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些農村用來生火的爛樹根,為何搖身一變成了有錢人收藏新寵?

Panny-小婧


爛樹根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並不陌生,在農村人的眼裡一文不值,而且以難以劈開連燒柴的價值都沒有。



它常常被丟棄路邊或當作垃圾被扔掉,在日曬雨淋中風化為朽木,這也是農村人對樹根的處理方法。

自從流行起“根雕”藝術之後,民間有專門的商販在農村收購樹根,也讓這昔日的“廢物”有了經濟價值。



樹根需慧眼體現藝術

在一般人眼裡,爛樹根左看右看還是爛樹根,而對於懂得藝術的專業人士,他們會在其中發現美,用藝術的角度發現其價值。

當然,這也必須配合其藝術手法和雕刻工藝,經過他們的修飾與創意,最終才能成為一件根雕藝術品,才能體現出它們的價值。



根雕工藝品收藏的意義

一件形似、神似的根雕工藝品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獨一無二的珍品。根雕素有“天賜”之物的說法,自然的形態是人工難以塑造的。

真正一件有價值的根雕藝術品是“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而且是由雕刻大師進行審定並主刀,這樣的作品才更具收藏價值。讓收藏具有大師作品和藝術品本身的雙重價值。



將爛樹根變成有錢人的收藏品,其根本的原因來源於“炒作”。

我國根雕藝術歷史悠久,在距今2300年前的戰國晚期就出現了根雕藝術作品《避邪》(出土於河北荊州),其間各朝各代都有根雕的藝術創作。

而在本世紀的2010年開始,收藏市場開始炒作根雕,根雕藝術品的收藏成為了金錢和身份的象徵。但也讓一些投機炒作者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藝術本無錯,錯的是被商業化。一砣沒用的爛樹根,自然的生長形態變成具有觀賞性的藝術品,這沒有錯。但經過市場化的炒作競拍竟然變身為價值連城的收藏品,這就是現代人的“創意”,“發明了”炒作的名詞,說錯也是我們現代人在藝術品中夾雜了其它的成份,是人在其中作祟。


鹿塬農事




太平村周孝遙674676


我曾經跟收爛樹根的打過交道,收爛樹主要有兩種用途,一種就是底價收爛木根造紙和工發電廠做制碳機的原料。還有一種就是收一些成色好,年頭久的爛樹根做工藝品、根雕等。爛樹根以前在農村地裡都堆積成山,燒柴的話挖樹根太費勁,有挖樹根的功夫不如多撿一些樹枝划算,所以這山上的樹根就放在那沒人管。但現在的樹根可大有用途了,經過人們的精心經營和雕琢,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寶貝,下面咱們就來細細說下這爛樹根都有哪些發光點吧。

一,爛樹根做茶几、電視櫃等”新奇特“傢俱

爛樹根做傢俱在早些年就存在,但今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城裡人的”獵奇“心理也越來越高,而這個爛樹根當家具的想法就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好奇心理而製作的,一般收回來的爛樹根,都會減掉根部的爛須,然後對根部的斷面進行拋光,然後會對爛樹根進行細細的打磨,讓其變成一個非常實用的新奇傢俱,非常受到城裡人的歡迎,所以有利益就有動力,很多人下鄉收爛樹根也有了很大的幹勁。

二,爛樹根造紙和當做發電機制碳原材料

樹造紙是我們的四大發明之一,千百年來,不管科技怎麼進步我們依然還是用樹木為原材料造紙,而收爛樹根就是這造紙中的一門生意。現在一斤爛樹根的價錢應該在0.12元-0.15元之間,而造好的成品紙的價格,大家可以想象下,一個筆記本就要5元一本,這中間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還有就是做發電機制碳的原材料,也是同理,但其產生的利潤相比紙張來說要差一些,但還是很可觀的。

三,爛樹根做藝術品

根雕是這幾年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原材料就是農村的樹根,但一般年頭短的樹根不適宜做根雕,一般都是要15年以上的樹根來做,這樣所創造的價值會更高一些。其實根雕藝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但由於各種原因,直至近些年才被人們重視起來,但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藝術品收藏家的炒作,根雕的價值跟樹木沒關係,其真正的價值還是所形成的成品,曾經我看過一個比較出名的根雕大師,用了3天雕刻的一個小孩子龍椅,一口價賣了18萬,真是是讓人汗顏,也許這就是藝術的價值吧。

以上就是小農人對於爛樹根的一些用途詳解,現在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以後爛樹根的市場估計也會越來越廣,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仔細瞭解下,畢竟這也是一條致富之路。


布衣小農人


大家好,我是穆陽,非著名收藏品愛好者,很高興和你交流這個話題。這個現象穆陽有以下觀點:

第一,物質需求滿足後,精神追求崛起

曾經,至少幾十年前吧,也就是改革開放之前和初期,人們的經濟收入水平普遍偏低。1980年中國人均GDP 308美元,溫飽問題,衣食住行這些物質方面的問題是生活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矛盾。關於其他的追求和想法一度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虛幻追去。能解決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就已經善莫大焉了。

然而,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經飆升到9700美元,GDP總量世界排名第二,這樣的發展速速全球第一。經濟總量發展後,個人的消費需求也就自然而然的升級換代。恩格斯說吃飯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一切哲學的藝術的東西都是空談,那麼現在衣食住行這些物質需求滿足了,問題解決了,勢必藝術品這樣的精神消費需求就提上了日程。全世界,全人類的發展都是這樣的規律,概莫能外。

第一,關於根雕藝術

根雕藝術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產物。之後的各個朝代都有根雕藝術作品。在元、明時期、女真人就有用樹跟做臺、架擺放什物的先例。後來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狀的樹根,隨形就意雕琢成獨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並逐漸形成了根雕藝術,一直流傳至今。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木頭樹根都可以做根雕?根雕有什麼講究?首先,不是所有的木材都適合用來做根雕原料。適合根雕的用材必須選擇那些: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不錯的品種。當然也有例外,例如那些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也是根藝的上等材料。


根雕更講究的是“三分雕刻,七分天成”,意思是說,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被當雕刻成藝術品,木材的原始造型很重要,雕刻師傅最多是因材施刻,根據造形去雕刻。也就是說對於根雕木材來說,越是那些歪瓜裂棗的越好,長相越是奇特,其醜無比的越好,反倒是那些身材筆直,堅挺的木材,越不受歡迎,這和人類恰恰相反。同時,雕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根雕的製作一般工序比較複雜: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多個步驟。

第二,審美觀價值觀不同

之前農村裡隨處可見的樹根,現在變成了藝術品,這不是偶然。這裡面涉及到審美觀的不同,農村村民對於司空見慣的木材,更多的是從其實用性去判斷有無價值,價值大小的,這個沒有錯,只是這種認知只是立足自己的生活圈,具有侷限性。同時物以稀為貴,越是常見的東西,就越容易忽視它的價值和存在。

而相對的,那些所謂的有錢人,城市人,他們見到這種根雕原材料,更多聯想到的是根雕藝術品。比如,把這個木材樹根,打造成一個茶桌,茶几,安放在某個角落,可以增加傢俱環境的層次感等等。而這些原材料在城市中很難見到,當在農村看到時自然會心生愛憐,甚至愛不釋手。儘管有可能這個根雕作品,不一定能被當做傢俱使用,依然具有美學價值。

以上,就是穆陽的個人觀點分享,如其他問題或意見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多多交流


大收藏家穆陽










文哥92630021


根是有思想的



福筱航


因為有的樹根經過雕刻以後,就成了精美的工藝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