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每次寫作業拖拉還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寫咋辦?

心理諮詢865


爸爸媽媽們在家裡能為孩子提供哪些完成家庭作業的幫助?

爸爸媽媽應該把家庭作業這件事作為優先事項,耐心的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尤其重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包括:

1、在哪兒寫作業?

家裡廚房的餐桌是低年級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工作區域,第一會跟做晚飯的媽媽離得更近,可以隨時得到媽媽的幫助和鼓勵;第二有好吃的東西的味道,孩子們可能會更放鬆。年齡較大一點之後,孩子就變得可能更願意回自己的房間寫作業,離開大人的視線,可以允許他們這麼做,但是一是要機智又不引起反感的去查看做作業的情況,二是務必在孩子完成後堅持檢查一下完成情況。

就算是放學後只能去到託管班的孩子,父母在晚上見到孩子時,也應該養成詢問當天功課和學習情況,並且檢查一下作業完成情況和第二天所需要做的準備事項。

2、孩子在寫作業時,父母如何配合?

@位置和用品。幫助孩子選擇家裡光線最好,座位也比較舒適的位置,幫助孩子提前把學習用品,比如鉛筆,鋼筆、紙,訂書機,橡皮、尺子、計算器等,也許還可以準備字典和相關參考書什麼的,免得一會找這個一會找那個耽誤時間(也不給磨蹭提供藉口)。

@保持安靜。儘量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全家都能保持安靜,尤其是一年級孩子剛入學的階段,不要干擾孩子。特別糟糕的安排就是不要一邊寫作業,大人一邊看電視打麻將,打遊戲甚至電話不斷,家人都在閒聊天。

@電子產品。如果孩子需要使用電腦的話,應該選擇安裝在家裡的客廳或者書房,而不是孩子的臥室,這樣在他們長大以前,方便父母監督互聯網時代的孩子們玩遊戲、與朋友聊天和控制上網的時間,這點現在越來越重要了。另外建議家長儘量使用網站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家長控制選項,以及可以阻止和過濾任何少兒不宜內容的軟件,可以為孩子們專門找一些父母們推薦的童書閱讀、國家地理、少兒雜誌網站,加入書籤方便孩子們訪問。

3、怎麼輔導孩子完成作業?

在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積極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熱情的幫助解釋一些作業中孩子可能沒弄明白的指示,在孩子完成之後,還應該負責大致審核一遍完成的作業,以檢查數量為主,檢查對錯一般來說是老師的工作,除非老師提出了要求希望父母檢查對錯。

這絕對不是說你要幫著他寫作業和詳細提供全套正確答案,請各位學霸以及控制狂同學注意剋制一下你站在旁邊看著孩子做的作業各種不滿意,恨不能想要插手完成他的任務的衝動。

另外在孩子求助的時候,要提醒自己你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完成任務的自信,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所以請把重點放在培養技能上,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意識,而不是幾個計算結果是否正確,乘法口訣背的好不好之類的目標上;請以鼓勵的態度為主,不要把做作業的過程,變成大人打擊孩子、發洩情緒的懲罰過程。


芝麻育兒


前期對孩子管理疏忽,覺得孩子小,沒必要學太多,等再大點,老師一點就通了,沒基礎,啥都不會,老師累死也點不通,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那種習慣,自然而然就不願意去學習了,另外現在手機普及,估計孩子肯定喜歡玩手機,看電視,時間久了只顧玩手機就不愛學習了。

我家的還好。前期也是因為看我玩手機她也玩,我不陪她,她就玩手機,啥也不管不說,還躺著玩,怕她眼睛看壞。就把手機癮戒了,陪她一起學習一起玩了。

我給你說說我家的咋培養的吧

四歲到五歲半之前,唐詩三百首四本書背了一遍。

小班因為學得快,背書容易,慧童裡面的關於唐詩的內容都是第一個背會,甚至老師還想讓我轉大班,說孩子學的可以。能轉,我都沒搭理她們,就這樣邊學習邊玩的到了大班

大班剛開始寫字,字帖就買來了,每個星期,節假日,都在我這裡練字,包括筆畫筆順拼音之類,大班寒假。幼小銜接識字1020,1200寫了一遍,讀了一遍,包括組詞在內,暑假,幼小銜接測試題一套做完,唐詩三百首寫了一遍讀了一遍。每次有唐詩課,老師都讓她站在講臺上教小朋友們讀唐詩,估計小老師當的很過癮吧[大笑]

學前班,前半學期拼音學的特別好,後半學期好老師走了。老師發音不標準,拼音學的一塌糊塗,更崩潰的是每週在我這裡糾正發音之後,到學校又成那樣了,包括寫字拼音都差的讓人無語,我一點一點給她糾正了,學前班寒假,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寫了一遍,讀了一遍,幼小銜接測試題兩套,完畢

暑假因為嫌她寫字墨跡,所以整個暑假唐詩宋詞三百首四本書,寫了一遍,讀了一遍,徹底糾正了她的墨跡。

現在一年級,因為之前投入多,基礎差不多,所以現在學習不費勁挺好的,寫作業又快又好,只不過考試不在書本範疇,全靠她們自己發揮,整個班級包括1-6年級都沒有滿分的,但是每次平均成績出來她總是第一名,如果基礎不好,連及格都難,之前學習就是每次講新課,提前抄課堂筆記,自己寫,自己讀,第二天老師提問問題,和別的小朋友搶答,都搶不過她,唐詩類也是,讓她站在講臺上教小朋友讀,老師當的真過癮,包括數學也是,每次課堂作業都抄她的,不過她總把答案寫錯,等她們抄完她邊走邊改正確的。問她為啥,她說不喜歡小朋友抄她作業,無語……

目前還在累積識字量,早上早讀,讀故事,唐詩宋詞三百首,每週朗讀一首古詩詞1-6年級的,格林童話以及365夜童話故事,還有弟子規小故事,一千零一夜,隨機讀,我家現在讀書還可以,點著字一個字一個字讀,不會拼拼音,差不多都可以讀準確,讀完提問字都會寫,也會拼,另外買了一本父與子,還有一本沒頭腦和不高興,然後她抱著不撒手,一直看,我想考考她,就故意讀錯好幾個故事,她都一一糾正了,差不多是背出來的,我才發現踏記憶力這麼好,故事差不多都是過目不忘,有這樣就行

我家的我給她買了小學一年級同步看拼音寫詞語,53天天天練,【語文數學】,小學專項練習冊一套,七本書,一套,課課練,數學,應用題,計算高手,一年級同步拼音手冊,裡面拼音,拼讀都會,讀的很6,這些是用來打基礎,考試不會出,每天課程結束,預習一遍,挺好的

快考試了,還買了三套卷子,但是內容太簡單,所以打基礎用

另外講課的時候課堂筆記自己抄,自己讀,我負責聽就行。

這次期末考試又是第一,不過她不會驕傲。一樣還在努力

給你的建議那就是不用著急,慢慢來,慢慢培養他的興趣,多讀書,多練字,多讀拼音,讓她自己看得到自己的付出和收穫,慢慢閱讀能力提升,考試就好了,現在打基礎階段,一二年級不要太注重成績,考的再好都是假象,反正只要基礎好,成績自然而然就好了,我又給她買了一套書,她慢慢看吧!只要喜歡看,我就買給她慢慢看,多積累識字量,成績不會差的


諸葛筱蝶


我兒子寫作業很積極,從來沒出現過這種情況。但身邊會經常有人諮詢這類問題,我也會給出建議: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達成一下行動的共識,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後製定。不能由家長單方面宣佈,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反感。

家長給孩子專門找個本子,為的是記錄週一到週五孩子的表現。記錄不要太複雜,簡單些,如:週一,作業是否按時完成,完成情況是否良好,課外學習情況如主動看書情況、主動課外興趣學習情況等等。

每五天一個週期,週五晚上總結,和孩子一起,看看這周表現,如果一切都很好,週末可以完成孩子的一個小心願,或者家長也可以主動獎勵孩子。如果哪個環節不好,抱歉,你的要求我不能答應。孩子再鬧,都不要管,為了實現要求,孩子只有靠自己下週的表現了。

相信絕大多數的孩子下週的情況都有所改善,慢慢堅持,會有很大提升。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日常小要求還是很多的。

其實,開始家長認真些,等孩子養成好習慣了,哪裡還用找本子記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隨時歡迎家長來交流溝通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毛眼觀生活


孩子每次寫作業拖拉還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寫咋辦?

孩子寫作業拖拉這個現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但面對這樣的問題,每位父母的處理方式卻都各不相同,處理好這樣的問題,孩子學習自動自發、願意去學,同時學習成績也不會差。處理不好,孩子不願意學,學習成績差,父母也跟著遭罪苦惱,同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會不大好,經常是水深火熱、雞飛狗跳。

孩子寫作業拖拉通常有以下表現:寫作業的時候一會上廁所、一會兒喝水吃東西,一會低頭玩橡皮,削鉛筆,一會掉過頭和家長閒話......,各種各樣的拖拉,反正有一樣那就是不好好寫作業。

人們都喜歡效率高的人。

寫作業拖拉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長此以往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考試,而考試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考試是在既定時間內,通過一定題目,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全面、熟練程度。而一定階段的考試有具有選拔性的,比如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各類資格考試。

即使是出生社會,參加工作,我們都會做相應具體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不論是單位的領導還是同事,都希望也都喜歡下屬或者同僚是個工作效率高的人



學習的主體及主體必備的三要素。

學習的主體自然是人了,在這篇文章裡我們主要討論的學習主體是孩子。

學習的要素有三個,他們分別是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方法及學習的能力。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同時任意兩則都會促進第三個方面。比如說,喜歡學習加上學習方法得當必定會提高學習者的能力。學習方法好,又有能力去學習,那麼也會越來越喜歡學習。

案例一:樂樂和舅舅的一次談話暴露了樂樂寫作業拖拉的真正原因。

樂樂是一所國際小學的一年級學生,還是班裡的班長。樂樂平時在學校裡表現的很好,但一旦回到家裡,就成了拖延巨無霸,老師留的作業總要到晚上十點多才能寫完,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媽媽和樂樂講過很多次,寫作業不要拖拉,但一點效果也沒有。

一天樂樂舅舅來到樂樂家,樂樂很高興,因為每次舅舅來,媽媽都會允許樂樂和舅舅玩上一大會。樂樂舅舅天生喜歡孩子,又加上是自己的外甥女,自然和樂樂沒大沒小的打成了一片。樂樂舅舅的工作是教育類的,樂樂媽媽也曾和自己的弟弟聊過樂樂寫作業拖拉的毛病。

玩的高興的時候,樂樂舅舅就問樂樂,為什麼寫作業得寫到晚上10點多呢?樂樂悄悄的對舅舅說,“其實作業我6點就能寫完,只是我寫完作業後,媽媽又會讓我練習彈琴、學英語......我10點多寫完,那時候就快到上床睡覺的時間了,那時候媽媽就不會讓我在彈琴、學英語了。”舅舅對孩子說,“如果我能勸說你媽媽,等你寫完作業,你的時間可以自己自由支配,那麼你能保證6點寫完嗎?”孩子說“沒問題。”結果第二天樂樂果然不到6點就寫完作業了。第三天回來,孩子說今天沒作業,作業在學校寫完了。

案例二:琪琪很難適應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寫作業拖拖拉拉。

琪琪是在公立幼兒園上的學,相比較私立幼兒園難,公立幼兒園所教授的內容無論從難度、廣度都低於私立幼兒園。而一年級的學生多是私立幼兒園的學生,老師在教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多數孩子早早就掌握了一年級的知識,同時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講課的速度很快,這直接導致了從公立幼兒園畢業的琪琪短時間內很難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進度,經常有些作業拖拉的現象。


分析:

案例一暴露出的問題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問題。孩子不大願意學習彈琴、英語課等課程。沒有學習興趣,孩子只能通過拖拉達到不想學習的目的。

案例二暴露出來的是孩子的學習方法問題。琪琪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一年級的知識,對於學習新知識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無所知,於是就有了寫作業拖拉的現象。


解決拖延的辦法——外驅動內驅力的合力

解決問題的終極辦法是外驅力、內驅力的合力。外驅力開始時占主導地位,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外驅力逐漸交權與內驅力,最終內驅力才是孩子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一)外驅力解決拖延症。

外驅力又分為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多是除開學生這個主體的其他主體的行為對學生的一些措施。這裡的其他主體多指的孩子的父母、老師及孩子的其他親屬。

1.正向激勵——鼓勵、表揚、獎勵。

正向激勵的方式通常有鼓勵、表揚和獎勵。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明確鼓勵和表揚是不一樣的鼓勵是在孩子做事情、學習前或學習的過程中,父母用言語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激勵,使孩子增強自信,能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或做具體某一事情的活動中。而表揚是發生在事後,是孩子學習或做某件事達到一定的程度獲取的階段性成果的時候,家長通過言語表情等方式對孩子的具體行為進行積極的評價。表揚會使孩子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在孩子的具體學習過程中家長朋友們應多鼓勵、少表揚——平時多鼓勵,事後來表揚。鼓勵是重過程,表揚是看結果。

獎勵是比較直觀的正向激勵方式。通常對於獎勵,是父母或老師事前設定目標孩子學習或做某一事情達到了既定目標後,家長或老師對孩子的獎勵。獎勵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可以去遊樂場玩耍、給孩子買好吃的、或者給孩子買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孩子喜歡的其他合理的獎勵方式。


2.負向激勵——評價、批評、懲罰。

孩子做了某件事後,做的對、做得好我們要給予正向激勵,反之就要對孩子進行負向激勵。

負向激勵的方式有評價、批評、懲罰。在這裡我們要明確評價和批評是有區別的。評價是對孩子的學習行為給予客觀的反饋,而批評則多是對孩子的學習行為帶有主觀的判斷。

評價是可觀的,在評價的同時要給予孩子建設性建議、具有實操性的辦法。

批評的時候,父母多有發洩式的批評、翻舊賬批評、嘮叨式批評。

懲罰也是負向激勵的一種方式。比如孩子多次重複犯某一錯誤或違反規則,可以對孩子進行進行適當的懲罰,比如罰站10分鐘等。對孩子的適當懲罰是教育要遵守規則的一個好辦法,同時也可以鍛鍊孩子的受挫折能力。


(二)內驅力解決拖延症。

相比於外驅力,內驅力對於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能夠起到更積極、更持久、更良好的作用。


1.快樂成就感——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就會有快樂,有快樂就會有興趣,有興趣自然也就不會拖延了。這一點是亟待我們去做的。

舉個例子,週末一家人去吃飯,飯畢,要埋單,這時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假裝自己沒算對到底花了多少錢,一比如爸爸好像是98,然後對孩子說,你能幫著算算是多少錢嗎,孩子一算是108,然後不失時機的誇讚一下孩子。那麼孩子必定是高興的,於是就喜歡上了數學。做數學作業的時候也就不會拖拉。


2.養成習慣——學習方法

對於學習是需要養成好習慣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這樣的話。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要熟練的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的應用,一輩子也用不盡。

從葉先生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好的學習態度、好的學習方法形成習慣後,教育就沒有多大問題了。

學生應該養成的習慣。

  • 課前預習、課堂注意聽講、課後複習的好習慣。
  • 記筆記的習慣、錯題本的習慣。
  • 自己動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習慣。
  • 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應對拖延症的實操辦法。

1.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屬於外驅力範疇。

儘量給孩子開闢一處獨立的學習空間,然後讓孩子置身其中,父母親也不去打擾孩子學習。

2。任務分解,單任務計時完成。外驅力,內驅力相結合。

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學習任務分解,然後分任務計時,這樣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3、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主要偏向於內驅力。

有的孩子注意力時間很短,這是可以通過方法訓練的。比如讓孩子學習畫畫;迷宮遊戲;指令性遊戲,比如123木頭人;搭樂高積木;數白紙上的小黑點;放置物品,讓孩子記憶後,快速取走某一物品,然後提問孩子少了什麼等等。

4.培養孩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良好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專注做作業的習慣。


找出孩子拖拉的真正緣由,然後仔細地去分析問題到底發生在哪裡,智慧地解決,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優秀的孩子。




曉曉筆記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的日常教育上,有過這樣的經歷:早上,快到上班時間了,該送孩子上學了,心急如焚!可孩子呢,穿件衣服慢吞吞,吃早餐也是細嚼慢嚥;晚上,上班累了一天,好想快點休息了,可孩子的作業沒寫完,還一副慢吞吞的樣子……

這個時候,父母便火氣沖天,對孩子一頓大吼:“你能不能快一點啊!"

對於孩子的這種“慢性子”毛病,父母普遍感到反感,同時也常常感到無所適從。遇到性子急、脾氣暴躁的父母,孩子往往免不了一頓打罵。孩子哭哭啼啼,不開心,父母也更煩心。

其實,父母粗暴以對,孩子的行為效率並沒有得到提升。長此以往,反而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習慣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現在,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流行一句話:“孩子沒錯!"。雖然此言是否有點過份,但確實說明了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習慣與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扯斷的關係。

題主所提出的"孩子每次寫作業拖拉還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寫"的情況,也是典型的“慢性子”拖拉不良行為習慣,存在這類問題的孩子也較為常見。

針對孩子這類問題,父母應如何正確處置呢?“三位”提幾點參考建議:

父母應對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多加觀察,並分析造成孩子“拖拉”的多種因素,以“對症下藥"。

孩子任何習慣的形成,都是離不開他所處的特定環境的。父母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造成孩子“拖拉"的原因,並做出相應對策:

1、孩子是否在生理發育上與同齡孩子存在一定的"先天性"差距。

比如,有些孩子在反應能力、運動協調能力等方面,就是比其他孩子遲頓。可有些父母不但不樂於承認,反而以“笨鳥先飛"為理由,盲目給孩子加壓。其實,正確做法是:應適當減少孩子的學習壓力,適當增加孩子的運動鍛鍊機會。

2、父母長期對孩子學習過份施壓,造成孩子故意拖拉的抵抗心理。

喜好玩樂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孩子每天在他的內心世界都對玩樂有種期盼。如果父母對孩子管得過緊,學習時間安排過多,孩子或隱或現會產生抵制情緒:作業這麼多,寫完也錯過玩的時間了,還不如慢吞吞地寫……

對待這種情況,父母應適量佈置孩子學習任務,留足孩子玩樂的時間和自主選擇的機會。必要時,可答應孩子,若提前完成任務,可提前玩樂。這種獎勵機制,通常對愛拖拉的孩子很有效。

3、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缺乏計劃性,也是造成孩子"拖拉"的客觀原因。

孩子年齡小,行事習慣於憑一時興趣,缺乏計劃性、條理性,因此,也就往往跟不上時間的步伐。

作為父母,應當協助孩子制訂一套相對固定的學習和生活計劃,以養成孩子良好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什麼時間孩子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多長時間必須幹完某事,必須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時間觀念。

現實中,“三味"也常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放學回家後,被父母規矩在客廳,一邊看書寫作業,一邊看動畫片,時不時又玩玩具、吃零食……作業遲遲沒完成,臨睡時,再急趕一通……


4、造成孩子對學習任務的“拖拉",與孩子長期對父母的依賴心理有關。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份溺愛,生怕孩子受點挫折和困難,凡事習慣於代勞和包辦。比如:孩子每遇到一丁點學習疑難時,便向父母求救;某件用品找不到時,也求助父母。而父母總是有求必應。

"三味"曾多次見過這樣的孩子:每當寫作業時,既使沒有任何困難,可他總是要父母陪在旁邊才寫,父母離開一下子,便叫喚不停。

對待這種情況,父母應鼓勵孩子自信,培養孩子獨立應對問題和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5、造成孩子對學習任務“拖拉”,與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有關。

孩子最樂意、主動去幹的事,往往就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孩子幹自己感興趣的事,不僅不需要任何人去督促,而且效率往往也高。相反,父母強壓孩子幹不感興趣的事,其結果十之八九是"拖沓"。

因此,父母應儘量從學習上為孩子尋找興趣點。如:將學習任務轉化為遊戲的形式;也可將孩子的學習成果轉化為享受成就感的樂趣等。


6、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行為習慣,會直接催生孩子學習“拖拉”的毛病。

父母很多日常行為習慣,表面上看似乎與孩子的學習沒有關聯,但實際上在潛移默化著孩子的行為習慣。

比如,有些父母天性愛對孩子嘮叨、愛催促。一旦這種行為在孩子中失效,並被孩子厭惡時,孩子最有可能的反應就是:你越催促,我越不去幹!等你什麼時候不催了,我再去幹!更有甚者,一些父母就如一個嚴厲無情的監工,站在孩子身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壓力,甚至導致反抗行為。

某些父母本身就存在"拖拉"的習慣。比如:開餐時,飯菜都上桌了,因為追劇、玩手機等,遲遲不到位,讓孩子或家人等待。

另外,父母對待孩子"拖拉"現象,也不可總給孩子貼個“拖拉"的標籤。否則,不僅不利於孩子改變"拖拉"的毛病,而且會讓孩子的“拖拉"毛病深入骨髓,無可救藥。


總之,要改變孩子學習、作業"拖拉”的習慣,不可能僅靠家長一時或幾次的手段就可以取得理想成效的。需要家長拿出耐心,弄清原因,多方面做出努力,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改掉拖拉毛病。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建立起孩子的時間觀念,同時大人要取消給孩子代勞的各種事項

這樣的孩子,大多都沒有建立起時間觀念,他們覺得時間還很多,所以總是不那麼緊張,也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當然,孩子有問題,首先要從大人身上找原因。這樣的孩子,多半是大人給慣出來的,因為大人總是替孩子做一些事情,使得他們有依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賴,覺得即便自己不著急,大人也會替自己完成,或者是督促自己完成,從來不認為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所以,要想改變孩子的這一問題,最為主要的就是要給孩子建立起清晰明確的時間觀念,並且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本該他獨立完成的事情。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自己做不好就著急,於是就把孩子推開自己去做,這樣做的結果就只能是孩子越來越磨蹭,越來越拖拉,也越來越笨拙。正確的做法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即便完成的不好,甚至是很慢,也一定要讓他獨立完成,以便讓他懂得他自己得對自己負責,而不是由家長負責。

至於時間觀念淡薄,要給他規定時間,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他自己的事情,漸漸地建立起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自律意識。比如,起床這件事,規定孩子六點鐘起床,給他弄好鬧鐘後就不要去管他,即便是鬧鐘響了他不起也不要著急,更不要去管,任他自己去睡。等他遲到了,他就記住自己必須在鬧鐘一響就要起床的事情。這也就是說,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做錯的後果,他就會記住並管理好自己。

現在有很多家長,天天喊孩子起床,還幫孩子穿衣服、穿鞋,以為這就是幫助孩子,也是在爭取時間,殊不知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孩子更加不懂得珍惜時間,反而變得越發磨蹭。因為大人已經替他們承擔了他們犯錯的後果,他們自己卻並不知道。


老春開聊


這個話題也是一直苦惱我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孩子目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在此分享一下心得。

1、先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可以嘗試問孩子下面幾個問題。為什麼不想寫作業?他最希望什麼時候寫作業?如果做完作業他最想做什麼事?只有清楚孩子不自覺寫作業的原因,以及他自己的學習計劃,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引導。

2、在面對孩子寫功課磨蹭、不認真時,減少對孩子的嘮叨和抱怨,而是問問孩子是否遇到了什麼問題,是否需要我們的幫助。如果孩子累了或厭煩了,可以讓孩子停下來休息或玩一下,再回去寫。總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擁有自主做決定的權利。

3、讓孩子自己制定合理的作業時間,並寫下來貼在書桌上方。在計劃中要包括作業和遊戲時間,作業的具體質量,體現出獎賞和懲罰。家長可以給計劃提出建議,並監督執行。在執行計劃過程中,及時給出反饋,並鼓勵孩子把完成作業想象成一種遊戲或競賽,完成任務,獲得獎勵。


溜溜巴



香巖


第一,陪著他一起學習

第二,寫之前制定好規則。比如:規定時間,完不成就擦了重新寫

第三,配合獎勵機制


徐老師愛講數學


國外,沒有作業一說!作業,顯然成為,磨滅孩子天性的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