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古藺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摘帽”走出“藺州特色”發展之路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更是古藺脫貧摘帽決勝之年。這一年,古藺高質量完成脫貧“摘帽”省級評估檢查,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和階段性成就。

古藺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摘帽”走出“藺州特色”發展之路

古藺大寨苗族鄉富民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

近年來,古藺縣緊緊圍繞“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奮鬥目標,確立“生態田園、紅色古藺、郎酒源地”總體定位,進行棚戶區改造、新建異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引進扶貧車間、發展產業……如今的古藺,已經是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家園,走上了一條“古藺特色”的發展之路。

從“憂居”到“優居”,貧困群眾住上了好房子

在古藺縣墨寶寺棚戶區改造工程現場,工人加緊施工,高聳的樓房初具模型。改造完成後,拆遷的居民將住上品質更高的房子。

古藺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摘帽”走出“藺州特色”發展之路

古藺棚戶區改造工程現場。

“古藺棚改項目規劃建設齊安宮、墨寶寺、濱河路、商業街等6個片區,計劃投資117億元。建成後,老城變新城,各項配套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受益群眾將達10萬人。”古藺縣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中心主任陳小忠站在古藺縣城棚戶區改造項目簡介的展板旁,繪聲繪色向瀘州日報—川江號記者介紹,眼中滿是希冀。

補短板、提品質是縣城發展的重要抓手,讓老百姓住得“講究”則是重要一環。在古藺這塊土地上,一塊300萬平方米的縣城新“拼圖”正在從美好藍圖化為實景。古藺縣城棚戶區改造項目於2016年正式啟動,新建佔地面積約6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包括商業、住宅、配套用房面積等),規劃學校、醫院、廣場、市政路網等民生項目16個。目前,棚戶區改造完成徵拆4192戶、64萬平方米,建成50.75萬平方米,創造了古藺“棚改速度”。

“以前的老縣城可以用‘髒、亂、差’形容,並且眾多危房。合理規劃改造後,居民居住環境能得到有效改善,城市整體形象將日趨提升。”古藺縣興城城市投資建設經營有限公司副總蔡鑫說,整個棚改項目預計2022年底完工投用,那時,整個老縣城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古藺撤縣設市提供有力保障。

縣城裡棚改如火如荼,農村裡的易地扶貧搬遷也有序推進。

古藺鎮王堂村異地扶貧搬遷聚居點,44歲的脫貧戶楊林強自2017年從偏遠的建國村易地扶貧搬遷到此,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以前住的是老一輩留下來的‘土巴房’,老房子年歲久已經破舊不堪,且出行十分不便。現在住進了四室一廳的大房子,出門就可以坐到車,比以前安全也安逸多了。”搬進新居前,楊林強一年就靠養的兩頭豬過活。現在,當地安排他進古藺縣翔申駕考有限公司任保安一職,他的妻子則在該聚居點當保潔員,夫妻倆一年收入2萬餘元,楊林強很滿足。

古藺鎮異地扶貧搬遷管理委員會主任張光其介紹,王堂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共搬遷入住貧困戶234戶、924人,涉及古藺鎮王堂村、玉田村等24個村。拎包入住,水電路網全通,讓貧困戶從“憂居”到“優居”。

根據打造產業扶貧綜合體的思路,古藺鎮積極招商引資,已引進多家企業到王堂村安家落戶,讓本村村民和聚居點的貧困戶能就近就業,讓入住聚居點貧困戶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探索建設扶貧車間,百姓“家門口”實現就業

在古藺縣城東部的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扶貧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作為入駐該園區的第一批項目,目前累計生產各類箱包、揹包100萬個,產品大部分出口非洲,解決就業526人(其中貧困人口185人)。

古藺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摘帽”走出“藺州特色”發展之路

古藺浙川扶貧協作產業園扶貧車間內,工人加緊工作。

楊安定是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的一名員工,家住皇華鎮黑竹村三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3月進入車間工作。此前,他常年奔波於貴州、涼山等地,在工地當小工。“我主要負責剪揹包線頭,比在工地上輕鬆多了,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身體狀況不佳的父母和還在上學的孩子。”扶貧車間的優惠政策,讓楊安定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目前,他一個月有4000餘元的收入。

同樣選擇就近務工的不止楊安定,任自洪在網上看到招聘後,毅然決然選擇回來,目前作為車間裁床組的下料員,已經在工作崗位上小有成績。

古藺高樂皮具有限公司結合縣級扶貧政策,主要從放寬用工年齡、工資保底、特殊崗位安置、薪資激勵、穩崗補貼、員工子女就學保障等方面給予貧困務工人員特殊優惠。該公司董事長周澤定說,40條生產線全面投產後,可吸納就業1300人,預計貧困人口將達500人以上。車間員工扣除社保後到手最高月工資5000餘元、平均工資2600元,讓員工能掙錢、留得下。

古藺整合資源“集中建”,搶抓東部沿海地區“騰籠換鳥”機遇,建設扶貧產業集中發展區,可容納100家企業入駐、提供2萬個就業崗位,承接無汙染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轉移,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促進就業帶動民富。同時,全縣建成扶貧車間43個,其中縣級4個、鎮級16個、村級23個;吸納務工就業3277人,其中貧困人口891人,讓百姓“家門口”就業,實現群眾增收、車間增效、脫貧增速“三增”效果。

以產業為引領,厚植優勢抓縣域經濟

古藺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是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郎酒孕育於二郎美酒河畔,“中國郎”飄香四海,名酒文化在此傳承積澱、歷久彌新。

古藺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摘帽”走出“藺州特色”發展之路

郎酒釀造車間現場。瀘州日報記者 曾念 攝

郎酒釀造車間內,工人忙著投糧、蒸糧、加曲拌和……四川郎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工程師沈毅介紹,為擴大郎酒產能,發展工業旅遊,郎酒集團從2011年開始打造“生長養藏”釀造體系於其中的郎酒莊園,目前已經投入了100個億,郎酒莊園初具規模。未來還將繼續投入100億元,將郎酒莊園建設為白酒愛好者的聖地。2019年,全國已有1萬多人慕名前來探訪青花郎的醬香奧秘,今年將擴大到近10萬人次,帶來的消費熱潮將帶動整個古藺旅遊經濟的發展。

酒業發展不僅能帶動古藺旅遊產業發展,也能拉動第一產業發展。沈毅說,郎酒集團年產優質醬酒3萬噸,郎酒莊園全部建成投產後達到5萬噸;優質醬酒儲存量13萬噸,未來將達到30萬噸。規模擴大帶來的米紅粱等糧食需求,全部來自田間地頭,帶動農業發展。同時,郎酒集團針對貧困戶開通了“綠色通道”,符合條件優先錄用。目前,已解決120餘名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年收入近6萬元。

古藺縣:高質量完成脫貧“摘帽”走出“藺州特色”發展之路

古藺甜橙產業發展正盛。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古藺堅定不移發展白酒產業、生態農業、文化旅遊三大支柱產業,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古藺縣搶抓省委“推動川酒振興發展”、市委“打造千億白酒產業”戰略機遇,堅定不移支持白酒產業領先發展、突破發展,助力郎酒一年一個臺階,並引導仙潭、川酒醬酒等一批中小酒企兼併重組、技改擴能、發展壯大;聚力打造甜橙、獼猴桃、肉牛、丫杈豬“四大農業特色產業”,持續鞏固中藥材、高粱、烤煙、茶葉、土雞“五大傳統優勢農業”;以紅色旅遊為引領,著力打造醬酒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旅遊品牌。

古藺正站在“新長征”的起點,在發展的道路上快步前進。

瀘州日報記者 曾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