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二戰之後,美國人藉著勝利的餘威連續在亞洲發動了兩場局部戰爭。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和六十年代的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美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越戰成為一代又一代美國人反思的對象,而朝鮮戰爭卻似乎是一場不願被人提起的戰爭

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最為高光的時刻發生在1950年9月15日的仁川登陸,一代名將麥克阿瑟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利於美軍的情況下強行發起登陸作戰,並且在成功登陸之後率領美軍發起反攻,一路殺到鴨綠江畔。仁川登陸作為二戰後最為成功的一次登陸作戰而被載入史冊,然而就在幾乎同一時間,在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市以北26公里的長沙裡也發生了一次慘烈的登陸作戰,史稱“長沙裡之戰”。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徹底改變朝鮮戰爭格局的仁川登陸發生在位於朝鮮半島西部的仁川市,然而幾乎就在同一天,半島另一端的長沙裡海灘也進行了一次極為慘烈的登陸戰。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仁川登陸被後人津津樂道,而同時發生的長沙裡登陸卻是一場被人遺忘的戰鬥。20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就真實地再現了這段悲壯的歷史,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當年著名的諾曼底登陸之前,盟軍為了迷惑德國納粹而將巴頓將軍派往英國東南部的多佛,給人一種假象盟軍企圖在對岸的法國重要港口加萊登陸。這樣的迷魂陣效果出色,導致德軍沒有將全部主力放在諾曼底防守,巴頓將軍間接助攻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朝鮮戰爭中為了確保美軍仁川登陸的成功,也曾經發生了一次企圖分散敵方注意力的戰鬥。不同的是,執行這次任務的竟然是772名韓國高中學生,並且在之後的戰鬥中遭受重大傷亡,讓人感到震驚。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為了掩護即將在仁川登陸的美軍,韓國軍方選擇在朝鮮半島另一端的長沙裡進行了一次毫無戰略價值的戰鬥,目的只是為了分散敵軍防守的兵力和干擾敵方的注意力。由於當時韓國軍方兵力匱乏,於是倉促地招募了一支學生軍參戰,這些還未成年的學生大多來自韓國大邱市同一所中學。在軍校教官出身的李明赫大尉指揮下,這支剛剛接受了兩個星期訓練的新兵部隊就被匆忙地送上了長沙裡海灘。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電影在一次拙劣的登陸作戰中展開,由於天氣條件惡劣導致美軍無法提供足夠的空中支援,只有一艘孤零零的商用貨船運送這些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學生兵,他們對即將面臨的危險絲毫沒有概念。這群被愛國熱情衝昏頭腦的高中生還以為打仗只不過是一次刺激的遊戲,可是當貨船的艙門一打開,他們就被趕入人間地獄一般的戰場。幸好長沙裡海灘並不是敵方重兵把守的戰略要地,經過一番血戰,他們最後竟然成功地佔領了灘頭陣地。

在歡呼勝利之後,這支年輕的韓國軍隊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們所有的裝備和給養在登陸作戰之中損失殆盡。於是在短短几天之後,他們又不得不再次經歷另一場更加殘酷的撤退戰。美軍僅僅派來了一艘軍艦救援這支傷亡慘重的部隊,並且所攜帶的登陸艇根本來不及接駁這些驚慌失措的學生兵,很多人不得不跳入海中游向美軍軍艦,而更多的人則是戰死在長沙裡海灘之上。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電影的戰爭場面拍得勉勉強強,但是背後所反映出的這段歷史卻讓人心酸。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朝鮮戰爭之初的韓國軍隊實力消耗嚴重,不得不強行徵召數以萬計的學生入伍。這些學生並沒有受到良好的軍事訓練的情況下就在匆忙之中便被投入作戰,導致了巨大的傷亡。更加可悲的是,他們很多人戰後並沒有得到韓國軍方的承認,甚至所在部隊連正式番號都沒有。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讓人看了格外悲哀,電影中的韓國學生兵經過血戰佔領敵方陣地,在打掃戰場時發現在敵軍的屍體中也有著同樣的學生兵。這些生活在交戰地區的孩子被雙方軍隊分別強行徵召,然後不得不在戰場上廝殺。在代表敵我雙方不同身份的軍服之下卻穿著同樣的校服,只是手中拿的已不再是書本,而是殺人的武器。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長沙裡登陸只是軍方一次拍腦袋想出來的行動,根本沒有做好充足的戰前準備和計劃,與其說是一場掩護仁川登陸的佯攻,還不如說是一次試探敵人火力的“自殺性行動”。軍方在這支學生軍出征之後便不再過問,置這些孩子的生死於度外。

讓人感到心寒的是,由於此次行動傷亡過於慘重而導致軍方事後急於尋找一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長沙裡行動的指揮官李明赫大尉便不得不因為這次失敗的戰鬥而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更加可悲的是,這次悲壯的戰鬥並沒有被軍方正式記錄在案,美軍也拒絕承認長沙裡行動為仁川登陸提供了任何幫助。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電影《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與真實歷史中的“長沙裡之戰”一樣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讓人有種東拼西湊的感覺。電影在海外宣傳時十分生硬地將戲份不多的美國演員梅根·福克斯放在標題首位,而這位性感女神只是在電影中起了“吸引眼球”的作用,甚至根本沒有參與電影最重要的戰爭情節。更加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電影中這位唯一的女主角色竟然和其他主要演員沒有一場對手戲,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樣變扭的安排只是為了迎合梅根·福克斯的檔期。同時導演讓一身性感的梅根·福克斯放棄自己的最大優勢而飾演一個富有正義感的女記者,她整天穿著一身樸素的軍裝在電影裡晃悠,明顯的"掛著羊頭賣狗肉",絕對讓許多被梅根·福克斯大名所吸引的觀眾大失所望。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梅根·福克斯在電影中扮演角色的原型是美國著名的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這位長相頗似瑪麗蓮·夢露的美女記者當時是《紐約先驅論壇報》駐日本東京的首席記者。電影中將瑪格麗特·希金斯描寫成一名為了營救這支學生兵而在後方四處奔走的女記者,並沒有安排她任何戰地採訪的情節。而事實上瑪格麗特·希金斯在朝鮮戰爭爆發兩天之後便立即趕赴前線,並且與美國海軍陸戰隊一起乘坐登陸艇在仁川港登陸。瑪格麗特·希金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了《朝鮮戰爭》一書,她本人也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女性。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電影《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是韓國TAEWON娛樂公司推出的“朝鮮戰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前一部電影正是由韓國當紅男星李政宰主演的《仁川登陸作戰》,電影請來了好萊塢著名演員連姆•尼森出演了一代名將麥克阿瑟。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仁川登陸作戰》和《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分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反映幾乎同一時刻發生在朝鮮半島的兩場戰鬥,兩場戰鬥的結局完全不同,帶給觀眾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前者是一部充滿著愛國熱情的戰爭電影,而後者帶給觀眾更多的是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仁川登陸的成功讓麥克阿瑟將軍的聲望達到巔峰,然而那些戰死在長沙裡海灘的韓國學生卻被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有趣的是,這個系列電影前兩部作品的導演都並不以戰爭題材而著名。《仁川登陸作戰》的導演李宰漢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代表作是著名的愛情電影《我腦中的橡皮擦》 。而《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導演郭景澤憑藉著張東健主演的黑社會題材電影《朋友》而獲得第22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導演獎 。這兩位導演顯然都不擅長於大場面的戰爭電影,使得這兩部戰爭系列電影更多的是想表達個人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無論是《仁川登陸作戰》中潛入仁川偵察的韓國軍官,還是被犧牲在長沙裡的學生兵,兩位導演都明智地選擇了自己擅長的方式來描述這場戰爭。

兩部電影也都把目標定義為全球電影市場,因此不約而同地請來了具有全球知名度的西方演員來加盟。只可惜無論是連姆·尼森扮演的麥克阿瑟將軍,還是梅根·福克斯扮演的傳奇女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兩位好萊塢明星的表現並不讓人感到信服。這兩個角色與電影顯得格格不入,兩位明星與韓國本土演員的氣場不合,明顯讓人有種臨時客串的感覺。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這所謂的“戰爭三部曲”並沒有給人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唯一讓人感興趣的也許只是大結局的第三部電影將會是哪場戰鬥?又會有哪個過氣的好萊塢明星加盟?這可能是因為在歷史上這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主角並不是韓國,使得相關電影無論怎麼拍都顯得焦點模糊。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看到一部真正的戰爭片來結束這個三部曲電影,同時也來紀念這場改變東亞歷史格局的戰爭和在戰爭中逝去的生命。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