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滴滴網約車後續,增加了報警按鈕,個人隱私更安全

還記得5月6日發生的空姐被滴滴司機姦殺的事嗎?

發生此事後滴滴順風車在遭受社會大量的質疑和譴責後於5月11日下架,下架整改一週後又悄無聲息的於5月19日上架。

滴滴網約車後續,增加了報警按鈕,個人隱私更安全

在距離事件發生了25天后,滴滴於昨天晚上發佈了整改及安全升級工作進展的公告。

公告顯示滴滴平臺設置了110、120、 122按鈕、接單前司機需要進行人臉識別、個性標籤和評論功能下線、頭像和個人信息僅自己可見且暫停接受22:00~6:00期間的訂單。

滴滴網約車後續,增加了報警按鈕,個人隱私更安全

電贊妖姬試了下使用微信和支付寶叫順風車,顯示無法使用,要求需在其APP端進行註冊。在註冊滴滴順風車時,也受到了嚴格限制,車主和乘客均需進行註冊身份驗真、接單身份驗真、隱私保護設置、夜間出行保護、安全百科學習和順風出行保障6個步驟後,才可使用順風車業務。

這雖然在開始使用時麻煩了許多,但對個人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滴滴網約車後續,增加了報警按鈕,個人隱私更安全

雖然這次整改讓用戶對滴滴的態度緩和了許多,但最近又因為滴滴在5月10日發佈的懸賞公告一事是否可以實現炒上新聞。

公告稱如有人提供線索將根據線索重要程度給予最高100萬人民幣的獎勵,6月1日鄭州市義務打撈隊提出懸賞申請,但並未得到滴滴的官方回應。打撈隊表示他們是一個公益團隊,平時是不考慮報酬的,但既然滴滴提出了懸賞公告,就應該履行諾言。

滴滴網約車後續,增加了報警按鈕,個人隱私更安全

上次我們提到法律規定有關刑事案件的懸賞公告不得私自發出,必須由縣級或以上公安部發出,不知這次的懸賞事件又將會如何定性。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滴滴從誕生至今僅僅六歲就生的枝繁葉茂,急劇擴張帶來的不和諧事件不只對消費者產生了相當大的傷害,也讓滴滴平臺產生了信譽危機。水可載舟,亦能覆舟,一個公司和企業最不能忘的就是對顧客的責任。

後續我們將繼續跟蹤滴滴關於懸賞獎勵一事的處理結果。

附件

滴滴整改及安全升級工作進展

更新(2018.5.31)

今天是 5 月 31 日,也是之前向社會承諾的全平臺整改方案上線曰期。在這短短兩週的時間裡,我們收到了許多來自社會各界朋友們的建議、批評、詢問和關心,團隊也在夜以繼曰地研發和補強各種安全產品和規則策略。取得了一些進展,也遇到不少問題和困難。在此我們希望和大家彙報一下這兩週的工作情況,也分享一些當中的感受。

關於順風車:

順風車 5 月 19 日上線前,已完成以下整改措施:

全部個性化標籤和評論功能下線;

合乘雙方個人信息和頭像僅自己可見,外顯頭像全部為系統默認虛擬頭像;

車主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

暫停接受 22 點- 6 點期間出發的訂單,並對在 22 點之前出發但預估服務時間超過 22 點的訂單,在出發前對合乘雙方進行安全提示。

以上整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對合乘雙方的安全保護,但也有不少用戶反映體驗方面受到了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人臉識別技術本身還處於成熟過程中,在通過率、準確率等方面需要不斷優化迭代,而海量高頻的人臉識別增大了用戶使用時的困擾。我們正投入大量工程師,提升人臉識別的效率和體驗,請大家給我們一點時間;

許多用戶反饋,希望保留與出行相關的標籤和評論。經過反覆討論和產品開發,我們將於近期恢復僅與出行相關的標籤評價(例如準時\\禮貌等)功能。標籤均由平臺給出,用戶不可原創:

暫停夜間服務給許多有夜間出行需求的用戶帶來不便,甚至有部分用戶表示他們被迫選擇了更不安全的其他出行方式,對此我們深感抱歉。我們正在認真討論恢復部分安全係數較高的夜間服務的可能性,但安全仍然是任何決策的第一要素。

此外,順風車正在研發上車前合乘雙方互驗照片的功能(接單前看不到),以及補強全程路徑監測等服務干預能力,以進一步杜絕人車不符和提升車主乘客安全。

關於全平臺:

新版緊急求助功能已正式上線,在原有功能基礎上將進入按鈕提升至顯著位置,並添加110、120、 122 及滴滴 24 小時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戶可自主一鍵撥打;

快車已上線人車不符評價機制,主動邀請乘客評價司機和車輛是否與軟件顯示信息一致,並聯系前後多個訂單的乘客進行核實,一經確認立即封禁;

快車已在部分城市上線每天出車前司機人臉識別功能,我們將繼續優化人臉識別技術,儘快做到快車、專車、豪華車全量上線;

平臺已研發並上線大數據識別模型,對識別出的人車不符進行核查,一經核實馬上封禁;

我們本來希望推出人車不符的有獎舉報機制,但在參考了一些同行推出有獎舉拫後遭遇大量虛假舉報刷單作弊,被迫快速下線的經驗教訓後,我們認為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相關激勵機制的可操作性。

此外,根據社會各界的建議和反饋,我們將在近期選擇少數幾個城市進行行程中錄音功能測試,以便在司乘雙方發生糾紛投訴時取證判責,從而進一步保障雙方的安全和權益。

我們非常清楚隱私保護對於用戶的重要性,因此在正式開始測試前,我們還將繼續積極聽取各方建議,反覆打磨相關方案和技術能力,並在上線前將方案對社會公佈。

我們深知,出行安全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每時每刻的挑戰。平均每一秒,滴滴平臺上都會新產生 350 次出行服務,我們也許無法保證每次服務中不會出現司乘糾紛、交通事故甚至突發案件,但我們希望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每—位車主和乘客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同時,我們依舊堅信,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進步的推動下,許多傳統出行方式中無法解決的安全問題將越來越多地被解決。滴滴將竭盡全力為車主和乘客帶來更加安全的出行體驗,讓出行更美好。

謝謝大家

滴滴出行

2018 年 5 月 31 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