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跟東華帝君再走一遍梵音谷的路

“它穿過迷霧成為具體。"

反覆看枕上書,今天真的忍不住要說一說梵音谷這部分鏡頭的美術設計了 !

梵音谷裡就像是一個無從預見的未來盛世已經 沒落的古蹟模樣!它完全展示了沉曄為愛斬斷 了春夏秋後殘留的模樣!被美術設計的畫面給觀眾預言了一個阿蘭若的悲劇故事,彷佛她的 故事在這裡開始就讓觀眾的感知逐漸清晰起來。


跟東華帝君再走一遍梵音谷的路


我覺得梵音谷這一部分的構圖可以從哲學角度去看它,哲學從不脫離圖像單獨訴說,而是與圖像相輔相依。因此導演影片中的置景、陳 設,都是這部劇理念的肉身。

在古代歷史性的 方面來看的話當然不會有哪一個朝代會是這種模樣!因此梵音谷這裡從美術設計到故事發生 ,可視為一種架空設定另觀眾充滿了許多幻想!


跟東華帝君再走一遍梵音谷的路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讚歎這裡的景確不知 它為什麼與人物交融的那麼和諧並猜不到它是 真實世界哪裡取景的緣由!

梵音谷裡的故事和圖像風格,從一開始便直奔要害,熱烈奔放、紅衣白景展示了一個濃墨重彩的視覺衝擊力。一般仙俠劇慣用豐富、激烈的 色塊碰撞來明示情節衝突和人物性格,但這部劇的梵音谷從第一個鏡頭始, 便謝絕了這種固有印象。

畫面趨近於黑白灰 藍。人物兩色的服飾配合片中以水墨畫為主 的置景主調,讓影片在視覺方面看起來遙似 於一種褪色調:隱約有彩色,大體上像是在看 -部高級電影一樣,人物的臉是鮮明的彩色, 越向背景環境退,越呈現為無色。在觀看的過 程中,這種高對比的灰調風格,讓人愈發想起 的不是任何一部古代武打仙俠劇,而是另我想起了《罪惡之城》、《300勇士》那樣的卡 通化黑色電影。我感覺梵音谷這塊的美術手法 是典型的中國背景、中國人物和中國表達, 無紅無綠的低溫畫面,執拗地推翻了這類劇 從前用顏色追加主題的習慣,它以全新的視 覺系統來講述這個感人的追愛故事!而這種 相當特殊的影像風格,則是它完全可以用來啟 動後面情節的基礎。所以有了阿蘭若夢境在這裡就埋下了阿蘭若的悲慘感觀印象!


跟東華帝君再走一遍梵音谷的路

白雪皚皚紅衣女子…她的命運讓他 的愛人為她顛覆世界的痴狂!造了這個恆古不 變的凜冽之冬!人的心情彷彿和他一樣,但也更襯托了在這部分畫面裡東華鳳九小燕萌少等 些許人物內心的溫暖!

相比之前的天宮鏡頭,這裡站在了更加中立的立場,在梵音谷這個具備本尼迪克•安德森 "想象群聚"在野的俠義精神不再被導演視爻 "肩起鐵閘,放光亮進來”的各種紅色對抗畫面 和武術對打,我感覺這種基調完全來源於美 術設計對外來文化的借用'感覺這也是本部劇 美術設計對時代的全新體悟。所以觀眾看的時 候不僅沒有覺得它落伍反而覺得它一貞貞都是 珍貴的畫卷!


跟東華帝君再走一遍梵音谷的路

梵音谷在格局上,是小說一部分 歡樂中參透了人物悲劇性的小規模激鬥,視覺方面,導演不再使用之前天宮和其他地方鋪 張、華貴也頗具神采的烈性色調,這裡主場是 小的鄉鎮的葺屋和白雪靄靄 的壯麗山水畫以及夜晚星星點點的燈光,在 襯托背後極光飄渺的天宇,也不再是之前我 所見到的影視劇常用的高大恢弘,這裡的布 景中沒有陳設任何"大道具",所有內景基本是家徒四壁的古樸樣貌,看起來很別緻又不脫 離時代審美,而人物在這些古樸又不失時髦的色彩中走動會從時隱時現中產生美感。


跟東華帝君再走一遍梵音谷的路

中國文化中的陰陽相成, 物我相融,這裡雪莊武術戲份節奏快,色彩沉穩鮮明,紅白藍紫灰被賦予特殊的魔力, 不再像之前的"國產仙俠”那樣試圖做到豔麗色彩充斥整個屏幕面面俱到,而這部分僅僅通 過局部奏效全劇的特殊銜接,對學設計觀看這 部劇的我來說,這裡的美學構圖給了我無限的驚喜與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