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楚雲飛黃埔軍校畢業的,為什麼沒有去中央軍,而去了晉綏軍?

女澡堂偷罩罩


在《亮劍》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國民黨中層軍官中的翹楚,他的英勇表現可歌可泣,他就是楚雲飛。楚雲飛是抗戰時期國軍中層軍官的代表性人物,在軍事理論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戰術指揮能力突出,有一腔熱血,積極抵禦日寇。抗戰處於相持階段中,蔣介石積極反共的前提下,楚雲飛還能做到和李雲龍部和平相處,對日主動出擊,簡直是國軍中的異類。


以上說了種種楚雲飛的優點,加上楚雲飛是黃埔五期生,蔣介石的嬌子。畢業之後按照我們的理解,應該直接進到蔣介石的中央軍裡面就職,那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可楚雲飛沒有去中央軍,而是去了自己的家鄉山西就職,成為了閻錫山晉綏軍的一個見習排長。


其實這也好理解,楚雲飛是山西人,畢業後去山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當時的黃埔五期生是最尷尬的一屆。他們畢業於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之後,之前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412”反革命政變,國共公開決裂,國內政治氛圍詭異。楚雲飛等人恰在此敏感時期畢業,彷彿成了無人要的孩子,楚雲飛回到山西就職也就理所當然。


當時的山西被閻錫山統治,局勢還算穩定。閻錫山的愛才之心必然也會使得山西的人才迴流,被閻錫山所用。


以上這種看法是被大家最為認可的一種。


可當小編我看到楚雲飛在抗戰期間的種種行為,加上解放戰爭時期楚雲飛進入蔣介石的嫡系第五軍,後又批准去臺灣,不免產生了另一種假設。


就是楚雲飛是蔣介石特意安排到山西的眼線。



雖然楚雲飛是山西人,理應去效忠自己家鄉的長官,可是放眼全國,最大的實力派無疑就是蔣介石,楚雲飛不是池中之物,野心勃勃,又是黃埔畢業生,自然有條件攀上蔣介石這顆大樹。


蔣介石面對來自於山西的楚雲飛,不免心生疑惑,蔣介石也擔心這是閻錫山派到蔣介石身邊的臥底,於是打發楚雲飛去山西那裡,給自己提供有用的情報。看楚雲飛的表現,再安排楚雲飛的職務。就這樣,楚雲飛開始了長達將近20年的臥底生涯。


說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楚雲飛是蔣介石的人。


抗戰時期,楚雲飛已經擔任了358團的團長,說是一個團,其實人數超過5000人,相當於一個師的編制,而且武器裝備一流,後勤補給一條龍。李雲龍看在眼裡,饞在心裡。



由於楚雲飛手下第一營營長錢伯鈞叛變投敵,李雲龍抓住機會,幫助楚雲飛清理門戶,順帶把楚雲飛第一營的裝備全部拿走了。事後楚雲飛雖然三番幾次去要,可還是無疾而終,楚雲飛絲毫沒有受到閻錫山的責備。相反,很快武器裝備又得到補充。


閻錫山說好點是精明,說難聽點就是摳,他一塊大洋恨不得當十塊大洋來用,可是楚雲飛丟了這麼多的裝備,還是給了八路軍,可閻錫山就像不知道一樣,沒有懲罰楚雲飛。不是閻錫山大方,只能說明楚雲飛的後勤補給是另有其人提供。


是誰呢?必定是一直想染指山西的中央軍提供。對於楚雲飛的身份,閻錫山是知道的,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楚雲飛在明面上還接受閻錫山的指揮,一切都好說。況且現在大敵當前,山西早已成為前線,何必還分的那麼仔細呢?這也是楚雲飛1927年畢業十幾年後,還是一個團長的原因,這是閻錫山有意壓制傾向蔣介石的人。


雖然是一個團的編制,但蔣介石給你足夠的武器裝備去擴編,雖然你還是團長,但不管是你的人數還是你的武器裝備,都已經是師長的級別了。這也是蔣介石變相染指山西的一個方法。


楚雲飛通過近20年的時間,就像一根釘子牢牢盯在了山西境內,監視著閻錫山和八路軍的動向,此舉得到了蔣介石的充分好評和認可。解放戰爭時期,楚雲飛昇任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八十七師長的位置。如果楚雲飛不是蔣介石的心腹,這麼重要的位置肯定不會讓閻錫山的人來擔任。說明蔣介石已經完全信任楚雲飛,也認可了楚雲飛的指揮能力。


這也就是楚雲飛為什麼畢業之後沒有去中央軍,而是去了晉綏軍的原因。這其實就是蔣介石的計謀。



歷史局中人


黃埔軍校一共辦了23期。其中大部分知名將領出在前6期。後來老蔣為了擴編,只重數量而不重質量,所以人數遠比之前的多,但沒出什麼重量級人物。

楚雲飛是黃埔5期畢業的。按道理這都是軍中驕子,都是老蔣的寶貝。那自然會留在老蔣嫡系的中央軍,可為什麼楚雲飛要去晉綏軍呢?


首先大時代決定的。黃埔前4期是國共合作共同培養軍事人才的。這些人身份複雜,不全是聽從老蔣的。而第4期,因為入學人員太多,所以把一部分推到了第5期。

等楚雲飛他們第5期畢業時,到了1926年。正好是國共合作破裂,老蔣自然對他們這些人沒有好的安排,很多人都到了地方的雜牌軍。

其次,楚雲飛本身是山西人。正如李雲龍調侃的“楚兄是山西人,打孃胎裡出來就會做生意”,他自己也會做權衡。

閻錫山肯定開出的條件足夠有誠意,楚雲飛覺得能得到重用所以才會去。本身地方軍閥都喜歡用黃埔出來的本地人。


第三就是,蔣介石刻意安排黃浦生到地方軍中任職。然後利用校長的情誼趁機來拉攏收編地方雜牌軍。

只可惜老蔣一生都未能收編的就是閻錫山和桂系軍閥。

還有一個可能,楚雲飛本身是晉綏軍的人。黃埔軍校裡可不都是老蔣的嫡系。有很多的地方軍閥,通過關係,把自己的人送到黃埔軍校深造。

當時閻錫山是黃埔軍校的校委,所以辦這點事兒還是輕而易舉的。楚雲飛的358團可是晉綏軍的樣板部隊,所以閻錫山舉薦他的可能很大。


這樣他黃埔軍校畢業後,回晉綏軍就理所應當了。


說史聽濤


閻錫山不僅是山西的“皇帝”,同時還兼任黃埔軍校的校務委員。


根據不完全統計,黃埔軍校一至五期,共有7,399名畢業生,其中山西籍學生138人,佔1.9%。


楚雲飛的這個黃埔第五期在黃埔前六期中,是很特別的!

黃埔軍校的前三期畢業生,都是在北伐前畢業的,典型的天之驕子。第四期是在北伐過程中畢業,也能在各軍中謀一個不錯的職位。

第五期就扯蛋了,畢業於四一二和七一五清黨事變之後。國民黨的清黨事件,一開始只是清共黨,後來越搞越過分,連非嫡系的國民黨也一併清理。很多五期生在黃埔畢業,但是在軍隊中得不到實習機會,最後只得另謀出路。

楚雲飛這個山西人,加入晉綏軍並不稀奇。可能閻錫山這個軍校的校務委員提前給他打招呼了,讓他回家鄉效力。也有可能是楚雲飛在中央軍得不到歷練機會,自己選擇加入晉綏軍。本身,晉綏軍也缺乏軍事人才。

以上都是個人瞎猜的,畢竟楚雲飛是小說虛構的角色。


Mer86


這個問題主要搞清楚兩點,那麼就很好理解了。

第一點:楚雲飛是黃埔五期!

第二點:楚雲飛是山西人


一、楚雲飛是黃埔五期

眾所周知,黃埔軍校的畢業學員都是民國軍界的天之驕子,基本上每一屆學員都是蔣介石的得力干將,但是並非每一期學員都是那麼高貴受寵。

其中黃埔五期就是個特例,黃埔軍校的前三期學員是毫無置疑的國家棟梁之才,基本大部分的前三期學員,只要沒有戰死沙場,到了後期都是少將以上級別的人才,廣為重用。但是黃埔五期,很特別,有人甚至說是專門為GCD培養的學員。五期學員中知名的將領基本都是我軍的,例如許光達、張宗遜、宋時輪等,同時第五期畢業時候,正是國民黨進行“清黨”的關鍵期,不僅中共學員需要調查,就連許多國民黨學員也要進行資格審查,或許楚雲飛沒能進入直系中央軍正是受第五期特殊的時代背景和尷尬的時間點所致!


二、楚雲飛是山西人

《亮劍》中,已經明確表明楚雲飛是山西人!提到山西,就不得不提山西王閻錫山,就是叱吒風雲的閻老西。

閻錫山的晉綏軍是標準的地方軍閥軍隊,這種軍隊必須是本土人才或者是軍閥極為相信的人才可以進入任職。因此楚雲飛土生土長的山西人身份為進入晉綏軍提供了便利。

其次,閻錫山是黃埔軍校的校務委員,當時部分地方軍閥會送本地人才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再返回各自軍中任職,從楚雲飛受閻錫山的重用程度來看,可能楚雲飛一開始就是閻錫山選中並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的秘密人才,因此楚雲飛畢業後回晉綏軍任職無可厚非。


不管楚雲飛是蔣的人還是閻的人,楚雲飛出色的個人才幹再加上山西和黃埔的出身,這就決定了無論是在晉綏軍或者中央軍中,楚雲飛都能受到重用,因此這也是楚雲飛在晉綏軍完成使命後,可以順利在王牌嫡系中謀得重要崗位的原因!


青年史學家


因為蔣介石當時處於“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境地!

李雲龍就曾經對楚雲飛的身份表示出無比的羨慕。

李雲龍滿含醋意的對楚雲飛說:有人說中央軍是大媽養的,晉綏軍是小媽養的,八路軍是後媽養的。楚老闆是大媽小媽都寵著,兄弟我可比不了,起初後媽還給口飯吃,槍彈糧的雖說少點兒,好歹還有,後媽雖說不親,也算有媽的名分,後來連後媽都不認咱了,咱成了沒孃的孩子,也只好出門要飯啦。楚老闆有面子,抽空跟咱媽說說,別管親的後的,都是媽的孩子,你們吃肉咱不眼饞,可兄弟我喝口湯行不行?

楚雲飛這個人,屬於命好的那種。他是蔣介石的高徒,又是閻錫山身邊的紅人,無論是中央軍還是晉綏軍,他都能吃的開。

閻錫山用人有一個標準,必須是山西人!這一點,楚雲飛符合標準,他就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也是因此,他從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以後,能到晉綏軍任職。

同時,黃埔系一直是蔣介石的嫡系勢力,蔣介石一直都很喜歡別人稱呼他為校長。蔣介石當然是希望將有能力的學生留在自己身邊。不過,蔣介石還有一個打算,他想讓黃埔學生到各地軍閥手下任職,好趁機收攏地方軍閥的部隊。所以,黃埔學生去其他軍閥當官,他蔣介石也不攔著。

所以,我覺得閻錫山應該是給楚雲飛開出了比蔣介石更高的價碼。所以,楚雲飛才回到了山西老家。

不過,根據歷史,黃埔五期學生畢業的時候,蔣介石正處於“自顧不暇”的境地。

黃埔軍校第五期的入校時間是1926年3月,畢業時間是1927年8月15日。

1927年3月,蔣介石的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人部長職務被取消。4月,蔣介石就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蔣介石就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峙。

1927年8月,第五期學生畢業的時候,蔣介石在汪精衛和李宗仁的逼迫下,宣佈“下野”了。10月份,蔣介石就去日本尋求幫助。同年,12月和宋美齡結婚,傍上宋氏家族的大腿。1928年1月,在宋氏家族和美國勢力的支持下,蔣介石又重新上臺。

所以,楚雲飛畢業的時候,蔣介石是真的沒有實力和精力去把楚雲飛安排進中央軍。楚雲飛靠不上蔣校長,只能回山西找閻錫山了。

不過,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中央軍一家獨大,晉綏軍衰落不少。楚雲飛又被蔣介石召回中央軍,出任美械89師師長!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讓楚雲飛去晉綏軍而不是中央軍,完全是為了讓他和李雲龍同臺競技而已!

都梁的小說,我都看過,這個最擅長的是對比反差,引起你的心理上的震撼。這一點在《歷史的天空》《血色浪漫》中都有體現。


《歷史的天空》中,男主角梁大牙(電視劇版叫姜大牙)剛加入革命隊伍,立功很大。黨組織對處理梁大牙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一種是秘密處決避免養虎為患,一種是細心培養加強監督教育。

正常的人都知道,第一種主張很明顯是湊數的,讓故事顯得更精彩而已。

楚雲飛和李雲龍的對比和互動,是整個小說劇情發展的主線之一,聽我給你慢慢講。

1,國共合作抗日的主戰場在山西,山西境內與八路軍互動最好也最受壓制的還是晉綏軍,因此楚雲飛必須是晉綏軍將領。

全面抗戰總共就8年,李雲龍和楚雲飛都當了6年多的團長,這個情節本身不合理。

為了讓這個情節更合理一些,李雲龍分兵之後隊伍擴大到了接近一萬,這是一個縱隊的兵力,事實上抗戰初期的八路軍團長們,在後期都擔任了師長,縱隊司令的高官,為了敘事方便,李雲龍的職位被壓縮了。


楚雲飛也有同樣的情況,黃埔五期畢業的國民黨軍官,如果抗戰初期是營長,到後期最起碼是師長甚至軍長,因為八路軍在利用群眾力量和日軍繳獲發展自己,蔣介石也在用美國援助擴展自己。

為了讓楚雲飛不早點當上師長,就給他安一個晉綏軍的名頭,蔣介石是無論如何不想讓晉綏軍發展壯大的。

但是楚雲飛太弱,也不符合情節需要,所以他必須是蔣介石和閻錫山的雙重寵兒,武器裝備比一般部隊要好很多。但事實上,這種部隊並不存在,晉綏軍始終沒有組織起來美械師。到解放戰爭中,晉綏軍和桂軍這些雜牌,中正式都不能標配,還存在大量的漢陽造老套筒。

對於李雲龍的隊伍,都梁也是刻意打煙幕彈。李雲龍一方面是紅四方面軍老將,129師團長,一方面防區卻在120師所在的晉西北。晉西北當時屬於晉綏根據地,是賀龍關嚮應的防區,而劉伯承徐向前的129師,主要在晉東南為中心的晉冀魯豫軍區。


2,解放戰爭的最精彩部分,是淮海戰役。為了讓兩人再次交手,李雲龍從中野調到了華野,楚雲飛也必須成為嫡系中央軍。

解放戰爭,必須要談一談讓中央軍徹底打垮的淮海戰役。為了讓楚雲飛參加這個鬥爭,就讓他當了中央軍89師師長,而李雲龍當了新二師師長不算完,還必須調入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擔任主戰部隊。

抗日戰爭中山西是八路軍和晉綏軍中央軍日軍幾方角逐的戰場,也是抗日戰爭最精彩的部分,到了解放戰爭中,徐向前帶著6萬地方部隊打最弱的晉綏軍,雖然戰績輝煌,可是並不能反映解放戰爭的大勢所趨。

3,李雲龍養傷,楚雲飛也養傷,李雲龍打仗,楚雲飛也打仗。這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

事實上,李雲龍和楚雲飛的言行,代表著當時國共雙方最優秀的將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歷史知事


楚雲飛到晉綏軍是導演安排的。如果非要把電視劇中的內容當做歷史的話,實在是牽強。

歷史上國民黨的中央軍多以黃埔係為班底,很少有其它派系的軍官。同樣雜牌軍的地方軍閥一般都是講武堂為班底的。也有部分是日本陸軍學校畢業的。閻錫山就是日本陸校畢業的。中央軍歷來看不上地方軍閥的雜牌軍。

電視劇中的楚雲飛,為什麼到閻錫山的晉綏軍當團長,而且是第五期的高材生。有點費解。而且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又到國軍的王牌部隊任少將師長。對比一下張靈甫在抗日戰爭期間任團長後來任國民革命軍74師長。楚雲飛在電視劇中除了同情共產黨,幫八路軍打了幾次仗給點武器,也沒啥功勞啊。如果這是事實,估計楚雲飛上面有靠山。這個靠山是誰?難道是第二戰區的副司令衛立煌?可是衛立煌後來到中緬戰區作戰去了,楚雲飛也沒跟去。再後來衛立煌去了東北,楚雲飛到了華北。要麼就是閻錫山把他弄到晉綏軍的,所以對楚雲飛才那麼好,丟了一個營的裝備閻錫山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是這樣,後來當了國民黨中央軍的王牌師師長就有點解釋不清了。

反正是電視劇,這也是個奇葩問題。估計編劇和導演都稀裡糊塗。


ZHAOFEi1965


黃埔軍校成立於1924年,第一任校長是蔣介石,為當時的中國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全部堪稱軍中驕子。對於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蔣介石視為寶貝,正是依靠他的這些學生,他才建立起自己嫡系的中央軍,獲得了北伐、中原大戰等一系列勝利。

《亮劍》裡的楚雲飛和大老粗李雲龍可不同,是正式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的科班人才,但他很奇怪的是,畢業後卻沒有去蔣介石的中央軍,而是去了閻錫山的晉綏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楚雲飛是山西人,記得有一個情節,李雲龍調侃楚雲飛:“楚兄是山西人,打孃胎裡出來就會做生意。”山西人加入晉綏軍,楚雲飛這就在先天上有了優勢,而且晉綏軍裡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山西人,閻錫山從來不會給外省人插手山西的機會。

其次,楚雲飛很可能在考入黃埔軍校之前就是閻錫山的人,就連他報考黃埔軍校也是閻錫山推薦的。很多人的印象中,閻錫山就是個“山西王”,但其實他很早就參加了同盟會,是元老級人物,而且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黃埔軍校的校務委員之一,提攜一個同鄉後輩進入黃埔太容易了。

歷史上的黃埔軍校,確實有很多是地方軍閥塞進來的,如湘軍直接把自己下邊講武堂的158人並進了黃埔軍校,四川的劉湘也送進來了21人,這些人畢業後很多一部分都回了原籍,並受到重用。如抗日名將範漢傑出身粵軍,考入黃埔一期,畢業後還是回了粵軍。

還有一點是,蔣介石其實對一些學生去地方軍閥並不反對,相反這也算是一種他插足地方軍隊的手段,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 杜聿明和黃埔三期的王耀武,就被派到了馮玉祥的西北軍中。

所以,楚雲飛作為山西人,雖然畢業於黃埔軍校,但回鄉加入晉綏軍並不稀奇,而且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抗日戰爭中的楚雲飛功勳卓著,後來一樣成為蔣介石麾下的悍將。


漁樵講史


黃埔前六期才是真黃埔。一至四期價值更高。

抗日戰爭爆發後,黃埔一期的胡宗南都做到上將了,杜聿明、黃維等人也做到中將了。楚雲飛黃埔五期做到團長,算是慢的了。

《亮劍》裡說,楚雲飛是山西人,但是,之前我在黃埔五期2418個畢業生名單中才找到4個山西人,一個叫陳金鰲,一個叫李醒民,還有兩個忘了名字。這4位仁兄都是默默無聞的人,不可能是楚雲飛的原型。

黃埔五期是1927年畢業的,此時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還在和武漢國民政府對峙,老蔣和閻錫山還是貌合神離,直到1930年爆發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三方參加的中原大戰,大戰結束之後才確立了老蔣的最高地位。但是,新舊軍閥還是各有算盤。

蔣介石把黃埔子弟當成嫡系,當成親兒子,是不會讓他們去晉綏軍的。就算個別人要去晉綏軍,閻錫山也會把他當成蔣介石的奸細,嚴加監視,不可能讓他當主力團團長。閻錫山手下幾乎都是子弟兵,上級軍官資歷都比較老,手下十三太保幾乎都是保定士官學校或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

編劇是想找個大家都熟悉的黃埔軍校的子弟和李雲龍演對手戲,這樣更精彩。應該沒有別的意思。這樣安排,也確實錦上添花,讓這部電視劇更有看頭。


坐看東南了


電視劇比較中肯的展示了抗戰時期國民黨集團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不和諧現象。閻錫山、張作霖、段祺瑞等人在推翻清政府之後,形成了各自獨霸一片的軍閥格局。而閻錫山、張作霖、韓復渠等人響應國民黨中央的決定,配合中央軍一起消滅了一些地方軍閥,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局面。於是這些地方掌權人物就派遣了許多優秀的底層指揮員到黃埔軍校進修和學習。比如著名的張學良將軍,就曾經在黃埔軍校進修過。

《亮劍》中的楚雲飛,應該是曾經的晉綏軍的低級軍官。劇中交代他是黃埔五期的學員,也就是說,黃埔軍校南京分校的學員。而當時的黃埔南京分校,蔣介石還沒有直接涉足管理。所以,那裡培養了許多來自各地的有志青年,當然也包括一些地方軍派遣的學員,也有共產黨的軍事學員。蔣介石開始清黨之後,牽連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就離開了黃埔南京分校。沒有離開的是受到了各地方軍政大員的擔保才堅持下來。楚雲飛應該是閻錫山派遣的學員,並且沒有堅持學習到底。不然,他剛回到晉綏軍時就不會只是個連長了。

楚雲飛應該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但是解放時期,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不願意留在共產黨這邊,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尤其是軍隊高級指揮官,因為和共產黨不對打過仗,害怕留下後共產黨找後賬,就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這也是《亮劍》中楚雲飛的歸宿;也是現實中許許多多楚雲飛們的歸宿。所以,電視劇中楚雲飛最後穿上了中央軍的軍服,並不為怪!傅作義如果不起義,他也會穿上國民黨中央軍軍服的,那是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