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米之外 詮釋"真愛" 蚌埠街頭巷陌排隊常見"一米間隔"法

一米之外 詮釋

一家小吃店外,市民拉開一米以上距離排隊購買食品。記者 陳昂 攝

據淮河晨刊消息 便利店、公交車、銀行、早餐店……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復工復產,街頭巷尾出現了市民排隊的場景,只不過與以往“人挨人”的排隊方式不同的是,如今排隊,大家已經能夠自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早餐店不提供堂食,市民排隊外帶

最近,陸續有早餐店開張,雖然不能堂食只可外帶,但是生意卻很不錯。上週開始,蟹天下各個門店陸續開張了。3月5日早晨,南山酈都、紫荊名流、光彩小區等多個門店門前均出現排隊購買的場景,保持一米以上間隔距離成為所有隊伍的共同特徵。在南山路上,市民劉女士在排隊等待,前面有4個人,但隊伍可不短,每個人都保持著前後至少一米的距離。很快到了劉女士,她買了兩籠剛出爐的包子、兩份速凍湯包,結賬掃碼付款,很快離開了現場。

“雖然沒有堂食,但最近早餐店開得不多,所以我們的生意比以往要好,市民對早餐的需求還是挺大的,我們的整體營業額比平時還增長了20-30%,幾乎所有復工營業的門店都要排隊取餐。好在大家都挺配合,排隊保持了距離,有時候隊伍會有點長。”蟹天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在宇稱,雖然不能進行堂食,但所有開張門店每天開門前會進行消毒,所有工作人員測溫、做好防護。同時各門店工作人員會勸告排隊的顧客保持1米以上距離,在門口也張貼了相關告示。為了降低排隊人數,多個門店開了線上銷售,而且現場銷售會提前將湯食包裝,加快取餐速度等等。作為商家,呼籲廣大市民前購買早餐時如遇排隊情況一定保持一定距離,並且儘量買回家中食用。

銀行門前“坐等”也保持距離

一張桌子堵住大門,門外排隊,預約登記後才能進店的,除了藥店,還有銀行。目前,我市各個銀行網點已經陸續營業,但進入銀行網點辦理業務,卻要經過保安把守的大門。3月5日中午,在興業街一家徽商銀行網點門前,記者看到門外有五個人正在保持距離排隊,沒有人交頭接耳地聊天。考慮到有的客戶辦理時間較長,銀行還擺放了幾把凳子在門外,方便客戶“坐等”。即便是坐下來排隊的市民也很自覺地拉開了凳子和凳子之間的距離。大廳內的客戶業務辦結離開,門外的人才能到門口保安處進行登記,寫下了身份證信息才能進入大廳辦理業務。

在勝利路、朝陽路等多個銀行網點,記者看到幾乎所有營業中的銀行網點門前都有人在排隊,有的網點還需要出示安康碼,才能進入大廳。

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雖然網點已經對外營業,但窗口開放仍沒有完全恢復正常,再加上有一些對公業務的辦理比較耗時,所以非常容易出現排隊的情況。目前,來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大部分都是取退休金的老年人。對此,銀行提醒老年客戶,疫情傳播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和隱患,如非必要不要扎堆提取退休金,鼓勵使用網上銀行、在線支付等方式。

商家主動畫出一米線

長期宅家,讓很多人對美食的渴望變得越發強烈。一些已經開業的食品店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購物。為了保障安全,商家主動畫出了排隊的“一米線”。在荊山路一家老約翰麵包店門前,黃色的一米線,一條一條從店門前向外延伸,前來購物的消費者,沿著店門前排隊即可,拉開了距離,保障了安全。

“我們儘量讓購買流程更簡便一些,縮短顧客排隊等候時間。應該說,顧客還是比較配合的,基本能維持一米的排隊間隔,還有些顧客看到別人靠得近了,也會提醒一下。”安徽老約翰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廣雲告訴記者,該企業目前所開的所有門店門前都畫了一米線。“商家的心態很矛盾,看到客流應該是高興的,但在目前這個特殊時期,又生怕人員聚集。來的都是客,作為企業,我們只能盡全力給顧客創造安全的購物環境。大家看到一米線都會主動拉開距離,有序排隊,很配合。”

採訪手記

去年網絡上還有人因一張芬蘭人排隊的照片覺得芬蘭人大概有“社交恐懼症”,因為每個人排隊的前後距離就像用尺子量過一樣,不管是前進還是後退,大家始終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如今疫情來襲,這種鬆散的“北歐風”也開始在國內盛行,商場、超市、銀行、車站、便民大廳等場所不約而同再次清晰標明排隊一米線,提醒大家排隊時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市區裡越來越多人在公共場合能夠主動與前後保持更為寬鬆的距離。正如網友所言,“一米,是愛你的距離,也是文明的距離。”排隊保持距離,不是“北歐風”,而是“文明風”。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和單位復工復產,人員聚集不可避免。關鍵時刻,相互之間保持安全距離是最基本的防控原則,凡是需要排隊的場所,都應當嚴格遵守佩戴口罩、一米以上距離排隊的規定。

現在仍處於抗疫的關鍵時期,我們生活、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視保持距離。一米之外,詮釋真愛。(陳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