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曹操為何要殺死自己的兒媳婦?是內心陰暗,還是另有隱情?

史海閒聊


曹操為人奸詐多疑,雖然並非良善之人,但他也決非暴虐之輩。這也是他能挾持天子號令諸侯多年,卻沒落得跟董卓一樣下場的原因。曹操能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禮遇有加,卻因兒媳婦的些微過失就將其殺害,這讓人大惑不解。

曹操殺死崔氏究竟是心理陰暗,還是其中另有隱情呢?

崔氏是曹植的第一任妻子,來自名門望族清河崔氏。在《魏晉世語》中記載,在觀禮時,崔氏衣著華麗。曹操看到後勃然大怒,認為她有違節儉的政令,便將其賜死。如此看來,僅因這些身外之物便將兒媳賜死似乎有些小題大做。曹操心機深沉,賜死崔氏看似是盛怒之下的不理智之舉,但是此舉卻大有深意。

古人多以殺雞儆猴來立威,曹操此舉有為己立威之嫌。執政者若是毫無威信,也就難以立足,曹操深知此事。曹操討伐叛軍時,大軍經過農田。為保護農田,曹操下令踐踏糧食者,斬首示眾。結果曹操卻不慎馬踏農田,為貫徹軍令,曹操多次試圖自刎。此舉雖有作秀之嫌,但曹操最終還是削髮以抵罪。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待。曹操斬發,可見他的軍令嚴明。

曹操一向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浪費。這並非是逢場作戲,因為曹操死後,墓中都無金銀珠寶作為陪葬。在古代,這對於身居高位者而言,是極為難得的。崔氏作為曹家家族成員,不僅沒有以身作則,反而頂風作案。曹操如此政令嚴明之人,殺死崔氏以儆效尤也在情理之中。

崔氏所代表的是曹植的臉面,打殺崔氏,也就是警示曹植。皇位之爭勝負已定,曹操以此來暗示曹植不要有其他心思。古往今來,皇位之爭總是與殺人流血相伴。在立嗣之爭中,曹植文人氣息太重,經常有任性之舉。曹植曾在酒後違背曹操禁令,乘車馳行於帝王舉行典禮的禁道上。曹操得知此事後,對曹植極為失望,這也就意味著曹植已經與皇位失之交臂。曹操既然已經立曹丕為繼位人,也就不會讓他出現差池。曹操拿崔氏開刀,正是告誡曹植不要有其他想法。

崔氏出身清河崔氏家族,是名副其實的鐘鳴鼎食之家,其叔父便是大名鼎鼎的崔琰。曹操打殺崔氏,也是為了告誡崔氏家族不要恃寵而驕,有不臣之心。崔琰雖因侄女之故與曹植沾親帶故,卻主張立長立嫡,因而並未捲入立嗣之爭。可是崔琰威儀甚重,朝廷中人都對他極為敬仰,連曹操也對他敬畏幾分。

久而久之,朝中便有人對此心生不滿,在曹操面前詆譭他。楊訓曾誇讚曹操功績,有人指責他虛偽。崔琰給楊訓寫信,信中寫“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本意是嘲諷那些對楊訓不滿的人,卻不想被人到曹操面前搬弄是非,說崔琰對曹操不滿。曹操最終將崔琰殺死。

崔琰與崔氏之死看似都是偶然,其實也可能是曹操對崔氏家族忌憚已久的結果。

崔氏在當時作為家族的附庸,她的死固然翻不起多大風浪。但是從崔氏之死中,便可以窺見三國時權謀詭計的盛行和時代的動盪不安。


鄧海春



曹操殺死兒媳崔氏有三個原因

一、殺雞儆猴

東漢末年,由於戰事連連,民不聊生,大臣們有時都餓著肚子上朝,更有堪者,竟有大臣上朝時餓死。曹操掌權後非常注意課農桑,就曾在許昌屯田,發展糧食生產,嚴禁損壞莊稼,有一次自己騎馬不慎踩踏了莊稼,竟削髮為首告戒官兵。提但厲行節約,對家定下家規,婦人不許穿著華麗,衣服顏色以黑色為主,腳上穿的鞋不得有繡紋,宮緯能打補丁就打補丁。總之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就連自己的女人都是繳獲的戰利品,二手貨,能用則用,絕不浪費。所以,崔氏身為曹植老婆,雖在家是大小姐,可嫁夫隨夫,就得守規矩,你不守規矩,沒人摜著你,對不起,就讓你做個反面典型吧!

二,打壓其母族崔氏一族

由於崔氏的孃家是河北的名門望族,叔父崔琰原跟隨袁紹,後又跟隨曹操,官階不小,但卻與曹操的意見不一。所以,曹操有點反感,但又不好馬上發作,拿崔氏開刀也算出了口惡氣,至於後來又殺了崔琰那是後話。

三、警告曹植

曹植雖在文學上有所建樹,但時常口無遮攔,言論時憋,過於激烈。行為放蕩不羈,整日與一些狂傲文人為伍,活脫脫的一個文藝青年,卻又有許多追捧的粉絲。雖難堪大任,卻又對曹丕的地位是個威脅,所以殺了他老婆,也是對他的警告,喝歸喝,玩歸玩,說話是要負責任的。



車工00


《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說曹操有一次在高臺上看見兒子曹植的媳婦崔氏穿了一件比較錦繡的衣服,就說他違反了自己崇尚節儉的命令,回到家就把她賜死了。



兒媳婦炫富,曹操竟殺了她,這事做得太不盡情理,但曹操卻是個既有管理手段的人,他應該不會只因為這件小事就殺了他的兒媳婦的。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先看看這位崔氏的背景吧,崔氏是尚書崔琰的侄女,崔琰是個清正廉潔的人,早先他是跟隨袁紹的,當時袁紹的士兵專橫暴虐,挖掘墳墓,崔琰規勸說:“昔日荀況有過這樣的話:‘對士兵平素不進行教訓,戰鬥力就不會強大,即使是商湯、周武王那樣的人,也不能憑藉他們作戰取得勝利。’現在道路上屍骨暴露,百姓未見到您的德政,應該命令各個郡縣掩埋屍骸,以顯示您的為死者傷痛的愛心,追隨周文王的仁慈之舉。”袁紹讓崔琰作了騎都尉。



後來袁紹在黎陽縣帶兵,將部隊駐紮在延津渡口,崔琰又規勸說:“天子現在許昌,百姓的願望支持順從朝廷的一方,我部不如謹守治境,向天子述職,以便安定這一地區。”袁紹卻不聽從,於是在官渡大敗。等到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互相爭鬥,爭著想得到崔琰。崔琰說自己有病,堅決推辭,因此獲罪,被關進了監獄,依靠陰夔、陳琳營救,才免於一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敗袁氏後,兼任冀州牧,徵召崔琰任別駕從事,對崔琰說:“昨天查核戶籍,可以達到三十萬之多,冀州可稱得上是大州了。”崔琰回答說:“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屍荒野。王師駕到,沒聽說先傳佈仁聲,以擴充實力為當務之急,這難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於明公的嗎?”曹操肅然動容,向他表示歉意,當時賓客都為之大驚失色。估計曹操當時臉上有點掛不住,雖然嘴上說他說的對,但心裡其實很不高興的。

曹操身材較小,長得也不好看,所以一直很嫉妒帥哥,而崔琰就是當時公認的美男子,史載他體態雄偉,聲音洪亮,眉目疏朗,須長四尺,很有威重的儀態,朝廷中人對他很是敬仰,這不免讓曹操對他十分的羨慕嫉妒恨。

還有一件事兒是很能說明曹操十分羨慕崔琰的帥氣人品的,曹操統一北方後聲威大振,北方各遊牧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實力很強的匈奴也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匈奴使者請求面見曹操,曹操不好拒絕,但又覺得自己的形象實在不咋地,怕讓匈奴使者看不起,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就將老帥哥崔琰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接見完畢後,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估計使者早看出來拿刀的人是曹操了,他不假思索地說:“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側捉(握、提之意)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



後來,人們便將代替別人做事稱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謂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筆”,代人捉刀的成語由此而來!



但這些還都不是曹操殺崔琰的理由,從史書上看,是因為這樣一件事。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作魏王,楊訓上表稱讚曹操的功績,誇述曹操的盛德。當時有人譏笑楊訓虛偽地迎合權勢,而楊訓這個人又是由崔琰推薦給曹操的,所以一些正人君子認為崔琰薦人不當。崔琰也很生氣,就從楊訓那裡取來他的表文草稿看,看後寫信給楊訓說:“讀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罷了!時間啊時間,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也一定會發生變化的!”崔琰對曹操加封魏王持不支持的態度,曹操當然很生氣,從此罰崔琰為徒隸,但崔琰在朝中的影響力非常大,曹操總想把他拉攏過來,後來就又派人去看他,希望他改變態度支持自己,但崔琰言談表情一點也沒有屈服的意思。曹操就決定殺了他,在令文狡辯說:“崔琰雖然受刑,卻與賓客來往,門庭若市,接待賓客時鬍鬚捲曲,雙目直視,好像有所怨忿。”於是賜令崔琰死。而曹操的兒媳、曹植的夫人、崔琰的閨女崔氏因衣著華麗被曹操賜死,不過是曹操殺崔琰的一個陪葬品罷了。


尋找老家味道


曹操殺死的兒媳婦是崔氏,也就是曹植的第一任老婆。他殺死崔氏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心理陰暗,其直接原因在於崔氏違反了曹操的規定。



曹操殺死崔氏直接原因是生活奢侈

歷史上,曹操不僅是一個奸雄,更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在治國理政方面基本上遵循了法家的治國理念,主張令行禁止。

同時,曹操為了提升國力,極力的推行節儉的風氣,為此他制定了很多規章制度,號召大家遵守規定。比如,曹操主張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幃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大致的意思就是,曹操主張後宮妃嬪不可以穿華麗的衣服,鞋子上面也不能有精美的圖案,那些壞掉的幃帳、被褥,打個補丁繼續用就行了。



政策是好的,但總有一些人因為自己的私慾違背命令。

公元217年,在一次重要的儀式上,曹操登臺看向下方,發現曹植的妻子崔氏竟公然違背制度,穿著一身錦繡的服飾出現在人群職中,這讓曹操怒不可遏。回到家中後,曹操親立刻自下令處死了崔氏。

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裴松之注三國志》

僅僅因為衣著華麗,違背制度,曹操就要處死崔氏,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顯然曹操也不可能如此。所以曹操處死崔氏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為曹丕的繼位掃平障礙。第二、樹立權威、殺雞儆猴。



為曹丕的繼位掃平障礙

關於這一點,咱們先說清楚曹植老婆崔氏的人際關係。

崔氏出身於世家大族清河崔氏,她的叔父是著名的名士崔琰,崔琰也因此成為了曹植的叔岳父。

曹操進位魏公後,建立魏國,崔琰便成為魏國的尚書。但後來崔琰經常忤逆曹操,甚至不聽曹操指揮,最終被曹操處死。

如今隨著曹丕和曹植奪嫡勝負已定,所以鞏固曹丕的勢力便成為了曹操首要的任務。現如今,曹操處死崔氏,目的就在於打壓曹植和清河崔氏。



其次,樹立權威、殺雞儆猴

實際上,曹操制定節儉的政策後,經常以身作則,但大部分人根本不鳥曹操,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兒子曹植,以及一些世家大族的人。

《襄陽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荀彧非常喜歡薰香,身上的香氣百步之外都可以聞到。他去別人家坐一會兒,席子好幾天都有香味。

要知道,古代的薰香異常貴重,最初只有宮廷才能用的上,以此可見荀彧等世家大族的奢侈程度。



當然,曹操的兒子曹植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經常召集一些朋友飲酒,且飲酒之後狂妄不羈,甚至還公然違背制度,在皇帝的御道上駕車馬奔馳。

所以,為了敲打曹植,以及一些世家大族的人,曹操選擇了殺雞儆猴,打壓這些浮誇的奢侈風氣。而曹植的老婆崔氏,在明知失寵的情況下頂風作案,最終被殺也在意料之中了。


我是越關


曹操殺死的兒媳婦是崔氏。崔氏是曹操之子曹植的妻子,曹植就是歷史上“七步成詩”的大才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曹植的傑作。

據說這是曹丕稱帝后要除掉曹植出的一個題目,必須走七步做出一首詩,否則殺頭。

當時老爸曹操已經去世,曹丕惱恨當初弟弟曹植和自己爭世子位才動了殺機,由於曹植的聰明,最後轉危為安。

今天說的曹操殺兒媳婦的事發生在“七步成詩”之前,大約在公元217年。

有一天,曹操站在高臺上看到兒媳婦崔氏穿得花枝招展從下面走過,曹操曾下令家眷不能穿過於豔麗的絲綢,也就是必須勤儉持家。這次曹操看到崔氏“衣繡違制”,於是勃然大怒,回宮後下令賜死了兒媳婦崔氏。

難道曹操僅是為這點小事就賜死了兒媳婦?是不是內心陰暗或者另有隱情呢?

首先說明一點,曹操雖然愛人妻,但對兒媳婦們卻沒非分之想,不存在著陰暗心理。

曹操殺兒媳婦卻有隱情,這個隱情就是在前一年剛剛殺了崔氏的叔叔崔琰了。

事情是這樣的: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隨後魏國建立,崔琰出任魏國尚書令,崔琰之前是曹操的謀士。

某天,曹操問崔琰:“曹丕和曹植誰將來可當我的接班人呢?”即問立世子的問題。

崔琰力挺曹丕,他說:“歷朝歷代以長子為尊(曹丕在當時是長子),並且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應當承繼大統。”

曹操十分讚賞崔琰的大公無私和高尚風格,要知道曹植可是他的侄女婿(曹植是崔琰哥哥家的女婿)。

既然崔琰如此受曹操的器重,曹操為何後來殺了崔琰呢?

對於崔琰之死,後世人們普遍認為是曹操冤殺了他。

事情是這樣的: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向曹操推舉了鉅鹿人楊訓,楊訓做官後上表稱讚曹操的功績,也許拍馬屁有點兒過了,滿朝文武大臣紛紛譏笑楊訓虛偽迎合權勢,認為崔琰沒長眼睛薦人不當。

崔琰聽到議論後就把楊訓的摺子拿來一看,發現也沒有什麼不當的地方。於是給楊訓寫信說:“讀表文,是事情做的好罷了!時間啊時間,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也一定會發生變化的!”

崔琰本意是諷刺那些批評者只會譴責別人而不看事情的本質。然而卻被攻擊他的人兒曲解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曹操會露出本質。”並且把這話告訴了曹操,曹操一怒之下殺了崔琰。

曹操殺了崔琰的第二年確立了曹丕為世子的地位。

這時曹丕和曹植身邊形成了兩派,朝中一些老臣比如司馬懿、賈詡、陳群等人是曹丕一黨的人,擁護曹植的有楊修、孔桂、賈逵等人。

曹操為了給曹丕清除障礙,於是開始打壓曹植一黨,就在這節骨眼上,曹操找了崔氏“衣繡違制”的毛病賜死了兒媳婦,可以說崔氏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是叔叔崔琰連累了她。


秉燭讀春秋


曹操除了是亂世奸雄,還是強勢的一家之長,比如,他曾經賜死過曹植的妻子崔氏。

對兒媳婦下手,曹操是內心陰暗嗎?還是別有隱情?

01.崔氏的來龍去脈

崔氏的來龍去脈,在《三國志》及《三國志注》裡有所記載:

“植,琰之兄女婿也。”

“世語曰: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曹植的妻子崔氏,是崔琰的侄女,因為衣著華麗,被高臺上的曹操看到,於是被以違抗制度的理由賜死。

02.曹操和崔琰的過節

事實上,崔琰雖然和曹操是兒女親家,在政見上卻並不完全一致。

曹操成為魏王以後,崔琰發表了不同意見,於是被曹操賜死。《三國志》記載了來龍去脈:

於是罰琰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不撓。太祖令曰:"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鬚直視,若有所瞋。"遂賜琰死。

很顯然,曹操賜死崔氏,也是暗含了他自己和崔琰家族的矛盾。


歷史迷猴神通


我是山鬼說,我來作答,

曹操治國理念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要求令行禁止。曹操曾下令“衣不著繡,履不二彩”,以此推行節儉之風。然而發出這個命令後,撞在槍口上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兒媳,曹植的妻子崔氏,她在出席一個重要儀式的場合,穿著繡緞,曹操看到後,就下令賜死了。(典故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在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是個大奸雄,在歷史上卻是一個勵精圖治的政治家。然而事實的真相真的就這麼簡單?曹操這麼殘暴?僅僅因為一件繡衣就賜死兒媳了。其實這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首先說說這個兒媳的身世:來頭也不簡單,崔氏出身名門望族,是崔琰這個三國名士的親侄女。崔琰曾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但他一心向漢。崔琰、荀彧、毛玠等曹魏謀士都一樣,都想著借曹操的能力,完成大漢的偉大復興。但利用是相互的,曹操靠著崔琰等人的輔佐,實力越來越強大,他不甘心當個鄴侯,他心裡想的是稱皇稱帝。

曹操建立魏國,忠漢派謀士崔琰、荀彧、毛玠等人的反對異常激烈,只因違背了祖制“非劉不王”。為了清除建立魏國社稷的阻力,曹操就只能網羅各種罪名打擊崔琰等人,最後賜死崔琰。曹操生性多疑,殺了崔琰,兒媳崔氏自然而然就成了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殺她心裡就不痛快。

曹植與曹丕爭奪魏王世子的鬥爭過程中,形勢對曹植越來越不利。曹植過於虛華浮麗的性格讓他在曹操面前越來越不得寵,這種情況下,崔氏的處境也隨之越糟糕。可笑的是崔氏還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還身著錦繡之衣出席重要儀式,或許這就是典型的不作就不會死。

殺兒媳崔氏,也有另外一種解讀:曹操對曹植的警告。曹操是想用這種方法告訴曹植,繼承將來的魏國社稷的是曹丕。你曹植作為沒有繼承權的王子,現在我還能容你,繼位後的曹丕未必能容你,若想善終,你就老老實實做好本分。如此一來,既保全了曹植的性命,也成全了曹丕,而這一切的代價不過是殺一個不受自己待見的兒媳。

外儒內法說的就是曹操的為君之道,他執法一向嚴明。他用兒媳的人頭昭告天下:“若誰違抗我,即便是親如兒媳之人,孤亦可照殺不誤。忤逆孤的發令,崔氏的後果就是你們的人生縮影。”

看似殘暴的背後,一來打擊了崔氏,二來警告了曹植,三來嚴明瞭法度。所以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才智,殺個崔氏就一石三鳥,實乃梟雄!





山鬼說歷史


曹操崇尚法治,在其一生中,對許多違背禁令的人大開殺戒,其中不乏具有影響的大人物,比如孔融,楊修等,同時也有一些小人物被殺,比如殺兒媳婦崔氏,一瓜殺三妾等等。

一般認為這是曹操為了樹立權威,殺雞儆猴。

但我認為,似乎其背後更有深意。並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認為這是曹操嚴格執法那麼簡單。

最近我在寫作《一代才女蔡文姬》和三國時期《史上男女那些事兒》,對曹操的有關資料,查閱的比較多,我感覺:曹操主張法治,從嚴依法治國 , 治軍 , 治家是事實。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曹操執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體現出他作為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和老辣狡詐之處。

01

罪不及死

《裴松之注三國志》: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曹操主張儉約,並且專門頒佈法令,禁止奢侈浪費,並且以身作則。史書有許多記載曹操生活簡樸的事例,這裡就不繁述啦。

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為穿著華麗的衣服,被曹操看到了,回家後就把她賜死啦。

違背了禁令,就該接受懲罰,但也不至於就處死吧。

曹操的禁令規定的很細,比如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等等,但我沒有注意到違禁處罰的具體標準是什麼,但不會是一律處死吧。

亂世需用重典,但總不能一有違禁就處死,豈不亂套了。

02

政治需要

漢末時期,豪強地主把持地方,干預中央朝政。打擊豪強政治是曹操一直的主張。

清河崔氏是豪門世族,在地方勢力強大。在曹操攻佔鄴城後,就下令採取措施加重懲治豪強兼併。當時豪強地主對土地的兼併非常厲害,嚴重影響了經濟的恢復。

崔氏家族自然是在被打擊的對象之一。

更為嚴重的是,崔氏家族在政治上與曹操不能保持一致,這從崔琰被殺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崔琰原來是袁紹的部屬,曹操佔據冀州後徵召崔琰任別駕從事。曹操對崔琰說“冀州戶籍達到了三十多萬,可以稱得上是大州啦”。

不想崔琰卻說:“冀州百姓露屍荒野,王師駕到,沒聽說先傳佈仁聲,卻以擴充實力為當務之急,這難道是冀州百姓寄希望明公的嗎”?

曹操肅然動容,立馬錶示道歉。當時在旁邊的賓客都嚇壞啦。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給楊訓寫信說“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對曹操進位魏公露出不遜之意。

於是被曹操下獄賜死。

曹操一系列的措施,打擊了豪強地主勢力,但引起該集團的強烈抵制。

在政治上,崔氏家族已經走到了對立面,這是曹操必須打擊的對象之一。

曹植之妻崔氏被處死與此不無關係。

03

為改朝換代做準備

在曹丕與曹植的“立儲之爭”中,崔琰是堅定站在曹丕一邊的,並沒有因為曹植是崔氏家族的女婿就支持曹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發出密函徵詢臣僚的意見。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的支持立曹丕為世子。他說:“我知道《春秋》有立長子的大義,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應當承繼大統,我將用死來堅持這個原因”。

但這不足以說明,崔氏家族就堅定站在曹魏集團的利益上。

崔琰是堅定的漢室的維護者,是反對曹魏取代漢室的,從其言論及被處死的原因就可以看出來。

曹操有生之年沒有做出稱帝的事,但曹魏代漢已經是箭在弦上啦,只是時間問題。

曹操自己沒做,但必須為曹氏子孫打算啦。他自己就說上天眷顧的話,就做周文王,其意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曹丕要做周武王啦。

曹植屢違禁令,都沒有處罰,兒媳婦僅僅穿衣違制就處死啦,這說不過去。

曹操殺人很多,但其殺人時有很大的靈活性。那就是視情況而定。說到家不僅僅是有沒有違法,而是看是不是有必要殺。

這就是曹操法治的歷史侷限性。


豹眼看歷史


熟讀三國的人對曹操這個梟雄一定非常的瞭解,他是一位深謀遠慮,有著平定天下的雄心壯志。他也是性格反差比較大的人,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也是他的多疑,殺掉了華佗,導致了自己無醫可醫。



曹操為何殺死自己的兒媳婦崔氏呢?


曹操兒媳婦崔氏是曹植的老婆,也是崔琰的侄女。當時曹丕和曹植的儲位之爭鬧得可是滿城風雨,按道理來說,崔琰作為曹植的親戚應該支持曹植的,但是,他卻跟別人不一樣,他是支持曹丕的。不管是曹植還是曹丕繼位,他都不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麼他卻受到曹操的誅殺甚至禍及崔氏呢?

崔琰當時負責選官用人,他這個官職在當時還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官員都是靠著他進入官場的 。本不會惹上殺身之禍的崔琰,卻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公然站隊,他公然支持某一方,勢必會形成一種勢力,對於性格猜忌的曹操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儲位之爭導致崔琰之死,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要懂得領導的意思才能走的更遠。



至於崔氏之死,不過是崔琰失寵的副產品而已。若其被賜死於崔琰獲罪之後,固是覆巢之下無完卵,即便在此前,既然曹操發難已定,準儲君之側豈容異己酣睡?


楊過說歷史


曹操在世人眼中是一個善於權謀的奸雄,而且曹操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也讓很多人都死於他的刀下,其中就包括曹操的兒媳婦。有的人認為曹操殺人已成慣性,有的人認為曹操這樣做是因為有心理問題,但實際上曹操下令殺人的時候其實都有自己的考量,絕對不會不是完全出於自己的喜好而殺人。

其實曹操的手下里面有很多人都是降將,這些人原本並不是跟隨曹操的,但是他們卻因為有曹操看中的才能而得到他的青睞,並從此被招到曹操的麾下成為了曹營中的一員。他不僅不會懷疑這些降將,反而會論功行賞,只要他們肯真心為曹操賣命,曹操就會給予他們財富和地位,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曹操並沒有什麼心理問題,反而比較公正,所以他會殺死兒媳一定是另有原因。曹操所殺的這個兒媳就是曹植的妻子崔氏,崔氏是名門之後,她的父親就是崔琰的哥哥,所以按照常理,曹操應該不會對崔氏下手,但是他後來卻下令將崔氏殺掉了。

曹操殺死崔氏就是因為崔氏的穿著太過於華麗,曹操平時很注重節儉,他平日裡的衣物都很簡樸,有的還打了補丁,對於自己要求如此嚴格的曹操自然也不會讓自己的家人浪費,所以他的妻子們個個都穿著樸素,沒有顏色過於鮮豔的衣物,平時也不敢濃妝豔抹。可是崔氏當時卻穿著十分華麗的衣服,而且打扮得很嬌俏,曹操看到後十分氣憤,畢竟他已經明令禁止不允許穿著鮮豔的服飾,所以崔氏這樣的行為就是在故意違抗曹操,曹操這樣心高氣傲的人怎麼能容隱,所以曹操才會下令將崔氏除掉了。

對於崔氏的死,深受打擊的自然是曹植,他因為崔氏的離世而感到十分痛心,從此不再積極上進,而是每日沉迷於飲酒做樂中,看到曹植這樣,作為父親的曹操卻一點都沒有動容。其實曹操這樣做也是為了給曹植一個下馬威,他希望藉由崔氏的死警告曹植,不得違背自己,同時也讓曹氏家族成員認識曹操的權威,任何人如果不將曹操放在眼裡,他一定不會心慈手軟。所以曹操殺死兒媳婦崔氏根本就不是因為心理陰暗,而是希望藉由她的死給自己樹立威信,同時起到警告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