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呂雉一開始賢惠又能幹,後來卻變得心狠手辣,不擇手段?

北慕成痴


呂后早年確實是非常善良賢惠的一個女子。這一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呂后劇照)

其一,呂后下嫁劉邦,她並沒有不願意。呂后被她爹呂太公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年紀比她大十多歲。如果嫁給一個比自己大十多歲的成功人士,一般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劉邦一文不名,還好吃難做,到處惹是生非。就這樣,呂后也沒有一句怨言。這樣的姑娘,顯然是善良賢惠的。

其二,劉邦四處浪蕩,呂后卻得幫他養私生子。劉邦不但一無所有,還和曹寡婦苟合,生下私生子劉肥。歷史上沒有記載那個曹寡婦的生平,但估計是生下孩子後,不敢要,只得交給劉邦,或者也可能病死了。總之是劉邦接盤了這個私生子。但劉邦有了私生子,卻還是四處浪蕩,全然不顧劉肥吃喝死活。所有這些,都是呂后在做。放在當下這個社會,一萬個姑娘中,要找出十個沒有怨言的都很難。但歷史上並沒有呂后這個後媽虐待過劉肥的記載。

其三,劉邦丟掉工作,呂后擔驚又受怕,養家又養他。劉邦幫官府押送犯人,半路上他卻把犯人給放了,自己四處躲避。這樣一來,呂后不但要養家,還要想辦法給他送食物,同時還要擔心官府追查。要是一般的姑娘,早就不知道埋怨成什麼樣子。可歷史上依然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由此可見,在劉邦起兵造反之前,呂后確實是一個溫柔的賢惠的厚道的人。

但是在劉邦死後,呂后殘殺戚夫人,迫害劉邦其他兒子,最終試圖奪取劉邦江山,所作所為,兇殘而霸道。本來是個賢惠溫柔的姑娘,為何最終變成這樣“老巫婆”形象的人了呢?

(劉邦劇照)

我覺得,造成呂后後來性格變化,有幾個關鍵節點。

其一,劉邦讓戚夫人隨軍,是呂后心理變化的起因。

劉邦在早年窮困的時候,呂后一直無怨無悔幫劉邦養家餬口。她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她相信了她爹呂太公一句話,覺得劉邦將來是能夠成大事的人,看到了希望。這是她的男人,只要這個男人將來發達了,自己也沒有白辛苦一場。

但是後來,劉邦剛剛拉起部隊打天下的時候,就又娶了個戚夫人,和戚夫人朝夕相處,把她帶在身邊隨軍。在古代,男子有三妻四妾也不算什麼。但這事呂后接受不了。因為劉邦在很長時間都只有她一個女人,呂后苦熬,就是為了自己男人將來能發達。現在剛出現一些發達的跡象,這個男人變成別人的了。她心裡如何想得通呢?

其二,劉邦不管她母子死活,是呂后心理變化的發展。

劉邦攻進彭城以後,就不思進取,整天喝酒看戲,與女人鬼混。結果項羽反打過來。劉邦逃走,他老爹劉太公,還有呂后及呂后的一對兒女都被項羽抓住。

被項羽抓住了,呂后肯定希望劉邦回來報仇,把他們解救出來。但是劉邦根本就沒有這樣做。當項羽威脅劉邦,要烹了他爹的時候,劉邦卻說,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了你爹,請分給我一杯肉湯。劉邦對自己的爹尚且如此,何況是呂后及呂后的兒女,劉邦根本就沒有想要把他們救回來的意思。

(戚夫人劇照)

後來幸虧項羽沒那麼殘忍,又在別人的幫助了,呂后及兒女才獲救。但是,假如項羽當時心一狠呢?呂后不就死了?

可以說,這件事發生後,呂后看清了劉邦的無情與殘忍。

其三,劉邦想換太子,是呂后心理變化的高潮。

呂后顯然早已對劉邦死心。她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希望有朝一日兒子當皇帝后,自己能夠成為人上人,出一口惡氣。

但是,劉邦突然要換太子。一旦換了太子,可以說就掐滅了呂后的最後希望。換太子給別人,倒也罷了,偏偏要換給自己的情敵戚夫人的兒子。這個叫劉如意的兒子,年紀又小,又不是長子,又不是嫡子,劉邦偏偏要給他。可以說,這件事幾乎讓呂后崩潰。

雖然後來,她採用張良的繼承,請來商山四皓暫時度過了這場危機。但是,威脅其實並沒有解除。直到劉邦臨死前,他還想殺掉樊噲,以此一步步打擊呂后。可以說,這種擔驚受怕,已經讓呂后的心理處於瘋狂的邊沿。

最終,當劉邦去世後,原本善良賢惠的呂后,終於爆發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正因為她賢惠又能幹,所以才會心狠手辣,呂雉嫁給比自己大15歲的劉邦,那時劉邦又沒錢又沒錢,呂雉自然是不願意的,但父母之命她也就認了,嫁了也就嫁了,

她相夫教子,陪劉邦吃了很多苦,漢二年,還被楚軍抓了去,漢四年,楚漢議和,才回到劉邦身邊,卻發現劉邦身邊多了一個戚夫人,老孃在楚國擔驚受怕,你卻勾引我老公!仇恨的種子已埋下。

又過了幾年,劉邦想讓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這讓呂雉更恨她了。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戚夫人的兒子當了太子,那呂雉和她兒子又是什麼下場呢?呂雉是正妻,戚夫人是妾,戚夫人如果成了皇太后,那呂雉的下場可想而知。(這是站在呂雉的角度想的問題。)

呂雉想盡了辦法,才保住了她兒子的太子之位並當上了皇帝,呂雉就讓戚夫人削髮去做舂米。讓戚夫人受了很多苦。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離三千里,誰當使告汝!這是戚夫人舂米時唱的一首歌。

呂后得知戚夫人唱這首歌,明白她是不甘失敗,勃然大怒,接著派人將其做成人彘。

再說說戚夫人,出身卑賤,受了很多苦,被劉邦相中後,過了幾天好日子,卻落得如此下場。在古代,女子長的太漂亮了也不一定是好事。這都是當時封建社會的錯


超越愛電影


她最開始的賢惠能幹應該只是表象,內心恐怕早就不知道已經經歷了多少次崩潰了。

呂雉出嫁前妥妥的白富美,父親呂公是沛縣出了名的大戶,過個生日,全縣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會來賀壽。呂家子弟呂產,反秦時靠自己聲望拉起一大票人,妥妥的土豪劣紳。

考慮到當時的時代環境,呂雉一開始甚至有可能是個小家碧玉,類似這種。

以這種條件,即使不幻想什麼白馬王子,按照流程,聯姻一個當地豪族子弟也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誰都咩想到,她爹呂公一眼就看中了兩個肩膀扛著嘴,吹牛皮一萬錢賀壽的劉邦,硬是把呂雉嫁了過去。


(這圖都是美化過的,真劉邦比這還無賴)

劉邦比呂雉起碼大二十歲!

一個白富美,二十歲被自己親爹許配給一個四十歲的老流氓,而且這老流氓還是個窮鬼,這大概是呂雉內心第一次崩潰!

結果劉邦結婚後發家了嗎?

發個pi!

結果十多年,劉邦五十多了,仍然吊兒郎當,沒個正行,呂雉在家裡操持農活,養殖禽畜。從一個小仙女變成了大媽,這大概是第二次崩潰。


別說那時候了,就是現在你守著五十多一窮老頭,你說人生的希望在哪裡?早知道那時候人的平均壽命也就四五十!相當於守著一個快入土的老公在等奇蹟!

結果!

這老頭還很不讓人省心!

史書記載,由於劉邦私自放了秦朝征伐發的徭役然後逃跑,呂雉一家都被抓進了監獄!

十幾年賢妻良母的認命,換來了牢獄之災。

這估計是呂雉第三次崩潰!


最終,劉邦造反了!跟項羽爭天下了!成了大英雄了!

於是呂雉迎來了美好生活……了嗎?

醒醒吧!劉邦被項羽打的像頭🐷,跑的時候把老婆和老爹全都扔了!呂雉在項羽手下被關了好幾年!

得虧項羽要臉!

要是換成人妻愛好者曹操……

最後苦盡甘來,劉邦終於當上了皇帝,看著身形走樣的呂雉,開始寵愛戚夫人薄姬還有秦宮美女……

你說說呂雉這一輩子經過了多少次崩潰!

她還能保持理智已經很不錯了,要是我我把劉邦挖出來閹了。


扣毛


歷史上的某一年,某一天,有一個少女嫁人了。




少女家為了躲避仇人,遷居到了沛縣,因為父親和沛縣縣令關係極好,所以在喬遷之日,有很多人來祝賀,少女很開心來到新的地方,她希望能在這裡找到好友。

但是等到喬遷之日過後,少女的父親卻告訴她,他已經將她許配人了,少女雖懵懂,但看著母親傷心欲絕的模樣,也知道自己嫁的人母親不是很歡喜。

後來她才知道,父親給她找的丈夫叫劉邦,是一個泗水亭長,他比他大了15歲,家境貧寒。

少女不知曉為何父親會把她許給這樣一個人,後來母親告訴她,當時,主吏蕭何叫僕役把賀禮不到一千銅錢的都安排坐在堂下。而劉邦認為沛縣諸官吏也沒什麼了不起,就填上獻禮為“賀錢一萬”,其實根本就沒帶錢來。

父親知道後,本是帶些怒氣出來把他趕走,但見了一面卻將他引入堂內就座。少女知道,父親喜愛觀人面相,或許他是覺得劉邦會有大作為呢。

孝順的少女因此對劉邦滿懷憧憬,終於,在某一天,少女終於嫁給了劉邦。


劉邦家中並不富裕,少女卻任勞任怨,照顧公婆,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她的丈夫也為了公務與他人周旋,少女想著,這樣其實也不錯,雖家裡不富裕,但公婆喜愛她,丈夫對她也算相敬如賓。

但在某一日,她看到了一個和她歲數差不多大的男人,劉邦告訴她,這是他的兒子,以後也是她的孩子。

少女簡直心都要碎了,這個孩子,還是她的丈夫與一個寡婦所生的。少女雖傷心,但也只能擦乾淚繼續生活。

後來的後來,少女成了少婦,她生下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少女雖然很開心,但也很擔心自己的丈夫。

因為始皇帝駕崩,陳勝吳廣起義,劉邦也在沛縣率領三千人起義,起義很久了,他很少回來,少婦雖傷心,卻知曉丈夫的辛苦。

再後來,少婦就聽到了丈夫入駐咸陽的消息。

一年後,丈夫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丈夫也將她及孩子接了過去,少婦很開心,一家人都在一起,這便很好了。

但再一年後,漢軍乘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之際,一舉攻下楚都彭城。而項羽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大敗,少婦等一幫眾劉邦家為楚軍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九月,楚漢議和方被放回歸漢。

回來後的少婦整個人都很憔悴,她卻十分開心,她想,丈夫在當時自己和公公被項羽威脅的時候定是十分擔憂的。所以他不斷壯大自己,雖然他在楚漢議和後又設計偷襲,致使項羽自刎。

但他是霸主,是她的丈夫,她應該理解他,但當她回到劉邦身邊時,才突然發現,丈夫身邊有了一個嬌美的女人,眾人喚她戚夫人。

戚夫人很美啊,嬌豔欲滴,灼灼其華,她的美貌早在時間中磨平,皺紋也爬上了她的眼角,她的皮膚不再光滑細嫩,但戚夫人卻如同嬌豔的花朵,將她碾至塵埃。

後來少婦懂了,她雖失去了丈夫的心,但她是她的嫡妻,是大漢朝的皇后,她的兒子是太子,這便夠了。

但是,真的夠了嗎?

他最尊敬的夫君,竟為了個戚夫人,為了他們疼愛的兒子,僅僅因為“盈仁弱,不類我為理由,想去廢了她的兒子改立他疼愛的如意。

少婦想哭,她跟了她整整十幾年啊,再後來,她為了保住兒子,去求張良,去求商山五皓。

後來的後來,她變了,她不再是少婦,她是皇后,她是母親,唯獨不是劉邦的愛人。




她變得心狠手辣,變得極其自私,她迫切的想要權利,去活著,活在她恨的人後面,看著她厭惡的人悽苦。

於是,在劉邦去世後,她成了歷史上的呂雉,心狠手辣的呂皇后,她將戚夫人削成人彘,她殺了丈夫喜愛的劉如意,她將兒子推上皇位,她封呂氏族人為王,她專橫,她殘忍,她終究讓兒子怨恨她,最後病逝。

她最終成了孤家寡人。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太史玖


呂雉是劉邦的原配,開始時她是一位賢惠的妻子,然而在劉邦稱帝后,呂雉就好像變了一個人,為什麼前後這麼大的差距呢?主要是因為兩點:



1.呂雉對劉邦不瞭解

呂雉嫁於劉邦時,生活不富裕,劉邦為了公事很少見呂雉,所以呂雉對劉邦並不瞭解,但是為了生活,他勤於家事,孝敬父母,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

不久,劉邦起兵反秦了,他又跟著劉邦四處奔走,這時的呂雉生活很艱難,沒有時間考慮其他事,他只想著怎麼逃難,如何躲過官軍的追殺。此時,呂雉和劉邦走散了,到了楚漢戰爭時,呂雉才回到劉邦身邊,但這時劉邦有了戚夫人。



所以呂雉這才認識到劉邦是好色的,對此她開始不滿意了,因此產生了對劉邦的怨恨,但是沒有表現出來。

2.對權力的慾望

劉邦稱帝后,呂雉就成為了皇后,呂雉的兒子劉盈就成了太子。

然而劉邦並不喜歡呂雉,也不喜歡劉盈,而喜歡戚夫人及其兒子劉如意,並想立劉如意為太子。



呂后知道後,對劉邦徹底失望了,他覺得既然丈夫不喜歡她,她就要權力,他就問張良如何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張良就給呂后出了個主意,果然呂后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等劉邦去世後,呂后就瘋狂的奪權,垂簾聽政,然後殺了戚夫人,掌握了朝中大權。

所以呂雉在劉邦稱帝前和稱帝后的行為差距很大,主要是劉邦的問題,他的好色使得呂雉醋意大發,進而轉向了對權力的慾望。

我們通常說最毒婦人心,其實這不能完全怪女性,男性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肖邦老師的課堂


為什麼呂雉一開始賢惠又能幹,後來卻變得心狠手辣,不擇手段?

  早期的呂后賢惠能幹,我是認同的,但是題主要說她心狠手辣,不擇手段,我覺得有一點點不是很公平。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我私下覺得,可能是因為呂后做了幾件看起來很殘忍的事,一是誅殺彭越韓信等功臣,二是對付戚夫人等後宮女人,還有專權大封呂氏造成諸呂亂政的事情吧。咱們一個個來看看。

  誅殺功臣。漢能夠建立,韓信等人功不可沒,可是韓信等人還沒來得及享受富貴,就被呂后用計給咔嚓了。看起來很狠,但是咱們看看劉邦封王,尤其是封異姓王,劉邦本人是怎樣一個心態呢?估計是一邊哈哈兄弟好,一邊恨不得拿把刀吧,呂后提醒他這些人以後很可能會成為漢皇最大的威脅時,劉邦可沒有反對,換句話說,沒有他的同意,呂后敢殺這些人嗎?劉邦其實也想殺人,只是不好意思,藉著呂后的手罷了。

  對付戚夫人。似乎手段殘忍了點,站在旁人立場看,滅就滅了,何必搞個人彘出來?可是一來那會兒肉刑是正常的,不算變態,二來我們不是呂后,不會明白她內心的痛苦。當年未成大業,她在劉邦的家裡又是牛又是馬,當了孃親當老媽子,家裡的苦吃得還不夠,不小心被項羽抓住了,劉邦還不救,完事後把她的一雙兒女踢下逃難的車子,一踢再踢,好吧,這都忍了,當了皇帝了,立她為後,立她兒子為太子,還勉強過得去。可是要廢太子立劉如意是個什麼意思?戚夫人這賤人,睡了她的男人她不計較,吃穿她不計較,劉邦老匹夫寵她,她忍……這江山打下來,她姓戚的有一份功勞?現在劉邦當了皇帝了,她姓戚的天天吹枕頭風,還要摘桃子把劉盈給撤下來?是個人都忍不了吧,這種恨,不是當事人不會明白。後宮的那些女人,有多少和她一樣吃過那麼苦呢?沒有也就罷了,還個個都想當下一任皇帝,為了兒子,那就只有殺雞給猴看了,殺得慘點,沒人敢就太平了。

  至於大封呂家人。漢初的相權相當大,皇權卻不怎麼樣,劉邦終其一生,也在努力。呂后也不例外,為了兒子的江山坐得穩點,她必須讓自己孃家人上位。事實上劉盈在位期間沒怎麼封呂家人,她是在劉盈死後,少帝上位期間幹得這事,主少國疑,皇權幾乎完全沒有,不擴展力量怎麼保得住?事實上她和歷史上外戚亂政還是有區別的,她沒有奪皇權,只是保證皇權不被分走。事實證明她的想法是對的,她一死,她的嫡孫們全部被功臣當冒牌貨幹掉了,可惜了。

  呂后專權期間,鬧得是挺大,但是總體來說,百姓並沒有受到波及,漢朝還在平穩上前,呂后奉行的黃老之道,給國家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治國一道上,算對得起劉邦了。當然了,呂后的鬥爭風格非常強硬果決,她的判斷力也相當精準,也就容易給人留下她兇猛殘酷的印象,我倒覺得她比武某人,要好一點——當然了,兩位都不是好惹的,不省油。(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漢惠帝劉盈的生母,也是劉邦未當皇帝時的原配夫人。呂雉在劉邦還沒有稱王稱帝時,一直是個賢惠能幹的女人,是劉邦的賢內助。劉邦在外地闖蕩征伐,呂雉在老家照顧劉邦的老人和小孩,為劉邦提供堅實的保障和堅強的後盾。

劉邦稱帝,呂雉貴為皇后,便開始顯現出陰狠毒辣的一面,誅殺一幫功臣宿將,比如殺淮陰侯韓信、殺梁王彭越等,毫無手軟;殺劉氏的子侄,如一連害死了三個趙王,趙王劉如意,被呂后毒死,趙王劉有,被呂后從封地趙國騙來長安,之後派兵圍了劉有住處,不讓人提供食物,劉有被活活餓死。趙王劉恢,被呂后逼迫自殺,可以稱得上是喪心病狂;更令人髮指的是,殘害劉邦的女人,最嚴重的是對待戚夫人,派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睛,燻聾耳朵,灌喂啞藥,扔到豬圈裡,叫她為“人彘”( “人豬”),殘忍的手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那麼,呂雉的變化為什麼如此之大呢?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呂雉長年安全感的缺失,導致心靈創傷。劉邦常年在外亡命天涯,東征西討,讓呂雉一家一直處於危險之中,呂雉作為一家的主心骨,長年處於恐懼不安之中。

二是,被項羽抓為人質,長期的屈辱,導致性格扭曲。劉邦與項羽在彭城之戰中大敗,逃亡關中,呂雉及其家人,在逃跑途中被項羽的軍隊抓住,淪為囚徒人質達3年之久,對心靈和性格的摧殘是致命的。

三是,長期缺少男人的關愛和溫情,導致性情狠毒。早年,劉邦長期不在呂雉身邊,等有條件與劉邦生活在一起時,劉邦又早有新歡,如戚姬等。等到得了天下,劉邦更是後宮美女如雲,黃臉婆呂雉,早已難入劉邦的法眼,平日見上一面都不容易,更別妄談溫情和關愛。

四是,自我保護的需要,導致反應過度。宮中危機四伏,兒子劉盈善良羸弱,為了保護兒子,也是保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兇殘地殺害政治對手及競爭對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晨風曉月趣歷史


從縣令千金到母儀天下

一個人性格的轉變一定與其生活經歷息息相關,正如題目所問,呂雉一開始賢惠又能幹,後來卻變得心狠手辣,與其豐富的經歷不無關係;如果說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那麼呂雉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能把握朝政的女人,更是開了外戚干政的先河。

呂雉本來隨其父呂公住在單父縣(今山東單縣終興鎮潘莊),後來為了躲避仇家隨其父搬到了沛縣,由於呂公與沛縣縣令交好,所以沛縣稍有點名氣的士紳官員紛紛前去祝賀呂公的喬遷之喜,而呂雉與劉邦的故事就此開始。

“劉呂之好”充滿神話色彩

劉邦雖是沛縣的泗水亭長,但人確實夠痞,比如祝賀這件事,別人多多少少都拿了點東西,只有他什麼也不拿,卻還在賀單上寫了“賀錢一萬”,但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此發生,本來該“下坐”的他,被呂公請進了屋內就坐,宴會中呂公還稱“我很會看面相,但是還從沒看過像你這麼相貌不凡的,我有個女兒,希望你願意接受她當你的糟糠之妻”,就這樣,呂雉嫁給了這個長她15歲的男人,要知道此時劉邦已經有了一個私生子劉肥;在我看來,且不論劉邦與呂雉是否般配,這位呂公絕對是一高人。

相夫教子的性格轉變

嫁給劉邦的呂雉跟許多傳統女性一樣,在家照顧丈夫、侍奉老人、養育子女過著農桑針織的生活,而劉邦則依舊每天遊手好閒在外跟那幫朋友鬼混著,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事情,呂雉終其一生或許都會過著這樣的生活,但是隨著社會開始變得動盪,其生活也開始慢慢發生改變。

一次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按照秦制,即便剩下的人被送到驪山,劉邦也是難逃一死,於是劉邦乾脆解散了囚徒,自己也在芒碭山隱匿起來,從這裡開始呂雉與劉邦便是聚少離多,後來劉邦舉起反秦大旗,呂雉作為“叛亂”人士的家人,其生活更是顛沛流離,而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呂后的性格開始由之前的“小女人”轉變的更加堅韌,堅強。

後來在楚漢爭霸的彭城之戰中,呂雉一家盡數成為項羽的俘虜,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幾人不擔驚受怕、精神崩潰,唯一的希望只能是放在那個已經有些模糊的丈夫身上,後來楚漢議和,呂雉一家才回到劉邦身邊,然而在未來得及高興之前,呂雉發現劉邦身邊已經有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而這在心理上進一步打擊了呂雉。

奪嫡之爭使得呂后飛揚跋扈

漢朝正式建立之後,呂后作為原配自然貴為皇后,中間發生的奪嫡事件,則讓其擁有了殺伐之氣;漢二年,劉邦就立劉盈為太子,但是戚夫人與其也有一子,在戚夫人的軟磨硬泡之下,劉邦一直有著換嫡之心,這也就是後來他說的劉盈仁弱“不類我”而“如意類我”,後來因為呂后請來商山四皓,劉邦才放棄了這個心思,其對戚夫人解釋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作為皇后的呂雉,逐漸進入漢帝國的決策圈,劉邦在外征戰的時候,其便坐鎮於內,此期間更是發生了誅殺韓信的事情,這也是為何現在很多人痛恨呂后的原因,當然屠戮功臣,誅殺異性王,如果沒有劉邦的支持,恐怕呂后也難以實施,所以應該說呂后幫助劉邦做了很多他想做但又不能做的事情。

高祖之死促成呂后暴政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呂后成為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已經心狠手辣的呂后自然不會放過戚夫人,於是歷史上駭人的“人彘”便在呂后的手中被製作了出來,此後呂后還分封了十幾個呂姓王,這與劉邦與各王當時的約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嚴重不符,呂后在位時,還能維持,呂后去世後,他們便在劉氏諸王的討伐下煙消雲散。

對於呂后的評價,雖然很多人對其誅殺功臣,製作“人彘”而不滿,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忽略其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對其施政方面還是做出了極大的肯定。

司馬長史


呂雉最後變得心狠手辣,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是被他的男人逼出來的。

(一)父親不靠譜。對於呂雉嫁給劉邦的故事,《史記》在《高祖本記》中講得比較詳細。呂雉的父親為單父人,與沛縣縣令交好,因躲避仇家來到沛縣客居。沛縣一些頭面人物聽說他是縣令的重要客人,都到呂家祝賀喬遷之喜。縣府官員蕭何負責招呼客人,規定賀禮不滿一千的坐堂下。當時劉邦是一個亭長,一文錢都沒有送,卻詐糊送賀禮十萬,因為蹭飯而與呂父相見。呂太公對劉邦長相甚是驚奇,對劉邦一番勉勵,並決定將呂雉嫁給劉邦。這裡面有兩個信息值得注意:一是呂父能與沛縣縣令交好,足見呂家家世不凡,呂父有一個好家世卻淪落到亡命天涯;二是呂父因與縣令交好才寄居沛縣,縣令求婚呂雉,呂父不同意,卻因一面之緣將其嫁給四十來歲、一文不名的小混混劉邦,用現在人的眼光看呂父是多麼的不靠譜。

(二)老公靠不住。對劉邦而言,按說年紀一大把了,天上掉下一個呂妹妹,該守著媳婦好生過日子,但他依然死性不改。對於劉邦的不著調,《高祖本紀》中有兩句話很經典,一是“不事家人生產作業”,二是“好酒及色”。果然,在有一次執行押送勞工去驪山的路上劉邦貪杯誤事,有些勞工趁機逃跑了,這可是犯下了死罪。與正常人思維不同的是,劉邦沒有亡命天涯,反而帶著剩下的人佔山為王當起了土匪。這在那個亂世中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此為起點劉邦走上了發達的路,但發達後的他怎麼對待呂雉呢?《史記》在《呂太后本紀》中說道:“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可見發達後的劉邦,早已經忘記了來時之路,也完全無視多年來呂雉的付出,連她生的兒女都看不順眼了。

(三)兒子扶不起。老公另有新歡,對呂雉來說完全沒有辦法,因為劉邦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到處蹭飯的小混混了,只要他願意可以寵盡天下美女,而她自己也是青春不再、徐娘半老了。好在她頭腦清醒,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否則只能是白白讓別人撿便宜。此時,她的做法:一是想盡辦法保住兒子,二是幫好面子的劉邦做一些想做卻不太好意思做的事,比如用計謀誅殺韓信、彭越等開國功臣,從而在漢氏集團裡保持存在感。《呂太后本紀》有一話很中肯“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好不容易熬到劉邦死了,兒子即位為帝,但此時兒子才16歲,又生性懦弱,面對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大批功臣居功自傲、外有匈奴恃強凌弱,呂雉只能衝到一線,為了兒子孫子的帝位大開殺戒。偏偏兒子劉盈缺乏政治頭腦,理解不了她做事的“狠”,而且逆反心理很重。呂雉最怕別人不尊重他的皇位,他卻非要和她對著幹。齊王回長安朝天子,他請客非得讓齊王坐上座,呂雉用毒酒嚇唬齊王,他認為呂雉真要殺齊王,尤其是在打擊戚姬和趙王劉如意母子的事情上,兩人幾乎翻臉,在參觀完人彘後,讓人捎話給呂雉“此非人所為”。在折磨戚姬的事情上,呂雉有做法在今天看來的確十分不人道,但與之前的商周時期動不動將人剁成肉醬、用大鼎活活烹死、五馬分屍,乃至明清時期還有的魚鱗剮、腰斬,漢初的“人彘”事件倒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畢竟,戚姬和趙王劉如意對皇位現實威脅最突出,畢竟呂雉恨他食倆恨了近二十年。

(四)黑鍋自己背。兒子劉盈不理解也就罷了,偏他還是個短命鬼,當皇帝沒兩年就死了,呂雉還得接著幫孫子操持江山。本來劉盈當皇帝的時候,就有一些劉家子弟覬覦皇位,劉盈死後少帝年幼,劉邦的龍子龍孫有想法的就更多了,為了震懾住這些人,同時也為了給呂家多分一杯羹,呂雉必然大力提拔孃家人。應該說,這在當時並不過份,在呂雉之前都是這麼做的,在她之後漢代的皇后也都是這麼做的。始料未及的是,呂雉一死,朝廷一些大臣和劉氏諸侯馬上就反了,把所有罪過都安到呂雉頭上,殺盡劉盈後代和呂雉的孃家人。

《史記》寫於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是漢文帝劉恆的後代,劉恆一脈上位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源自呂雉的非法性。司馬遷在寫《呂太后本紀》時,可能因為所處的環境引用了許多官方的說法,但在司馬遷心中其實對呂雉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史記》一共十二個本紀,司馬遷給劉邦和呂雉各寫了一個本紀,這本身就是一種肯定。在《呂太后本紀》結尾,“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也是對呂雉的治國策略也是給予了肯定。


戰漢古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呂雉的心也不是一天黑下來的。

呂雉的出身跟劉邦比起來要好了不少,算下來她嫁給劉邦明顯是下嫁,劉邦呢那時候完全就是個地痞流氓,如果不呂雉的爹會看相,覺得劉邦這人有天子之相,又怎麼會把女兒這朵花給插到朱糞上?

我們看看呂雉的心是怎麼一步步變黑的

1、他們生活在鄉下的時候,兩人感情還算好,呂雉在家辛苦帶娃,做農活,劉邦不願幹活,整天東遊西蕩,經常連飯都不給她送,哪有身為人夫的擔當和家庭責任感?但呂雉並沒有過多埋怨,她大概也相信爹的預言,覺得自己丈夫將來肯定不一樣吧。

2、劉邦不幹活就算了,還跟隔壁村曹寡婦有一腿,還搞出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居然跟呂雉的孩子差不多大!要知道呂雉可以下嫁給這一窮二白的流氓的呀

3、呂雉被項羽抓去當人質的時候,劉邦根本沒有想過去救她,也不曾擔心過她的安危,在此期間照樣日夜夜跟女人云雨,等到呂雉回來的時候,劉邦跟其它女人已經生了好幾個孩子了,那個戚夫人地位遠遠超過了她,她守了那麼多年,吃盡了苦頭劉邦從來不曾感激過。

4、劉邦死前幾年,因為太寵愛戚夫人,屢次想廢了她這糟糠之妻,欲立戚夫人的兒子為太子。呂雉守了那麼多年,跟著一起打拼,漢朝的建立和發展可以說有一半的功勞都是呂雉的,憑什麼戚夫人就跟劉邦睡個覺就要全盤端走?

6、危難關頭,為了自己逃命,不顧妻子跟孩子 的生死,把孩子踹下馬車,呂雉被馬車拖行數百米,還好呂雉生命力頑強內心強大,不然換做一般女人氣都要氣死。

7、戚夫人也不識好歹,仗著得寵屢次進讒言,劉邦死後她的囂張都沒有減低,送去洗衣房還唱歌罵呂雉,自己作死。

所以,其實多數女人剛開始都是善良懂事的,如果有天變得心狠手辣,不擇手段,讓你覺得她變了,多半是她經歷了太多讓人絕望失望的事情,最該反思的是她旁邊的親人,尤其是她的丈夫!

我是歷史隨筆,歷史是一個個故事,更是一個個道理,每天分享不同的歷史冷知識,分享千古帝王事,后妃事,一起學史學做人!歡迎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