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代描述汝窯“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是什麼意思?

用戶902396359537


這句詩在陶瓷歷史上,很有份量。

我國在漢朝時出現了瓷器,不過都是白瓷,在江南地區,尤其是三國時東吳最昌盛,有越窯,龍泉窯。唐朝時,河北邢窯燒出白瓷,這樣就出現南青北白的格局,兩種顏色都叫一道秞。

宋朝達到一道秞的高峰,出現五大官窯和八大名窯,瓷器也出現釉色的變化,所謂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等工藝。

不過打破南青北白格局的,據說是因為這兩句詩而誕生的天青色。有記載,一位是後周柴榮,一位是宋徽宗,都是夢裡夢見一種瓷器的顏色,夢醒後讓窯工燒窯,窯工問什麼顏色,兩位也說不上來,就打了個比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種顏色。

窯工就倆眼看天,琢磨雨過天青是什麼顏色,多次試驗,終於燒出了天青色。





三尺青


查詢資料可以得到:

瓷器的歷史由來已久,以柴窯最古老。由於是五代後周世宗時候匠人柴榮所燒,所以取名為柴窯。相傳當時陶器藝人請示世宗瓷器的外觀樣式該如何,只見他沒有遲疑,大筆一揮,批示這句話:“雨過天青雲破處,者(這)般顏色作將來(著色如雨過天青)!”

由此看出來這句話大概是形容瓷器的色彩外貌的。詳細解析如下:

青如天:汝官窯天青釉色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觀察,顏色會有不同的變化。平常體會,在明媚的光照下,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藍空上泛起的金色陽光。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又是青中偏藍,猶如清徹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瑪瑙入釉而致使釉面產生的不同角度的斜開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氣泡對光照的不同反射而產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關鍵是半乳濁狀的結晶釉,這種結晶釉對色與光極敏感,青綠釉卻能從內反射出紅暈。釉子稍厚處,如凝脂般將青翠固化,又如臘滴微趟,將瑪瑙融化之後而又將其垂固。釉子稍薄處,如少女羞澀面現昏紅,又如晨曦微露,將薄雲微微染紅。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汝瓷釉面的光澤,不如官、哥瓷晶瑩,更遜於龍泉青瓷,與同為貢御性質並亦為出土的定瓷、龍泉瓷標本作比較,汝釉的光澤度,大抵只及後者三分之一略強。這說明,瑪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質的抗腐蝕性均有所下降。

而瓷器之美,在於美如玉

“甜白”代表的則是明代的審美。高溫焙燒出呈色很白的釉色,由於胎體很薄,使得這種高白度的釉格外瑩潤,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陶錄》釋為甜淨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貴。同樣有種淡泊高古之美,但是我覺得較之“天青”缺了一點“格”和“氣”。唐代的三彩和玳瑁,清代的琺琅,也不是不美。但是一個時代一個趣味,臻於極致,連匠人都懂得追求禪心深意的時代,也就是宋明。

所以我想這句話的表達應是借瓷比喻高潔的品德 。




董道道兒


“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用來形容汝瓷的天青色雖然傳神,但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誤會始末

相傳宋徽宗一日散了早朝於紫宸殿外賞景,見秋雨初霽,日光穿透層層雲靄,於天邊扯出一片豔麗的藍色,於是手指天邊,作“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句吩咐汝州瓷工照此顏色燒造。

傳說還有另一個版本:宋徽宗一日做夢,夢醒後吟出“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句,並指示瓷工按照詩中所描寫的雨後天晴的顏色燒造汝瓷。

世人都比較容易接受這句詩來自宋徽宗這樣的美麗誤會,大概是因為宋徽宗趙佶其人雖然皇帝做得不咋地,但藝術造詣非常之高的緣故吧!

但其實這句詩最早見於明人謝肇淛(音zhè,意同“浙”)所作的隨筆札記《五雜俎》,說的也不是汝窯瓷器而是柴窯。據書中所載,“(柴窯瓷器)柴世傳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雲:雨過天青雲破出,這般顏色做將來”,這裡的柴世宗其實說的是後周世宗柴榮,而御批的這首詩五代之後並未見於宋、元的典籍,根據推斷很可能是謝肇淛的文學創作。既是明人的原創,自然不可能是宋人用來描寫汝瓷的句子了。

汝瓷之美

“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之所以多年來一直被人們誤會為形容汝瓷的天青色,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描述確實很合天青色汝瓷的神韻。

汝瓷,始於唐代,盛於北宋,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因產於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而得名。

汝窯以燒製青瓷聞名,有天青、豆青、粉青、月白等釉色,其中以天青色最為聞名。據記載汝窯的天青色釉,以名貴瑪瑙粉入釉,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美譽,其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質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因其色澤素雅自然,所以人們一般都以“雨過天青雲破處”一句來描述天青色汝瓷的美好顏色。

我想,如果要準確地來描述這種天青色,除了去博物館看現存於世的宋代汝窯瓷器以外,央視《國家寶藏》節目曾經著力介紹的一幅宋代傳世畫作《千里江山圖》中的那抹藍色可做參考吧!


七盞先生


北宋汝瓷,以其端莊典雅的造型和溫潤如玉的釉色,被譽為我國古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瓷器之首,同時因其傳世數量的稀少,現存的每一件宋代汝瓷都是稀世珍品。北宋汝窯遺址最終發現於河南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

相傳,宋代貢窯的燒造者,有一次問宋徽宗趙佶:“貢窯瓷器的釉色應該是個什麼顏色?”這位著名的文藝皇帝用手指天——瓷器的釉色應該如天空的顏色。此時,恰巧雨過初霽,天朗氣清,似藍非藍,似綠非綠,正是“雨過天青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如此這般顏色的瓷器,就是中國陶瓷史上的經典——汝瓷。

2017年10月3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直徑僅13釐米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一錘定音,以2.94億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那天青的釉色,見之令人心生恬靜,雖歷經800年,依然神采不減。

歷經50年的找尋,通過考古發掘,2000年考古工作者終於在寶豐縣清涼寺充分認證,這裡就是北宋汝官窯遺址所在地。2001年,清涼寺汝官窯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李苦禪先生曾如是寫道。傳世汝窯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等單位,國內外其他公、私博物館和個人手中,只有零星藏品。

寶豐汝窯博物館,陳列以“汝窯為魁”為主題,展示內容分為“汝瓷之源”“青瓷典範”“汝窯遺緒”“保護髮展歷程”4個部分。

與同時期其他瓷窯相比,御用汝瓷顯示出獨特的生產工藝,即先素燒、再釉燒,且絕大多數器物都採用滿釉裹足支燒。汝窯窯爐、窯具和模具之考究,更深刻地體現出其產品的特殊性和生產的官方背景。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汝窯瓷器,以清淡含蓄的淡青色釉聞名於世。民間也是有“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片”之說。

陳寅恪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人,賦予了瓷器“雅”的品質。

冰裂紋,本來是燒壞了、是敗筆、但宋人覺得裡面有種滄桑美,經歷時間後,叫開片,這是很特別的宋代美學。

南宋周輝《清波雜誌》記述:“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油(釉)。”考古發現,除了泥料外,還有瑪瑙礦石,其質地堅硬,有紅、黃、綠、白、藍等顏色,證明了文獻的記載。宋代學者認為,汝窯青瓷釉中添加的有瑪瑙粉末,故而神秘莫測。


天天讀詩


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傳為後周柴榮對柴窯瓷器釉色的形容,當然該詩句被後人記住主要跟做錯職業的藝術家宋徽宗有關,傳說他夢到雨過天晴後的天青色,醒後便召集能工巧匠燒一種天青色的瓷器,天青色也成為汝窯各色瓷器之最為珍貴者。汝窯是北宋“五大名窯”(即汝、官、哥、鈞、定)之一,在古瓷收藏界極為珍貴,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的說法。宋徽宗在位時審美情趣多元,時而廢鈞,時而廢汝,加之靖康之變,存世汝窯非常稀少。

“汝瓷代表了宋人的審美,與唐代的大氣磅礴、雍容華貴完全不一樣。天青色似玉非玉而勝玉,其含蓄之美至今仍令人追捧。




ERIC163


此話最早出自周世宗,瓷器的歷史以柴窯最古老。由於是五代後周世宗柴榮時所燒,所以名為柴窯。相傳當時陶器藝人請示瓷器的外觀樣式,世宗

大筆一揮,批示道:“雨過天青雲破處,者(這)般顏色作將來(著色如雨過天青)!”

後來北宋時期,汝窯專供宋皇室使用,而窯官

將汝密瓷燒製完成後,請示宋徽宗為其色定名時,這位中國歷史上可謂及書法繪畫大成的藝術皇帝御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從此天青色便成為汝窯的代表色,廣為流傳的歌曲《青花

瓷》中“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便出自此處。瓷器上的天青色,傳說需得在煙雨天氣中燒製才可實現。那一抹浪漫純淨的顏色,是無法自己出現的,它必須耐心的等待一場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雨,才能夠在積雲散去的朗朗睛空以天青的顏色出

現。


黃梓巖


此話據傳語出宋徽宗,當時的汝窯專供宋皇室使用,而窯官將汝窯瓷燒製完成後,請示宋徽宗為其色定名時,徽宗御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此後,天青色即為汝窯瓷欽定的顏色名。

宋朝就是最早的極簡,古代美學,到宋代達到最高,要求絕對單純,就是圓、方、素色、質感的單純。宋朝人用墨畫畫、燒單色釉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