東西之前,人們也活得很知足,但是這些東西你一旦用上,就無法割捨了。古往今來,總有些人深知這個道理,擔心有一天會突然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無法適應變差的生活。正如那句古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因此,他們雖然富了,但是仍然堅持儉樸的生活,儘管這種堅持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必要的。

與大多數人相比,我的適應能力似乎更強。我可以住很奢華的海邊星級酒店,也可以睡在很簡陋的工棚,甚至可以露宿野外。在去西藏旅行的時候,我曾經和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一起,在海拔五千多米的東達山露宿,方圓數十公里內沒有人煙,聽說還有狼出沒,但我照樣呼呼大睡。不過,追求生活的方便、舒適,是人類的天性。因此,我還決定改造這棟老房子。

老房子的主體是兩層的小土樓,上下各三間,佈局相同:中間一間是堂屋,也就是客廳,東西兩側是臥室。主體的東面,有單獨的一間,是兩層的廚房,一樓做飯,二樓可以放些雜物。主體的西面,也是單獨的一間,原來房東在這裡加工茶葉,我卻把它改造成了一間獨立的臥室。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改造前的房子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修復房頂


改造房子的第一步,就是把屋頂的瓦全部換新的,因為原來的屋頂是用樹皮和古老的小灰瓦遮雨的,已經漏得像篩子一樣了。我請來三位木匠,五六位村鄰,加上我自己,五天時間,就把屋頂的瓦全部換掉了。這五天中,時不時地下些小雨,屋頂不能沒有瓦,我們只好冒著雨工作。我們先在房樑上鋪一層木板,然後再加上掛瓦的木條,最後才蓋上瓦。由於山上每年都會有大風,我放棄了古樸的小灰瓦,改用大塊的陶瓦,每塊瓦的重量有五斤多。儘管如此,去年三月的一場大風,還是把我的房頂吹掉了一百多塊瓦。為了不讓雨水落進屋裡,我冒雨爬上屋頂換瓦,忙了半天,也未能全部換好,還因為屋頂溼滑而險些摔下來,嚇得我從那以後再也不敢上屋頂了,至今屋頂的邊沿還缺幾塊瓦沒有補上。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改造後的房間

第二步工作是做衛生間。這個房子北面是靠山的,後牆離山還有一米多的距離,我就在每間臥室的後牆開一扇門,然後在外面靠山的地方建一間衛生間,跟房間連起來。這樣,每個房間都有了獨立的衛生間。在這同時,木匠師傅幫我做了房間的隔牆,水電師傅幫我買來了一大堆的材料,做了很現代化的水電設施。然而,沒有水源進來,室內的水電設施做得再好也沒有用。於是,我又買來水管,在五百米外的山窪裡,把石縫裡流出來的山泉引到屋裡來。最後,木匠師傅們還幫我打了床、桌子、書案。很快,屋裡就達到了方便居住的要求。我一個人打掃衛生,心情愉快。當我第一次在這偏遠的大山裡打開熱水器,洗熱水澡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幸福而滿足的。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二樓的書案

很快,已到盛夏。我繼續打理自己的房子,至於周圍雜亂的茅草、樹木和竹子,我擔心裡面有蛇,是不敢去動它們的。直到有一天,我坐在陽臺看書,一陣涼風颳過,書嘩啦啦響,我渾身感受到了寒意。門前一棵臉盆粗的桐樹,把它被霜染得五顏六色的葉子像雪花般撒向空中,飄飄悠悠地落地。我意識到,蟲、蛇都不會再來傷害我了。我便起身,拿了一把鐮刀,把周圍的茅草全部砍掉。然後我回屋,喝了杯茶,又拿起一把鋸,把離房子太近的竹子一根根鋸掉。鋸這些東西,我用了十來天的時間,每天累得胳膊痠疼,滿身大汗,到了晚上,卻極容易入睡,以往經商時嚴重的失眠症完全消失了。幹完這些,我好好睡了一個懶覺,睡到中午才慢吞吞地穿上衣服,走出房間,站到門前,看遠山的風景,無遮無擋,頓感心曠神怡。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門前的風景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門前的風景


自從我來到山裡,一直有朋友要過來看看,我卻由於食宿條件太差,居住不方便,而一再拒絕他們。等到內外都能將就居住了,我就開始接待朋友。有的朋友很喜歡這裡,也有的朋友不太習慣,因為跟城市比,或者跟他們的想象相比,我的這棟土房子,還是太簡陋了,生活條件太艱苦了。面對同樣的東西,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這就是人的多樣性,挺有趣。其實歸根到底,是興趣的不同。有的人為了體驗大自然,寧願睡在帳篷裡;有的人為了城市裡的某些娛樂活動,不惜呼吸骯髒渾濁的空氣,喝過量的酒。

房子改造得差不多了,我便要享受幾天,每天或在屋裡,或在陽臺,或在門前,或走到野外,泡泡茶,看看書,聽聽音樂,望著遠山發發呆。偶爾也會有村鄰過來,他們好奇地問我:“你這麼年輕,不會是來山裡養老的吧?”我回答說,我還沒到養老的時候呢。他們便說:“你一定是個有錢人,不然怎麼會花這麼多錢,跑到這麼偏遠的山裡來改造房子呢?划不來呀!”

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把錢花到山裡來,確實太愚蠢。然而,人的一生,如果每花一次錢都要考慮投資的目的,那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其中的用於居住的房子,增加了投資的屬性,而居住的屬性卻變弱了,買房子,首先考慮的便是投資,居住只是次要的作用。如果一處房子,沒有升值空間,居住體驗再好,估計也沒有人會買,除非它便宜得足以吸引那些實在買不起房子又極需要住房的人。我在來山裡之前,經營一家房地產網絡平臺,每天要跟地產商打交道,大家都勸我一定要買房子,能多買一套就多買一套,將來肯定能賺錢。可是我一直都只有一套自己家人居住的房子,並沒有專門為了投資而去買房。就算來到黃山後,為了孩子上學方便,不得不在黃山市區買了房子,我也把以前的房子給賣掉了。賣掉那套房子的時候,價格比我買的時候上漲了將近一倍,但我並沒有賺到錢,因為當年裝修花了一些錢,剩下的“利潤”差不多都被銀行賺去了。但是無論如何,我當初買那套房子,比租房要划算得多。因此,有人問我:“你在房地產行業混了好幾年,怎麼會沒有發財呢?”我的回答是:沒有炒房。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在我經商的那些年,有些錢明明能賺,我卻總覺得不該賺,放棄了。有位好友說,像我這種隨遇而安、心不黑、手不狠的人,靠經商,是不會賺到太多錢的,自然不會去想著炒房了。不過現在想來,我倒並沒有後悔,因為在我的觀念裡,不管是做人,還是經商,總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其實,我並不排斥投資房地產。人的最基礎需求,衣食住行,樣樣都是商品,吃的、穿的、行的,都可以投資,為什麼住的就不能投資呢?有利可圖,自然會有人去做這個買賣。買一套房子,既不傷天害理,又不損人利己,還不用操太多的心,只是花些錢,買了放在那裡,就能賺錢。在大眾的眼裡,這是多好的事呢?只有手裡沒有錢的人和那些錢多得不想賺這種錢的人,才會放棄這樣的投資機會吧?至於房價上漲導致的社會問題,可不能怪這些炒房的人,市場的供需關係才是決定價格的最終因素,管控應該以疏導和監督為主,粗暴的干涉,只會讓市場更加混亂,讓更多的人遭受損失。

國家對農村的房子管控很嚴,但是使用權已經可以出租或流轉了。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地盤下這棟老房子,認真地打理,完全由我自己來享受了。

不過,因為我手裡的錢太少,所以暫時還無法讓這房子達到讓人很享受的樣子。但人生漫長,第一年,只要能讓這裡達到方便生活即可,以後沒事的時候,可以逐步完善,何必急於一時呢?比如,去年秋天,我就讓門前的一片下坡變成了平地,戶外活動的場地擴大了許多。

有位朋友跟我說:“我看你一點點把房子弄好,整個過程就像鳥兒築巢一樣,隨便找個地方,通過自己的辛苦勞作,建成一個溫暖的小窩,真是有意思。”

我說,是啊。人,只要勤勞,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勤於開動腦筋,不管把你丟到任何一個地方,你都能讓自己擁有美好的生活。就像我的祖上,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把他們的田產沒收,又強行把他們從蘇州移民到了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的一個鄉村(今屬明光市),去“充實帝鄉”。在被戰爭和瘟疫摧殘過的荒蕪土地上,連臨時的住所都沒有,他們居然能平地起房、開荒種糧生存下來。到今天,我們這支錢姓家族已經是人丁興旺,生活幸福了。相比之下,今天的我們,條件如此之好,還有什麼值得焦慮的呢?想想前幾年的自己,為了生意上的一點兒事,焦慮上火,整夜的失眠,兩三個月就白了雙鬢,真是荒唐可笑啊!

我的山居生活——住房

從遠處看我的房子


住進這深山土屋中,我的失眠症狀不治而愈。有時候,我會看著這棟土屋發呆,它已經三十年了,還跟新房子差不多,山村還有上百年的土房子,整體上看也是完好無損。而城市裡那些曾經引領風潮的高檔小區,十幾年後,房子都已經破舊,三十年後多成危房。土屋樸素,不被人看好和喜歡,卻更長久;那些華麗的小區,人人爭而購之,卻更容易消逝。人生也是如此,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轟轟烈烈,青史留名,但是若干年後,絕大多數人都歸於平淡。其實,平淡並沒有什麼不好,正如這土屋,簡單、樸素,不被人注意,安靜地欣賞這趣味橫生的人世間,從容而淡泊地享受風和日麗的生活,不是很自在嗎?

作者簡介:一亮,一個愛好讀書、寫作的山居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