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湛江快要失傳的18種兒童遊戲,玩過3種以上的人都老了

當現在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電腦遊戲時,我們小時候玩的一些遊戲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那些遊戲盛行於沒有電子產品的時候,現在基本在城市絕跡,在農村還偶有人玩。我跟駱老師交流了一下,這些遊戲,50後的他和80後的我居然有共同經歷。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看看有多少種是你玩過的呢?

一、打牛打馬。用荔枝、石榴等堅硬的木材雕刻成圓椎形的“牛”,末端鑲入金屬釘,通過繩索拉動而旋轉。比賽以旋轉時間最短進為輸。敗“牛”要擺在地上,讓獲勝的“牛”輪流啄鑿一次,輕者留下傷痕,重者破裂。打馬則是用普通木料刻製成分上下兩級圓柱形的“馬”,末端稍尖,上一層為馬頭約佔五分之一,餘下為馬身,馬頭的直徑比馬身略大。馬鞭由竹稈一端扎繩子而成。比賽時,通過馬鞭抽打使“馬”旋轉,以“馬”旋轉時間長而不倒者獲勝。

二、推車圈。這個遊戲應該全國都有,北方也叫“滾鐵環”。用硬鐵線繞製成一個圓圈,再用鐵線簡單做成一個手持的護圈鉤。小孩通過護圈鉤推動鐵圈前進。玩法可單獨表演花式,也可多人比賽,以最快到達終點者取勝。鐵圈也可以用包裝鐵皮製成,或是用廢舊自行車鈴代替。

湛江快要失傳的18種兒童遊戲,玩過3種以上的人都老了

三、劈啪筒。這個遊戲農村的孩子玩得最多,也是我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之一。該遊戲的創意來自於槍戰。用長約20釐米的小竹管一節作為槍膛,另一節5釐米長的竹條或木條作為撞針,將其固定與槍膛吻合。子彈採用細小的野生植物果實(“啪仔樹”或“八路藤”)或是浸溼的草紙,通過沖擊發射子彈併產生劈啪響聲。孩子們以此為“槍”,互射為樂,體驗解放軍戰士的打仗感覺。

四、打水仗。湛江靠海,有些地方江河多,水資源豐富,在水裡玩耍的男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打水仗。道具也是用竹節。取長度約40釐米的普通竹筒一根,注意底部要留節。在竹筒末端鑽一個水孔,竹筒上端開口處插入扎有布團的木棍做成拉桿活塞,通過抽水射水互相對打水仗。相對於現在的塑料水槍,這種竹筒水槍看上去比較落後,但它可能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是挺不錯的。

五、橡膠槍。湛江地區的橡膠槍有兩種。一種是由木叉和自行車車胎的軟膠製成,射程比較遠,力度較強,子彈為石子,一般用作打鳥,或是考“眼界”進行射靶比賽。另一種北方叫做“彈弓”,即用兩小塊皮革做指套的普通橡皮圈彈弓槍,把紙捲成條狀,然後切粒作為子彈,力度較小,經常用來對打。

六、打玻子。這個遊戲也是全國通用了。玻子就是市面買的玻璃球珠,通常有兩種玩法。一是地上挖兩至三個小洞,通過完成玻子彈入洞、彈中對方玻子等規定動作,戰勝對方。勝利的一方,則用自己的玻子大力彈對方的玻子作為懲罰。二是在地上畫圈,大家拿出相同數量的玻子擺放在圈內,在圈外輪番用玻子將其彈出贏取。想當年,我打玻子是全班最厲害的,戰利品有一大盒,可惜後來不知所蹤。

湛江快要失傳的18種兒童遊戲,玩過3種以上的人都老了

七、山大王。這個遊戲可能來自於雷州半島“土匪”的靈感。扮演山大王的小孩坐在另兩人用手搭成的座騎上,與其他幾組山大王打鬥。最後誰矗立不倒,並摧毀所有對手的,便成為真正的山大王。該遊戲講究整體合作和靈活性,但傷害也較大,身體上容易留下小傷痕,家長知道又是一頓暴打。

八、芒果螺旋。這個遊戲是很有湛江特色的,因為湛江盛產熱帶水果,其中包括芒果。用曬乾薄身的芒果核一個,中間固定小竹籤一根作為“螺旋漿”。另外一個芒果核選用厚身的,切除總長的五分之一,將內核掏空,作為“發動器”。“發動器”旁邊有一小孔,由麻線與“螺旋漿”旋轉併發出響聲,比賽以旋轉時間最長者獲勝。

九、打水漂。這個遊戲也全國都有。我村靠海,我小時候一般是在海邊打水漂。用碎瓦片或廢陶片橫打飛掠水面。瓦片、陶片漂掠水面一次,稱為吃一碗水,吃的碗數越多越好。遊戲講究橫打的姿勢和技巧。

湛江快要失傳的18種兒童遊戲,玩過3種以上的人都老了

以上游戲有的要製作玩具,或是憑力氣和智慧取勝,一般來說男孩子玩得比較多,接下來介紹幾種男女都可參與的遊戲。

十、掩雞貓。也就是北方的“捉迷藏”。一個小孩用手捂住眼睛,念口令:“豬八怪,馬螂螳,前後左右離開十步遠,偷雞捉到罰三年”,然後數十聲,找出十步外躲藏的小夥伴,替代原掩眼者,進行新一輪遊戲。這種遊戲一般晚上進行,因晚上光線不好,難度更大。

十一、團團轉。遊戲方法與北方的“丟手絹”類似:眾人圍一圈,一孩繞圈外跑唱兒歌,偷偷丟下手帕,捉到不被發現者,互相更替進行。但湛江及廣東這邊的兒歌與北方不一樣:“團團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丸,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捉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元……”曾經人人都玩過的遊戲,現在連道具都難找到了——誰還在用手絹?

十二、拾子。5個小石子或小沙包,單手進行拾子、飛天、踏地、佔醬油等規定的七項動作,最後反手取得石子或沙包越多的就勝利。女孩玩這個特別厲害,我們男孩一般不玩。

十三、分豬肉。實際上是分石子,但豬肉是困難年代人人嚮往的好東西,所以美其名曰“分豬肉”。在地上畫出長方形上下二行方格若干,每格放石子5粒,取其一格石子按順序每格分石一顆,分完,取旁格石再分。如果遇到空格則贏取旁格石子,互相輪番分石,直至格上沒子,最後計算得石多者為勝。

十四、拍公仔紙。也就是北方的“拍畫片”。公仔紙僅有半張撲克牌大,一般從集市買來,也可畫圖自制。有兩種玩法:一是先下注正反面,然後互拍掌上公仔紙落地,若與投注相同則贏。二是每人出同樣多的公仔紙鋪地,輪番用拍掌鼓風贏取翻過背面的公仔紙。也可用煙仔盒折成三角形,打翻對方的為贏家。這類遊戲在我小時候很流行,一群小孩蹲在地上大聲喧譁,玩得熱火朝天,老媽追著打才肯回家吃飯。

湛江快要失傳的18種兒童遊戲,玩過3種以上的人都老了

十五、跳飛機、跳大海。一般北方是跳飛機,但湛江靠海,所以就有跳大海。遊戲玩法是在地上畫出有格的飛機圖或大海圖,通過規定的動作拋子,雙腳或單腳跳踢子,先完成整個程序者勝出。

十六、盲人捉賊。一孩用手帕包眼扮盲人,旁邊一孩用手帕把一隻手和一隻腳連綁在一起,扮成走動不便的賊人。賊人一邊吹哨一邊逃跑,盲人則根據哨聲判斷賊人位置捉賊。玩此遊戲的小孩分兩組,圍圈觀看,捉到賊人後,各組換人進行新一輪遊戲。

十七、丟沙包。一般是三個人玩,兩個人站兩邊,一人站中間,兩邊的人向中間的人丟沙包。中間的人來回跑,躲避沙包,被砸中就下場,換別人上。該遊戲是榕樹妹推薦的,她小時候經常玩。

十八、堆沙層。海邊的孩子怎麼能不玩沙?這個遊戲就是在沙地上進行,用半乾溼的沙子堆埋自己的一隻腳,反覆加沙用力拍實,然後慢慢抽出腳,使其成為一間沙層。沙子鬆散易塌,遊戲十分注重細心和拍實沙子力度,以沙屋垂直度高,承受沙子量多的優勝。

湛江快要失傳的18種兒童遊戲,玩過3種以上的人都老了

除了這18種遊戲,湛江及粵西地區還有打尺、打壞人、放飛機、擲銅錢、鯉魚搖頭擺尾、拾竹籤、摸盲雞、跳繩、踢毽子、過家家等各種兒童遊戲,就不一一描述了。其實這些遊戲對兒童的動手能力、運動能力、觀察能力、協作能力及處事能力有很大提高,但現在的小孩已經基本不玩了,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市面上銷售的玩具越來越多。傳統的兒童遊戲需要自己製作玩具,比較麻煩,而市面上的玩具無論從質量、款式、安全性各方面來說都更好,種類更加多,使用更加方便。更加上有些玩具用品,如手絹、公仔紙、玻子等,現在已經不再生產。沒有道具自然沒辦法玩遊戲。

二是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城市裡的孩子,跟父母住在套房裡,與周圍鄰居來往很少,有的住了幾年的,都認識不了幾個周邊的人,哪像以前,都是成條村、成個大院的孩子一起瘋玩。加上現在人販子多,為防孩子被拐,家長對自己的小孩都看得緊,不讓其單獨行動。在農村倒是有少量留守兒童在玩這些遊戲,但也難得一見。

三是電子產品對兒童生活的入侵。現在無論是城鄉,小孩子最愛玩的就是手機,手機上有各種遊戲、視頻和資訊,一機在握,隨時隨地可以玩,一個人也能玩,或是與網友交流,滿足了孩子的各種需要,也能鍛鍊一些思維能力。電子產品,其實從90年代開始就逐漸進入孩子的世界。我初中那會,遊戲機室正風興,我也經常遛出去玩,後來就是MP3(MP4)、電腦、手機、IPAD……兒童的娛樂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少。現在的孩子數量少,家長寄予的希望大,都希望成龍成鳳,因此各種課外輔導班和興趣班層出不窮。週末和節假日,家長帶著孩子像趕場一樣到處上課,哪還有多少時間和小夥伴們自由玩耍呢?

湛江快要失傳的18種兒童遊戲,玩過3種以上的人都老了

從年齡上看,上述18個遊戲,玩過3個以上的,大部分是80後及70後以上的人,如今都是奔四奔五的年齡了,不得不嘆一聲老了!就算是90後的農村孩子,玩過的也快到而立之年了!時間太快了,童年一晃就過了,再也回不去了。

在懷念的同時,我也比較迷惑,傳統的兒童遊戲面臨失傳,這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對孩子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喔。(本文已獲湛江民間歷史學家駱國和老師原創素材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