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登 封 少 林 武 術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嵩山少林寺不僅是禪宗祖庭,也是少林武術的發祥地。少林武術集我國北派武術之大成,薈外家武術之精華,成為舉世公認的我國武術正宗。少林是我國體系最龐大的武術門派,武功套路高達七百種以上,又因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又有“武術禪”之稱。少林武術現在已成為中華武術的象徵,與古代的茶葉、絲綢、瓷器一樣,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少林武術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地形成,以緊那羅王信仰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練的武術為表現形式,並充分體現禪宗智慧的傳統佛教文化體系。2006年,少林功夫已成功申報為國家級“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少林武術源於中國古代的技擊術,起始於北魏,形成於唐代,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少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系,是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內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蘊,最具完整的體系,最具權威性,又最具神秘感的中國武術流派。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少林武術是一個開放的、兼容包蓄的體系,之所以能名揚天下,就是廣泛吸取來自官兵和民間的武術絕技,不斷地豐富發展自己,如華佗的五禽戲、關羽的春秋大刀、宋太祖趙匡胤的長拳、岳飛的十八手、程咬金的月牙斧、羅成的梅花槍、俞大猷的劍法、戚繼光的槍法都先後傳入少林寺,並融入少林武術中。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少林武術集北派武術之大成,融外功與內功為一體,剛柔相濟,風格獨具。有人把它的風格歸納為:“動如濤,靜如嶽,起如猿,落如鶴,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快如風,緩如鷹,輕如葉,重如鐵,守之如處女,犯之如猛虎。”少林派拳術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樸實無華、利於實戰,招招勢勢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在練習少林拳時,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臥牛之地”之說,其風格主要體現一個“硬”字,攻防兼備,以攻擊為主。拳勢不強調外形的美觀,只求技擊的實用。步法進退靈活,敏捷,有衝拳一條線之說。在身段與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穩固而靈活,眼法講究以目視目,運氣要氣沉丹田。其動作迅如閃電,轉似輪旋,站如釘立,跳似輕飛。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少林武術主要包括拳術、器械和功夫。作為技術體系,具體拳術和器械主要表現為武術套路,而套路是由一組動作組合起來的。少林武術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歷史上流傳有1300多套。按性質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另外還有72絕技,擒拿、格鬥、卸骨、點穴等各類功法。內功以練精氣為主;外功、硬功多指鍛鍊身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按技法又分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技擊散打、器械和器械對練等共一百多種。這些套路和軟硬功夫,由於年代久遠,散失很多。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少林武術具體表現為以攻防格鬥的人體動作為核心、以套路為基本單位的表現形式。套路是由一組動作組合起來的。動作設計和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的人體醫學知識上,合乎人體的運動規律。動作和套路講究動靜結合、陰陽平衡、剛柔相繼、神形兼備,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少林武術流傳的主要套路有小洪拳、大洪拳(三節)、朝陽拳(四節)、觀潮拳(一節)、炮拳(三節)、通臂拳(三節)、梅花拳、長錘拳、太祖長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節)、羅漢拳(五十四節)、心意把(十二種變化)等。對練拳術有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等。少林武術器械主要有棍、馬、槍、劍、戟、鞭、月牙鏟、虎頭鉤、草鐮、梅花單拐、六合雙柺等。少林武術的功法主要有“易筋經”、“小武功”、“站樁功”、“益壽陰陽法”、“混元一氣功”等。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中國最大的武術門派

少林寺內有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歷史見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內的“少林拳譜”壁畫,描繪了當年少林寺和尚練拳習武的真實情景。千佛殿“站樁坑”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苦練武功的真實史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