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讀過武俠小說,哪怕是喜歡看武俠劇的讀者,都聽說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而達摩老祖在傳說中,便是少林武功的祖師爺。這個傳聞很廣,至於真假則是各執一詞。少林武術近年來更是成為了中國的一張名片,給國家帶來許多國際聲譽。至於是不是達摩創立少林武術,這一點是許多武術界人士持有懷疑態度的,許多人更傾向於認為達摩老祖只是傳授了一些強身健體的方法。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不過,現在的印度武術確實和中華武術,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講究修為,並且許多流派武術也是從動物身上演變而來。

在武俠劇裡面,《易筋經》一直是一個熱點詞彙,而這本書也真實存在的。《易筋經》傳說中的作者,正是達摩祖師。但是令大家很失望,這本經書裡面並沒有什麼曠世武學,裡面記載的無非是一些強身健體的方法。說白了,也就是類似於五禽戲以及現在的瑜伽一類的東西。在史料中,並沒有出現過達摩祖師與人比武切磋的記載,所以達摩創立少林武術這件事,其實很不靠譜。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千百年來,之所以流傳達摩祖師創立少林功夫,是因為達摩祖師留下了《易筋經》這本書的傳說。後來,有些武術專家研究發現,《易筋經》中居然採用了許多道家的觀點,降到了陰陽採補的理論,這一切都使人瑜伽懷疑這本書的屬性。說白了,這本書太多抄襲的東西存在。

唐代的《少林寺碑》中記載:

大業末年,盜賊蜂起,少林寺“為山賊所劫”,僧徒抵抗,山賊便縱火焚燒,寺院“倏焉同滅”。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少林寺為什麼會越來名氣越大呢?在封建社會,一切的興旺落敗其實都和皇家有關係。李唐立國之後,李世民率領大軍剿滅王世充,少林僧人出了不少力。後來李世民做了皇帝,便對少林寺進行了褒獎炒作。李世民賜給少林寺良田40畝,並且下聖旨,其中一句特別有意思:

法師等並能深悟機變,早識妙因”。

意思是說,你們會來事,看得清天下局勢,你們幫我是對的。

接著李世民還這樣在聖旨裡面黑王世充:

“王世充叨竊非據,敢逆天常,窺覦法境,肆行悖業”.

意思是:王世充這孫子對你們有啥好?看不清國家局勢,搶你們田地,壓榨群眾,不收拾他收拾誰?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有了李世民這樣一道聖旨,李唐家後來的繼任統治者們,自然也不會對少林寺差到哪裡去!到了宋朝時候,少林寺產業大了去了,光田地就擁有一萬四千畝,亭臺樓閣達到五千零四十八間。有這麼大產業,養活的口子自然也就多,據說少林寺的僧人達到兩千多人。不僅如此,少林寺藏經閣收藏的各種書籍達到萬冊以上,也是那個時候,少林開始有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少林寺的方丈級別也很高,並不是說誰想當就當的,往往是皇帝點名讓誰當,誰就能當。

產業大了,得看好啊!於是,少林寺那時候開始訓練私人武裝,除了保家護院,也為歷朝歷代統治者賣命。看到了沒,少林寺會來事,那是上頭有人。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宋徽宗做皇帝的時候,金兵犯宋。河南地方官就想起了少林寺的私人武裝,於是便給了個“宣撫司參議官”的職務,命令少林寺的僧兵對抗金國軍隊。到了元朝,少林寺照樣被朝廷重視,還參與官府維持地方治安。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少林寺也參與了。這麼一看,你就知道少林寺識時務啊!明朝末年,少林寺還派出了僧人到了抗倭一線,這件事情就更家喻戶曉了。

也正是從唐朝以後,少林寺多年參與朝廷的軍事事務,少林寺的在一次次的戰鬥中,逐漸融合了中華大地百家之長,並將這些東西總結歸納整理,才有了少林武術理論。據史料記載,在北宋末年的時候,少林寺的確舉辦過多次武林大會,邀請全國武林高手來到少林寺,以武會友,博採眾家之長,最終編寫了少林拳譜。

現在你明白了,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都是謠傳,或者是少林寺炒作的噱頭。真實情況是,先有了天下武功,才有了少林功夫。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多加以元明清的時候,少林寺在社會上名氣空前高漲,而在武術界,也造成了對少林寺的盲目崇拜,稱呼少林寺要加上“祖庭少林禪寺”或“大少林禪寺”的尊號。

由於少林寺參加了紅巾軍起義,元朝滅亡之後,明代自朱元璋開始便對少林寺優待有加,對少林寺進一步的發展不遺餘力支持。而明代的少林寺,因為朝廷的大力支持,可以說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正因為明朝對少林寺的推崇,清朝入主中原以後,少林寺眾僧體現出了忠君愛國的一面,對新的統治者十分不滿。為了收服少林寺,禮部想出讓明代少林寺末任住持海寬復出出任少林寺方丈,但是卻被海寬以有病為由拒絕了。過了十幾年後,海寬看到天下大勢已定,反清復明越來越渺茫,這才接受了朝廷的冊封成為方丈。少林寺對待清廷的這種態度,自然在清廷面前不會有好印象。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而少林寺並沒有忘掉明朝的厚恩,對許多反清志士一直抱著同情態度,並加以保護。許多走投無路的反清志士,往往會選擇到少林寺尋求幫助。至此,少林寺和朝廷矛盾逐漸半公開化。清廷取消了少林寺可以免交賦稅的特權,並且自從海寬圓寂以後,再沒有為少林任命過主持。

清廷作為草原來的統治者,對漢民的防備很嚴格,一度嚴禁民間習武,而此時的少林寺無疑成為了重要監管對象。清朝的歷代皇帝對少林寺印象都極為刻薄,雍正甚至在奏摺中指桑罵槐說過“釋門敗種”之類的髒話。而乾隆也曾指責少林僧眾為:

向以教習拳棒為名,聚集無賴,兇狠不法之輩效尤成風。”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雖然清廷和少林寺關係一度緊張,但是最終隨著時間也有所改良變化。少林寺在宗教界的地位,可以說舉足輕重,清廷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也不會把關係鬧得太僵。清廷除了對少林寺嚴格防備,在統戰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皇帝們也會賜匾、駕臨,並撥付巨資修繕少林寺。而後來的少林寺僧人知道天下大勢已成定局,也開始虛與委蛇,給地方長官立碑祈福之類。

然而,清廷嚴禁民間習武的規定,作為少林寺這種太明顯的目標自然是不敢違背的,但是民間習武之風卻依然流行。少林寺許多僧人步入江湖,並且加入天地會之類的反清組織,秘密傳授少林功夫。

天下武功出少林,只不過是炒作噱頭

少林的名氣被天地會高層看到了機會,又因為天地會成員有許多少林俗家弟子,所以天地會選擇抱上少林這棵大樹。而“天下武功出少林”這種說法也便開始流傳,這樣的局面也使天地會反清多了許多軟實力。隨著時間推移,少林武功逐漸被炒作成了天下武功的根源。最後,連武當張三丰也成了師承少林一脈。

民間對少林寺的越來越崇拜,加入了許多憑空臆想的東西在裡面,使少林功夫不僅僅擁有傳統武術的種類,更是開始誇張渲染的各種奇功。而《易筋經》也成了寶貝。

而從傳統會社、民間武術獲得靈感的武俠小說,自然會選擇利用“天下武功出少林”傳奇屬性,讓少林寺成了天下武學正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