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當你孩子不聽話反擊你,你感覺到養孩無指望時,會後悔嗎?

薄荷__情純張寒宇195


孩子的出生才會使一個家真正的完整,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是在全家人的期待和喜悅中降臨的,會被稱作小天使,隨著慢慢的長大,成長的過程會接收很多新本領,會有自己的思想,三歲幼兒園,六歲小學,一直到出社會,並不是所有的天使寶寶都會成為讓家長期待的好孩子,當意見相左,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反擊時,覺得養孩子無指望,你會後悔嗎?

當然是不後悔,孩子成長中肯定是有叛逆期,且不說叛逆期, 每個人生出來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思想,跟父母意見不同是特別常見的事情,說話表述自己的觀點也不能稱之為不聽話或是反擊家長,但是有的孩子會變得違背道德,三觀不正,說謊偷東西,不敬老愛幼,那就因當說一下生長的環境和教育問題,我不相信一個和睦的家庭會有一個沒有善心的孩子,如若父母不善待老人,那孩子也可能不孝敬,如果父母愛佔小便宜,順手偷東西,那孩子也可能會覺得如此的做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單單是家庭的問題,有一部分也是社會的責任,當一個孩子長大變得有問題的時候,是多方面的原因,生氣,懊惱肯定是有,但是不要後悔生養了孩子。

看過湖南衛視的變形計,裡面大多數的孩子確實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但是縱觀成長因素,要不是家庭富裕,太過溺愛的,要不是缺少陪伴,或是重組家庭,成長的過程太重要,不要突然覺得孩子不聽話,反擊自己了,覺得沒有指望了,去後悔。


三三兩兩慵慵懶懶


孩子不成熟,父母不能不成熟,否則,如何為人父母?

“不聽話反擊”父母,說明孩子已經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誰都不是永遠正確的,父母是,孩子也是。當被孩子“反擊”時,父母得冷靜思考:“本來很聽話的孩子,為什麼會反擊我?是我說話的內容不對,還是我的方法錯了?”

即使說話的內容是對的,方法不對,也會引起相反的結果。別說對孩子,就是對一個非常成熟的人,也要講究方法的。

人都一個致命的弱點,總是以最壞脾氣對自己的家人。比如:以為是自己的孩子,就不需要講方法,就可以用訓斥或打罵的方法教育他們。而孩子一般不會首先對父母發脾氣的,尤其是半大的孩子。不是嗎?

即使只是方法問題,父母也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而且, 必須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做起。因為孩子只是一張白紙,也很脆弱,一旦心靈受到傷害,就很難彌合,甚至會影響他們一輩子。否則,不是“養孩子”無用,而是自己傷害了孩子。

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因為你還稱他/她是孩子,所以,你就要反思,否則,後悔晚矣。

愛反思的父母的孩子,是幸運的。愛反思,能夠向孩子檢討自己錯誤的父母,簡直就是照耀孩子健康成長的大太陽。孩子成熟以後,也是一位愛反思,能包容,為他人送去光明的人,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人。那麼,孩子的生命歷程中,一定會少很多煩惱,多很多快樂,處處充滿光明。


磊珞


後悔。但是我不是後悔養了這個孩子,我會後悔為什麼從小沒有培養他一個良好的習慣,我會後悔我自己為何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因為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性格的啟蒙,父母的樣子是孩子成長的軌跡。

在孩子一歲的時候你教授他什麼,他就會學習什麼,他處於模仿階段,二歲的時候他開始加強自我判斷能力,他會選擇他喜歡的東西,他喜歡的就是一歲所養成的,例如:在一到二歲的時候你每天都在玩兒手機,他就會對手機特別感興趣就也喜歡看手機,你每天看書,他就會讓你幫助他看書,等三歲的時候他就會強調,要求,他想要看的,如果你前面讓他看手機,感覺他什麼都不懂,三歲時候想讓他看書,已經很難了,他已經學會不聽話了,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你只能改變自己,讓自己天天看書,用你的樣子去引導他的樣子,他所有的不聽話都是你自己鏡子的現照,或者你的愛人的樣子。

總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成長的另一番模樣。家庭教育不是說說而已,需要以身作則。



風箏教官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當孩子不聽話反擊,我覺得不應該去後悔,而是應該去反思。

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的,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現在學生不聽話,跟老師反擊,更多的應該是反思。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時:

  1. 首先你的觀念平等不平等,雖然我們是孩子的父母,同時我們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能覺得自己是家長,孩子就一定要聽自己的。
  2. 民主不民主,家裡面有沒有民主作風,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大家一起商量。自己有沒有針對某一件事情詢問過孩子的看法和觀點。孩子在家有沒有發言權,還是家長一言堂,言論有沒有自由。周朝的周厲王為了防止人民議論他的昏庸無道,竟然禁止全國人民見面說話議論,路上熟人見面都只能使個眼色。這樣就能防住了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歷史典故說明了了什麼?沒有言論自由,壓迫別人不能說話,不能表達自己的觀念,最終只能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1. 尊重不尊重,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有沒有去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人格。
  2. 懂不懂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了解孩子成長的,心理變化。孩子有沒有遇到成長的問題,有沒想辦法幫他解決。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是會面臨不同的問題的,作為家長細不細心。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陪伴,有沒對孩子的錯誤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有沒有幫孩子去分析他身上的問題,並以朋友般的心去幫助他,給他自信。有沒有聽聽孩子的反擊,孩子說的有沒有道理。

當我們作為家長的,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去學習如果做一個合格的好爸爸(好媽媽)。孩子出生的那一個不僅是家庭的喜悅,也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我們不僅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更希望培養他成才。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是需要家長更多的去學習去提升自己育兒的水平和觀念。時代不一樣了,教育觀念也要改變。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傾注父母太多的心血和付出。希望父母需要從小培養,樹立好觀念。對孩子的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包容,更多一點智慧。


愛我所愛小娜娜


孩子不聽話並且反擊父母,一般的有三種情況: 1、父母有錯、孩子正確。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不僅要反省自己,而且還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成熟甚至超越自己而感到高興和自豪,絕對不能不反思自己卻忌恨孩子。 2、孩子有錯,父母正確。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不僅要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有問題,而且還要耐心地教育孩子摒棄錯誤,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和發展。要因材施教,不能粗暴指責。 3、父母與孩子談不上對錯,只是觀點和做法不一致。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冷靜的思考,只要孩子是正確的就要支持;孩子有不足或者部分錯誤的,可以引導孩子好好地分析情況,循循善誘,鼓勵孩子儘可能地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做好孩子自己的事情。 無論怎麼樣的情況,我們決不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奴才,只要不順從自己的意願就是白養了孩子,這個想法應該是錯誤的。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研究員


我家大寶也是特別不聽話的那種,處處跟你對著幹。有時看到這樣就特別想痛打他一頓,尤其是做作業的問題,一天到晚都要催著他做作業。有時候也曾經想過不管他了,學不好就是他的事,反正他的人生誰也主導不了?可是靜下心來想一想,當媽媽的不管他那誰又管他呢?他還只是個孩子,可我們不是孩子呀。


鳳鳳姐在路上


不會後悔,這是成長中的自然現象。想想你自己是和父母都意見一致嗎?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你就釋然了,就淡定了。孩子和你的意見不一致,甚至是反擊你,你也未必是壞事。孩子長大了成長了,如果你不學習不繼續成長還一成不變的用以前的那個認知和經驗,經歷來看問題,來和孩子溝通,你們之間有一些分歧太正常不過了。

記住咱們作為大人一定要冷靜,不能夠情緒化。別跟孩子不一致的時候。什麼狠話都說,然後孩子聽話的時候吧,又過分寵愛甚至溺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不能夠保證事事都比孩子強,但是在情緒管理上一定要冷靜,一定要比孩子更有控制情緒能力。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就是大人的家庭作業。好好幫助孩子共同成長。

孩子不論是什麼樣,都不該不後悔,鬧情緒,後悔也沒用。好好想想現在怎麼辦,和孩子共同成長,別過幾年又對現在後悔。過去的只能作為經驗。做錯的事以後不再犯了。重要是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


Xin神英語


肯定會後悔!不是對孩子失望,而是對父母自已的過去後悔。虎父無犬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有效最長久的老師。當然這老師的身份隨著孩子的成長階段而改變。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認識每個階段的規律,做好父母的職責和角色轉換。

1:嬰幼兒階段。培養髮現孩子的興趣,堅持引導,做孩子的規劃師;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堅持原則,做孩子的執法人員。這當中,孩子的自我學習力、自我生活力、自我管理力尤為重要。

2:青少年時期。這是孩孑社會化的必然階段,也是最逆反的時候。學會傾聽,換位思考,明確指引,做孩子的陪練。

3:其它時期。你懂的,慢慢放手吧,告訴孩子,這是他的家,隨時歡迎他回來。

不必說抓狂的經歷。父母與孩子的手,先是牽手,再是分手,然後是牽手,最後是分手。在牽手和分手當中,是父母的老去和孩子的長大。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在牽手和分手的循環中,各自完成自已的定義。


胡先濤


每一個孩子從他出生以後就像是一張白紙,家長的教育方式和環境決定孩子的性格。

我們可能都有一個誤區,養育孩子是為了防老,老了以後有人贍養,生活有保障,這樣會直接導致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高一些,認為他需要做的比別人要好,這樣他以後的生活才會更好。

我認為養育兒女是因為我們愛他,而不是因為老了以後需要他們的贍養,如果你這樣想的話,你就不會有這些煩惱,你會更加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更加關注孩子的興趣,然後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引導,使他健康快樂成長成才。

但這樣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放縱他,所有事情都要按照他的想法來做,這是溺愛。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監督和引導,做好的表揚,沒有做好的批評和改正,這樣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經常可以聽到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自己家的孩子又怎樣,一對比就有落差感,導致對自己的孩子不滿意。

一般情況下,我們評判好與不好的標準,是取決於我們的認知,而不是取決於孩子的認知。就拿掃地這件事來說,對於我們來說是把地上所有垃圾清理完才是掃乾淨了,但還對於孩子來說,他可能認為清理大的垃圾就是掃乾淨了。所以這個是溝通方面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跟孩子說,我們掃地的時候應該把其他細小的垃圾或者是灰塵毛髮也是要掃乾淨,他了解清楚以後就會按照你說的那樣去做。

這只是一個例子,如果對於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是這樣耐心地和孩子溝通,而不是選擇在孩子做錯事或者沒做好的時候批評他打罵他,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會有很好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他的成長,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smile八顆牙露


孩子逆反,說明了孩子年齡還小。當孩子反擊父母親的時候,有幾個父母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方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相信這樣的父母還是少數的。

所有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來成就父母親的,只是這個成就有可能會讓父母親舒服,有可能讓父母親痛苦。

父母親做的好,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正確,以前學習過如何做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相信孩子的成就就會讓這樣的爸爸媽媽舒服。

父母做的不好,沒有學習過如何做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孩子的成長改變就有可能讓爸爸媽媽不舒服,甚至痛苦不堪。

爸爸媽媽要認真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活到老學到老,是不是?)做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相信孩子就可以成為合格優秀的孩子、合格優秀的學生、合格優秀的人。從現在開始學習,一點點也不晚。就從現在開始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