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發燒、咳嗽、咳痰,為肺炎?診斷肺炎只需符合2項

肺炎其實有別於肺部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為肺實質(呼吸單位)的炎症,包括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症;而後者還包括氣道部分感染(如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胸膜炎等)。

由此定義區分,看出肺炎病發於呼吸單位,所以症狀及體徵都比其他呼吸道感染重、複雜。

發燒、咳嗽、咳痰,為肺炎?診斷肺炎只需符合2項

肺炎的診斷,看5點

①肺部浸潤性病變

是肺炎特點,上下呼吸道感染無肺實質浸潤,故於此區分,胸部X線可作鑑別。

②發燒≥38℃,警惕有些人不發燒

發燒多為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的結果。而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或正在使用激素治療者)可無發燒,僅有的表現為意識模糊、精神萎靡或原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加重。

③新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並出現膿性痰;可有可無有胸痛

咳嗽、咳痰為呼吸道常見症狀,當出現膿性痰,或咳嗽、咳痰加重,出現氣喘或胸痛時,應考慮肺炎可能。

④肺實變體徵和(或)溼性囉音

肺實變為肺泡腔內氣體減少或消失,繼而被大量的滲出物充塞於肺泡腔內,失去空腔的生理結構,肺組織質地如肝臟,稱實變。溼性囉音出現說明呼吸道內分泌物增多。

⑤白細胞增高或降低

診斷:符合①+②~⑤中任何一項,便可確診為肺炎;同時注意排除肺結核、肺腫瘤等其他疾病。

重症肺炎的區分,看2個標準


發燒、咳嗽、咳痰,為肺炎?診斷肺炎只需符合2項

病原體入侵途徑

一般肺炎以細菌性為常見,近年來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有增加趨勢。幾乎所有致病菌都可以引起肺炎。

易感上肺炎的因素:抵抗力低下或免疫缺陷、病原體毒力強、入侵量大。

入侵途徑:①空氣誤吸、②血流播散、③臨近感染部位蔓延、④誤吸。

誤吸可為胃腸道誤吸(胃食管反流)和通過人工氣道吸入環境中(主要指醫院內)的致病菌。

發燒、咳嗽、咳痰,為肺炎?診斷肺炎只需符合2項

肺炎治療後48~72小時可以評估,因肺部病灶吸收需要過程,所以胸部X線檢查一般不作為評估項,一些肺炎者在治療沒幾天後急於複查胸片或胸部CT,實屬沒必要。

評估:有效表現有發燒者體溫下降、低體溫者體溫上升正常、症狀改善,白細胞值向正常值恢復。如治療72小時後症狀無改善,則考慮:是否病菌耐藥、特殊病菌感染(結核、真菌、病毒)、漏診等。

小結

肺炎為病菌入侵致病所致,易感者通常為老年人、兒童、免疫功能低下者,預防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減少危險因素如吸菸、酗酒、濫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病菌停留。被動免疫可注射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