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虛實對比,意蘊幽邃,史上最富雅趣問答的一首詩,至今無人超越

隱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獨特而又重要的一部分,最初的隱士之所以選擇隱居,是為了保全自身的生命與節操,也就是說,在古人那裡,隱居是一種“存身之道”。但從魏晉中期開始,隱居、隱士慢慢變味了,隱居的目的不再是“存身”,而是代之以其他的一些東西,比如,獲取名利、官位等等。這種風氣發展到隋唐,愈演愈烈,於是就產生了“終南捷徑”這樣的說法。“終南捷徑”的主人公盧藏用,並不是真的想隱居,他之所以自覺地隱居終南山,目的是想借隱居這一形式來提高自己的名聲,以便獲取更大的利益,更高的官位。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他就是在“做秀”。當然並不是他一個人這樣做,當時很多有名望的人士都曾有過這樣的行為。說起來可能有人不相信,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也曾這樣做過。李白出川以後,從唐玄宗開元十五年開始,在安陸居住十年,曾隱居白兆山桃花巖。這樣的隱居行為自然難以為外人道也。所以,當有人問詢李白隱居何意時,李白的回答就耐人尋味了!


虛實對比,意蘊幽邃,史上最富雅趣問答的一首詩,至今無人超越

終南山

山中問答

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詩的大意是:有人問我為什麼隱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閒。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裡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

這是一首古絕,以問答形式抒發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詩人的矛盾心理。全詩語言樸素,轉接輕靈,活潑流利,渾然天成;用筆有虛有實,實處形象可感,虛處一觸即止,虛實對比,意蘊幽邃;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

虛實對比,意蘊幽邃,史上最富雅趣問答的一首詩,至今無人超越

白兆山風景區

前兩句“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這首詩的詩題又作“山中答俗人”,那麼問話的即所謂“俗人”。對於他的隱居目的,“雅人”自然心領神會,不會有這樣的問話,而能夠作這樣的問話的,自然是所謂的“山中野人”。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因為這個問題實在不那麼好回答。而且這樣的事,對俗人既不便說,也無必要說,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李白所以隱居,是有意造就聲譽,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薦,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的目的不在隱居,而是要等待時機到來,就做一番“濟蒼生”、“安社稷”的事業。及到功業既成,就飄然引退,“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但是,他從內心中又熱愛這種自由自在地隱居生活。因此,李白隱居的思想是複雜而且充滿矛盾的,他難以跟俗人說明白。

虛實對比,意蘊幽邃,史上最富雅趣問答的一首詩,至今無人超越

問餘何意棲碧山

這裡的“笑”字很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閒”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對“何意棲碧山”的問題,詩人不是難以回答,而是不便回答。第二句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表明了詩人此時的心情是安閒的,神態是悠然自得的。

後兩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裡明是寫“碧山”之景,暗是對“何意棲碧山”的回答。聯繫上句的“不答”,這就造成了“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很顯然這兩句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詩寫桃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渲染了一種令人神往的美。“別有天地非人間”的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別有天地,妙趣無窮,他就愛在這山中隱居。

虛實對比,意蘊幽邃,史上最富雅趣問答的一首詩,至今無人超越

桃花流水窅然去

詩人在前面對俗人的疑問“笑而不答”’在這裡又作出了巧妙的回答。“碧山”之中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這樣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聯繫李白的遭遇,可以體會到這裡面隱含了詩人心中許多傷痛。所以,這首詩並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閒適心情,也不是主要表現他的“終南捷徑”。詩中用一“閒”字,寫出了“碧山”之“美”,並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莊於諧”的味道,不過這並非“超脫”。

虛實對比,意蘊幽邃,史上最富雅趣問答的一首詩,至今無人超越

別有天地非人間

明代李東陽曾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可以說是對這首詩最好的解讀。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全詩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構思巧妙,意境優美,虛實對比,蘊意幽邃。可謂古今最高明、最具雅趣、最有詩意的問答,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