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

亓槭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由於年齡小,比較調皮,不聽話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有時候會非常頭條。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學會跟孩子交流,在生活中告訴他道理,哪些我們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雖然孩子會比較懵懂,但是潛移默化的會改變孩子。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一時不聽話,就拳打腳踢,那樣不僅不會教育好孩子,相反還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出現叛逆。當然也不是說不能打孩子,如果真的好話說盡還是不聽話,可以適當的打幾下,要注意輕重。

總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什麼樣的孩子跟父母的教育有直接關係,作為父母首先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吃葡萄不喜歡吐皮


1.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談談,聽聽他這樣做的理由。命令性的語氣最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了,這時他不會想後果,只會與你對著幹。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吧:孩子玩手機不寫作業。此時千萬要清楚孩子用手機幹什麼,孩子最討厭誤會性的批評,也會降低家長說話的嚴肅性。孩子適量放鬆是完全可以的,你可以與孩子商量好每天玩的時間,分散開來,達不到要有懲罰措施,並且告訴孩子耽誤作業的後果;

2.也有可能是平時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不夠,孩子只能用不聽話這種方式來吸引家長的關注。


開心一堂課


孩子不聽話,家長我想要對他進行這個教育,首先是教育,然後就是說,要排除一些器質性的病變,有的小孩不聽話是上課,無論是活動、做遊戲,就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上課喜歡做小動作,聽不進老師講課的內容,這樣其實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叫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就是說這種疾病對孩子要到醫院,我們的兒科、神經科要進行規範化的診療,必要時還要注意進一步查明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同時有的還要補充一些維生素、鈣,營養神經的製品,促進嬰兒,小孩的神經系統發育。


豪豪噠


孩子不聽話,常常讓家長非常頭疼。以後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變和孩子的交流方式,讓孩子更“聽話”。

1.學會跟孩子說話,少用“不字”

孩子跟別人不同,他既是你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只不過這個“人”不成熟而已。很多父母都會站在家長的位置上去跟孩子溝通,比如平時總是習慣跟孩子說:“少吃零食!”“不許看手機!”“不許出門!”等等。

換位想一想,我們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特別討厭父母的這些“不”字呢。其實同樣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換個方法,比如不讓孩子看電視,我們可以說:寶寶,電視需要休息了,來和媽媽一起玩玩具吧。

還有收玩具,很多父母會說:趕緊把玩具收起來。如果換成: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呢,是不是好很多呢!還有寶寶洗澡玩水不出來,很多父母會指責孩子不聽話或者命令孩子趕緊出來,如果換成:你快點洗完,媽媽等你一起讀繪本呢?

2、理解孩子,學會用孩子的認知能力看待問題

比如孩子有一個手工沒做好哭了,很多父母會說:不就一個手工嗎,有什麼哭的,不會接著做唄。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解孩子,然後想辦法讓孩子安靜下來。孩子只有感覺自己被理解了,才會聽媽媽的。當然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哭一會,這也是孩子釋放壓力的好辦法,對培養孩子的情商也有好處。

3、不要給孩子打上不好的身份標籤

孩子寫作業,有一個題不會,父母就說孩子太笨了。你覺得這樣說有道理嗎?父母自己小時候寫作業就什麼題都會嗎?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就事論事,幫孩子解決當前的問題,給孩子講明白,這樣孩子才會尊重你,聽你的。

4、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

很多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看到孩子過來,總是把孩子趕到一邊,怕孩子搗亂。等到孩子大了之後什麼也不做,又怪孩子不聽話,一點責任心也沒有。

其實研究表明,從小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所以如果你洗碗的時候,雖然孩子不會洗碗,但你可以讓孩子幫你拿一些碗筷。這樣孩子學會了做家務,提升了動手能力,還不會搗亂了,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5、家長要身體力行,說一不二

很多父母特別是老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一直在旁邊說:你不聽話,我就如何如何。而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在那裡說,而沒有采取行動,結果孩子越聽越皮,越大越不聽話。

所以父母們在這一點上一定要說一不二,當孩子犯錯誤了,就必須要付出代價。比如孩子不吃東西浪費食物,你第一次可以警告,第二次就可以拿走,讓他餓半天,下次他一定就不敢了。

另外不讓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要率先垂範。比如早睡早起、不看手機、不罵髒話。

所以說,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父母們也有責任。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給孩子一個公正的評價。

當然,不是孩子啥都聽你的,他就是乖孩子。在某些問題上,也要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機會,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昕雨橙子


首先是從心理上進行疏導,不能一味懲罰,要進行鼓勵教育,當他取得了一點成績時,對他進行鼓勵、讚揚,一味的在別人的面前責備或責罵甚至體罰會出現惡性的循環。吳宏圖:不聽話的孩子,我想首先是從心理上面,給他進行疏導,作為家長或者是老師,不能一味的懲罰,要進行鼓勵教育,當他取得了一點點的成績的時候,對他進行鼓勵,甚至讚揚,不能一味的在別人的面前,責備或者責罵,或者甚至進行體罰的教育,這樣會出現惡性的循環。


文武貝的贇


先給他警告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事情,吃飯的時候,喊寶寶好幾遍都不作出回應,這時你可能特別生氣,衝著孩子一頓亂吼,雖然寶寶表面對你服從了,可是內心卻抱有抵抗情緒,因此這種情況不適合大吼大叫。在批評寶寶之前最好先給他提個醒,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惹你生氣了,這時他的內心已經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等到你批評教育他時,會從內心接受你的意見,並且再有這種情況發生時,你不用發火,他就會乖乖的改正。


小妞的小牛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美版變形記(熊孩子監獄體驗計劃)

邊看邊告訴他在國外這就是不聽話的下場以此來告訴他作為孩子要乖.要聽話。

就像片子裡說的:這一思維理念,而且更推至極致,在節目中,你不僅要站在對方立場去設想和理解對方,你還要去過對方的生活,真正體驗對方世界的大小風雲,品察對方思想最微妙的情緒觸動。"體驗不同人生,達到改善關係、解決矛盾、收穫教益的目的。


來發子彈吧少年


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權威來影響,另一部分是通過關係來影響。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更多用權威來指導孩子的行為,這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非常有效。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到青春期之後,父母通過權威方式對孩子施加的影響力陡然下降,而通過平等的朋友關係對孩子的影響逐漸上升。

所以,我們要能夠隨著孩子成長而改變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方式,將“權威式”逐漸過渡為更平等更尊重孩子的“朋友式”,孩子才可能更願意聽取我們真誠的建議。


豬媽龍爸


孩子不聽話原因1.對孩子溺愛太多,尤其爺爺奶奶管教過多,孩子是小皇帝,這種改善是父母多管孩子,少溺愛孩子2.對孩子管的太少,孩子任性,這種情況改善只能平常多與孩子溝通,多陪孩子,做朋友。3.對孩子表揚太少,多鼓勵孩子,多陪陪孩子,拉近與孩子的關係4.適當對孩子嚴歷一些,也能讓孩子聽話。


好習慣從小做起


分年齡階段和不聽話的具體程度,分別採取不同的教育辦法。

總以說服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助。

如果7歲以前,需要說服教育為主。據教育專家研究:3歲以前,同一個錯誤只需要對他/她說三遍,他/她就記住了。如果超過三次,就需要立個規矩,“失一,失二,失不過三”,這也是古語,先給寶寶講好,同樣錯誤犯第四次是會受到懲罰的,什麼懲罰也需要先給他/她講好,犯了他/她也會心甘情願受罰,並且終生會記住教訓。

按照這種模式教育的寶寶,一般都是聽話的。

7-12歲的兒童,同樣的規矩,需要給他/講七編。懲罰的方法如上。

12-18歲的青少年,不聽話的習慣矯正需要12天。

18歲以上需要21天。

教育的成本隨著年齡增大而變得更高!

所以教育需趁早!

《三字經》是啟蒙教育,一懂事就要背誦《三字經》,並引導寶寶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