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耕地近些年出現“種樹熱”現象,你怎麼看?

龍百曉生


這沒有什麼奇怪的,農民也不是傻瓜,心中也有一本賬,市場經濟種什麼經濟效益好管他呢,種了樹放下肥料就到城市打工,春節回家又給樹施肥,這樣打工種樹兩不擔誤何樂而不違呢?


添哥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農村耕地這些年出現種樹熱,確實有這個現象,下面聊聊我的看法。

我昨天也在自家地裡栽了楊樹,那塊地有半畝大,種莊稼的話,用大型機械很不方便。即使種了莊稼,也打不了多少糧食。除去種子,農藥化肥,機耕等開支,也餘不下錢。我想了想,乾脆栽楊樹吧。我栽的是一種速生楊品種,用不了幾年就能成材賣樹,還不用操心種地。

我相信很多在地裡栽樹的人,想法和我的差不多,這就是我的回答!


農民草上飛


嚴格來說,農村的耕地就是承包地,只要堅持”農地農用”的原則,種什麼都可以。但如果已經劃為基本農田的,法律上是不允許發展林果業,也不允許挖塘養魚。有的地方出現了在耕地上種樹的熱潮,怎麼理解呢?


第一,說明耕地種其他東西不賺錢。農村人最講究實在,什麼能賺錢就種什麼,什麼容易管理就種什麼。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在耕地裡種樹,說明種樹的效益比種其他作物要好,無論在管理還是在收益上都好。

這也是很多人提出的我國糧價一直偏低,雖然國家給予很多扶持政策進行補貼,但一部分農民還是不願意再種糧而改種其他東西了。


第二,速生桉和果樹是種植的重點。農村的耕地裡種樹,在我們廣西主要是果樹,有個別偏僻的地方可能會偷偷種桉樹。

種果樹,水果屬於農業,而且它屬於經濟作物的一種,收益比較高,特別是近幾年來的沙糖桔和沃柑,每畝收入幾千塊甚至幾萬塊,只要有成本投入,農民搶著種。

而種桉樹到耕地裡是禁止的,好像我們廣西各市縣已經組織清理整頓過,如果還有人種到耕地裡就是漏網沒查到或是新種的了。


第三,說明農地農用的監管不到位。農村的耕地,必須要用於農業生產,這就是所謂的農地農用。如果用來種其他樹木,將會影響破壞耕地的耕作層,特別是對於基本農田,更是一直都禁止。

但目前各地農村還是會有一些人種樹到耕地裡,說明地方的監管力度不夠。加上很多村幹部對此很難為情,不想去惹麻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其他村民沒有意見就算了。

這也正是中國農村的村情。如何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力度,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是任重而道遠……


想了解更多農村土地問題解答,請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桂農通】,謝謝您的支持!


桂農通


荒山野嶺種樹應該大力發展,大片可耕地種了樹,糧食問題怎麼解決呢?

適銷對路的果樹可以種植,是為了增加收入,又滿足了市場需求。

可是,"種樹熱"是與棄耕荒蕪土地,沒有多大區別的懶於耕種現象。

種植農作物收入產出比嚴重失衡,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不少地方發生了撂荒耕種的問題。

現在又出現了所謂的"種樹熱",是極不負責任的反常舉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用材樹木生長週期長,嚴重耗費地力,況且經濟效益並不看好。

農民只所以棄糧種樹,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通過種樹,使土地資源沒有閒置,不至於因為棄耕而遭到非議。

另一方面那種粗放經營模式,若干年後,也可以產生一些收益,對於自己而言,總比土地閒置要好一點。

但是,"種樹熱"影響糧食生產,事關重大,不能不引起足夠的關注!

(網絡圖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第一,經濟效益的驅使,是農村出現“種樹熱”的根本原因。

第二,盲目跟風,是進一步加劇“種樹熱”的重要原因。

第三,熱潮是來得快也去得快,退潮之後也許留下的不只是一地雞毛。

一,遍地開花、動輒高大上的苗木種植、果樹種植項目,其隱憂已初見。

筆者恰好今天走了幾個地方,雖是車覽,也很震撼,高速公路兩旁的坡地上,目之所及地均是才種植不久的果樹,有的原本是水田的,也放幹了水,種的樹苗。

前不久,參加幾個會,會上討論的重點都有發展苗木,發展果樹種植,而且是大規模成片發展,原則上要求至少是幾百上千畝成片。

一兩週前,參加一個飯局,席間一老闆說到去年至今至少又種植了果樹近千畝,且全部是政府大力發展的果樹品種。

今天看到這一提問,試點回想一下了解到的苗木種植、果樹種植項目,大規模搞得驚天動地的也很多,小規模跟進的也不計其數,而且不少此類項目都獲得了一定的扶持資金或補貼,或本身就是當地大力發展的農業項目,可以用遍地開花、亂花漸欲迷人眼來形容。

“熱”的對立面是“冷”,熱到極限也是開始冷卻之時。這是燒開水的規律,100度水開了還會繼續呢,只會慢慢從100度開展冷卻。


二、網紅小龍蝦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種植熱”的明天。

一窩蜂養殖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知曉了,目前成品蝦的價格已低成了個位數,不知又有多少蹭熱度的會損失慘重。

市場究竟是什麼,市場的容量究竟有多大。網紅小龍蝦的今天,對遍地開花、動輒高大上的苗木種植、果樹種植項目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葡萄、芒果、核桃、火龍果等已不再高高在上,其他的呢,預計步其後程的將不在少數吧。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不調查不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對事態發展問題不瞭解,咱們不知道你是那路人🐴為什麼非要這樣說農民,抱著現實不說


用戶7958069108555


一句話都是錢惹的禍,前些年國家土地徵用,有不少的農戶償到了甜頭,一棵果樹幾大十元,有一百伍拾元一珠的,一家人賠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有不少農民看到了機會,在自己的土地上大量種樹,有的幾分地都要種上幾百根,種得密密麻麻的,望著政府早點佔了,好多賠點錢,這種現象己持續十年以上。


老兵話多


感謝農民朋友對種樹這種行為的關注,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這至少說明大家對生態保護是非常關心的,對耕地的保護很關心,種樹對實現綠色中國的願景功不可沒。

但具體地講,出現在國內的“種樹熱”,如果在貴州或雲南以及陝西、甘肅,甚至是柴達木盆地來講,就是好事,因為那裡高原、山地多,荒漠多,種樹造林,於家於國都是好事;但如果在河南湖北還有江蘇安徽等存有大片平原地帶種樹,特別是耕地,則令人堪憂,同是種樹,為何結果有兩種評價,現將此熱做一下預熱分析:

首先對提的話題本身做一個解釋:耕地、種樹、還有一個“熱”字,有三個關鍵詞,是否熱了?2019年的網上討論是熱過,姑且不觸及它是否為一個偽命題,單是耕地上種樹,很明顯違反國家的當前政策。如果各地都興起“種樹熱”,退耕還林,那麼民為食為天,國家的基本農田面積就會一直在減少,糧食產量勢必大大降低,遇上災年(蝗災、旱災、澇災、地震),這肯定又是壞事了,再說2004年國務院就發佈了《堅決制止佔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另外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等法律法規給予保護,從國家層面講,耕地種樹這不是一件好事,須知袁隆平院士也講了,中國糧食本來不夠吃,從單位面積獲得高產的努力已經很困難了,只能從荒廢土地求產能了,不然袁隆平院士也不會拼盡老命向海地灘塗以及鹽鹼地要糧食;

再者,如果農民都不願意種那問題很嚴重;如果農民能種糧食自給自足,不讓國家負擔,糧食安全就有保障,國家也少進口那麼多糧食,將高額費用以福利轉授給糧食種植戶,那將是多大的貢獻,多大的成就。不可否認,當前隨意變更耕地性質的事件時有發生,既然將耕地變相作為林業用地,再加上其它情形,例如將耕地闢為屋基地或工業用地或拆遷還建用地,那麼中國的耕地作為主糧來源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如上災年或荒年,中國將形成較大的危機或疫情。

當然,農民作為土地的承包者、經營者、受益者,可以在經營範圍內自主安排農事,並從市場經濟中獲利無可厚非,本不應受到任何單位或個人的干涉,但是絕不能違反國家針對土地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規,更不能不顧我國上層建築立法的初衷;所以我認為釐清以下情況很重要:

(1)調查此種情況是否屬實,面積以及林種還有種樹熱的出處;

如果確如網友所講,在山地上守著一畝三分糧食地,後來改種上桃子、李子、桃樹、梨樹,還增收了,生活過得好了,就要另當別論。一些容易水土流失的地方,政策上是支持退耕還林的,而且還給予補助,這些地方需要植樹造林。另外這幾年市場對速生楊樹需求旺盛,如果種上速生楊樹,四年就可以砍伐,每畝地種九十棵左右,保守的估計,平均每棵樹能賣六、七十元左右,四年下來,每畝地平均每年就是一千多元的收入,比種糧食效益還高,而且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比種糧食低很多。速生楊主要用於纖維板的製作,一些地方都在大量佔用耕地做簡易廠地加工木材、樹皮、晾曬場地十分突出,此種情形,則需要劃出紅線底線,避免大量毀地。對既有市場價高或價低的干擾破壞耕地,相關政策部門應區分對待擬出對策,加以節制。

(2)個別耕地改種樹為了套取國家補貼或拆遷費的,當然應該取締或恢復原貌;目前來看國家對於耕地是嚴格保護的,畢竟耕地多數都是屬於基本農田,如今國家是有基本農田保護法了,就明確規定基本農田是不能夠拿來發展林果業的,可以說從政策上來說,耕地種樹是不允許的,同時也是違法的,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3)第三種情況是地塊比較小,或者是承包地臨近村邊,地邊有房屋或者工廠遮擋,種莊稼會受影響,又不適合機械化作業。只要是農耕地,同樣受保護,而且還要對周邊的工廠房屋進行拆遷或迴避;

當然,存在就是合理,再看看農民階層自己的說法,這也是政策立法者應分析和了解的:

(1)第一種經營上的選擇:對一些外工打工的農民來講,家裡田地種莊稼無人打理,種樹回報高,且好管理,那就是好事,對種莊稼的鄰居來講,成了蔭涼之處,樹大根深,盤根錯節,可遠及十幾米以內,營養水份都被樹吸收去了,莊稼還怎麼種?誰看誰生氣呀,那就是壞事。要麼逼鄰為壑,乾脆鄰居也種樹算了,於是連鎖反應,大家都種了樹,可能就是這種“種樹熱”吧。

(2)第二種市場經濟上的優勝劣汰:是糧食價格逐年下跌,農民失去了種糧食的積極性,種糧不如種樹。

(3)第三種情況勞動能力的缺失:是家裡沒有人種地了,另外第三種情況是地塊比較小,或者是承包地臨近村邊,地邊有房屋或者工廠遮擋,表面看起來無傷大雅,但恰恰是最大隱患,須知經濟上的邊際效應就是如此,微觀上的蠶食放縱之後就形成了宏觀上的鯨吞。

如上所述屬實,則應有以下措施應對:

(1)馬雲說過一句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我們農民種地也一樣,糧食沒辦法改變成本以及價格,我們就想辦法改變糧食,但是不可逾越法規;當地幹部要積極作為宣傳耕地種樹的害處,從宏觀經濟上宣傳全國耕地的一盤棋的大格局,其次要講清保護基本農田基本法的內容和意義;

(2)經濟槓桿有發生作用,將土地流轉到大戶手中採用集約化,專業化,科技化種植,便於提高單位面積的收益;國家通過立法、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讓小戶願意流轉,讓大戶管得好耕地;小戶願意種植的,可按地畝補貼當地最低工資的工時費用或以高於市場價格優先徵收;具體費用如何補貼,國家可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出應對的政策加以落實。

(3)將土地流轉到大戶手中採用集約化、專業化、科技化種植或請人代種代管,這種情形可在農戶自願的情形下通過合同協議,通過農業合作社吸收入社或種植大戶(農戶+基地+公司+網絡平臺)籤頭總把關;但是隻是為套取國家補貼就停工撂荒的現象應給予取締。

據我本地觀察,耕地種樹已經得到了制止和糾正,沒有繼續蔓延,基本農田改做宅基地的現象也得到扭轉。

如何應對所謂的種樹熱,筆者認為具體說來各個擊破,措施有三:

(1)當地幹部要積極作為宣傳耕地種樹的害處,從宏觀經濟上宣傳全國耕地的一盤棋的大格局,其次要講清保護基本農田基本法的內容和意義;很多地方都在農村基本用地樹起了牌匾或石碑,以警示大家保護;

(2)對出外就業,無法顧及農田的也做了入社代管或委託公司代管等措施因地制宜處置得當;

(3)一些地方也因地制宜制定了政策給予補貼或獎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耕地上的種樹熱,大家可以持續跟進政策以及做法、想法。必竟市場經濟,農戶追求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尤其對於政策已嚴重落後於農民種地的實際情形的,這就要地方政府重新考慮它們的政策的適用性或立法是否與實際相符了。有段話說得好:郵局不努力,成就了順豐; 銀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寶; 通訊不努力,成就了微信; 商場不努力,成就了淘寶; 你不做,別人會來做,我相信,當年小崗村的做法就是農民的抉擇,斗轉星移,讓農民自行改變“銀行”的這種思維,但願少些,因為關於土地適應三農的政策必竟是國家層面在做,國家成立三農方面的部門,設立部長就是為解決類似的問題。再說了,農民必竟是經營者、承包者、管理者,而不是單一的所有者,它們的所思所求所做理應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

總之,講了這麼多,從網友新大風歌和悟空問答引出的話題該收尾了,再次感謝網友對耕地文化的關心,也感謝各位跟貼獻計獻策,大家一起支持三農建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種樹熱這樣的一種網絡現象必將有一個利好的結局,而對耕地種樹這種現象,要顧全大國大家,趕緊剎車,還其原貌,以上謝謝。

 









笨牛走珠江


農村耕地近些年出現“種樹熱“的現象,你怎麼看?

按道理說耕地進行種樹是不允許的,但是近些年來耕地種糧食根本不掙錢,農民得不到收益。現在國家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全國各地各大城市興起了綠化大風潮。

因此現在利用耕地培育樹苗利潤很好,一些看準時機的農民就利用耕地培育起樹苗,有好多農民將價值較高的白皮松樹苗,五角樹苗,龍爪槐樹苗,皂角樹苗等這些樹苗栽在耕地裡進行培養,這些樹苗一般長4米高左右就可以賣到1000多塊錢。而且有些農民對地裡的樹苗進行了樹形改造,還可以賣到更高的價錢。現在農民利用耕地種樹苗獲得的利潤比種糧食要好得多,改變了部分農民貧窮的現狀。

人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個別農民利用耕地種植樹苗掙了大錢。其他農民也紛紛跟著效仿種植樹苗。

我認為在種糧食不能滿足農民經濟生活的需要情況下,利用耕地培育樹苗發展國家綠化和林木建設是可行的。因為它是美化了環境,農民增收,和國家的基本國策不違背。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果樹苗的市場需求達到了飽和,農村耕地“種樹熱”的現象就會慢慢回潮,耕地會回到正常的狀態下。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好事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