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要說到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莫非萬曆的原配妻子王喜姐莫屬了。這位王皇后萬曆五年入宮為後,一直到萬曆四十八年去逝,在位時間長達42年。可是這位登頂榜首的皇后,在長達42年的時間長河裡卻顯得格外的低調,翻遍史料,關於她的事蹟委實不多。你看萬曆在《明史》中佔有兩卷之多,而這位王皇后在《明史》中,僅寥寥數字,比敘述泰昌帝的生母王恭妃還要少,更不要提萬曆的寵妃鄭貴妃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憑藉這些一鱗半爪的史料,去拼湊一個側寫呢?今天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萬曆和王皇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問風雲穩坐帳

自古皇帝的皇宮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桃花潭水深千尺”。這皇帝的後宮雖然說都是“自已家人”,但是處在權力頂端圈子裡的家庭,註定是不會平靜的。為了得寵、為了奪權,時不時的上演各種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那就讓我們看看王皇后面對怎麼樣的一個局面,最終還能還是穩穩的坐在皇后的寶座上,絲毫不曾動搖呢?

王皇后最大的敵人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鄭貴妃了。先看看鄭貴妃的履歷,萬曆九年入宮,次年被封為淑嬪,第二年又被封為德妃,萬曆十四年再次進封為皇貴妃。其升級速度堪比坐火箭。這鄭貴妃也不負重望,為萬曆生了兩男三女。而王皇后只生了一位長公主。從生育的次數來看,萬曆的確在鄭貴妃身上下了不少的“關愛”。萬曆為了鄭貴妃甚至想立她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不惜引發了持久的“國本之爭”。(萬曆想不想立朱常洵為太子,還是兩說,這裡以主流觀點為據)在王皇后去逝三個月後,萬曆立下遺詔,封鄭貴妃為皇后,足見鄭貴妃恩寵至致。

面對如此一位倍受恩寵的妃子,外加萬曆有心立朱常洵為太子,那麼廢現任皇后,重新封鄭貴妃為皇后,使得朱常洵能名正言順的成為嫡子,這是萬曆最好的選擇。所以作為正妻的王皇后處境非常不樂觀。在明史中有這麼九個字:“鄭貴妃顓寵,後不較也”。意思是說鄭貴妃仗著萬曆的寵愛,多次頂撞這位王皇后,可是王皇后沒有和鄭貴妃計較。這個就有點耐人尋味了,要知道王皇后是萬曆的元配,堂堂正正的“妻”,而鄭貴妃升級再怎麼快,也始終是一個“妾”,更何況皇后貴為中宮,統領的就後宮嬪妃,而這鄭貴妃敢如此挑釁,是王皇后大度不計較,還是王皇后不敢去計較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在明朝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鄭貴妃影視形象

先說說明宣宗的皇后胡氏。胡氏以賢聞名,永樂十五年被選為皇太孫妃。史書上記載這位胡皇后是一位忠厚善良、天性貞一、舉止莊重、無媚順態的人。為明宣宗生了兩個女兒,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品行兼優的皇后,明宣宗就是喜歡不起來,明宣宗喜歡的是當時的孫貴妃。這個是不是和王皇后的處境有點相似?但是這個胡皇后的結局不算太好,正是由於不討宣德喜歡,在宣德三年春,明宣宗以胡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辭去皇后之位。這是其一。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大明風華》中的胡皇后

那麼第二位再看看明代宗的皇后汪氏。景泰三年,明代宗欲立杭妃子朱見濟為太子,而廢原太子朱見深(英宗長子),汪皇后竭力反對,明代宗一怒,就把汪皇后給廢了。這一點也和王皇后很相似,王皇后是支持朱常洛,反對朱常洵為太子的,明史上白紙黑字的記載了“光宗在東宮,危疑者數矣,調護備至。”如此有違萬曆心意,這樣看來,王皇后的處境真的是不妙。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汪皇后影視形象

那麼我們看看如果和寵妃扛起來會有什麼結果呢?接下來要說說的皇后就是成化帝的老婆吳氏。明憲宗自己是不願意吳氏當皇后的,他心裡喜歡的是萬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萬貞兒。有一次萬貴妃頂撞了吳皇后,吳皇后便以此為藉口杖責了萬貴妃。原本以堂堂皇后身份下令杖打宮女,本不是什麼大事。可是打在萬貴妃身,疼在明憲宗心啊。於是當著萬貴妃的面,打了吳皇后一頓板子。但這還不夠解氣,於是給吳皇后做了一個局,就此把吳皇后給廢了,此時吳氏僅做了一個月的皇后。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萬貞兒——《後宮》一劇中的影視形象


沒有嫡子,逆皇帝的心意,有一個蠻橫敢於使絆子的寵妃,王皇后處境的兇險不言而喻,但是這些還是不能解釋,王皇后究竟是出於自身的修養好沒去和鄭貴妃計較,還是有前車之鑑不敢去和鄭貴妃計較呢?讓我們進一步去探究一番。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這一PART我們討論下,為什麼王皇后在那麼兇險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穩坐釣魚臺。是王皇后品行無可挑剔嗎?還是背後有李太后和文武百官的支持?那麼讓我們一點一點去看看。

先說說品行,在史料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萬曆二十八年,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上書誣告萬曆冷落王皇后,王皇后身患重病,且身邊只剩幾人服侍。當時一眾大臣疑心王皇后身體不好,認為萬曆有意拖時間,等王皇后去逝後再立鄭貴妃為皇后。萬曆聽了就非常不開心,下詔為自己辯白,大致的意思就是王皇后是朕的元配妻子,如今同居在一起就少有過失,只是最近幾年脾氣稍微有點不好,對待兒女嚴厲,朕每次都好好教訓一頓,她也知道改正,怎麼會有疾病。

這一段話你得品,得細品。萬曆說這話的時候,王皇后三十七歲,怎麼會這幾年脾氣不好呢?又沒到更年期。而且言語中的子女又是誰?王皇后只為萬曆生了一個長公主,並在萬曆二十五年,也就是萬曆這詔書的前三年,長公主和楊春元完婚。所以這裡的子女指的就是已故李敬妃的兩個兒子。萬曆二十五年李敬妃去逝後,皇六子朱常潤與皇七子朱常瀛就交予了王皇后撫養。也就是說,這詔書裡所指的子女並不是王皇后親生的

我們再看看萬曆小時候又是怎麼樣的情況。萬曆一直覺得自己五歲會讀書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萬曆生母李太后對萬曆極為嚴苛,估計萬曆的手心沒少捱過打。在小時候經歷過如此嚴苛教育的萬曆,因為王皇后對子女太嚴厲,而出面去教訓她,這說明了什麼?史料裡雖然沒有記載,但我們可以推測出,這王皇后對兩個孩子恐怕不是“嚴厲”這麼簡單了。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在《酌中志》中有這麼一段記載:“中宮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宮人及小宮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餘人,其近侍內官亦多墩鎖降謫。惟皇貴妃鄭娘娘近侍各於善,衙門帶俸。”大致說的是王皇后坐位中宮的時候,殺了宮女百餘人,還有很多人受到處罰,只有鄭貴妃手下的人過得挺滋潤的。

《酌中志》還有這麼一段太監田義說的話:“且如近日因爭訪楊山女一事,但兩官回祿鹹稱不知,熾火煅煉或成灰燼,未審的確罪,及守門又斃幾命矣。凡宮人病死者,即連累內官,或打一百二十、一百五十,性命難存。一人病死者,尚然可憫,況又波及無辜生命乎?

由此可見,王皇后是一個刻薄寡恩人主,但是對鄭貴妃這樣人寵妃,她還是“網開一面”的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王皇后鳳冠

所以要說王皇后一點品行上的瑕疵都挑不出來,那是不可能的。再聯想到之前的胡皇后,啥事都沒有,口碑還極好,最終也還是被廢了。是不是覺得萬曆如果願意,是完全有理由去廢了王皇后呢?

那麼李太后和大臣們的支持,是不是廢后的一個阻力呢?當然這肯定是一種阻力。先說說李太后這個方面。很多人說萬曆是一個“媽寶男”,非常聽李太后的話,比如對待王恭妃,李太后出面,萬曆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接受了。再比如說立太子,也是李太后一句話:“你別忘了,你也是宮人之子。”再比如說趕走福王朱常洵,李太后對鄭貴妃說:我兒子潞王回來替我賀壽了嗎?

由此看來,如果李太后說王皇后不能廢,那麼萬曆一定是不敢動這個念頭的。可是李太后在萬曆四十二年就去逝了,之後幾年,萬曆還是沒廢了王皇后啊。你要說萬曆沒想過立鄭貴妃為後那是假的,不然怎麼還立下遺詔封鄭貴妃為皇后呢。所以李太后這個阻力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再說文官系統不支持廢后,這個阻力在萬曆看來,似乎更不是問題。在中國歷史上,明清兩代,皇帝的權力是空前的強大,把封建皇權對外的制約能力發揮到極致。所以在明朝,雖然有像劉瑾、王振、魏忠賢這樣權勢滔天的宦官,有胡惟庸、嚴嵩、張居正這樣權傾朝野的大臣。但始終對皇權夠不成威脅,往往皇帝一句話就能殺生予奪。所以皇帝要真的想要什麼,做為明朝的臣子真的是想攔也攔不住。

有人看這到裡會覺得我這個說法不對,“國本之爭”就是東林黨勝了啊。其實那是東林黨們的自我感覺良好。萬曆根本就沒真的去和他們爭,估計萬曆心中憋著一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委屈,原本沒有的事,硬生生的被一幫大臣YY出來。所以一氣之下,“罷工”三十多年。如果萬曆真的要去和文官系統爭誰是太子,看看前不久,嘉靖年間的“大議禮”不就清楚了,最後輸得還不是文官系統。所以說來自官僚系統的阻力是不值一提的。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那麼排除一切可能,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真相。那麼這個真相就是——萬曆自已不想廢后,打心裡是喜歡王皇后的

在明末李長祥所著的《天問閣集》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說萬曆如果想要臨幸王皇后,事先要先向李太后申請,讓太后下旨的。不過這種情況王皇后基本上會以後宮事物繁忙推辭的。雖然萬曆想“要”王皇后的流程有點複雜,但是事實上這並沒有妨礙萬曆對王皇后的“關愛”。王皇后只生了一個長公主,並不意味著萬曆冷落了王皇后

萬曆不想立太子,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皇后還有生育能力,萬一王皇后生了皇子,那麼之前立的太子怎麼辦?這話是萬曆皇帝在萬曆二十一年說的。請記一下這個時間。

由於萬曆居住的乾清宮和王皇后居住的坤寧宮毀於“天火”,在萬曆二十五年,這對夫妻就搬到一起過起了同居的生活。

那麼我們再看下萬曆子女出生的情況:

1.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萬曆九年生,母孝端王皇后

2.長子光宗朱常洛,萬曆十年生,母王恭妃(孝靖王皇后)

3.次女雲和公主朱軒姝,萬曆十一年生,未滿六歲去世,母鄭貴妃

4.次子邠哀王朱常漵,萬曆十二年生,出生便嗝屁,母鄭貴妃(存疑)

5.三女靜和公主朱軒媯,萬曆十二年生,未滿兩歲去世,母榮妃王氏

6.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光宗同胞妹,未滿四歲去世,萬曆十二年生,母王恭妃

7.五女仙居公主朱軒姞,萬曆十二年生,未滿兩歲去世,母李德嬪

8.三子福王朱常洵,萬曆十四年生,母鄭貴妃

9.四子沅懷王朱常治,萬曆十五年生,未滿兩歲去世,母鄭貴妃

10.六女靈丘公主朱軒姚,萬曆十六年生,未滿一歲,母鄭貴妃

11.五子瑞王朱常浩,萬曆十八年生,母周端妃

12.九女泰順公主朱軒姬,萬曆二十一年生,早夭,母李德嬪

13.六子朱常潤,萬曆二十二年生,母李敬妃

14.七子桂王朱常瀛,萬曆二十五年生,母李敬妃

15.九女香山公主朱軒嬁,萬曆二十六年生,未滿一歲,母李德嬪

16.七女壽寧公主朱軒媁,萬曆二十七年生,母鄭貴妃

17.八子永思王朱常溥,萬曆三十二年生,未滿兩歲,母李順妃

18.十女天台公主朱軒媺,萬曆三十三年生,未滿一歲,母李順妃

從這張名單上來看,萬曆和王皇后同居後,和其他嬪妃只生育了五個子女,再結合萬曆曾經說過的,王皇后多次流產,我們可以推斷出,萬曆對王皇后是真的很“勤勞”,也是真的希望王皇后能生一處嫡子。

我們再做一個萬曆對王皇后女兒和對鄭貴妃女兒的對比。王皇后的女兒和駙馬吵架把駙馬氣到離家出走,萬曆親自痛罵駙馬並派錦衣衛監視駙馬怕他欺負女兒;鄭貴妃的女兒和駙馬感情好,圓房不經管家婆同意,被太監在宮門口痛打大臣都看不過去,萬曆卻不聞不問,僅讓王皇后下詔罵駙馬,把他抓到國子監學習禮儀讓自己的女兒妙齡守活寡。就這樣看來倆女兒差別實在是太大了。能不說萬曆是真心喜歡王皇后嗎?

至此,我們應該都很好的回答之前的問題了,王皇后不和鄭貴妃計較,哪裡是什麼大度,哪裡是什麼不敢。她只是高高在上,冷冷地看著鄭貴妃如同跳樑小醜一樣的蹦躂,輕輕的說一句:“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萬曆元配王喜姐,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后:本宮不死,爾等終究是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