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師傳世技藝,品味大國兼香

口子窖獨特的“複合兼香” 口感和風味,是凝結了眾多評酒大師的心血大成。


也許在無數飲酒愛好者看來,能當上一名“評酒師”,就等同於擁有了世上夢寐以求的工作,似乎每天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免費嚐遍世上好酒。事實上,與大眾的想象恰恰相反,“評酒師”可能是世界上最講究自律和自我約束的職業之一。

大師傳世技藝,品味大國兼香

對口子酒業的評酒大師而言,須具備豐富的經驗、精準的判別力以及自律能力,其中超強的自律能力,是確保能否成為一名優秀評酒大師的關鍵。這種自律,貫穿了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形同清規戒律:不能吸菸,節制喝酒,避免嘗試任何過於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以保持舌頭的敏銳;不得使用帶有香味的護膚品、化妝品,更不用說香水,以時刻保持嗅覺的靈敏;此外還必須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作息規律。評酒,講究眼觀色、鼻聞香、口嘗味,直至味蕾與白酒充分交融後,評酒師以自己獨特的品評技術,鑑別出酒品的優劣。

作為兼香型白酒標準制定者,口子窖獨特的“濃頭醬尾中間清”的口感特徵,“兼三香,具五味”的酒體設計,無疑是凝結了眾多評酒大師的心血大成。

以所有中國白酒釀製中不可或缺的酒體設計環節為例,所謂酒體設計,是將含有不同微量成分的酒按照不同比例組合在一起,使分子間重新排布和組合,通過相互補充、平衡,烘托出主體香氣並形成獨特的風格特點,也就是將同一類型、不同特點的酒,按統一的特定標準進行綜合平衡的工藝和技術。酒體設計是由白酒的嘗評、勾兌、調味三個部分組成。嘗評是勾兌與調味的先決條件,是判斷酒質的主要依據;勾兌則是組裝過程,是調味的基礎;調味則是掌握風格、調整酒質的最後關鍵:當酯、酸、醇、醛等呈香呈味物質在酒中的含量適合,比例恰當時,就會產生獨特的愉快而優美的酒香,形成一款好酒固有的風格和風味標準。


大師傳世技藝,品味大國兼香


大師傳世技藝,品味大國兼香

時至今日,口子酒業已擁有國家白酒評委、中國白酒工藝大師徐欽祥領銜的國家級評酒委員6人,省級白酒評委16人,專業技術人員近200人。正是他們,將平衡成百上千種呈香呈味物質的挑戰,昇華為勾兌世間佳釀的藝術。

大師傳世技藝,品味大國兼香

對於一杯中國白酒來說,酒體中含有的呈香呈味物質,少的有幾百種,多的則有上千種甚至有幾千種,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體系,如何實現當初預想的酒體設計初衷?除了依靠評酒師們過硬的品評勾調技術,也依託於強大而專業的科研創新能力。

20世紀70年代,口子酒業在白酒行業率先成立科研所,並在此基礎上,陸續創建了省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以及1054平方米的實驗場地和一箇中試基地,每年從銷售收入中劃撥3%以上的資金用於科技研發,為科技創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已經陸續引進了國際領先的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三重四級杆串聯質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串聯質譜儀等一整套高科技設備,價值已超千萬。

大師們的精湛技藝,加上現代化科研技術的保障,確保了口子窖酒“兼三香,具五味”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大師傳世技藝,品味大國兼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