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在房產公司,像她這樣的,根本活不過一個月!”

最近一個朋友發了條這樣的朋友圈,。一看配圖,原來是吐槽最近上映的電視劇《安家》中的朱閃閃一角。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安家》,由孫儷和羅晉主演,講述安家房地產公司的職場故事。而朱閃閃,就是安家房產公司的一名銷售員。這個上海小姑娘人長得好看,是店內唯一的女職員,深受其他同事的喜愛,還被羅晉飾演的徐店長笑稱為“店內吉祥物”。

可真就應了那句“人不可貌相”,朱閃閃人長得好看,工作能力卻“醜”到極致——混了兩年底薪,沒有開過一單;上班時化妝,被孫儷飾演的房店長批評還絲毫看不到自己的錯誤;派傳單時隨便應付應付就跑去逛街看電影;遇到大客戶卻因為人家穿著樸素而認為人家沒錢買房,差點丟了大生意……

如果你問她,哪裡的咖啡好喝,哪個化妝品好用,她肯定能很快地回答你。但你要是問她哪裡有房源,房子情況如何,她只會低頭沉默。可以說,她對於工作上的東西接近一竅不通,也沒什麼進取心,只懂得撒嬌賣萌打哭腔。

這樣的角色,有人討厭有人喜歡,我們不做評價。但拋開個人情感,我們不禁要問一句,沒能力,真的能在職場上生存嗎?

在《現在,發現你的職場優勢》一書中,作者寫道:工作首先是一種社會創造,創造必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會使他人受惠,使他人受惠的創造必然使創造者的工作價值得到提升。

要明白,對企業來說,利益永遠在第一位,要想在職場獲得一席之地,升職加薪,就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帶來利益。而像朱閃閃這樣毫無能力可言、長期無法創造價值的員工,是不可能在職場中生存下去的。

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價值是能力的最終呈現,所以要想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職場人,就得擁有自己的能力矩陣。而《安家》中朱閃閃身上所缺乏的職場能力,正是我們能力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分別是:溝通力、觀察力、執行力。接下來我們將從《安家》中的劇情入手,分析三項能力的重要性及提升方法,打造屬於我們個人的能力矩陣。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問題五步走,獲得能言善辯的溝通力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職場中,無論是想要工作順利進行,還是希望與客戶完成交易,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力。

《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店長,是一個銷售達人。她新官上任的第一單,就遇到了兩個“硬骨頭”:一個是看了半年房都沒有買的客戶,一個是上架幾年都沒人買的跑道房。她心生一計,將跑道房進行重新裝修,然後把它賣給這個客戶。而在帶客戶看房的時候,客戶對房子的價格與戶型還是有些不滿意。但房店長結合對方的身心需求以及對未來的構想來發起溝通,引發對方的美好憧憬,成功讓對方下單。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一書中,作者提出了溝通的四個主要目標: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使對方採取行動 。如果缺乏其中一項目標,就不是一次有效的溝通。

而要達到一次有效溝通,我們可以在進行溝通前根據以下五個方面的相關問題做好準備:

1、原因

我為什麼要進行此次溝通?

我希望在溝通之後對方會做些什麼?

2、對象

誰是我的聽眾?

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個性、教育背景、年齡、地位?

3、時間和地點

在什麼時間和什麼地點跟對方溝通?

4、內容

我到底想說什麼?

我需要說什麼?

哪些信息可以省略?

5、方式

如何傳達我的信息?

如何組織內容?

我們以房店長的第一單為分析案例。

原因:她跟買家溝通是為了讓他們買自己手上的房子。

對象:買家是一對博士夫妻,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工程師,家裡有五口人。

時間和地點

:溝通的地點選擇在要出售的房子內,這樣可以直接進行講解。而為了配合房子的天窗特色,選擇了傍晚六點,以求讓對方通過天窗看到夜景。

內容:房店長想說的是這個房子非常適合對方;需要說的是房子的各個信息;諸如“房子因為戶型問題幾年沒賣出去”這樣的信息可以省略。

方式:面對面傳達信息;結合對方的職業,利用房子的閣樓天窗特色,給對方營造一種“在大房子裡擁有一小片閣樓小天地”的美好憧憬來組織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溝通的地點上面,可以利用“居家優勢”來增大溝通成功的幾率。

心理學家拉爾夫泰勒等人曾經按照支配能力(影響別人的能力)把一群大學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後各取一等組成一個小組,讓他們討論大學十個預算削減計劃中哪一個最好。其中,一半的小組在支配能力高的學生寢室裡,一半學生在支配能力低的學生寢室裡。最後的發現是,結果總是按照寢室主人的意見行事,即使主人的支配能力較低。

由此他們得出了“居家優勢”的結論,即一個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更有說服力。

在溝通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居家優勢”,即便不能在自己熟悉的地點進行溝通,也應該選擇對雙方都陌生的地方,以防止對方掌握“居家優勢”,削弱我們的溝通力。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堅持三個標準,擁有“洞察人心”的觀察力

巴普洛夫有句名言:“觀察,觀察,再觀察”。

職場中,評判工作能力的指標有很多個,而觀察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會觀察往往意味著我們能“跳出自己的圈子”,以全局的視角觀察問題。

對於一件事物,你需要觀察它的本質,才能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解決;對於我們的領導和同事,我們要觀察他們的做事方式,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與他們相處與合作;對於我們的客戶,我們要觀察他們的身份、言行,才能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需求……

《安家》中,朱閃閃在外派傳單時遇到了飼料大王林茂根——個人身家幾十億,連續三年登過胡潤富豪榜。但是因為朱閃閃從完全不瞭解這些富豪的信息,加上林茂根當時穿著比較普通,她就把林茂根當成了普通的老大爺。後來林茂根去店裡找朱閃閃,朱閃閃也只是隨便招待了一下就跑出去繼續發傳單了,毫無向他推薦房子的意思。

而房店長在見到他後,仔細觀察了他一下,隨即認出他是有名的富豪,同時立即上網查詢了他的詳細信息。在朱閃閃出去後,她就接待了這位貴客並獲得了簽得大單的機會,而且不等林茂根講出他的需求,房店長就已經知道了他要買什麼樣的房子,獲得了林茂根的稱讚。事後徐店長問她怎麼知道的,她說“凡是身家超過一億的富豪,我全都記下來了,一眼就認得出來”。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這就是觀察力的作用,房店長通過自己對富豪長相的記憶,及以往富豪購房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當下的短時觀察,清楚地瞭解了林茂根的身份和需求,順利接到了大單。

那麼觀察與觀察力的關係是什麼?

《觀察力:職場高品質溝通的藝術》一書中提出了“指紋驗證”的說法,對觀察和觀察力的關係做出瞭解釋:觀察力是一道門,一開始是關著的。而知識與經驗就相當於指紋,我們通過知識與經驗去驗證自己觀察到的人和事物,最終得到自己觀察力下對於人和事物的認識,門就打開了。

也就是說,觀察時必然會動用一有的知識、經驗,也只有擁有豐富知識儲備和經驗閱歷的人,才能取得良好的觀察效果,讓觀察成為“觀察力”。

要提升觀察力,就要從“指紋”——知識和經驗入手。我們要構建一個高質量的知識體系框架,將我們的知識與經驗放在其中,同時在每一次學習新知識或者遇到新事物時,對原有框架加以增補和修正。

在《學習力:顛覆職場學習的高效方法》一書中,作者對高質量的知識體系框架提出了三個標準:

1、整體性

高質量的知識體系框架,一定是以本職的內在聯繫將知識組織為一個整體,並且服務於同一個根本應有目標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知識體系框架需要是以工作為基底的所有知識和經驗組成的整體,無論它如何迭代更新,最終的服務目標的也都是我們的本職工作。

2、調整性

我們所建立的知識體系框架,要是可調整的。當這個框架在幫助我們實現工作目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阻礙,它能夠快速修正以確保我們能夠繼續進行工作。

3、轉換性

轉換性與調整性類似,在實現工作目標的過程中,如果目標突然發生了改變,那麼這個框架也能夠同步轉換以支撐新目標的實現。

而最完整的同時具備以上三個標準的知識體系框架就是基於職業目標所建立的能力知識體系,涵蓋了核心素質、通用能力、專業技能、必備知識四個項目。

比如書籍作者的個人能力知識體系,就是嚴格根據職業目標和崗位要求而建立的,同時根據職業目標的變化而進行修正調整:從程序開發到ERP實施顧問,再到管理諮詢顧問,諮詢總監,最後是創業。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我們可以參考作者的知識框架表,結合個人職業目標,建立自己的和人能力體系。當體系建立完成後,我們就能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彙總起來,繼而讓自己的觀察力得到有效提升。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遵循四個方法,打造快準狠的執行力

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說:“核心競爭力就是所謂的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對於職場人來說,“執行力”讓我們把上級或者自身的想法變成行動,再把行動變成結果。如果沒有優秀的執行力,那麼我們完成任務的速度就會非常緩慢,最終呈現的結果也很難令人滿意。

在《安家》中,房店長剛到新門店,就看到朱閃閃在邊看視頻邊化妝。她批評了朱閃閃一番,讓朱閃閃穿著玩偶服去外面發傳單。此舉看似是在刁難朱閃閃,實則是在教她工作方法。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可朱閃閃卻不肯行動,苦著臉等羅晉飾演的徐店長回來給她做主。結果徐店長來了以後,也讓她出去發傳單,她才不情不願地開始行動。但發傳單時她懶懶散散,這裡喊一聲,那裡喊一聲,最後把手中的傳單隨便塞給小孩子,自己跑去喝咖啡了。

朱閃閃的行為體現出她執行力的極度缺乏。如果她有優秀的執行力,那麼派發傳單這種簡單的工作對她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同時遇到客戶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那麼要如何打造最強執行力呢?《高效能人士的執行4原則》這本書給了我們4個方法:

1、聚焦最重要的目標

俄羅斯有句諺語,同時追兩隻兔子的話,最後你一隻也抓不住。

在職場工作中,我們有很多的目標要完成,但是最重要的永遠只有一件。而永遠盯著最重要的那個目標,是我們提升執行力的重要前提。這麼做的意義有兩點:

a.明白什麼才是最該做的事情

當我們聚焦於最重要的目標時,才能知道什麼事情真正影響著這個目標。而我們最該做的,就是這些對它有影響的事情。

b.更有動力去完成一些費時費力的工作

最重要的目標只有一個,但要完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工作往往不止一項,而且有一部分還是費時費力的事情。面對這些費時費力的事情,我們總是因為怕辛苦而一拖再拖,但如果清楚地知道這些事情決定著我們的重要目標是否能夠完成,那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執行。

對朱閃閃來說,最重要的目標無疑就是促成客戶買房。那麼看視頻、化妝這些都不是她應該做的事情,拉到客戶才是。而扮成玩偶發傳單就是有機會拉到客戶的方法。如果她能夠專注在這個最重要的目標上面,就會對扮成玩偶發傳單這個工作積極起來。

2、關注引領性指標

目標往往需要指標來呈現,指標分為兩類:一類是滯後性指標,一類是引領性指標。

舉個例子,一個企業立下指標,當月的利潤要達到100萬美元。而是否能夠獲得這100萬美元,要等月尾才知道,這就叫滯後性指標。但是,老闆可以通過查看每天的交易流水來獲得每天的利潤,以此來預估本月100萬利潤的目標能否達成,同時根據交易流水體現的經營情況來進行調整,讓自己更加容易達成目標。每天的交易流水就是引領性指標。

關注引領性指標,我們就能得到一個可以及時呈現的有效數據,通過有效數據來預測目標達成的可能性,從而強化自身的執行力。同時藉由引領性指標調整自身狀態來提升目標達成的可能性。

3、堅持激勵性計分卡

激勵性計分卡也叫“選手型計分卡”。回想一下,無論是球類比賽還是各種積分競賽,都會在旁邊放一塊計分牌,這塊計分牌上展現的是比賽的實時分數,觀眾及選手都能看到它。

如果一場比賽,沒有了計分牌,只有裁判和教練在默默計分,那麼場上的氛圍會變成什麼樣?選手又會有怎麼樣的表現?顯而易見,場上氛圍會冷淡許多,選手也不會再那麼盡力去打,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比分如何。沒有了分數,就沒有東西去呈現比賽的狀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特瑞莎.阿瑪貝爾在她的論文《小成就的力量》中寫道:當人們知道自己的進展時,更加知道該努力的方向,小的成就會激勵人們繼續努力。

我們可以為自己製作一張激勵性計分卡,上面標註著我們任務的進度。每當完成一定的進度,就在計分卡上面進行記錄。通過眼睛來將工作進度傳送到大腦,每增多一點我們就會更加願意持續工作,執行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強。

要注意的是,計分卡的形式要儘量簡單,能夠清楚地知道工作的進度是多少。過於複雜的計分卡反而會成為我們工作的累贅。

4、建立“規律問責制”

這裡要分成兩點來看。

第一個是規律。“規律”需要我們與同事互相承諾,承諾的事情與工作有關,可以是工作方式,可以是工作時間,亦或者是工作彙報。

第二個是問責。“問責”即是我們與同事根據“規律”而制定的懲罰制度,沒有完成承諾的人就必須受到懲罰。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馬蠅效應”,含義是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通過“規律問責制”,同事就扮演了“馬蠅”的角色,通過人與人之間“承諾”的力量激起我們對於工作的熱情,從而大大提高我們的執行力。

劇中朱閃閃問題累累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的同事們包括老闆都寵著她,不會跟她有什麼業務上的承諾。她沒有壓力,自然也沒有動力去工作。直到房店長到來,明確表示如果三個月內她開不了單就把她辭退,她才開始有了轉變。

要注意的是,這4個方法層層遞進,缺一不可,聚焦重要目標是進行下面3個方法的前提,而規律問責制則是對上面3個方法的檢查和反饋。通過這4個方法,再結合我們個人的職業性質,就能夠打造出快準狠的執行力。

利用我們所講的方法將執行力、觀察力、溝通力提升起來,形成自己的能力矩陣,就能在職場中輕鬆應對各類事件,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職場人。

《安家》朱閃閃:沒能力也能生存?別傻了,職場永遠不需要吉祥物

結語

很多人認為《安家》中最霸氣的一句話是房店長說的那句“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而這句話背後,是房店長優秀的能力矩陣在支撐著。

莫利亞克說,我們的人生隨我們花費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價值。

或許作為職場“吉祥物”的朱閃閃一角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但始終要明白電視劇與現實的差別。現實中的職場人,應該努力提升自己,主動去創造價值,因為現實是殘酷的,“吉祥物”沒有未來。

人生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但要走,就走有價值的那一條。



我是 ,曾在政府單位、新傳媒廣告公司、APP互聯網公司等不同行業從事,擁有豐富的職場經驗。寫職場故事,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一起成為一個優秀的職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