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外國人真的很喜歡大熊貓嗎?

薛小兵



可以告訴你,外國人喜歡大熊貓!

當美國國家動物園的一隻熊貓出現在辛辛那提動物園時,許多人唯一能看到它的方法就是站在移動的人行道上。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它。否則美國人會整天站在那裡呆呆的。


每當美國動物園從中國的育種計劃中得到一隻熊貓,它都會成為美國的全國新聞。

它們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標誌。美國學校教授了很多關於大熊貓的知識,許多中國餐館用大熊貓來宣傳生意。

大熊貓符合人性和進化的需要。大熊貓的許多特徵,如大圓臉、小眼睛和大黑眼圈——小短腿和靈活的爪子,3:5身體比例與人類嬰兒的特徵相一致。


在漫長的歲月裡,我們已經將認為嬰兒可愛視為一種生物本能。如果我們認為嬰兒不可愛,他們會哭著喊著,他們不會打招呼,他們隨時都在要食物,你會想不理他。如果我們都不理小嬰兒,我們如何繁殖?


所以,出於進化的原因,我們認為嬰兒很可愛。所以我們傾向於認為介紹一些有嬰兒特徵的東西是可愛的。大熊貓碰巧滿足了許多這樣的條件,被外國人愛是很自然的。

我網上發現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蘇格蘭、法國、瑞士、日本、新加坡、比利時和德國)的人,他們喜歡熊貓,在社交網站上有許多熊貓群,並周遊世界去看它們。他們去了中國——成都、上海動物園,或者大熊貓繁殖中心——都是為了看熊貓。這些熱愛它們並看它們的人也對中國保護野生熊貓種群的努力非常感興趣。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其他國家不太瞭解,鄰國日本對於熊貓的熱愛簡直到了發狂的地步。據瞭解現在在日本的熊貓有10只,最出名的動物園是上野動物園,加上剛出生的熊貓香香總共有3只。

1、1972年熊貓剛來日本之際,來看熊貓的隊伍從動物園門口排到地鐵口,長度有2公里什麼概念,排到之後只能觀看10秒鐘,這樣仍然有好多人來排隊。好像國內沒有過,應該是我們熊貓看多了吧並不覺得稀奇。

2、有一個日本的老兄對熊貓熱愛到癲狂的地步,絕對是真愛。叫什麼名字忘記了,每天必去動物園看熊貓並且拍照,辦理了動物園的年票,風雨無阻。連朋友的婚禮由於和看熊貓衝突都沒有去,仍然要去拍熊貓,保持每天一張的習慣。拍照工具是一個單反加一塊黑布,每次拍照時用黑布蓋住顯得異常專業,佩服。

3、去上野動物園看熊貓由於人數太多,需要搖號(類似在一線城市買車買房一樣),中籤率為45/1。後期改為先到先看,結果有很多人陵城三點去動物園門口排隊。

4、熊貓的周邊產品包括吃的、玩的、用的異常銷售火爆


小豬羅紀


歪果仁確實很喜歡熊貓,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狀態!自從1869年3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在四川雅安發現了大熊貓的蹤跡,到20世紀40年代政府禁止捕獵大熊貓,西方人想盡千方百計,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手段都想著從中國弄一隻大熊貓回去養養,任何有大熊貓的動物園都堪稱萬人空巷啊!


那是一個風雨飄零,國將不國的年代,其中的辛酸就暫且不提了。不過現在中國國力強大,再也不會有列強膽敢隨意從中國捕獵大熊貓了,可是歪果仁對大熊貓的熱情卻一點兒也沒有減退,不過他們再喜歡大熊貓也只能通過合法的途徑來獲得大熊貓了。

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有能力有財力去飼養大熊貓,可是有一些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既沒錢去租借大熊貓,甚至我國送了大熊貓他們也無力去飼養,只能又送了回來,那他們怎麼辦呢?
對大熊貓執念很深的他們想到了一個絕頂的天才想法——造假!

比如菲律賓,沒錢去租借大熊貓,更沒錢給大熊貓負擔高昂的日常飲食和適宜的生活環境,所以他們乾脆弄了個假大熊貓。不知道遊客們進園後看見被染成大熊貓花色的鱷魚,心裡作何想法!

不過能把鱷魚染成這個樣子也真的是技術活了,對大熊貓沒有極度的渴望我想應該做不來這種事。

另一個對大熊貓極度渴望的國家就是印度了!印度人乾脆把大象染成了黑白花色,還成群結隊的上街遊行供人觀賞!不知道大象的內心是不是瘋狂的嫌棄,我大象難道不要面子的嗎?

大熊貓圓滾滾的可愛樣子真的是萌到了整個世界,那些歪果仁這麼喪心病狂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悅寵喵大俠


外國人真的非常非常喜歡大熊貓。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物種,雖然只有黑白兩種顏色,但都配的恰到好處。圓滾滾的身子,懶洋洋的個性。

日本的上野動物園就有這樣幾隻中國送來的“貴賓”。每天首長級待遇,吃吃喝喝睡覺。來看他們的人絡繹不絕。有次我去動物園正好趕上週末,大熊貓館排起了長隊。末尾處居然要排兩個小時才能見他們一面。那些日本人有的是年輕人,有的是帶著小孩的父母,有的是中老年,都依次排好隊。

不僅如此,上野的吉祥物就是熊貓,到處都是熊貓的玩偶,商店上也會掛著熊貓的小頭像。上次在上野的一隻熊貓媽媽順利生了一隻小熊貓,全日本都忙著給它起名字,最後取名為“香香”,很日式的中國名字。

所以外國人對國寶大熊貓的熱情還真的是熱情到瘋狂。


日常觀察教室


外國人喜歡大熊貓。據察哈爾學會、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和華通明略聯合發佈的《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其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和南非六個國家的數千名受眾進行了調查,讓受調查者在23箇中國元素中進行選擇,其中這23個元素分別是長城、兵馬俑、故宮、天安門廣場、漢字、瓷器、旗袍、孔子、國畫、京劇、燈籠、大熊貓、龍、成龍、中國功夫、中國美食、筷子、姚明、奧運場館、扇子、中醫中藥、玉器、茶葉,結果百分之六十五的人選擇了大熊貓,足可見外國人對大熊貓的喜愛。



聖地亞哥動物園保護研究所應用動物生態學主任羅恩·斯瓦斯古德說:“我們喜歡熊貓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們讓我們想起了我們自己。”他對BBC新聞網站說:“他們用手和特殊的假拇指坐起來吃飯,這實際上是一種改良的腕骨。”

動物園的遊客喜歡看大熊貓吃東西,他們處理食物的方式非常靈巧,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偽拇指”,它的功能是第六位數字。

熊貓進食的典型姿勢是一種類似人類坐在地板上的姿勢。

據斯威斯古德先生說,我們也喜歡熊貓,因為它們的眼睛與眾不同。他們的眼罩使他們的眼睛看起來更大。

“人們喜歡大眼睛,因為它讓他們想起了孩子,”他說。這在科學上被稱為幼態。”

幼稚基本上意味著保持一個少年的外表到成年。

根據聖地亞哥動物園的網站:“我們自己的孩子有一些我們人類能反應的特徵,比如一個大的圓頭,大眼睛,高額頭,和一個多毛的身體。”我們被設定來回應這些幼稚的外表。嬰兒只是讓我們喜歡他們,想照顧他們。這是我們人類構成的一部分。”

在人類世界中,熊貓眼的內涵不那麼吸引人,通常與化妝不當或睡眠不足有關。

大熊貓神秘的天性與它龐大而引人注目的外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少數野生動物主要分佈在中國中南部六個孤立的山脈上。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找到這種極其難以捉摸的野獸是一個真正的挑戰,它在人類到達任何地方之前很快就向森林深處移動。

尼科爾斯先生說:“在一個非常發達的世界裡,有些令人振奮的是,這個物種仍然可以避開我們,設法為自己開闢一個空間。”

它們是文化符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熊貓一直被作為一種象徵。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用它來說服我們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根據聖地亞哥動物園的羅恩·斯威斯古德的說法,它們是自然保護的象徵,這有助於提升它們的吸引力。


走進伊拉克


喜歡大熊貓是因為大熊貓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為了大熊貓,荷蘭人向中國政府申請了15年,首相都換了3屆,直到2015年才正式簽署了15年合作協議。星雅和武雯在荷蘭的“家”歐維漢茲動物園,給它們建造了佔地9000平方米的“故宮版”熊貓館,耗資700萬歐元,相當於在北京的CBD買了520平方米的豪宅。

荷蘭人還專程從中國請施工隊,進口琉璃瓦,在大熊貓到來前先建好了育嬰房。他們還準備了20多種竹子,每天向動物園送50公斤,任星雅和武雯挑選。它們通往動物園的路,有十幾輛汽車開道保護,路旁的商鋪早已被各式各樣的大熊貓形象佔據


Y爽呀


喜歡,可愛到老少通吃那種吧,從我國熊貓外交就可以看出來,熊貓出行都坐商務艙………而且養一隻熊貓的花費不少,前陣子馬來西亞因為養不起熊貓就退回來了。由此可見,不是真喜歡,何必花費這麼高的費用養。


不著調的乜十三


管他們喜歡不喜歡幹嘛


夏天之半


才不管外國人喜不喜歡呢,我自己覺得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愛慕][愛慕][愛慕][愛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