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婆媳同住要崩溃?想清楚4个问题,婆媳矛盾和育儿矛盾都不是事儿

最近这段时间全家老小都窝在家里,往好里说是其乐融融共享天伦,往不好里说就是好的坏的都得忍着。闺蜜家就是不好的那一种。

自从生了孩子,闺蜜的公公婆婆就过来照顾孩子。闺蜜上班的时候时间还很好打发,早起出门到晚上回家,陪陪孩子洗漱洗漱就睡觉了。

但现在一直在家办公,闺蜜跟婆婆一天24小时候待在一个屋檐下,用她的话说,俩人估计都快疯了。

闺蜜的婆婆有轻微洁癖,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干净到什么程度呢?孩子画画,颜料滴在手上还没干,就已经被婆婆擦干净了。

就这个小问题闺蜜跟婆婆的意见不一致,闺蜜认为这样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应该让孩子专心画画,手脏不脏的无所谓。婆婆觉得趁早擦好,颜料在皮肤上对身体有害,时间久了还不容易洗干净。

闺蜜说她家的气氛简直到了冰点。她不做饭婆婆嫌她懒,她干活又嫌她邋遢。婆婆溺爱孩子她也看不顺眼,俩人就这样互相嫌弃。她就待在自己屋不出来,天天盼着赶紧复工,再这样下去快抑郁了。

婆媳同住要崩溃?想清楚4个问题,婆媳矛盾和育儿矛盾都不是事儿

婆媳矛盾,再加上隔代育儿的冲突,让闺蜜的假期显得格外漫长。像闺蜜家这种情况很常见,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帮忙带孩子,组成了三代同堂的家。三代同堂的家庭里,老人大多负责白天照顾孩子,做家务做饭。年轻人早出晚归,周末陪孩子玩。

如果婆婆媳妇儿和睦相处,家里就充满着其乐融融的温馨。如果不能,即使没有剑拔弩张的大吵大闹,只是明里暗里的怄气,互相嫌弃,空气中也会洋溢着尴尬的气氛。这种表面的平静,只是把情绪压在心里,两个人都是委曲求全,过得不舒心,就像闺蜜跟婆婆一样互相忍耐。

婆媳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习惯育儿方式大不同,怎样才能保持家庭和睦,让大家都舒心一些呢?

01 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已婚妇女凑在一起,吐槽婆婆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当然婆婆们凑一起吐槽媳妇也是一样的永恒。男同志也别慌,这种互相吐槽也有好处,在家里媳妇儿婆婆都对对方不满意,但到外边一听别人的吐槽,发现自己家的还算好的,人要知足,要知道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婆媳同住要崩溃?想清楚4个问题,婆媳矛盾和育儿矛盾都不是事儿

当婆媳同住,俩人都觉得不习惯不幸福的时候,可以先问问自己,我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对媳妇来说,如果不用婆婆带孩子,你能不能找到比婆婆更可靠的人?如果不能,你愿不愿意放弃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如果都不能,那现在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对婆婆也一样,如果请保姆带孙子,你会不会担心保姆会虐待他?不请保姆,让儿媳妇在家照顾孩子,家庭的重担压在自己儿子身上,你能不能做到袖手旁观?

如果谁都没有更好的办法,那现在的三世同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怨气呢?不管是婆婆还是媳妇儿,都觉得这样的“三世同堂”是自己做了牺牲,婆婆放弃了悠闲的晚年生活,媳妇儿放弃了自由的空间。所以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出现,每个人心里都涌现出“我为了你……,你居然还不知足”的想法。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自然就满怀怨气了。

婆媳同住要崩溃?想清楚4个问题,婆媳矛盾和育儿矛盾都不是事儿

02 观念改变:你所谓的牺牲不是为别人,而只为自己

其实在想过第1个问题之后,“为谁牺牲”就已经得到了答案。想想第一个问题的顾虑就应该明白了,每个人都没有为对方牺牲,你做的选择是对你自己最有利的。

拿媳妇儿来说,婆婆带孩子让你免于辞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继续做一个体面的社会人,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也不用担心孩子被无良保姆虐待,工作和生活不会因为孩子的到来搞得一团糟,这都是对你有利的方面。

你所牺牲的小细节,比如生活习惯不同,丢掉的自由空间,都是你在大的得利上附带的小麻烦。你所谓的“牺牲”并不是为了婆婆,而是为了让你自己过得更好。

对婆婆来说,虽然很辛苦,但可以帮孩子减轻负担,每天陪在孩子和孙子身边,共享天伦,这也是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而你放弃的休闲生活,熟悉的家乡和朋友,也不是为了媳妇,而是为了自己的儿孙,为了让自己更心安。

婆媳同住要崩溃?想清楚4个问题,婆媳矛盾和育儿矛盾都不是事儿

想清楚这一层,对生活的怨气就会少很多。因为同样一件事情,被迫不情愿的做,和心甘情愿想去做,心情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03 婆媳矛盾:换位思考,能解决一半问题

其实很多的婆媳问题,只不过是每个人经历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就能解决一半的问题。

我曾经很不喜欢婆婆留剩饭剩菜,虽然剩菜是她们自己吃,从来没有强迫过我,但我还是经常说她,剩饭剩菜该扔就扔,有时候吃了还不如倒掉。

但最近疫情封闭,我自己在家做饭,面对剩饭剩菜,我也陷入了两难。快递不能送货上门,米面菜都是我拎着小车去门口取回来的,饭菜还是我辛辛苦苦做的,扔了实在不舍得,毕竟付出了这么多心血。

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更体会婆婆的纠结。她不舍得浪费,因为她经历过物资匮乏吃不饱肚子的时代,她也不舍得扔掉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那是自己的心血。如果我能更早体会到这些,我就不会总跟婆婆说剩饭剩菜的问题了。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一样,“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如果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就不会有这么多矛盾了,不只是婆媳矛盾,工作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也能解决一大半。

04 育儿矛盾:未雨绸缪,抓大放小

闺蜜经常说,别的事我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关系到孩子就不行。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隔代育儿的矛盾也就显得格外突出。应对隔代育儿的矛盾,未雨绸缪,抓大放小,能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 未雨绸缪,让可能的冲突化于无形

让婆婆帮忙带孩子不会是突然的决定,必定是权衡了家庭实际情况后做出的选择。既然是蓄谋已久,那就可以多做些准备工作,未雨绸缪,避免可能的冲突。

育儿矛盾集中的点,早期无非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奶粉还是母乳,尿不湿还是尿布,睡小床还是睡大床,辅食加什么等等。这些孩子喂养方面的问题,媳妇儿和婆婆可以提前探讨,事先达成一致,将可能的冲突化于无形。

想让婆婆按照你的方法带孩子,那就要提前“洗脑”,让婆婆接受你的观点,而不是等事到临头,婆婆做出不符合你想法的事情来,再横加指责加疯狂吐槽。

比如,用不用纸尿裤?大部分老人喜欢用尿布,毕竟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她们也没用过。想让婆婆接受纸尿裤,可以让婆婆看看别人家孩子用尿布红屁股的图片,让婆婆看看儿科医生育儿大V对纸尿裤的推崇。

婆媳同住要崩溃?想清楚4个问题,婆媳矛盾和育儿矛盾都不是事儿

通过别人的故事给家人“洗脑”,不容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更容易接受。

再比如,有的地方有给新生儿挤乳头的风俗。那就可以在生孩子之前把这些陋习普及给家人,再找一些因为挤乳头导致感染的新闻,用视觉的冲击改变家人的旧观念。提前防范,能避免很多冲突的出现。

  • 抓大放小,把握大方向,教育就不会偏

解决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才只是隔代育儿矛盾的小部分,真正的矛盾集中点是孩子的教育。小到生活习惯,大到品质教养,奶奶的教育方式跟妈妈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

举个小例子,孩子摔倒了,奶奶会抱起孩子,啪啪打地板,都怪地不平让宝宝摔倒了。妈妈会站在孩子身后,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奶奶的行为被很多育儿专家指责,也被妈妈诟病,说这样会让孩子推卸责任,不应该打地板。但换一个角度看,奶奶的行为最大程度上认可了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很快从疼痛中转移出来,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

有的妈吐槽孩子跟婆婆学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什么吃饭吧唧嘴,乱扔垃圾,一副生无可恋无药可救的样子。的确,孩子会跟着周围的人学,但孩子的周围不只有奶奶一个人,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妈妈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式。

每个人教育孩子都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揪住每一个小细节,任何两个人都无法和睦相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抓大放小,抓最主要的方面,比如涉及到行为品质道德层面的。至于习惯的培养,带孩子的方式手法,谁带孩子谁就有发言权。孩子的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不会被他身边任何一个人影响,他会按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的方式去做,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正是妈妈本尊。

妈妈和奶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要互相拆台,要树立每个人的权威。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的教育方法不对,如果真的有问题可以私底下沟通。

婆媳同住要崩溃?想清楚4个问题,婆媳矛盾和育儿矛盾都不是事儿

读到这里你应该发现了,我并没有提到媳妇儿和婆婆的纽带——家里的男人。很多人都说婆媳之间有问题,要让老公去沟通。这句话是对的,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老公去沟通,因为大部分问题,在做了前面4项工作之后就已经解决了。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什么样的问题才需要老公去解决呢?比如“抓大放小“里的大问题。要知道你让老公去PK的是他的亲妈,如果每天揪着吃饭吧唧嘴地扫的不干净这种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再多的爱也会逐渐磨灭,更何况这些问题在老公看来也不一定是问题。

所以让老公去沟通的问题,必定是老公也觉得是问题的问题。说得俗气一点,对男人来说,媳妇儿和亲妈打擂台,他会在中间摇摆,媳妇儿对还是妈对?但如果换成他亲儿子宝贝闺女跟他亲妈打擂台,不但他自己,估计连他亲妈也得缴械投降。

在家里没有谁对谁错,也没必要争个对错,毕竟每个人的目标是一样的,让家越来越好,让孩子越来越好。在这个共同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求同存异就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法宝。与其每天都困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不如用这些精力和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