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前言:

《鬼妈妈》是一部2009年出品的停格惊悚动画电影,改编自尼尔·盖曼的同名中篇图绘小说。典型的哥特美学式暗黑童话风格,借助于模型与布偶,用逐格动画拍摄的方式,还原动画本身真实而充满质感的效果。

在《鬼妈妈》的故事中,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姑娘卡洛琳和父母举家搬迁到一个小镇居住。一天,卡洛琳在老房子里发现一道门,门的后面是一个与真实世界相似的“镜像世界”。这个世界有一个眼睛是纽扣的鬼妈妈,她抓走了卡洛琳的父母,试图禁锢她留在镜像世界里。为此,卡洛琳和鬼妈妈展开对抗。

《鬼妈妈》的故事可谓“俗套”,是千篇一律的“儿童成长”为主题的童话故事,但《鬼妈妈》将童话电影的商业性、艺术性以及教育性三者结合,回归到“寓教于乐”的本质,这部电影就值得一看。

而童话故事无非是用幻想、恢复、对抗这三个要素,来立足于儿童成长与家庭关系的社会主题。接下来,我将从上述三个要素,解读卡洛琳的成长历程以及我个人的感想感悟。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童话的第一步是幻想:父母的忽视与放纵会让孩子沉溺于虚假世界

电影的一开始,是一个玩偶的制作过程,一只熟练的金属手将娃娃拆解,重新缝制成与主人公卡洛琳一模一样的玩偶,只是玩偶有一双纽扣缝制的眼睛。

这个娃娃在影片中是一个伏笔,因为在鬼妈妈的世界里,每一个人的眼睛都要换成纽扣。这个玩偶寓喻着另一世界的卡洛琳,心灵必定是封闭的,灵魂是被禁锢,犹如玩偶任人摆布,无疑在警示我们,孩子沉溺于幻想世界之中,其后果就如同布偶一般。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回归现实社会,当今的父母会忽视对孩子的关爱,不外乎以下原因:

  • 生活压力所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内心更细腻的精神需求;
  • 父母观念老旧,觉得孩子吃好喝好就行,哪里需要丰富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 夫妻关系不和谐,有感情危机或是离婚等,忽视对孩子心理创伤的弥补。

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忽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放纵孩子“随心”长大,必然会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对孩子的个人心理及社会情感、行为发育、认知等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卡洛琳正因为父母的疏忽照顾,才会误入鬼妈妈的世界,一度沉溺于其中。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每晚入睡后,她会顺着一条长长的通道进入另一个世界,那个通道发散着迷幻的光,微微震动着,犹如婴儿出生时的产道,但这个通道是从现实逆向回虚拟,在心理学中也称为退行。

退行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困难时,往往会放弃之前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变回之前比较幼稚的处理方式,比如一个成年人在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可能会去吃一些儿童食品,或者去游乐园等。

联系生活,在父母忽视成长下的孩子,多少也是卡洛琳这般状态,遇到不美好的生活,第一件事情不是寻求变化,而是沉溺在无限幻想中,甚至用错误的处理手段应对生活的困难。


1、学会与孩子沟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 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多少家庭,同一屋檐下,却甚少交流,就像三团刺猬取暖,远离会寂寞寒冷,靠太近却彼此扎伤。如果说父母是不需要培训就上岗的职业,那与孩子沟通就必须是我们要勤奋学习,修好成绩的一门必修课才行。

在《鬼妈妈》一开始的一个镜头里,雨天回来的卡洛琳和妈妈讲述自己在外面发生的事情,告诉她自己差点掉进去井里,甚至手上过敏起红斑了,但是妈妈并不在意,一直埋头于工作,最后卡洛琳说了一句:“妈妈,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非常无奈的语气,但也没有引起妈妈的重视,可见在他们之前的生活中,沟通与聆听极其缺乏,妈妈一直忽视着孩子的“奇思妙想”。

缺乏沟通的家庭,父母的疏忽,会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用错误的方式,去卑微求爱,以此弥补心理的缺失。

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有个体弱多病的妹妹,父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予妹妹,从而忽视了松子,在松子的一生中并未感受到父爱的存在。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成长,她一生嗜爱如命,完全依附于男人,以为只要“讨好”男人,就能得到他们的爱,最终自甘堕落。

2、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那就不值得人珍惜

在另一个世界,模仿B先生的玩偶劝卡洛琳留下来,说道:“在这里,你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在原著小说中,电影省略了卡洛琳的回答:

“你真的不懂,我不愿意要什么就有什么,没人愿意,真的,如果我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还有什么乐趣呢,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就没有意思了,得到了又怎样呢?”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这个时候的卡洛琳深谙,虚幻的世界再美好,也是虚幻的,父母不完美的爱也是爱。的确,当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不是一件完美的事情,因为你正在丧失“得到”的权利,对于唾手可得的,自然不会珍惜,也不会感受到靠努力得到之后的快乐。

童话第二步是恢复:最丑恶的东西常以最美妙、最诱人的方式出现

卡洛琳顺着长长的通道来到另外一个家,这个家的景象完全有别于现实世界:

  • 厨房会飘出来一阵香味,是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晚餐;
  • 爸爸变得幽默风趣,会在房间弹奏着钢琴;
  • 死气沉沉的花园种植了漂亮的鲜花,远远眺望可以发现花园是卡洛琳的头像;
  • 小男孩韦伯也不再喋喋不休,沉默不语让卡洛琳非常满意;
  • 楼上的B先生会请她和韦伯去看精彩的仓鼠表演,他有着自己的马戏团;
  • 过气的胖姐妹变成年轻时候漂亮苗条的样子。

另一个世界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是一个以卡洛琳为中心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尽心尽力博取卡洛琳的开心,更重要的是,有别于现实世界,这里没有人会叫错卡洛琳的名字。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完美的世界也一次次的诱惑着卡洛琳往返和沉迷于其中,直到鬼妈妈拿出针线和纽扣,露出其本来的面目。鬼妈妈对卡洛琳说:

“亲爱的,这是给你的礼物,黑色是传统色,当然你要是喜欢粉红色、黄绿色也可以。如果你希望永远留在这里,请让我在你的眼睛上缝上纽扣。”

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局面,卡洛琳非常拒绝,将盒子远远的甩开,并惊慌道:“不准你们在我的眼睛上缝上扣子!”

此时,一直沉溺于虚幻、鬼魅世界的卡洛琳清醒了,她开始清楚知道,这一切的美好都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小朋友的童话世界不同,此时的诱惑不是糖果,更像成人世界的毒品一般,沉醉于此就会坠入深渊。

这让我想起《元史》记载的关于许衡和梨的故事。天气炎热,路边正好有颗梨树,路人纷纷摘梨止渴,其中一个人询问许衡为什么不摘?许衡答道:“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现实世界中各种诱惑,名利、权势、地位、金钱、毒品、赌博等等,多少人被这些诱惑所累,一生都为之疯狂而不能自我,多少人幡然醒悟,但却无法走出来,只能一步步陷得更深。如果一开始和卡洛琳、许衡一样,知道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该试图拥有,从一开始就拒绝诱惑,又怎么会有之后的一步步走向深渊呢?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人性在,心就不会被诱惑,也就不会迷失自我。

正如海报隐藏了电影的主题: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小心你所渴望的一切,美丽的欲望背后可能是致命的陷阱。

童话第三步对抗:搭救父母,夺取三个小朋友的眼睛,卡洛琳完成了真正的成长

清楚了鬼妈妈的阴谋之后,卡洛琳设法逃回了现实世界,但却发现父母被鬼妈妈抓了。面对父母被抓,黑猫劝阻卡洛琳回到另一个世界,它说:“你应该明白,你这是自投罗网。”卡洛琳回答很短:“为了父母!”

《鬼妈妈》:从童话的三个要素解读这部“少儿不宜”的电影

因为要缝制纽扣做眼睛,卡洛琳拒绝了诱惑,这是她被动成长。但是发现鬼妈妈抓走了父母之后,她又选择回去另一个世界,以眼睛为赌注与鬼妈妈打赌,以此来拯救自己的父母并夺取三个小朋友的眼睛,明知此战凶险,却义无反顾,此时的卡洛琳是化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蜕变和觉醒,也因此完成了自己真正的成长。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希腊亚里斯多德

在经历一系列的苦难和挫折之后,卡洛琳也从对一切厌恶,到学会了珍惜。影片的最后,又再一次出现了花园,此时的花园不再如同开场时的破败不堪,也不像另一个世界一样瑰丽多彩,显得那么不真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花园,种着美丽的郁金香;小镇的天气也不在是阴沉无常,变得明媚了些。这周遭的变化,都随着卡洛琳心境的变化而随之改变,一切都变得美好而真实。

这是恰恰是卡洛琳完成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卡洛琳开始珍惜这不完美的世界,完成了真正的成长

在对抗中成长,一直都是童话故事一贯的主题,这个主题包括的深层次含义是:在困难与挫折之中,在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主角会逐步增加对自我的认识、进而完成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的不断完善,最后实现真正的成长。

成长就是一个不能逃避的、不断回归与完善的人生必经之路。

总结: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少儿不宜”,只能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电影。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唯有成年人才能读得懂。因此本文,从童话故事常用的三个要素,由浅入深,带读者们领略《鬼妈妈》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

电影的结尾,一场派对集结了开场所有的次要人物,还是那个花园,还是这些人,但是卡洛琳的内心已经经历了成长,周遭的一切也比初来的时候变得美好。这不正如我们的人生成长一样吗?只有成长之后,经历苏醒,才能以全新的姿态领略生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