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朝巔峰時期和清朝巔峰時期的國力對比是怎樣的?

okjiuo


先來說一下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明成祖朱棣時期,開疆拓土,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國勢達到頂峰,史稱永樂盛世。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明朝的疆域達到極盛,根據《明史》記載“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日出日沒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明朝鼎盛時期的疆域:核心領土囊括漢地,鼎盛時期東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北達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臨孟加拉灣,並在今中國東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此外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

附圖,明朝最大疆域(永樂時期)

東北地區:明太祖設置遼東都司以經營遼東並多次進軍黑龍江流域,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在黑龍江地區設置奴兒干都司,明朝在東北地區的勢力達到極盛,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廢棄奴兒干都司。西北地區:明成祖永樂年間,西北疆界達到今新疆東部哈密地區並設置了一系列衛所,16世紀後半期西北諸衛全部喪失,明軍退守嘉峪關。西南地區:1381年雲貴地區劃入疆域,邊界達到緬甸中北部、老撾北部、泰國北部一線。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明軍進攻安南,南線達到日南州一帶。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放棄安南。明朝初年在青藏高原地區設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萬曆以後明朝對邊疆的控制日益鬆弛,蒙古人攻佔青海草原,烏思藏、朵甘都司廢棄。東南地區:明朝前期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列島,1553年葡萄牙人獲得在澳門停泊船隻權。南海及東南亞地區:明成祖永樂年間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並積極對南海諸島進行勘察和經營。永樂四年(1406年),鄭和船隊剿滅盤踞在舊港(今印尼巴鄰旁)的海盜陳祖義並設立舊港宣慰司,舊港宣慰司是為明朝最南方疆土。塞北地區:明朝初年多次對北元和隨後的韃靼和瓦剌作戰,並在漠南一帶設置衛所防衛,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倫河一線。明中葉以後隨著蒙古的再次崛起,邊境南移至長城一線。


明朝鼎盛時期的綜合國力

根據《明實錄》記載,明朝人口峰值在1479年達七千餘萬人,不過考慮到當時存在大量隱匿戶口,所以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上過億。同時明朝手工業發達,其GDP總量所佔的世界比例在中國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總量為960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9.2%。

文治方面,明成祖修《永樂大典》,在三年時間內即告完成。《永樂大典》有22877卷,其中凡例、目錄60卷,全書分裝為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約三億七千多萬。

附圖,1582年萬曆年間的明朝疆域,此時北方萎縮至長城一帶,東北地區萎縮至遼東,西北地區萎縮至嘉峪關,青藏地區已不能有效控制。

再來說一下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是中國歷史上由滿族建立的大一統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立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又稱為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定國號為“大清”;1644年,清軍進入山海關內,並最終統一中國。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達到高峰,史稱康雍乾盛世。

清朝鼎盛時期的疆域

清朝所進行的領土擴張以及對邊疆地區的直接控制,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基本版圖與統治面積,清極盛時期面積可達1310萬平方公里,在中國歷史上僅次於元朝,即使在清末也維持在1130萬平方公里。

乾隆時期清朝疆域達到最大: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帝俄)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一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正北與帝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印度的蒙兀兒帝國、喜馬拉雅山諸國家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同,但清朝尚獲得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東與日本、琉球國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清朝還有臺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


此外清朝還有大量的藩屬國,康熙時期有朝鮮、琉球國,到乾隆時期擴充到東南亞地區的安南(即越南)、南掌(琅勃拉邦王國,地屬今老撾)、暹羅(今泰國)、緬甸以及南洋群島的蘭芳共和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有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等國;中亞地區有哈薩克汗國、布魯特汗國、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愛烏罕(今阿富汗)、巴達克山、乾竺特與拉達克等國

附圖,18世紀乾隆時期清朝疆域與藩屬國

清朝鼎盛時期的綜合國力

清朝人口的增長一反中國人口過去的波浪式增長型態,呈現斜線上升。據史學家估算,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後清朝人口增長到1億,乾隆時期全國人口正式突破2億,鴉片戰爭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猛增到4億。清朝人口大增與永不加賦、攤丁入地、士紳一體納糧、廢除賤籍、推廣新的農作物、政治環境穩定等有極大的關係。

清朝在平定明鄭前實行嚴格的海禁政策,對於外國來華貿易仍沿襲明代的朝貢制度。平定明鄭後開始放寬海禁,在“粵東之澳門、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寧波府、江南之雲臺山”分別設立海關管理對外貿易和徵收關稅,在此期間逐步建立了一套管理外商來華貿易的制度,主要有公行制度和商館制度。東南沿海地區盛行海外貿易,與日本、琉球、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展開貿易,到18世紀英國、法國與美國也參與其中。清朝貿易的極盛時期,其總貿易量可與整個歐洲抗衡。

附圖,1896年清朝晚期的領土範圍

明、清就其本質來說都是君主專制主義下的中央王朝,但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洲在處理蒙、藏等問題上無疑要比明朝高明的多,此前漢人王朝始終未能解決的邊患問題得到解決,作為少數民族入住的清朝開始構想“中國人”的概念,這無疑都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明朝巔峰時期和清朝巔峰時期的國力對比無疑是關公戰秦瓊,但我們可以通過前後比較可以發現誰能夠更好解決好國內問題。每一個王朝都有其興衰,最重要的是做好當下。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


我沒忘記home


明朝顛峰,讓金帳汗國來朝貢,清朝顛峰,被俄國割走尼布楚,貝加爾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