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钱币”作为流通领域的货币,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具有极为重要的收藏和鉴赏价值。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一下她的前生今世。

一、最早的货币是海贝

据文献记载,甲骨文卜卦辞及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取贝”,“赐贝”等记录,《亢鼎铭》明确记载了用贝购买珠玉的事例。考古学家更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发掘出随葬海贝7000枚,这说明当时物品交换的货币就是海贝。

再看看我们的汉字,有很多都是用贝做偏旁部首,字里面都体现出和钱有关的意义。例如财,货,寳(宝),赚,赔,買(买),賣(卖),赐,贱,贵,贫,贪等等,说明贝就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其实明末的起义军张献忠的部属孙可望在云南还曾经推行过“废贝行钱”的政策,使用铜钱。看起来海贝是好东西啊,那就是中国最古老的钱。后来都改成金属性质的贝了,例如铜贝,银贝等。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天然海贝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中山国遗址出土的银贝、金贝

海贝的单位你猜猜是啥呢?是“朋”!它竟然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单位,与它交朋友谁不愿意呢?知道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意思了。

二 、先秦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处于分崩离析之势,各诸侯国各自独立,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各国独立铸造货币,比较著名的有布币、刀币、圜钱、铜贝。

1、布币和刀币都是和劳动有关,其形态也是从劳动工具中演化而来。

它们较海贝有了很大进步,都是由金属铸造。布币最早可能出现于商代,流行于周王室控制的洛阳及其周围地区。有平首布、空首布等之分,还来细化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釿布等类型。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空首布 三孔布

各位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国家中央银行的行徽是什么样子的吗?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中国人民银行行徽

是不是有布币的元素在里面呢?看来布币在我国货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刀币流通范围主要是在北方燕赵齐等国,他们主要是狩猎民族和渔猎民族使用。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燕国刀币

3圜钱起源于魏国,和魏国的李悝变法有关,魏国强大。

后来赵、东周,西周秦,齐,燕国等都铸造圜钱,货币有了统一的趋势,为秦始皇统一货币奠定了基础。据了解,铸有文字的圜钱以“安臧”为最早。“济阴”钱在先秦时期流通时间最久,变化最多。到了战国时期,圜钱出现了方孔和圆孔式样。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魏国圜钱(共、垣)

秦国当时使用的是也是圜钱,叫“半两”。这个我们后文介绍。

4、楚国使用的是铜贝。也叫蚁鼻钱,鬼脸钱。

因为楚国货币源于殷商时期的铜贝,保持贝的形状,正面凸起,背面凹入,端有穿孔,面铸文字,似像“咒”字,丑陋不堪似鬼脸,故称为“鬼脸钱”,又像蚂蚁,又称蚁鼻钱。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蚁鼻钱

但是,蚁鼻钱因价值低而不能进行大额支付,于是就出现了黄金铸币,主要有金版和金饼两种,又称“印子金”。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楚国金版

还有一种黄金铸币,在汉海昏侯墓被发现的,是金饼,马蹄金,麟趾金等。主要是用于皇帝赏赐侯王,数量不多,传世稀少,非常名贵。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麟趾金 马蹄金

先秦事情这些货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当时商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兴盛。

三、战国、秦时期的半两钱

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记载“……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巴县、青川县等发掘出战国船棺墓,以及后来陕西咸阳附近都出土了半两钱,说明在秦统一六国钱,半两钱都流通着,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的新币。那为什么又说秦始皇用半两钱统一全国货币呢?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秦国早期的圜钱(一珠重一两十四)

很显然,当时秦国使用的是半两钱,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军事手段,还动用了经济手段,即货币手段,秦国在灭六国中逐步取代六国的货币,最后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统一。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秦半两

秦统一六国后,不仅重视货币,而且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上图“半两”二字据说是由当朝宰相李斯用小篆写的,体现了我国书法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秦半两钱其特点是圆形方孔,“孔方兄”由此而来。其实,这个圆形方孔体现了中华文化政治文化。据说这意味着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哪里,哪里就是皇权威仪的地方。

但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指出,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把钱穿起来,好携带。哈哈,我认为还是这个准确。

秦半两统一了全国货币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由国家统一铸币,禁止私铸,并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货币法《金布律》、《关事律》,规定了铸造,储藏,流通,回收以及防伪反假的具体内容。这样就使得中国的货币形态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清末,并大大影响了周边国家,形成了东方货币文化体系,是中国货币发展进程的第一个历史里程碑。

四、汉五铢钱的确立和影响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我们为什么叫汉族,中国的文字为什么叫汉字,中国的语言为什么叫汉语,都和汉朝有直接的联系。

1、汉武帝的五铢钱

汉有西汉、东汉。汉高祖刘邦建立政权后,一直延续半两钱,但当时国家用于战争已经到了比较贫穷的地步了,甚至连铸钱都材料都找不足。秦灭后就臭名昭著,并且很重,难用,不适应汉朝经济发展的需要。汉高祖到景帝,经过五次大规模减重,把秦半两减重66%,仅为四铢重的半两钱,被称为四铢半两。汉武帝称帝后,先后进行过六次货币改革,终于把四铢半两确定为五铢,五铢钱就诞生了,从此五铢钱取代秦半两,称为当时流通的一种新的货币。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四铢半两

五铢钱是汉武帝在元鼎四年(前113年)统一铸造,只准上林三官铸钱,其他钱币禁止流通。

“上林三官”是三种官职,是设立于皇家园林上林苑的钟官、辨铜、均输。从名字上都可以看出,钟官掌管铸钱,辨铜辨别铜色,均输负责材料运输,相当于中央铸币厂,五铢币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上林三官五铢重3.5-4克,材质是铜,工艺先进,铸工精细,钱型整齐,标准统一,奠定了铸币标准,可以说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可以说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铸造权的统一,奠定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的基础,开启了我国古代货币的新纪元,即五铢钱时代。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汉五铢钱(上林三官)

2、王莽的货币改革

汉武帝之后,虽然也经过几次铸造,但形制上都和汉武帝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包括王莽进行的币制改革实际上仍然是五铢。王莽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

(1)第一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王莽进行第一次币制改革。当时流通货币为五铢钱,王莽又铸造了三种虚职货币,与五铢钱并行流通。

第一种叫“大泉五十”,(像个日本人的名字,其实当时日本就是个液体。)圆形方孔,每枚重十二铢,面值是五铢钱的二十倍。

第二种叫刀币“契刀五百”。长73毫米,重16.5克。上面写契刀,下面写五百。表示一枚值五百五铢钱。

第三种也是刀币上铸一刀,下铸平五千。一刀平五千用黄金搓成,所以又叫金错刀,平意思就是等于,就是一刀等5000五铢钱。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大泉五十 契刀五百 一刀平五千

大家都看到了,王莽改币制是用虚值的大钱去兑换等额的黄金,这不是赤裸裸的掠夺吗?还有好好的五铢钱不用,开历史倒车,铸造刀币本来就是历史倒退第一次失败成为定局。据《汉书》记载,王莽死后,宫中还保存六七十万斤黄金,可能就是这一次币制改革掠夺的。王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废除私有制,实行国有政策,他计划将黄金也全部归国家所有。但是这种不符合实际的设想注定他必定失败,第二年就废除了,开始了第二次币制改革。

(2)第二次币制改革

公元9年,王莽推行第二次币制改革。王莽篡位,因刘(劉)含有金,刀偏旁,含有不吉利凶煞之气,影响他的皇帝宝座,所以废除了金错刀和契刀两种刀币同时也废除了五铢钱在保留大泉五十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小泉直一钱,当做辅助货币流通,发行辅币这在我国历史上属于首次。这也算对上次币制改革的补充吧。

看起来,王莽还挺有想法的啊。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小泉直一

(3)第三次币制改革

王莽第三次改革更加复杂。前一阶段是为了防止私铸,由于老百姓,官员都不执行,犯罪分子增加很多,王莽为了推行“货泉二品”的流通,派谏大夫到各地铸钱,结果把中央铸币权返还给了郡国。又是开倒车。

后一阶段推行“宝货制”。指的是“宝货五品”它包括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指金、银、铜、贝、龟等币材;二十八品指泉货六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龟宝四品、银货二品及黄金。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会被这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这些东西搞得晕头转向。真是奇葩!果然,王莽自己都迷惑了,仅有的一点公信力也没了,可谓“NO DO NO DIE”。

(4)第四次币制改革

这一次他竟然废除“小泉直一”和“大泉五十”,用货布与货泉代替。布货仿先秦,是主币,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为辅币,重五铢,主币辅币之比为25:1。王莽本想稳定币制,结果让大泉五十直接损失原价值的49/50,仅余1/50。后果就是财富被疯狂掠夺,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货布、货泉、布泉

大好江山是禁不起折腾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谁折腾死谁。

当然,对王莽来说,他获得了“中国古代铸钱第一高手”的雅称。对后世来说,他的“金错刀”等钱币流传下来,因其造型独特,体型厚重,线条丰满,古朴凝重,成为文人雅士的歌咏。张衡曾说“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就古玩文物而言,值得收藏和珍藏。

但王莽的币制改革也并非一无是处。主辅币制度的出现乃至世界而言也是非常科学和先进的,只可惜那个时代不适合。

王莽毕竟是2000年前的人物,就当时而言,假设他在切合实际点,这也许就成功了,历史不能假设,更不能开倒车,走旧路,装旧酒,否则历史的车轮会把他碾压。

3、东汉时期的货币

东汉建立前就已经被更始帝恢复使用的五铢钱,被称为“更始五铢”,汉光武帝登基后铸钱为“建武五铢”。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东汉汉光武帝时期建武五铢

但是,在东汉还有一种铸币比较特殊,那就是汉灵帝在中平三年(186)铸造的“四处五铢”比较特殊。其特点就是钱的背面有四道斜纹,由孔四角直达外郭,“四出文”,“四处五铢”由此得名。

当时,黄巾军起义余波未平,东汉政权危机四伏,四出钱一出,舆论哗然,认为其是分崩离析之征兆,天下必将大乱。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四出五铢(背面)

货币竟然和国运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后来确实也乱了。归根结底不在于钱,而在于汉末确实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大汉政权也跳不出政权更迭的轮回。

但是四出五铢钱制作精良,文字严整,轮廓美而深俊,收到后世古币爱好者喜爱。

五、三国时期钱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大统一走向了大分裂,魏蜀吴这三国也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了货币方面的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一会联合,一会对抗,他们与曹魏之间打的难分难解,你来我往进行了几十年,结果老百姓受苦了。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使然。这三国在货币制度上都干了点啥呢?

曹魏就五铢一种,习称曹魏五铢;蜀汉最复杂,有直百五铢、直百、直一、定平一百等四种;东吴名称也是一种,但面值较大,也比较多,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四种。

曹魏为什么只发一次货币呢?原因是北方受到战争的损害最大,洛阳和长安都毁于战争,连制造钱币技术都丢失了,结果造出来的钱很低劣,大家都不用,所以以后就也不造了。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曹魏五铢

蜀汉的货币最为复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蜀汉对东吴运用了货币政策。刘备为了筹措经费,实行了通货膨胀政策,铸造大钱,以此老来套取东吴的战略物资。结果对东吴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场经济战争,东吴发行了大面额的货币。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直百五铢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直百、直一(蜀汉)

双方没有赢家,刘备迫不得已,结果膨胀之后,国力更加虚弱,东吴也是经济损失惨重,反倒是发行一次劣币的曹魏沾了光,先后灭吴,灭蜀,统一了中国,但这时候已经换了司马。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东吴)

六、南北朝、隋朝货币---还是五铢钱

南北朝铸造的五铢钱不标有虚值了,但冠有年号。

南朝梁武帝萧衍毁佛寺铜佛像2万尊,作为铸造五铢钱的原料,史称天监五铢;陈朝文帝铸币为天嘉五铢。

北朝北魏孝文帝铸造太和五铢,宣武帝铸造永平五铢,北齐高洋铸常平五铢。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太和五铢 永安五铢 常平五铢

隋朝隋文帝杨坚铸造五铢钱,没有加年号,称隋五铢。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隋五铢

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开始使用,到唐朝武德四年(621)改铸开元通宝为止,共流通739年。它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成功的一种货币,见证了西汉到隋唐之间的兴衰繁荣,朝代更替。

七、唐朝的货币——见证大唐帝国兴衰成败

1、开元通宝——新的里程碑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元武德,史称唐高祖。621年7月,唐高祖李渊下令废除五铢钱,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以纯铜铸造,轮廓规整,精致大方。继承了北魏钱币和隋五铢风格`大小、样式等。钱文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体作八分,清理逎健,独步古今,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贯穿了唐朝近300年历史,因此数量巨大,版别众多,技术相似,看上去几乎没有差别,很难区分到底什么时代铸造的,也给货币学术界造成一个不小的困扰。但是考古学家根据出土文物以及墓葬情况分析,大致将开元通宝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一般指的是唐高祖及唐太宗时期,其特点是铜质精良,形制规范,制作精美,背面很少有记号。数量少,风格简单,版别单纯。

中期指唐高宗及唐武宗时期,其特点是铸造用铜质量较好,制作工整,背面有半月形图案,像甲痕,所以又称“月痕开元”,还有星纹,星月纹。版式多,数量大。

晚期是指唐武宗之后铸造,这个时候国家经济混乱,社会腐败,铸币技术低劣,用铜不纯,制作粗陋,钱文模糊,版别庞杂。

由此可见,开元通宝见证了大唐的兴衰成败,反映了大唐各个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货币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反映。

开元通宝替代五铢钱,是我国古代币制的重大进步,它符合货币发展的规律,由物物交换,到称量货币,再到金属铸币,再到货币符号,这就为今后纸币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是我国货币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另外,由于大唐的繁荣,它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发挥了国际货币的职能,其影响超越了国界,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开元通宝的意义不止一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网上搜一搜,进行阅读。

2、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安史之乱时期的货币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引起了后世太多的思考,由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由开放自信到封闭保守懦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到北宋的灭亡。

安就是安禄山,史就史思明,这两个人原来都是胡人,他们是突厥人和栗特人的混血。少年时期在营州成长。当时,唐朝开疆扩土,重用了一部分胡人,驻守边疆地区,手握重兵。他们有野心,但没有信心发动叛乱,但历史往往给这样的机会。唐玄宗晚期,重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导致政治腐败,武备松弛,再加上他们之间的龌龊,矛盾重重,安禄山,史思明趁机发动叛乱。唐承平日久,民不知战,叛军几乎不受阻挡,如入无人之境,极速前进,攻占洛阳,安禄山称帝,号称大燕,改元圣武,然后就直逼潼关,威胁长安,朝野震动,唐朝大将与杨国忠矛盾极大,逼迫高仙芝仓促应战,结果惨败,高仙芝被杀,哥舒翰投降叛军,长安失守,唐玄宗仓皇逃跑,高力士马嵬坡勒死杨贵妃,郭子仪拥护太子李亨即位,称唐肃宗,领导评叛大业。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其父,称帝。郭子仪利用回纥收复洛阳、长安,史思明投降。由于唐朝和史思明相互猜忌,史思明第二次叛乱,杀死安庆绪,称帝改国号为燕,再度攻陷洛阳,叛乱进一步扩大。史思明为了筹措军费,销毁铜佛铜像,铸造了“得壹元宝”和“顺天通宝”。公元761年,史思明被其养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内乱,郭子仪再次利用回纥兵收回洛阳,史朝义被叛军将领李怀仙诱杀,李怀仙投降,七年零三个月的叛乱被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钱”的前世今生(上篇)

史思明铸造的得壹元宝和顺天通宝

史思明铸造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动叛乱,得壹既不是年号,又不是国号,被用来铸钱,必定另有深意。难道是源于老子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壹为天下正。”意思是正统,真命天子,让史思明尴尬的真的是只当一年皇帝。可能史思明早就觉得这个不好听,于是就把得壹元宝改为顺天通宝,意思是瞬赢天下,顺应天命。史思明死法与安禄山一样都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唐王朝经过此乱,江河日下,最终被北周替代。

何其悲也!我们不仅会感叹,人一旦被利益蒙蔽双眼,什么亲情,江山,人性都被自己的私欲所操控,即便是自己的爹妈,也会手足相残!例子太多了,古代皇帝登基历史基本上都是一部杀爹杀娘杀兄杀弟杀儿杀孙杀夫史,你来我往都是为了权力和权利。这是悲哀!也是悲哀!

安史之乱影响极大,其消极作用深远,不仅对唐,为宋灭亡埋下了伏笔,宋本身就是军阀割据政权通过政变登上历史舞台,为了维护其统治重文轻武,而北方国防线因儿皇帝拱手送出幽云十六州再也没有被恢复,致使北宋直接面对辽金夏,宋不得已只能通过钱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