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天才30年:一個成學界掃地僧,一個淪為農村低保戶

王勃的《滕王閣序》有言道:“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個人的夢想與堅持只有在時間裡打磨後還能留下來的,才叫成功。

同樣天賦異稟的兩個數學天才,30年的時間打磨,一個成了學界掃地僧,一個卻淪為農村低保戶,為何相差無幾的兩人,命運卻背道而馳呢?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瞭解,但數學系的人卻應該都聽說過張益唐和劉漢青的故事。

天才30年:一個成學界掃地僧,一個淪為農村低保戶

張益唐

1.同為天涯淪落人

1978年,懷揣著對數學的激情與熱愛,張益唐考入了北大數學系,花費了七年時間的他順利地讀完了碩士後,打算赴美深造,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等待著他的既是機遇也是磨難,在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他,遇上了一位影響他一生的導師——莫宗堅

可能是年少心性的影響,充滿熱情的張益唐在讀博期間,選擇了世界著名難題“雅可比猜想”為論文題目,雅可比猜想於1939年被提出,是代數幾何領域中最難攻克的難題之一,雖然相較於數論而言,代數幾何並不是張益唐所感興趣的領域,但令人震驚的是,他僅用了兩年時間便解決了自己的博士論文。

攻克了這一猜想,這件事馬上引發了許多數學家的轟動,但在眾人的推論下卻發現了令人遺憾的漏洞,也正是這個漏洞,讓張益唐陷入了磨難之中,為了嚮導師學習,張益唐的論證結果大多建立在莫宗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天才30年:一個成學界掃地僧,一個淪為農村低保戶

張益唐

論文裡大量引用了他已經證明的理論,然而在眾多科學家的推敲下,驚訝地發現,莫宗堅算錯了,莫宗堅的錯誤基礎,直接導致了張益唐的論文失敗,隨之而來,直接引發了兩人的矛盾, 在莫宗堅的壓制下,張益唐開始了漫長的博士生涯,一年又一年的讀了整整七年才畢業。

也幸好,博士最多隻能讀七年,不然張益唐也不知道自己還要讀多久,但糟糕的是,莫宗堅雖然通過了張益唐的論文但卻不願意給張益唐寫推薦信,沒有推薦信的嚴重後果直接導致張益唐畢業後找不到學術性工作。

這時的張益唐已經37歲了,再也談不上年輕,面對這樣的結局,只能是心酸的生活,找不到學術工作的他只能在賽百味快餐店管賬、送快遞、端盤子、做小工、住地下室………就這樣熬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又過了一個七年,但人生中又能有幾個七年呢?

相較於張益唐的經歷劉漢清的生活其實算是輕鬆的

,甚至說是順利,1980年,16歲的他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就讀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大一大二的生活是平靜的。

天才30年:一個成學界掃地僧,一個淪為農村低保戶

劉漢清

但從大三開始迎來生活的轉變,迷上數論的他開始了廢寢忘食的研究,據說最瘋狂的時候一天只睡兩個小時,但一心投入的後果是嚴重的,他甚於放棄了更為基礎的專業課,等到大四的時候多門科目掛科的他,已經無法畢業了,雖然學校又多給了一年時間,但他仍痴迷於數論。

最後1985年,他決定肄業回家,沒有工作的他一心縮在家裡研究。

幾年後,認為小有成果的他,多方輾轉請朋友幫忙將自己的論文寄送給了北大客座教授潘承彪審閱,一個月後,劉漢清等到了回覆,但結果卻並非他渴望的,潘教授明確地指出,他論文的第五頁上有個論點未經證明,接下去的論證沒有意義,已經不需要再看了。

這意味著劉漢清所有的心血付諸東流,但這場一開始就已經錯的悲劇並沒有改變劉漢清的固執,他依然在家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裡。

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經歷過挫折後的張益唐和劉漢清都開始了自己人生漫長的蟄伏,他們的夢想和堅持都開始在時間和生活中打磨,只是一個熬到了最後,一個卻半途而終。

天才30年:一個成學界掃地僧,一個淪為農村低保戶

張益唐

2.背道而馳的命運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這句詩在張益唐心裡埋藏了很久,讓人慶幸的是,耗費漫長歲月的他迎來了夢想的實現,博士畢業後的張益唐一直過著不太容易的生活,數年間淪落到在餐飲店打雜,甚至在車裡過夜的窘境,而這種不太容易的生活,張益唐過了整整7年。

雖然生活艱難,但張益唐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在打工之餘他仍會去翻閱數學文獻,抓住學習的機會

就這樣,一直到張益唐44歲,在朋友介紹下擔任講師的他終於過上了穩定的生活,而一直到他取得成果,張益唐又經歷了兩個漫長的七年,2013年4月17日,58歲張益唐在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將自己的論文投給了數學界最負聲譽的刊物《數學年刊》,至此這位默默無聞的掃地僧一文成名。

站上了數學的頂峰,而這正是他這些年來所堅持著的夢想,他用時間來證明了自己,“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這是對張益唐最好的讚譽。

天才30年:一個成學界掃地僧,一個淪為農村低保戶

劉漢清

相比之下,劉汗青的結局則顯得有些悽慘,心氣高傲的他同樣固執於學術研究,但不同的是他一直沉浸在家裡沒有任何工作,雖然有同學曾他找過一份熱處理車間技術員的工作,但劉漢清嫌棄工廠噪聲太大而且上夜班影響他夜裡搞研究,不到一個月,便辭職回家了。

一直不得志的他,開始患上嚴重的焦慮症,每天要吃大量安眠藥才能入睡,面對生活的壓力,和對自己能力的質疑,他的夢想最終沒有抵過時間的煎熬,在往後的日子裡,他放棄了自己熱愛的數論研究,

靠著每月400元的低保艱難度日,30年的歲月打磨,兩個人的命運就這樣背道而馳。

天才30年:一個成學界掃地僧,一個淪為農村低保戶

張益唐

3.得與失的教訓

前賢多晚達,莫怕鬢霜侵,在張益唐和劉漢清的故事裡折射的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影子,很多時候我們的堅持背後,往往是不知道結果的得與失,而張益唐和劉漢清的結局到底為何會背道而馳

我想關鍵有一點在兩人堅持的態度,所謂堅持並不只是時間的累積,還在於前進的方向,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同樣是走了十萬八千里,有的人走到了遠方,有的人卻只是在原地打轉。張益唐在生活艱難的時候,卻始終堅持著一個方向,不斷在擴大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

而劉漢清在許多年裡幾乎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村莊,只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悶頭研究,但要知道村莊肥沃的土地只能孕育莊稼,卻養育不了學術,劉漢清的堅持相對而言更像是在固執的浪費時間。

因為虛度光陰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工作,遠離世界,也就沒有了上升的空間,不願意向生活妥協的他也只能妥協生活。

夢想是火,照亮著我們許多人的生活,追求夢想的路是遙遠的,但是把握好方向堅定地走下去,哪怕再慢,哪怕再晚,只要最後的成功是真的,一切就都值得,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也不因虛度光陰而悔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