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在愛與痛的邊緣

水木年華說:愛是什麼?我不知道。或許世間的愛情,都是傳奇。《瀝川往事》打動了我,因為這本書在嘗試告訴我,愛的答案。

《瀝川往事》|在愛與痛的邊緣


... 1...公子美如玉,一見誤終身

瀝川的名字讓人覺得莫名的熟悉,濃重的書卷味撲面而來。我想了一下,想到的竟是李白的一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也許這並不是瀝川名字的來由,但我總覺得後者為這名字增添了幾分詩意和浪漫。山水之間的纏綿與溫婉正是這段愛情給人留下的美好印象。

瀝川有著山一樣巍峨的品格與擔當,又有水一般的溫柔與貼心,還有出眾的才華,顯赫的家庭背景。更重要的是儘管他時刻面對著死神的威逼,在疾病中煎熬,但卻保持著一種風度。如果下一刻就是死,我想瀝川會毫不猶豫地離開,無所畏懼,他的留下僅僅是為了身邊的人吧。

《瀝川往事》|在愛與痛的邊緣


...2...我喜歡的你都有,愛情是你最美的模樣

瀝川為什麼會愛上小秋?電視劇裡給他們的愛情初遇設置了種種情節,比如誤會啦,不打不相識啦,情節豐富了,但恐怕不是作者的原意。

小說當中,他們愛情的開始顯得很突兀,沒有在他們暗生情愫這個階段設置更多的情節,以至於覺得兩個人還沒有熟悉就在一起了。我開始還覺得過於的倉促。但這個疑惑在小說的結尾有了交待。

回答了這個問題的有兩個情節,一個是瀝川自述自己為什麼不喜歡照相,印象中這個情節是小秋飛到蘇黎世去看瀝川,在瀝川的臥室裡看到他們當年在雲南遊玩時候唯一的一張合照,小秋一直很奇怪這麼帥的瀝川為什麼不照相。瀝川的回答是,在十七歲生病的年,選擇了截肢以後,他的生命只剩下腐朽與死亡,聞到的只有腐爛的味道。而小秋的身上,他看到了生命的美好。

《瀝川往事》|在愛與痛的邊緣


小說裡小秋的人物設置也是有著濃重的個人色彩。小秋的母親在生小冬的時候就難產而死,她的父親身體也不好,家裡的經濟很拮据。小秋的成績上了北大,但是父親卻把她的志願改成了二流的師範大學S師大,小秋在繁華的北京裡受盡了白眼,甚至她的室友也是冷嘲熱諷。

小說的第一章裡還特意描寫了小秋到寢室的第一天,別人的冷言冷語。但是面對生活裡的種種,小秋選擇了勇往直前,她不會因為自己出身卑微而忍氣吞聲,她予以的最直接的還擊,比如小說第一章裡討論上下鋪的問題,小秋很耿直地說,上下無所謂,要的是公平。

當葉靜茹取笑她不要幻想不屬於自己的愛情的時候,她選擇了當面邀約,瀝川很爽快地答應了去看電影,看到瀝川的貴氣逼人,她從來不自卑,她很驕傲地活在陽光下,儘管生活對她處處相逼。她生活拮据,選擇了拼命打工,成績上不去,選擇了努力上進,對於學長修平的追求,她坦白說沒有可能,並沒有接受別人賦予的好處(如打水的修學長)。小秋的愛與恨是那麼分明,她從來不覺得需要隱藏和躲閃。

這恰好是瀝川所喜歡和嚮往的,那麼的純淨,那麼的明亮,就像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破了陰霾。或者身為建築設計師,他對於純粹的生命之美有著本能的追求。

《瀝川往事》|在愛與痛的邊緣


小秋為什麼會喜歡瀝川?在他們初相識的春節,小秋回到家中,父親從行李的標籤上發現了小秋的戀情,表達了激烈的反對,擔心自己的女兒上當受騙,小秋倔強地說了一句話,你以為我只有17歲,什麼都不懂嗎?媽媽去世以後,我照顧你們兩個男人十幾年,我已經有57歲了。從此處看,

小秋一直在照顧著別人,只有在瀝川的愛裡,她是被愛照顧著的。

兩個生命裡註定相愛著的人遇到一起,那就什麼都不能阻擋愛的發生了。

... 3...與君別後,曾經滄海難為水

小說後面的相親環節與前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蕭觀在愛情裡的自我應該是某一類愛情的映射。蕭觀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他的身上自我色彩過於強烈。小說提到點菜一個情節,雖然蕭觀出處於禮貌問了小秋喜歡吃什麼,但接下來點菜全是自己喜歡的。小秋來自雲南,喜歡吃辣。蕭觀聽了,看著滿桌子的菜,只說了自己不喜歡吃辣,卻全無愧意。

至於後來的艾博士,一理科博士,他喜歡小秋就是適合吧,對於婚姻並沒有感性的浪。就好像 小說裡說到看日出日落一樣,在他的眼裡,這世界根本沒有日出日落,因為那只是人們的幻象。月亮也不迷人,它上邊只有凹凸不平的土溝。喜歡小秋嗎?喜歡,但不是愛情。若果小秋和他在一起,就是別人眼中的般配,內心卻只是一片荒涼。

《瀝川往事》|在愛與痛的邊緣


而瀝川,時隔多年,依然記得自己的小秋喜歡吃什麼。瀝川是個潔癖,但他不介意小秋的邋遢,瀝川是個設計師,卻很少對小秋的審美評頭論足,他的愛除了包容還是包容。他的愛是縱容,是理解,是守護。

整本小說的主線是分離,為了愛選擇分離。

開始是瀝川, 不希望自己的病情影響小秋,選擇了分手,他帶了一個帶有小秋氣息枕頭就走了。他以為,小秋很快就會忘記他。

後來的是小秋,為了讓瀝川回瑞士,讓瀝川安心,即使她並不認可瀝川的觀點,希望自己能陪他到最後,但是最後還是妥協了。

《瀝川往事》|在愛與痛的邊緣


那些心裡想說的話:

也許,我們都會覺得言情小說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作品,但是它的存在是滿足大部分人對於愛情的純美渴望,小說試圖表達的愛情裡最純粹的部分,如果到最後,在一起只能給對方帶來擔心,而連戀人最基本的甜蜜和保護都做不到,你是不是就能理解瀝川?

我還想,假如小說的最後,瀝川死去了,那麼留給小秋的就是生命裡最美好的回憶。那麼以後的愛情之於小秋,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永遠不會再有更適合的人。如果小秋陪著瀝川走過最後一段,能看到愛情除了甜蜜,還有狼狽,痛苦與掙扎,明白這才是愛情的全部,那麼她才能成長,才能更成熟,而不是一個被寵成公主又被遺忘的女孩。

如今,高以翔也在意外中離世,分外唏噓,人生無常,珍惜眼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