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in the fall》說的是什麼鬼三觀

《in the fall》說的是什麼鬼三觀

《in the fall》是我今早刷到的小視頻,黑白的,很有早期迪士尼的味道。這部號稱改變了百萬人的短片,相信很多人可能看過。

看完後,心裡有些異樣。作為草根堆裡一個不顯眼的草根,我不喜歡這類明目張膽宣揚從事單調重複工作等同人生虛度的題材。

“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死於25歲,葬於75歲).”很多人看完短片貼出富蘭克林的這句話,並大立flag,要努力奮鬥,要追逐夢想。

我只想說,不要再拿刀猛扎這份叫做“單調重複”的工作,請給普通人一些舒適的做普通人的空間。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人叫馬雲,剩下的大部分叫芸芸眾生。

境遇有不同,成就有高低。

日復一日的工作就應該被批判嗎?

單調的生涯就應該被認為是人生失敗嗎?

沒有詩和遠方的生活就應該被認為光陰虛度嗎?

看完視頻,我第一個反應是,三觀不正。

《in the fall》說的是什麼鬼三觀

作為社會這臺大機器某個部位一個或大或小的齒輪,每個人都在影響著這個世界,不可或缺。並且絕大部分工作客觀上都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其中就包括那些不招人待見的“卑微繁瑣”的工作。然而,一磚一瓦也在為明天建設,一草一木也在美綴人間。

這個世界鐵定不是一個絕大部分人失敗,而只有極少數人成功的世界。相反,這個世界肯定是一個絕大部分人成功,而只有極少數人失敗的世界。那麼,誰失敗了?

失敗的絕不是那些工作定格在了25歲的人,最多是那些生活定格在了25歲的人。比如,極端死宅,幾十年大門不出。說他們埋得晚了,我可能贊成,說一份工作幹了50年的人埋得晚了,你這是想埋了這個世界。

不妄自菲薄,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的工作很重要。你好你的家庭就好,你的家庭好你的社區就好,你的社區好你的城市就好,你的城市好你的國家就好。

《in the fall》說的是什麼鬼三觀

小時候我們敬仰迴歸田園的陶淵明,後來才知道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職業生涯失敗被迫轉型的故事,不一樣的是主人公還兼職寫詩。長大後我們羨慕叱吒風雲的馬雲叔叔,感覺這才是一個懷揣夢想少年應有的人生。

馬叔叔是成功者,但陶淵明也不是失敗者。處在食物鏈頂端,指點江山,攪動風雲固然讓人歆羨,但辦公室日復一日的工作也無可批判。誰沒年輕過,誰沒熱血過。當年華不再,少年老去,發現傳奇不常有。立志摘月亮的人只摘到一顆星星,立志摘星星的人只摘到一個蘋果。

然後,更多人成為陶淵明的復版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與人生達成一種和解。從此安心工作,安穩生活。於是,有一位馬雲叔叔開創阿里帝國,有無數快遞員小哥完成供應鏈最後一環。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社會正常運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大部分人的存在方式無疑是最合理的存在方式。

《in the fall》說的是什麼鬼三觀

視頻日曆翻過去的是每週五天八個小時的上班時間,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忽略的才是人生最寶貴的部分,家庭。普通人結婚生娃,提車買房,按揭還貸,柴米油鹽,酸甜苦辣。單調的可能是工作,卻從來不是我們的人生。

少灌一些《in the fall》裡的雞湯吧,請允許我是那個看臺上鼓掌的人。我曾經也期待億萬觀眾的掌聲,但我並不為此刻自己正在億萬觀眾裡鼓掌而悲傷。

願每個人都心靈富足,不再自怨自艾;願每個人都心存自豪,能被社會溫柔以待。綠茵場上的球員很棒,場邊的工作人員很棒,盡情吶喊的我們,也很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