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光學腦成像:告別神經科學的“黑暗時代”

光學腦成像:告別神經科學的“黑暗時代”

照亮黑暗大腦的一點光。

NEUREALITY

要問神經科學史上最需要什麼,大腦可能會說:要有光

想想你看過的那些絢爛的神經元照片吧:通過熒光蛋白標記的神經元發出五顏六色的光,最終構成一幅大腦的彩虹。這就是所謂的brainbow技術,如今在它的幫助下,我們已經能夠清晰看到神經元是如何發育和連接的。讓神經細胞有這樣的成像效果,在以前簡直不可想象。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brainbow技術

圖片來源:Dr Jeff Lichtman, Harvard University

讓神經元發光

這一切還要從能夠自然發光的水母說起。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對水母中的發光蛋白很感興趣,併成功分離出了能發出藍色熒光的“水母素”(需要鈣離子參與)。不久後,他注意到了另一種可以在紫外線下發出綠色熒光的蛋白,即綠色熒光蛋白(以下簡稱GFP)。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GFP一直默默無聞。一方面,當時提純GFP的代價太高,另一方面,科學界並不認為GFP本身就可以發出熒光。直到1994年,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的線蟲研究登上《科學》雜誌的封面。查爾菲的研究組用GFP成功標記了線蟲的一部分神經元,用以追蹤神經系統的遷移和發育。他們的研究表明, GFP的熒光並不需要外源性底物和輔因子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用GFP標記線蟲部分神經元的研究登上《科學》雜誌封面

至此,GFP的特性已經真相大白:在GFP的238個氨基酸中,有三個氨基酸形成了一種能夠發出熒光的結構。在查爾菲之後,綠色熒光蛋白終於開始被科學界廣泛使用。

但“調色盤”裡只有綠色這一種,未免有點可惜。對此,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對GFP進行了系統改造,並最終開發了能夠發出紅色和青色等顏色的增強型熒光蛋白。2008年,下村修、查爾菲和錢永健因為對GFP的開創性工作,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哈佛大學的傑夫·利希曼(Jeff W. Lichtman)等人繼續為調色盤添磚加瓦,2007年brainbow終於誕生。通過隨機組合熒光蛋白的三四種顏色的比率,這種技術可以產生數百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讓不同細胞表現出不同的顏色

。如今,神經科學家們藉助它研究小鼠、果蠅和斑馬魚等動物模型的神經系統,並試圖繪製出映射大腦連接的腦連接組。

光學腦成像的革命

在對熒光蛋白粗略瞭解一番後,讓我們將目光再放回一個世紀以前,當代神經科學的開端。

通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染色的神經細胞,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和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Santiago Ramóny Cajal)為我們揭開了神經系統結構的冰山一角,並由此獲得了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兩人在當時可謂針鋒相對:網狀理論的支持者高爾基堅持認為,所有神經細胞都構成一個連續的網絡;“神經元學說”的支持者卡哈爾卻認為,神經細胞是離散的。事實證明,卡哈爾是對。1950年,電子顯微鏡的觀察表明,中樞神經系統中存在單個神經元,而神經元之間則有稱為“突觸”的間隙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作為當代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為我們留下了大量極具洞見和美感的手繪神經元

圖片來源:Beautiful Brain:The Drawings of Santiago Ramony Cajal

自網狀理論偃旗息鼓後,神經科學也走上了一個新的研究尺度:不斷升級的光學腦成像技術,終於能讓我們更細緻地觀察大腦了。

光學腦成像,即通過光學方法對大腦結構或功能進行成像的技術。這種技術所需的圖像由熒光信號產生,除了熒光蛋白標記這樣的生物手段,化學標記(帶有熒光集團的有機物)也是常用的方法。此外,當代神經科學開發出的多種顯微鏡技術,例如熒光顯微鏡和共聚焦顯微鏡,都可以應用在光學腦成像中。

光學腦成像的主要優勢在於記錄範圍廣和時空分辨率高等,由於其高分子特異性和單分子敏感性而被廣泛使用。藉助這種技術,我們可以密切觀察活體大腦,展開基礎腦功能及疾病的臨床及動物研究,從而理解諸如決策、情感和記憶等大腦功能。

如今,神經科學已經成為最有前景的領域之一,從當下熱門的人工智能和腦機接口,到教育和醫療等,神經科學已表現出相當大的應用潛力。而在神經科學研究中,光學腦成像技術無疑是繞不開的重要工具。如果你想從事神經科學研究,或者想要開發新的技術手段,我們的長期合作伙伴ViaX鹽趣3月將聯合斯坦福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開展線上小班課-WORKSHOP,在一定程度上能幫你掌握所需的研究方法。

在導師的帶領下, 你將瞭解大腦光學成像的光學原理,以及光學原理的其他方面,使用工具軟件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課程結束後,還將獲得導師簽發的課程證明、實踐項目證明。申請時除了可以寫在CV裡,還能作為附加材料提交。

ViaX鹽趣線上小班課-WORKSHOP

光學腦成像

滑動查看更多信息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如果你想進一步提升學術能力,或者想要發表高水平論文,還可以考慮線上一對一科研項目。鹽趣將安排海外名校導師一對一授課,根據學生自身水平和需求來匹配最契合的導師,並量身定製研究方向和課題。學生可在不同等級的學術會議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科研論文,豐富自己的學術經歷,顯性化個人學術水平,從而增強留學競爭力。

參考文獻

1.https://embryo.asu.edu/pages/green-fluorescent-protein

2.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09/cs/b917331p

3.Chalfie, M., Tu, Y., Euskirchen, G., Ward, W. W., & Prasher, D. C. (1994).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s a marker for gene expression. Science, 263(5148), 802-805.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Green-fluorescent-protein-as-a-marker-for-gene-Chalfie-Tu/e8b5c07fae8e094408383a6aafc529a054173bf4

4.Weissman, T. A., & Pan, Y. A. (2015). Brainbow: new resources and emerging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for multicolor genetic labeling and analysis. Genetics, 199(2), 293-306.

5.Zhu, X., Xia, Y., Wang, X., Si, K., & Gong, W. (2017). Optical brain imaging: a powerful tool for neuroscience. Neuroscience bulletin, 33(1), 95-102.

6.Fishman, R. S. (2007). The nobel prize of 1906.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25(5), 690-694.

7.Hillman, E. M. (2007). Optical brain imaging in vivo: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from animal to m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 12(5), 051402.

8.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15205&do=blog&id=1183324

神友們請注意了!

作為神經現實的長期合作伙伴,已經有不少同學通過我們的文章參與ViaX鹽趣的項目,並順利拿到推薦信或論文錄用函,這次,ViaX鹽趣為神友們

專門提供了原價499元,現完全免費的一對一科研規劃諮詢服務。

有意向申請名校或想參與高含金量項目進行提升的神友們,可立即體驗ViaX鹽趣的專業服務。

即刻掃碼,體驗ViaX鹽趣的專業諮詢

光学脑成像:告别神经科学的“黑暗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