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抑鬱症不吃藥會有什麼後果?

藍顏刺骨


我有一次參加全國的學術會議,是關於抑鬱症的,其中有一名專家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

“除了一件事以外,重度抑鬱症患者對生活中所有事情都失去了興趣,這件事情就是自殺”

這句話總結的非常好,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抑鬱症患者對自殺有多麼大的渴望。我實習的時候去過重慶歌樂山上面的精神病醫院,在那裡,有一名重度抑鬱症患者。我們把他房間、身上一切可能自殺的東西都收撿起來了,因為在入院之前她已經嘗試過跳樓、上吊、喝洗衣粉、割腕等多種自殺手段。結果最後,有天晚上,她利用一根鞋帶把自己吊在床沿上自殺了。

還有一個病人是很成功的商人,家產上千萬,春風得意,由於患上了抑鬱症,但是卻不願意正視,不願意治療,最後選擇跳樓的方式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抑鬱症患者真的是可以想出非常多的自殺方式,完全刷新你的想象力。


有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3000萬抑鬱症患者。抑鬱症的表現從輕到重可以表現為莫名悲傷、流淚、傷感、情感淡漠、悲觀、對事物提不起興趣、厭世、嚴重者可以自殺。而我們普通民眾中有八成的人不知道抑鬱症可以引起患者自殺!


目前來看,抑鬱症可能與我們腦內的神經遞質,尤其是5羥色胺濃度紊亂有關。目前抗抑鬱藥物主要也是在這方面上做文章。


雖然一個人的意志力可以是很強大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客觀情況,那就是抑鬱症確實是由我們腦內神經遞質的改變,這是物質基礎。而且抑鬱症確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疾病。每年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患者很多。


患有抑鬱症的患者往往會出現“思維反芻”

這是指患者往往沉迷於負面消息中無法自拔,比如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為什麼我已經如此努力了卻無法成功。。。患者就在這種情緒中反反覆覆,糾結再三都無法走出來,最後只有死亡能夠解脫。

我們曾經對它產生了很大的誤解,我們很多年輕患者的父母在患者患病初期,往往覺得抑鬱症都不是病,是患者太“矯情”,因此往往還破口大罵,嫌棄、抱怨患者。導致了患者病情的更進一步加重


目前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比如鹽酸氟西汀,這些藥物的效果都比較好,能夠顯著改善抑鬱症患者的病情。因此,與其一個人深陷到抑鬱症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不如好好吃藥。

因此,一定要正視抑鬱症,正是自己,樹立正確的觀念,樹立信心,在藥物和醫生的幫助下,儘快的戰勝抑鬱。不要一個人把辛苦都自己扛,你是扛不住的!


人體探索者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1989年,我在南方某著名大學參加我國第一本《心理衛生學》最後的編審工作,聽到這個大學的心理諮詢師說他們學校有一個女生兩次自殺未遂,現在他正在定期給她做諮詢。

當時我的感覺這個女生很有可能是抑鬱症,便對他說:“趕快與你們當地第七醫院聯繫,這個很有可能是重度抑鬱症!”

這位老師說:“沒那麼嚴重吧,我有把握給她諮詢好的”

結果就在第三天,這個女生跳樓自殺了。

很多大學和社會舉辦的心理諮詢機構,由於沒有受過醫學方面尤其是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識培訓,過分強調或誇大心理諮詢的作用,而忽視醫學藥物治療,已經導致了很多這方面的悲劇。

但願這種悲劇不要重演!


心理醫生張彥平


你好,不知道為什麼會提出“抑鬱症不吃藥會有什麼後果?”這樣的問題,我想你可能是決絕治療,或者說是排斥藥物治療的。但是,在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上,我建議你聽從精神科醫師的建議,因為他們是專業人員。以下幾條建議,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堅持藥物治療。當前的精神心理障礙(抑鬱症、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等)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對於抑鬱症當前的主流藥物是五腔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比如氟西汀、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和西酞普蘭等等。雙相障礙的藥物有碳酸鋰等等。如果不服要,可能會導致你的病情惡化。

第二:不要懼怕藥物副作用。總的感覺是你對藥物很排斥,我想可能是擔心藥物的副反應。當前很多患者拒絕用藥,主要是擔心吃藥會上癮或使人變傻,其實抗抑鬱藥不會讓人成癮,少部分患者出現的腦部功能減退並不是藥物引起的,是疾病本身對大腦造成的損害。越是拖延、迴避治療,造成的損害越大。抑鬱患者或者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是需規律服藥的。如果出現類較為嚴重的藥物副作用,請及時與精神科醫師溝通,可以考慮換藥、減藥等措施。

第三:如果有條件可以考慮合併心理治療。當前對於精神心理障礙的治療的方式以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為主,對於抑鬱症或雙相障礙急性期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等症狀得到控制後可以採用心理治療。當前的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家庭治療、人際心理治療、森田治療等方法。

總之,我建議你聽從精神科醫師的建議,不要擔心副作用,堅持服藥治療,有疑慮及時與精神科醫師溝通。


鵜鶘心理陳小康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不足等症狀,會伴有明顯的自卑心態,迴避社會交往,甚至有悲觀厭世的情緒。如果不及時吃藥治療,症狀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會導致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出現自傷、自殺等嚴重的不良後果。

另外,抑鬱症屬於高復發疾病,有研究發現,即使堅持服藥,在疾病痊癒後6個月,仍會有20%的患者復發。而且抑鬱症的終身複發率高達50%-85%,也就是大半的抑鬱症患者在一生中至少會復發一次。如果抑鬱症治癒後不服用藥物,疾病復發可能性會更高。一般來說,抑鬱症復發後,治療難度會較之前有所增加,風險也較首次發病更高。

有的朋友會選擇心理治療,而不是藥物治療來對抗抑鬱症。心理治療在燻蒸證據上來說,的確有和藥物相同的治療效果,但僅針對輕中度抑鬱症患者,對於重度抑鬱,伴有自傷、自殺等高危風險的患者,心理治療是無法令其得到有效緩解的,還有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雖然有研究認為,抑鬱症有一定的自愈傾向,經過3年的自然病程,大部分患者的症狀會得到緩解,但長時間的處於抑鬱的情緒下,會極大的損害患者社會功能。即使疾病痊癒,也可能沒有辦法重新回到之前的狀態。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有效、及時的藥物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夯七婚戀指導


  信息時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高負荷的腦力勞動導致精神疾病發生概率逐年提高。國際一項聯合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抑鬱症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症狀,嚴重困擾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臨床上,抑鬱症患者會表現出明顯的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消沉情緒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悲觀厭世,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甚至有自殺企圖或行為。

  抑鬱症根據患者表現的嚴重程度差異可以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需要經過精神科醫生確診,大部分情況下,很多人都說自己抑鬱了,其實鬱悶等很可能只是抑鬱情緒,過一段時間能夠自行調節好,走出心理陰影后這種情緒會自然消失。但是抑鬱症患者難以擺脫抑鬱的情緒,而且經醫生確診是中度和重度抑鬱症的話需要吃藥控制,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吃一段時間的鹽酸帕羅西汀片、百憂解或者瑞必樂等藥物。同時還需要家人和社會的理解和關愛,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和情緒管理。

  如果抑鬱症患者不吃藥治療的話,病情會越來越嚴重,長時間抑鬱很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自殺念頭。抑鬱的人會一直處於低落的情緒狀態中,整個家庭的氛圍會低落,也影響家庭成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抑鬱症這個比較複雜,

目前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年輕人百分之40都有過抑鬱症,所以我們需要分清楚這個抑鬱症是重度還是輕度。

重度抑鬱症,我們通常建議去尋找醫生機構做一次檢查或者康復效果。

我們來說說輕度,輕度抑鬱症患者,通常會形成自閉症,或者孤獨患者,或者經歷過一些大挫折,大困難什麼的。心中有一條無法跨過去的鴻溝,當然這些患者都和正常人群是一樣,從表面你會看到一樣的笑臉,一樣的正常吃飯,一樣正常喜怒哀樂。

他們更多沉靜在自己內心無法跨越那個鴻溝,所以藥物對他們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最常見或者表明有幾點,第一:喜歡獨來獨往,第二:對所有的事情可有可無的狀態 第三:在深夜喜歡觀點燈光去看天黑板 第四:失眠 第五:永遠無法發現他/她內心,如果你去試探你會發現滿身的刺

在輕度抑鬱症者,藥物對於他們真心沒有用,這種狀態是一種心事的常態。更多是內心的封閉了自己,沉靜在自己的世界。只要自己走出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精彩,去走出內心想的事情。放下哪些所謂的傷痕,去直面的認清自己的生活。或許會對抑鬱症有所幫助,當然也可以適當去參加運動也會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區塊鏈小白:如回答不對,請在評論區回覆,也請多多關注

仁脈圈交流中心


如果問題嚴重的話是需要吃藥的。

首先,可以理解您現在的兩難處境,一是本身的心理問題已經對您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又不想讓家裡人知道,獨自一人默默承受;二是目前沒有足夠的錢去買藥治療,而且您目前的狀態可能也會讓您的收入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兩難處境讓您心身分崩離析、倍感焦灼、痛苦。

其次,輕度抑鬱和雙向情感障礙可能會不需要用藥,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做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即可解決。如果是中度和重度的話是要服用藥物的,通過藥物控制症狀,特別是預防病人有自傷和自殺傾向,當藥物起效之後,可以開始做心理諮詢,再慢慢把藥物撤掉。最終,通過心理諮詢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是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這種心理疾病的知曉度已經越來越高。可是大部分人並不瞭解如何治療這類問題。有的人片面的講“醫生我抑鬱了,要一些抗抑鬱藥”,有些則是“醫生我不吃藥,只做心理治療。”還有些人說“我以為你跟我說說就能好,還這麼麻煩啊!”

今天我在河南省直三院臨床心理科坐診時接待的一位患者就是典型的藥物治療的擁躉。她兩年前因為一些問題誘發了抑鬱症,之後從神經內科轉戰到精神心理科再到中醫科,藥物從黛力新到各種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藥劑輪番上陣,再到各種中成藥和湯藥及針灸推拿,症狀卻時好時壞,近期更是從情緒低落髮展到失眠、腰背疼痛等各種軀體症狀。

講真,抑鬱症治療並不是用一種方法就可以包治的疾病,不同的人,不同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真的大不相同。需要藥物用藥物,需要心理治療用心理治療,必要的運動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家庭環境的改善等等都是在治療上需要考慮的。

針對這個患者的情況我就針對性的為她制定了藥物、心理治療、運動等整體治療方案。其中心理治療我也將會將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存在人本主義療法、家庭療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也鼓勵她學習太極拳,調整每天作息時間。

上述講的這些一方面是想讓您能夠正確地接受治療,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康馨心理諮詢


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確切的說應該把抑鬱症稱之為抑鬱障礙,這種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認為前途暗淡、自罪觀念、覺得活著沒有價值,繼而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症的治療主要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其實我們一貫的認為藥物治療是基礎,最好能把心理治療貫穿整個治療過程,包括後期的康復治療。那麼抑鬱症不吃藥有什麼後果?

並不是每個抑鬱症患者都需要服藥,輕度抑鬱症患者可以不服藥,而是通過心理治療,尤其是社會治療系統的幫助自己走出來,而對於中度和重度抑鬱症患者,不吃藥的抑鬱程度可能加重,甚至出現自傷、自殺等行為,但是也有可能受環境影響抑鬱程度始終保持在一個界限,完全和個人的意志以及周圍的生活、家庭環境有關。

既然抑鬱症是一種病態,我還是主張,中度和重度抑鬱症患者最好能用一些抗抑鬱藥物緩解抑鬱症狀,於抑鬱症患者本身利大於弊。同時建議一定要重視抑鬱症患者的心理治療。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記得在2003年我在新華社上海分社實習的時候,曾經跟隨新華社的記者仇逸老師來到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採訪,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朱紫青聊了很久,也接觸了一些抑鬱症病人。當時就對抑鬱症的發生和治療有了一定的瞭解,覺得根本沒有傳聞中那麼可怕。後來在記者工作崗位上又多次經歷了有關抑鬱症的採訪。有些是實驗室採訪,有些是重大科技成果的採訪。

事實上,抑鬱症是由生物因素、遺傳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三方面相互作用引起,但是絕對沒有像精神分裂症那樣難治和糟糕,抑鬱症是一種心靈感冒,它絕對不是性格缺陷,也不是絕症,完全可以治療和康復。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遭遇了應激性的生活挫折,有些人就會觸發抑鬱症。

得了抑鬱症,千萬不要過於擔心,也不要聽信抑鬱症無法治療的說法。醫學界認為,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癒抑鬱症的關鍵。早期的抑鬱症治癒率高達90%以上。不要覺得得了抑鬱症,很難為情,被人家笑話。疑似抑鬱症患者都應該主動地及時地去正規的大醫院進行治療,也要認真按照醫生要求按時服藥,輕度的抑鬱症服用幾片藥物就可以徹底緩解,效果明顯。就和吃感冒藥一樣神奇,吃了心情就很好。重度的只要按時治療,放鬆身心也可以緩解病情。

但是如果你不服用藥物,會延誤抑鬱症的病情,導致惡化,所以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抑鬱症患者是可以恢復健康,迎來一個美麗的春天的。


科壇春秋精選


是否需要吃藥的結論,只有醫生有資格下!但抑鬱症的藥,一定要是處方藥,並且要找到一個懂得傾聽、能讓患者輕鬆得敞開心扉的好醫生!

有一度,因為重度抑鬱症,我差點兒失去最好的朋友!後來她說,當時的感覺就像在一條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里行走,感覺永遠也走不到頭…

抑鬱≠抑鬱症

抑鬱是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很多人有時會毫無理由地情緒低落,但並不是所有的抑鬱情緒都是抑鬱症,只有在這種心境狀態非常嚴重、持續兩週或更久、影響到了我們在家庭及工作中的正常功能時,才被認為是抑鬱症。

抑鬱症的類型

參考澳大利亞戈登·帕克教授的理論體系,抑鬱症分為三種亞型:憂鬱型抑鬱、非憂鬱型抑鬱及精神病性抑鬱。《我戰勝了抑鬱症》的作者又在此基礎上補充了一種:非典型性抑鬱。

抑鬱症的療法

《我戰勝了抑鬱症》格雷姆作者總結出了五大主題: 情感支持或同情、心理治療、養生之道、有意義的工作、處方藥。 回憶朋友治癒的過程,真的是遵循了這五點,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陪伴、懂得傾聽的醫生、積極的運動+合理膳食、遵醫囑吃藥、並且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問答篇幅只能拋磚引玉,推薦所有人讀一下這本書《我戰勝了抑鬱症》,作者曾是重度抑鬱症患者,文中有多位名人抑鬱症治癒的實例。 請千萬不要以為抑鬱症很自己無關!!!抑鬱症如今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疾患,令全球3.5億人飽受痛苦。所以,他們可能就在我們身邊,這個人甚至就是我們自己。抑鬱症足以威脅生命,破壞有序寧靜的生活日常,戰勝抑鬱症的第一步——正是認識抑鬱症、釐清對抑鬱症的誤解。

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但不建議只依靠藥物,心理問題還是要心理干預!!!

心理諮詢師劉鐵徵老師曾在微博說:人無論是焦慮還是抑鬱,都和“自我存在感”有關係——不能確定“我是誰”。抑鬱是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意義”是通過在規則中的身份來定義的。…要麼努力去尋找一個身份,要麼在規則中獲得一個“病人”的身份——這就必須通過醫生獲得了,自己給不了的。






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