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畢業多年後發現,原來學習一般的同學大多當了老師,大家怎麼看這個現象?

在路上的老秦人


真不好意思!“三味"不僅是一名老師,而且也是當年那幫老同學中“學習一般"的那部分。

不過,我覺得這也正常,沒啥不對勁的。至少,自認為還對得起“教師”這個稱呼。

“三味”是1986年高中畢業參加高考並考上的師專。當時,我們縣就唯一一所高中,一屆5個班。我們班共52名同學,高考前一個月,進行一次“預考”,其中約20個成績差點的同學,在“預考"後就被刷掉了,沒有資格參加高考。

記得我們班被“預考”刷掉的這些同學,正好趕上當時縣公檢法系統“招幹”,他們大多去參加了招考,其中有7位同學“招幹”成功,從此成了一名令人羨慕的法官或幹警。

剩下參加高考的那部分同學,絕大多數考上了大學和中專。"三味"當時的高考成績不怎麼好,大約在班裡20來名的樣子。比我成績好的,一部分上了省內外一些本科大學;還有一部分上了省內外非師範專科學校及一些較好的提前批錄取的中專學校;還有一部分同學象“三味"一樣上了師範類專科學校,成了後來的中小學教師。

當時,我還不理解:那些比我成績好的同學,為什麼不報讀師專,卻報讀了中專?

“三味”在此特別想講一下的是,那部分比“三味”成績還低的同學,雖然他們基本上去了銀行學校、工商管理學校、外貿學校、農業學校、林業學校等,可他們畢業後都被分配到了其他各行各業,如今混得比我們當老師的要滋潤得多了。

有時,還真後悔過:當時高考時少考一些分數就好了!上不了師專,我就去上警校了。

我們高中時那幫同學中,後來當了老師的那部分,成績確實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

其實,我們這些走上了教師崗位的同學們,能力並不差,自走上教師工作崗位以來,一直就是學校的教學骨幹和中堅力量。另外,還有不少老師,通過招聘、借調等方式,改行到了政府其他部門,大多數還晉升到了領導職位。

90年代以前,我們當地政府及其他部門幾乎每年都有招聘計劃和指標,而且形成了一個定勢,基本上指定從我們教師隊伍中招錄。據說,教師隊伍文化素質高,工作能力強,不僅會寫會講,而且還很有處理問題的能力。


常聽人說:從教師改行來的領導,大會上作報告,不僅普通話很好,而且講話不看講稿。——這就是社會對我們這些老師最真實的評價!

比如,“三味"有幾位同事,在90年代前改了行:

有一位政治老師,改行去了法院,現升為副院長;

我的大學同桌畢業分在同校,因寫作好,書法不錯,改行後,現已是縣級領導;

還有幾位同事,因教學好,懂電腦等,改了行,現在政府部門混得也很不錯。

“三味“為何要提這些事呢?就為了說明一個問題:

當年我們那些學習一般的同學,雖然走上了教師行業,但實踐證明,能力並不差。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