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孫楊,被禁賽8年。


28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宣佈,中國游泳名將孫楊未能遵守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的規定,破壞反興奮劑取樣,被禁賽8年,即日生效。但孫楊此前的比賽成績依然有效。


禁賽8年,對一名運動員意味著什麼?


現在年齡將近30的孫楊,在運動員中已算是“高齡”,今年的東京奧運會或許將是他最後一次參加的奧運比賽,而如果被禁賽,則意味著孫楊要面臨被迫退役。


得知這個結果,孫楊在微博上回應:


“收到國際體育仲裁院的裁決結果,我感到震驚,憤怒,不能理解。”並已委託律師依法向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訴,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真相。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從孫楊對事件的回應來看,他仍在據理力爭“檢查人員不具備資質”這一點,但判決的關鍵證據是:他的確沒有完成藥檢。


事後,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秘書長表示,他們之所以決定支持WADA對孫楊和國際泳聯的上訴,因為這是孫楊第二次犯錯,早在2018年9月,孫楊曾在一次藥檢中違反規則,未能解釋摧毀藥檢瓶的原因,這次依然無視規則,最終激怒WADA。


規則,是限制人或事物行動的框架。如果一意孤行的不尊重規則,早晚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孫楊,最終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斷送掉了。


看到現在的孫楊,讓我想起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孫楊之所以有這樣孩子氣的做法和表現,與母親楊明的養育方式分不開。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孫楊小時候,楊明就做起了“貼身保姆”,照顧孫楊的飲食起居。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孫楊進入體校後,一年365天,楊明每天採用不同營養配方煲湯,風雨無阻地從家裡送到訓練基地,整整堅持了五年,即使後來丈夫遭遇嚴重的車禍也未中斷。


之後,訓練場地更換,變得遠了,楊明還專門買了一輛車,給兒子送湯。


楊明說,為了讓孩子訓練,她從來不讓孫楊把事件浪費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所以,在孫楊小學六年級時,媽媽依然會幫他繫鞋帶。


生活瑣事全包攬,孫楊的訓練把控也毫不含糊。孫楊出去比賽時,楊明一定要跟隊前往。一次在武漢比賽時,楊明要求搬進運動員酒店同住,遭到隊裡反對,而楊明則以退賽威脅,最終迫使國家隊讓步。


總之,孫楊在哪裡,媽媽就跟到哪裡,與孫楊有關的事,媽媽都要參與和控制。


最近關於給武漢疫情中捐款的事,就可以看出來。


疫情到來,很多體壇名人紛紛捐款,郭晶晶捐出7000萬,網壇傳奇晏紫1000萬,李娜300萬,林書豪100萬,女足王霜60萬……而孫楊的捐款是:八箱方便麵、八箱牛奶和八箱燕麥粥,總價值不到一千元。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不是孫楊不捨得捐,而是他的錢都被媽媽拿著,他即使有心也力不足。


在媽媽眼裡,孫楊是那個永遠長不大、事事需要依賴的孩子,而媽媽也給予了他無止境的寵溺和控制。


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說:“大多數的成年人,心理仍滯留在嬰兒水平,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對原生父母過分依賴,以及難以區分自己與外界的界限。”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一個“巨嬰”。


“巨嬰”的顯著特徵是: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相符,缺乏規則意識,永遠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出現超乎預期的事情,就會情緒失控,有過激行為產生;


並且,做事往往考慮的簡單,生活獨立能力差,社交和處事能力差,欠缺該年齡應該具備的能力。


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氾濫的結果。從“巨嬰”身上,往往會讓我們看到兩大”殺傷力”極大的問題。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以自我為中心,無視規則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說過:“當一個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的的時候,青春結束了;當一個人開始為別人而活時,他開始成熟了。”


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是慢慢的褪去“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開始理解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則,然後適應規則,再學會運用規則。


而“巨嬰”,常常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認為所有的人都要按著自己的想法來,一旦犯錯,一定會被原諒,他們不知對錯,漠視一切規則。


孫楊剛成名時,就和隊友打架,當眾辱罵教練;無證駕駛車輛,被拘留7日;在熱身時踢到巴西女選手,辱罵並動手推搡對方;退賽後,踢壞更衣室的更衣櫃;在熱身池與霍頓相遇,潑水挑釁……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怎麼看,這些行為都不像是一個成年人所為。難怪,有網友在微博評論說:“他就像一個被慣壞了的熊孩子。”


多次犯錯,被縱容和原諒,這就給孫楊和母親造成了假象,他們以為頭頂光環,就可以為所欲為,超越規則之外,隨意挑戰規則。沒想到,最後落得無法保全的下場。


身為一個世界頂級運動員,遵守必要的規則必不可少。如果對規則有質疑,大可日後積極致力於推動規則的改進,而不是一意孤行的挑戰和漠視規則,這樣只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這讓我想起曾看過的一篇新聞,武漢一位名牌大學的女博士,坐飛機過了登機時間。


於是,值機員建議她改簽或退票,但女博士執意要坐這趟航班。


在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女博士突然衝進櫃檯,狠狠地扇了值機員幾巴掌,並叫囂道:“我就遲到五分鐘怎麼了?”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登機時間就是規則,按時遵守才是正確的,如果做錯了,還把自己的錯誤怪罪到別人頭上,有失教養。


作為一個人,學會遵守和尊重規則很重要,這是在做自我保護,同時也是在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一個不懂得遵守規則的人,沒有未來。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沒有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那些從小有機會自己解決問題的孩子,不僅更自信,也更善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一個人從小事事被包辦,長大過程中,很難發展出獨立性,也就不會有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到官方宣佈的禁賽結果後,孫楊似乎失去了理智,隨後,他連發兩條微博,曬出一張手寫聲明的圖片,以及一段在聲明上簽字的視頻,並反問這是“暴力抗檢?”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如果仔細看一下,會發現,聲明中還附有三位檢查員的名字、工作編號以及身份證號碼。如果對兩位檢查員的身份有異議,可以對其提出質疑,或上報到檢察機構進行調查,無論他們做的對與錯,自有評判。但就這樣把三個人的個人信息發佈出來,很容易給他們帶來傷害。(為保護個人隱私,3位檢查員的名字、工作編號以及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已打馬賽克)


一個人是否成熟,看他如何解決問題就知道了。從這次回應中,孫楊的不成熟顯露無疑。


一個人不會解決問題的背後,往往是父母一味的縱容,因為很少參與過解決問題,也就不知道如何解決,以及自己所做行為的後果。


教會孩子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的一生都很重要,這樣無論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遇到任何難題,他都懂得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學到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本事。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這就像給孩子架起了一個真空世界,生活該有的考驗都沒有,一切看似營造的美好,分分鐘就會被戳破。未來,社會給他的暴擊會席捲而來,他抵擋不了。


我們可以寵愛孩子,但不能忽視作為人正常的教育,比如,教會他如何獨立,如何社交,有教養,有自我判斷的能力……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從這些能力的積累開始的,然後逐步走向足夠獨立,足夠成熟,最終學會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想要做到這些,就要遠離“巨嬰”式養育,多這樣做: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多鼓勵孩子獨立做事。其實從孩子會走路開始,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幫忙拿一些東西,隨著孩子長大,可以鼓勵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幫忙做家務……日積月累中,孩子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也學會了獨立解決問題。


多放手,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只有孩子自己經歷的,才真正屬於自己。平時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做選擇,做決定,如果父母實在想參與,可以提意見。從中,讓孩子可以學會判斷和思考。


多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在很多事情上,父母會和孩子有分歧,不要獨斷專行,多尊重孩子,多聽聽他的意見,適當的多給他一些試錯的機會。犯錯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真正的成長就是在不斷的犯錯中積累的。


多鼓勵孩子認知和思考。遇到困難,多鼓勵孩子思考,或者查找資料,最後再形成自己的思想,這對孩子的三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好處。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從小時候起,他就要去學習,去探索,去成長,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離開父母的懷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如果父母總是不放手,這場生命必要的“分離”就難以實現,孩子永遠被束縛,被控制,無法真正走向自由。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放手,是帶他探知這個世界的真相,是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8年禁賽!被母愛綁架的孫楊,到底做錯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