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漢末三國那麼多英雄人物,有沒有曾站在黃巾軍那一邊的?

東漢末年的黃巾軍,一般將其定義為農民起義。但若是仔細去看,你會發現它更像是一場類似數百年後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掀起的那場運動。後一場運動的結果,是誕生了一個世界性宗教,由此改變了半個文明世界的面貌。但前一場運動,即黃巾起義,最終卻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呢?

漢末三國那麼多英雄人物,有沒有曾站在黃巾軍那一邊的?

這是因為,黃巾軍的最早發起人、天公將軍張角,本身是一個醫生,他到處散佈"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自稱為大賢良師,但教眾之所以信服他,其實就是因為他的醫術高超。我們知道,一個醫術高超的人,如果能配合以符水、咒語的包裝,在很多時代都可以以神醫乃至超人、大師的面目出現,且百姓會迷信他毫不懷疑,因為誰也不敢質疑一個拿捏生死的人。

也正因為這樣一個緣故,很多人加入黃巾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治病。而後在張角的一步一步指引之下,才慢慢演變成了治天下,這裡的邏輯,其實就是把漢朝看作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張角,就是能把漢朝的病治好,並以所謂“太平道“的新面目出現而已。

所以,很多人都參加了黃巾軍。譬如張牛角、褚飛燕(張燕)、於毒、白繞、眭固、張曼成、波才等等,率領著各個山頭的黃巾軍數十萬。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對張角的話深信不疑,因此在作戰時異常兇猛,打得官府屁滾尿流。

但是,這只是一面而已。這場運動的另一面,其實是更多人對黃巾黨表示懷疑,為什麼?因為大凡熟讀儒家或是法家、道家、墨家任何一種學說書籍的人,都不相信黃巾能救天下?

要是隨便一個草藥醫生,扯一通話你就會信?那還讀《詩經》《春秋》幹嘛?

漢末三國那麼多英雄人物,有沒有曾站在黃巾軍那一邊的?

所以,三國演義裡但凡略有點文化的人,都對黃巾哧之以鼻。曹操、諸葛亮這些人姑且不談,就是北京七環以外的劉備,也不信。第一是因為據說自己也是大漢帝國的一皇族,雖然朝廷早已不拿他當回事,但自個還挺有點自豪感。第二則是因為劉備畢竟讀過幾年書,這種騙文盲的套路,騙不了劉備。

那麼張飛呢!是不是因為他給人魯莽的印象,所以就好騙呢?也不會,因為張飛在那個時候,其實是有產階級,家裡是涿郡世代相傳的有錢人,不通詩書,屬於土豪那一類,但有的是錢和地,擱當下就是地產大亨,在當時則是從事賣酒屠豬業的大佬。

而這樣的大佬,最瞧不起的就是張角這樣裝瘋賣傻把自個當神仙的人。張飛便是如此,因為當時的時尚,還是尊重讀書人,以儒家為主流。

漢末三國那麼多英雄人物,有沒有曾站在黃巾軍那一邊的?

和張飛一樣暴脾氣的好漢,在三國演義裡還有一孫策,他當時在江東,就遇見了和張角頗相似的于吉。事實上于吉這個人比張角玩那一套玩得更考究,據說張角的《太平清領書》,其實就是于吉假扮南華老仙傳授給他的。但于吉運氣不佳,遇上了暴脾氣的孫策,結果就被直接幹掉。

地位最低、當時最有可能加入黃巾軍的,其實倒是關羽。因為關羽的出身最低,雖然扮相不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但實際上他的身份是一個殺人在逃的犯人。雖然他自己說自己是因為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但真正怎麼回事,誰能驗證?

所以按照正常邏輯,關雲長是最有可能加入黃巾軍的。但他最終還是投奔了抵抗黃巾軍的義勇軍,為什麼?因為他是賣豆腐的——呵呵!當然不是,因為他喜歡讀《春秋》,試問一個讀歷史的人,還會上張角的當,信什麼黃天蒼天的歪理麼?

也正因這個緣故,最終加入黃巾軍的,都是些三無人員,一無資產二無出身三無知識,但凡有一樣就不會啊!

所以,像張曼城、張燕、於毒、楊奉、韓暹、劉闢這些參加黃巾軍的人,最大的欠缺就是毫無智略。咱這裡不講別人,單講一個楊奉,起初是黃巾支流白波軍將領,敗後歸降李傕。沒多久又背叛李傕,參與東歸事,乘亂居然一直做到車騎將軍,但問題是他完全搞不懂自己這個車騎將軍是咋回事,從一叛李傕、二叛曹操到三叛袁術,最終死在劉備手裡,從頭到尾,他就是個龍套的本事。

漢末三國那麼多英雄人物,有沒有曾站在黃巾軍那一邊的?

至於廖化周倉這種,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黃巾軍了,但演義照樣把他們處理成黃巾,為什麼?其實還是開頭講的亮點:一無資產二無出身三無知識,他們只能是底層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