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儲蓄存款(一年4.2%)安全嗎?是受存款保護法保護嗎?

天外來客24989


我對“特色儲蓄存款”中的“特色”二字有點疑問。這個“特色”是題主對這個儲蓄存款產品的形容詞呢,還是發行銀行自己的產品名稱?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我真的沒有聽說過名字叫“特色儲蓄存款”的產品。我倒是聽說過不少有特色的存款產品。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

大額存單

這款產品嚴格意義上說是央行發的,各家銀行執行的。央行出了大額存單的管理辦法,確定支取方式,起存金額,由各家銀行確定最終利率。這款產品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自然是安全的。

它的特色在於區分了大額存款客戶和小額存款客戶的利率水平。這個簡單的區別帶來的直接效果是,銀行的一般性存款得到了大幅提升;監管機構能夠更加有效的推行銀行理財去剛兌;大資金擁有者的高收益理財需求得到了滿足,一舉三得。

結構性存款

這款產品的邏輯是用客戶的本金存傳統定期儲蓄,將定期存款未來要產生的利息,提前支取出來,投資到比較激進的投資標的上。從這種組合模式可以看出來,本金部分是不會有損失的,頂多收益部分受到損失。雖然也有例外,但是目前發售的結構性存款基本上都是保本的。題主可以放心購買,只是要把預期利率和實際利率分開來看,適當降低些心理預期。

它的特色在於,打破傳統定期存款固定的投資方式。在保證儲戶本金的前提下,做一些可控的風險嘗試。既給了儲戶更大的收益空間,也豐富了銀行的存款產品類型,一石二鳥。

總結

這兩款產品都比較有特色,而且幾乎是各家銀行的明星產品,同時,利率也比較接近題主提到的4.2%。這樣來看,題主說的產品很有可能是以上兩個產品中的一個。通過上邊的分析,題主應該對這兩款產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吧!至少應該可以放心購買。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有任何疑問或觀點隨時交流!


銀行研究僧


我想了想,一年收益率能達到4.2%的,也就三種存款產品,分別是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

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比普通的定期存款利率高,而且沒有紙質存單,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額存單確實是一種正規的銀行存款,它是商業銀行根據央行的標準發行的,所以大額存單作為存款那自然是受到存款保險法保護的。

智能存款

民營銀行出現較晚,知名度不如大型銀行,為了比較好地吸收公眾存款,民營銀行對存款產品進行了創新設計,推出了一種名為智能存款的存款產品,可以稱得上是傳統定活兩便存款的升級版,存入智能存款後可以隨時取出,而存款的利息則是根據實際存款期限最接近的定期存款的利率計算的,因而智能存款也是受存款保險法保護的。

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一種創新型存款產品,為了獲得比較高的收益結構性存款是將80%的資金放在存款裡,而其餘20%的資金則投向於權益類品種,所以結構性存款並不是純粹的存款,處於存款裡的那部分資金是受存款保險法保護的,而處於權益類品種裡的那部分資金是不受保護的。

如果你喜歡這個回答,歡迎轉發、點贊、評論,歡迎關注我,訂閱更多財經、理財、炒股知識和資訊!


投融資那些事兒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某銀行的員工,從入行開始,我就沒有見過儲蓄存款一年利率能到4.2%的,特別是目前階段。就目前而言,儲蓄存款利率比較高的有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這些存款一般都是有門檻的,比如大額存單,起存金額至少20萬元,我最近看到的一款產品是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4.2625%,金額在50萬元以內,是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我感覺這款產品利率已經很不錯了,但和你說的相比,還是差距比較大的。所以,建議你選擇產品之前,要儘可能的瞭解清楚,不要一味地去聽取銀行人員的介紹,利率太高的產品是不是變相的保險或理財呢?畢竟,只有銀行儲蓄存款是受保護的,對於自己不瞭解或是有疑問的,一定要認真閱讀風險提示書和產品說明書,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去謹慎購買,避免造成資金損失。


旅行


你說的是銀行大額存單吧。

根據2015年6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實施的《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大額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是銀行存款類金融產品,屬一般性存款。

大額存單20萬元起存,存款利率比一般的定期存款要高。與一般存單不同的是,大額存單在到期之前可以轉讓,期限不低於7天,投資門檻高,金額為整數倍。作為一般性存款,大額存單比同期限定期存款有更高的利率,大多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40%左右,而定期存款一般最高上浮在30%左右。所以符合條件的資金大戶,選擇大額存單比較划算。一般來說,存款達到20萬元左右,就可以買大額存單,來獲得高於定期存款的收益。

大額存單受存款保險保障

大額存單屬於標準存款產品,受存款保險保障,每人在銀行50萬元以內存款由保險公司全額賠付。大額存單銀行承諾保本保息,安全係數高,是銀行儲蓄的常見方式。

除了收益高,大額存單的靈活性也比較不錯。很多大額存單是支持提前支取的,而且可以靠檔計息。對於投資人來說,大額存單畢竟是一大筆資金,不能光看收益,還要看它的取用靈活性,能不能支持提前支取很重要,提前支取能不能靠檔計息也很重要。

有的銀行雖然支持提前支取,不過大部分銀行要求提前支取後餘額不得低於產品最初認購起點。



銀行那些事


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儲蓄存款(一年4.2%)安全嗎?是受存款保護法保護嗎?

商業銀行的特殊儲蓄存款安全,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利率一年期達到4.2%,牛哥還是非常建議去存的。特殊儲蓄存款可能是創新型存款,也可能是存款類產品,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它的本質都是存款,存款是銀行自己銷售的,由銀行方面進行相關的兌付,目前國內銀行存款本息還是會被銀行剛性對付,幾年之後才會實行新的條款小銀行才更加願意給出高額的利率,銀行破產倒閉的概率幾乎為0,所以即使是小銀行,也是可以完全放心存入的,不需要擔心過分擔心銀行倒閉的風險。

一年內的存款利率是不會超過4%,而且小資金的存款利率也會相對低一點。二年以上的存款利率才會高於4%,時間越長,本金越大利率就會越高。商業銀行的特色存款,一年4.2%的利率是可以有的,很多商業銀行為了招攬儲戶都會不定期的推出各種高利率的理財產品,一個月,半年,一年的都會有。不過能給一年4.2%利率的門檻肯定也會比較高,比如10萬起存,甚至會有100萬起存的。所以我認為一年4.2%的利率,只要確定是銀行存款那麼安全性我們是可以放心的。錢存銀行我們可以不擔心,但是存款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謹慎選擇存款的類型。存款變成保險,存款變成理財的儲戶不再少數,選擇的銀行基本都有自己的保險公司,也有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

利率市場化後比較明顯的改變就是大額存單和貨幣基金,大額存單從2%到5.5%,非常普遍,貨幣基金更是讓餘額寶推上了極致,其實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從不瞭解金融產品到接受理財教育後對應的市場變化。很多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除了本金保證安全之外,還會給出一定的固定收益,這部分固定收益一般是在1.5%~2%之間,不管所掛鉤的金融衍生品表現如何,這部分固定收益都可以100%可以拿回。隨著銀行存款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大銀行也在不斷推出一些新型的存款產品,這些特色的存款產品比普通存款收益高,但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說還是比較靠譜的。


趨勢牛哥


正常銀行的儲蓄存款利率是達不到4.2%的,但是現實中確實是存在,目前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儲蓄存款應該有兩種,性質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雖然也稱之為存款,但是其本質上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儲蓄存款,而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簡單的來說,就是銀行將你的資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購買傳統的定期,另一部分用於投資金融衍生產品,以獲取高額的收益。

結構性存款分為兩種:一種是100%保本型的結構性存款(本金的安全無需擔心),一種是非100%保本的結構性存款(本金有可能出現損失),具體的保本程度看銀行投資於傳統儲蓄的比例。

結構性存款,雖然也稱之為存款,但是它不屬於真正意義上儲蓄存款,其發生虧損的部分是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所以投資結構性存款要慎重。

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

2018年以來,各家民營銀行受限於自己的推廣渠道,紛紛與京東金融或者支付寶合作,在線上推出了自己的存款產品,利率動則就是4%,甚至是5%,遠遠高於同期傳統的商業銀行利率,讓很多人對此安全性及性質產生了懷疑。

按照這些銀行的產品簡介裡說明,這些產品的類型均屬於儲蓄存款,既然是儲蓄存款,那麼就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所以50萬元以內的本息,無需擔心資金的安全性。

很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民營銀行給的存款利率這麼高,但是我們線下的傳統銀行利率卻那麼低?主要有三個因素:(1)民營銀行的貸款利率遠遠高於傳統銀行的貸款利率(舉個最簡單的利率,建行的快貸利率才5.6%,騰訊微眾銀行的微粒貸利率最低10.95%);(2)民營銀行很多沒有實體的網點,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開展業務,降低了運營成本;(3)民營銀行屬於新設立的銀行,實力弱,知名度低且無實體網點,如果不通過高利率來吸引眼球,難以跟傳統銀行競爭。

總結

如果銀行明確告訴你這款產品屬於儲蓄存款,那麼就無需擔心,受到保護,但如果這款產品是結構性存款這類的,則要注意,這個是不受保護的。


鯉行者


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儲蓄存款,年化收益率4.2%,這些產品安全嗎?受存款的保護條例保護嗎?

我們通過京東金融或者支付寶這些平臺上面,可以看到好多的這種銀行的特色存款產品。年利率普遍較高,都在4%以上。

這些產品在產品說明裡面,都會標明產品類型屬於儲蓄存款,50萬內本息受國家存款保險制度保障。但同時又會給出提示:“本產品收益率代表收益承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我們知道,銀行的定期存款,是保本保息的,我們存款時的收益率是銀行承諾的,銀行定期存款不屬於投資,銀行存款利率也屬於無風險利率。

但對於商業銀行發行的這種特色儲蓄存款,我們該如何認定呢?

個人覺得應該屬於銀行理財產品,不是銀行存款產品。應該是在理財新規落地之後,銀行在打保本理財的擦邊球,保本理財將在2020年底將被禁止。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款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存款產品:華融湘江銀行發行的一款產品,開心存2號020236052期,存期365天,利率高達4.88%。

這款產品在產品說明裡,明確寫著屬於銀行存款產品,50萬內本息受國家存款保險制度保障。而普通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75%,也就是說這塊產品的利率是銀行普通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2.788倍。

另外我們在這款產品的特性介紹裡看到有這麼二個特點:(1)嚴選資產、(2)歷史100%兌付。

而這兩點恰恰是銀行理財產品的特徵。這也就是認為這個產品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最根本原因。

當然,不管這款產品如何定性,個人覺得商業銀行發行的這類特色存款產品還是安全的,是受國家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的。

銀行還有另外兩個存款產品,分別是銀行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

這兩個產品的本質就是銀行存款,銀行大額存單本息都受50萬存款保險條例保障。而結構性存款,本金是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但利息是排除在外的。


南公子


4.2%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就在民營銀行存了很多類似的產品,利率在4%到5%+,到期回款、提前支取都沒問題。

現在銀行存款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感覺收益逐步在向穩健理財靠攏了,4.2%的特色存款是有可能的,我們來看一下發生變化的原因。

1、從宏觀角度看

根據WTO承諾,銀行也是要逐步放開的,銀行業放開也就意味著利率要逐步市場化,因此銀行存款的利率現在只公佈指導利率,也就是一個參考,銀行有能力就提高,沒有能力就降低,交給市場去選擇。

利率市場化後比較明顯的改變就是大額存單和貨幣基金,大額存單從2%到5.5%,非常普遍,貨幣基金更是讓餘額寶推上了極致,其實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從不瞭解金融產品到接受理財教育後對應的市場變化。

一些先行先試的投資者嚐到甜頭,傳播給更多的投資者,於是就成為公開的秘密,就像餘額寶總規模達到2萬億,按一年3%和存款一年1.5%相比,銀行一年少收入300億,如果和活期比,那就是500多億,這些錢都進了投資者的腰包。

2、從微觀角度看

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雖然有的銀行說自己是“弱勢群體”,那是因為你高高在上,牆角被人挖了。你死抱著一年1.5%的利息“愛存不存”,人家給出4.2%利息,你還想怎麼強勢呢?

可能現在還有人對4.2%的銀行存款利率表示懷疑,但是將來你就發現,4,2%的利率很正常,只要不超過6%,應該是都是有可能的。

其實決定銀行存款利率的關鍵是銀行貸款利率和運營成本,只要不超過貸款利率,銀行就有賬可算,關鍵是看規模了。如果把銀行看成工廠,只要產品銷售價格超過成本價,工廠就會有利潤,關鍵看銷售數量。

現在民營銀行已經把價格打到了4%左右的水平,像富民寶、眾邦寶等等,其他銀行必須接受這個現實,否則就只能被動挨打。

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交流,我可以幫您答疑釋惑。


互金直通車


銀行存款類產品雖然都叫存款,但是在利率、安全性、流動性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差別的。至於哪種安全,我們來看銀行主要的幾款存款產品的特點來了解。

一、傳統活定期存款

這應該是大家最熟知也最普遍的儲蓄類型,一般分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可能大家對通知存款比較陌生,通知存款就是在存款時,不約定支取時間,在要支取前提前1-7天通知銀行約定支取時間。

央行基準利率為:活期0.35%,定期1.1%-2.75%,通知存款只有一天0.8%和七天1.35%兩種可選。基本上大型國有銀行給出的利率與基準理利率差別不大,而其他中小型銀行因為攬儲的需要會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浮10%-40%

安全方面都是嚴格按照《存款保險條例》執行的,所以安全性是可以放心的。

流動性方面活期最強,通知存款受限支取時間,定期提前支取損失較大。

二、創新型存款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這類產品並不是銀行存款,準確說法應該是以“銀行存款為底層資產”的銀行理財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儲戶的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時與普通定存結算方式不同,銀行會把定期存款的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涉及到的關係是銀行、儲戶、第三方機構(通常是信託)。這樣以來儲戶既能拿到跟定期存款一樣較高的收益又同時有活期存款的靈活性。銀行創新性產品主要有兩種:1、智能存款;2、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類產品,即將存款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以實現定期存款活期化。

收益方面普遍都較高,最高都能達到4%-5%。

安全性方面,創新型才存款主要發售方為民營銀行,其主要風險來源於政策風險和銀行經營風險。不過雖然並不是純粹的銀行存款,但是底層資金還是適用於《存款保險制度》的,相對還是較安全的。

流動性方面實時支取,實時到賬,靈活且高收益,目前大部分銀行並未有這種做法,未來可能會加強監管。

三、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時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衍生的金融產品,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信用等金融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在收益方面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收益是浮動的,平均預期利率在1%-6%之間,和風險大小及期限有關。

風險方面,結構性存款分為本金無風險和本金有風險兩類。本金無風險就是用收益去投資,本金有風險就是部分本金也用於投資,當然兩者收益會有差異。

安全性方面,本金無風險的一樣完全適用《存款保險條例》,而本金有風險的部分存款適用條例而用於投資部分的根據市場情況計算,所以有虧損的可能。

流動性方面,大部分結構性存款都不支持提前支取,不過在期限選擇上也比較多樣。

綜上所述一般小銀行存款類產品因為受限於規模及經營水平,風險相較大銀行要高,不過自《存款保險條例》出臺之後到2018年底,存款保險基金專戶餘額達到821億元,也並未有支出賠付的情況出現,而且一般小銀行在出險之後也很可能會有國有大銀行兜底接盤並注資,原則上來說只要是銀行存款類產品,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不過對於不瞭解的存款類產品涉及的衍生交易較為複雜,如果不太懂的話建議還是不要輕易投資。


MR火羽白


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儲蓄存款,年化收益4.2%,肯定是安全的,同時還受到銀行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

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儲蓄存款,通常是指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智能存款和結構性存款等。

這三種儲蓄存款都是銀行發行的,從發行主體上來說不存在安全問題,幾乎是0風險。

這三種儲蓄存款,其底層資產都屬於銀行一般性存款,受銀行存款保險條例保護。本息合計限額賠付50萬。

具體咱們分開來說。

1、大額存單是銀行發行的,面向投資者的大額記賬式存款憑證。其優點是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可轉讓,可抵押質押,利息較一般性存款稍高。其劣勢參與的門檻較高最低20玩玩起。目前三年期20萬檔次,其年化收益大約在4.2%上下。

2、智能存款是民營銀行的創新產品,結合了大額存單和一般性存款的優點,其本質是和一定收益權相掛鉤的一般性存款。

舉例來說,比如投資者存了20萬智能存款,其利率假設為5%。但由於投資者在資金規劃的不合理,現在過了兩年,投資者需要從銀行提前支取這20萬存款,那麼銀行就會將投資者三年期的這個20萬存款打包賣給第三方,第三方按照兩年期4%的利率,付息還本給投資者。當三年期滿之後,第三方和銀行結算承兌,第三方從而獲得1%的收益。

目前智能存款的年化平均收益在5%上下,激進的民營銀行可高達5.4%。

3、至於結構性存款通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保底保息的一部分收益,另外一部分是與一定風險資產掛鉤的浮動收益。換言之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加上一份期權。最後儲戶的實際收益需視所掛鉤的風險資產的漲跌情況。

友情提示,這三種產品央行已經要求各行逐漸的將其轉化為淨值型理財產品,2020年就是最後的一年過渡期。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