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絲綢之路」——永城與佛教文化

(盛朝新·文)絲綢之路是古代歐亞大陸的一條重要通道,它起源於西漢早期。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以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以及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通道。最初,該通道以向西方運輸中國絲綢為主,後被命名為絲綢之路。據歷史學家研究,絲綢之路其實是沿著一條遠古時代就已存在的道路通行,只是到了漢代以運輸絲綢而聞名天下。唐宋時期,絲綢之路因隋唐大運河而增加了運輸輻射能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至明清時期衰落。

「絲綢之路」——永城與佛教文化

絲綢之路對永城社會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從出土的古代文物到今天的現實生活,都能找到絲綢之路的元素,絲綢之路文化已經滲透到永城古代和今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絲綢之路」——永城與佛教文化

公元前六世紀,佛教在印度興起,東漢明帝時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洛陽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從此,佛教在中原廣為傳播,唐宋時期達到高潮。永城與其他地方一樣,深受佛教文化的影響。

佛教與道教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特色的寺院。在古代永城,寺院大量存在。《永城縣誌》記載,永城境內寺院規模較大的多達幾十處,如崇法寺、均慶寺、鐵佛寺、石佛寺、天宮寺、四果寺、興佛寺、酇陽寺等等。漢晉唐宋時期,永城寺院因缺乏歷史記載,大多已不可考,目前僅有永城西城區西大寺、承天寺、崇法寺記錄在北宋史籍裡。

「絲綢之路」——永城與佛教文化

寺院建築為永城建築一大特色,最為突出的建築特點是寺塔,崇法寺塔、酇陽塔、望堂塔、夫子山郭塔都是永城寺院建築藝術的傑作。崇法寺塔銘是記錄歷史的重要文物,是研究宋代歷史的珍貴石刻。目前永城發現的最古老的石經幢,也是佛教的物品。該經幢出土於陳集周玉皇廟,可惜殘斷。根據經文記載的“大元國南京路亳州永城縣陳村丁家集”,推斷是元代文物,也是永城出土標明古芒城位置的第一件珍貴文物。史載經幢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一般為六角形或八角形,幢身刻有陀羅尼經文並附有敘事文字。陳集周玉皇廟經幢是六角形,有經文和記敘文字。另據清《永城縣誌》記載,永城芒山有唐均慶寺陀羅尼經幢,縣城內有宋多心經幢,這些佛教文物成為記載永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絲綢之路」——永城與佛教文化

永城民俗文化也受到佛教元素的深厚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廟會文化。永城西城區的臘八會起源於佛教的誦經法會節日,與古代崇法寺舉行盛大的法會有關。永城一些古老的集鎮逢會也與佛教節日有關。二、建築文化習俗,忌諱大門向西開。按佛教觀念,西方是仙界,是人死後要去的地方。三、婚俗文化。結婚忌諱從西方接入新娘,忌諱走回頭路。四、喪葬文化。招魂幡在永城普遍使用,上寫“西方敕令接引”,帶有明顯的佛教色彩。佛教認為,西方是人死後的極樂世界,逝世後到西方就可以早昇仙、早快樂。招魂幡最初來源於佛教,是典型的佛教喪事用品。五、祭祀文化,墳前燒紙的習俗來源於佛教。據唐代《封氏聞見記》記載,春秋戰國以前埋圭、璧、帛祭祀鬼神和死後的親人;漢代埋寶物和錢幣陪葬死人;自魏晉開始,用畫符的土紙當作錢,焚燒送葬。“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這種習俗深受佛教影響,古代印度或中亞人用火將祭品燒掉,傳遞給死人,認為是為其送去物品。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是以火傳遞物品的神。六、信仰文化中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說法也來源於佛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