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1879年,四世同堂的袁氏分家,養子袁世凱到底分得多少家產

四世同堂為何選擇要分家?

1859年,袁世凱出生在河南項城,生父袁保中為

清末秀才。自曾祖父袁耀東至袁世凱20歲時一直是一個完整的家族,共歷經四代。曾祖父袁耀東共生有袁樹三、袁甲三、袁鳳三、袁重三四個兒子。

1879年,四世同堂的袁氏分家,養子袁世凱到底分得多少家產

其中袁甲三為清道光15年進士,官拜欽差大臣、漕運總督、督辦安徽軍務,是咸豐年間的朝廷要員之一。為官期間,先後率領清軍剿滅捻軍、平定太平軍,與淮軍首領李鴻章私交甚好。1863年,袁甲三去世後,清廷為表賞其立下的卓越戰功,先後在安徽亳州、河南陳州、安徽淮安修建三座專祠以便祭祀。袁甲三共生兩個兒子,分別是袁保恆和袁保齡。其中袁保恆為清道光30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期間先後跟隨父親袁甲三、直隸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張之洞平定捻軍,立下赫赫戰功,1878年,奉光緒皇帝諭詔前往河南督辦賑災,因感染瘟疫而病逝於開封袁保齡為同治元年舉人,官拜內閣大學士,1882年,接替黃瑞蘭擔任旅順港工程總辦,其修建的旅順炮“壘營堅固可守”,受到李鴻章和榮祿的高度讚賞,1889年,袁保齡病逝於旅順港工程總辦

任上,清廷贈內閣學士以示嘉賞。

1879年,四世同堂的袁氏分家,養子袁世凱到底分得多少家產

袁樹三共生有兩子,分別是袁保中和袁保慶,袁保中便是袁世凱的生父,為家中長子,但袁保中無讀書天分,終其一生只中得個秀才,家族在項城購得一處宅院,後因經過不斷的擴建,宅院佔地上百畝,稱為“袁寨”,幾位弟弟在外為官,“袁寨”便一直是袁保中在操持。袁保慶為咸豐八年舉人,因跟隨叔父袁甲三征戰捻軍立下赫赫戰功,經張之萬和李鴻章等人的推薦官至江南鹽法道,主管一省的食鹽生產和銷售。1873年,袁保慶因感染霍亂在南京去世

1879年,四世同堂的袁氏分家,養子袁世凱到底分得多少家產

袁保中共生有6子,其中老四便是袁世凱,但在袁世凱幼年時,家族尚未發跡,加之袁保中無功名加身,生活很是艱難。親弟袁保慶娶一妻一妾,共生有6個孩子,盡是女子,眼看膝下無子無人送終,袁保中便將老四袁世凱過繼給親弟袁保慶。這樣年幼的袁世凱便成了袁保慶的養子

袁家在兩代之內出了四位大官,實在是前世之福,但自古福禍不單行,袁家的幾位高官都英年早逝。袁甲三、袁保慶、袁保恆分別於1863年、1878年、1873年相繼去世,留下唯一在京為官的袁保齡。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袁耀東夫人郭氏—維繫家族親情的曾祖母在1876年去世,是一個百歲人瑞。這樣一來,整個家族能主持大局的便是叔父袁保齡了。於是在大哥袁保恆去世後,在袁保齡的主持下分家了

袁世凱分得多少家產

袁家保字輩兄弟共十人,在袁保恆生前,袁保齡寫給袁保恆的信中說到“

吾家南北莊及新橋田畝約計在三十傾的土地連同其他加長剖為十二股,按我兄弟十人,每人一股,應田幾傾幾畝,即派其本人自行管守料理,此十股派定之外,所餘二股,專歸家長,即在大哥手中收管。以一股專供祭祀一切應用;一股為公眾門事應酬之用”。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分家,因袁世凱為袁保慶唯一的兒子,因此他可以獨得一份,光是田產就可分得2.5公頃。

1879年,四世同堂的袁氏分家,養子袁世凱到底分得多少家產

但在隨後的一封信中,袁保齡又提出了第二個方案,他打算“悉舉張營、南莊、新橋三處田地,配勻肥瘠,或分十八分,以大哥家世昌等五侄、二哥家世凱、三叔父家九弟、四叔父家五弟以下五人,不論老房頭,亦不論輩次,每人佔一分,十二人佔十二分。我們弟兄兩人亦只每人佔一分。公眾門次應酬佔雙分,祖母太夫人歲時所需佔雙分。此中卻是九弟與凱侄所佔最少,如其明理不多言固善,否則以我兩人兩分津貼之,亦當無話說”。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分,袁世凱能得到1.8頃土地,另還有兩位叔父的津貼。

在分家後,過慣了大都市的袁世凱舉家前往陳州居住,後前往登州投奔慶軍統帥吳長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