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的不公:由於別人的錯誤,這位中國人錯失諾貝爾獎

在莫言和屠呦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些年裡,我們最想聽到的消息之一,就是有一位中國人斬獲殊榮。

是中國人,而不是華人!

楊振寧和李政道,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畢竟中國文化最講究務實,只有真真正正屬於自己的,才會安安心心炫耀。

說到諾獎,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該被一箇中國人收入囊中。

只可惜,因為種種原因,他與諾獎失之交臂。

這個人的名字,叫趙忠堯,是我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

歷史的不公:由於別人的錯誤,這位中國人錯失諾貝爾獎

趙忠堯出生於1902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5年,趙忠堯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老師——葉企孫。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清華大學成立物理系,由他擔任系主任。

趙忠堯跟著葉企孫,去往清華當助教,負責實驗課的教學工作。

只有走進,才能感受到差距!

趙忠堯逐漸發現,中國的物理學和西方國家的代差無比巨大,如果這個差距不縮小,將會永遠落後西方。

所以在1927年,25歲的趙忠堯,跨越太平洋,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師從諾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

三年後,在一次實驗中,趙忠堯發現了正負電子對的湮沒。

當然,這就是一個諾貝獎級別的發現!

歷史的不公:由於別人的錯誤,這位中國人錯失諾貝爾獎

然而,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卻頒給了趙忠堯的同學,年僅31歲的安德森。

原因是在1932年,安德森也發現了正電子,次年,安德森的結論被證實。

安德森的獲獎,讓人們意識到,趙忠堯才是最早觀察到正電子的人。

難道這其中,有什麼陰謀不成?

歷史的真相,有時候會被隱藏,有的時候卻能公之於眾!

關於誰先發現正電子的謎團,物理學界一直議論紛紛,認為是對趙忠堯的不公,直到半個世紀後的事件解密。

歷史的不公:由於別人的錯誤,這位中國人錯失諾貝爾獎

原來在1936年,瑞典皇家進行評選時,確實提名了趙忠堯,並委託兩位物理學家重複趙忠堯的實驗。

但是,他們兩個都沒有得到趙忠堯的實驗結果。

所以諾獎與趙忠堯擦肩而過。

後來情況查明,問題出在兩位物理學家身上,一個是實驗方法弄錯了,另一個是儀器靈敏度不夠。

雖然,多年以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多次在各種場合,不遺餘力的澄清這段公案;1983年,安德森出版的書中,也明確說明自己的實驗,是在趙忠堯的基礎上進行的,並且受到了趙忠堯的啟發。

但是,終究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只不過,趙忠堯對此,一直淡然處之。

因為趙忠堯,他出國的目的,是為了學成歸國,貢獻給祖國,早在1931年,他就回到清華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

而他的學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光是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位科技專家,就足足有5位之多,他們分別是:朱光亞、周光召、王淦昌、鄧稼先、錢三強。

所謂的國士,說的就是趙老先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