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養女兒最大的失敗,就是把她養成薛寶釵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是《紅樓夢》中並列金陵十二釵之首的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判詞。

提到薛、林二人,總會有人將她們進行比較。一個清冷孤傲,一個大方懂事。總體來說,好像喜歡薛寶釵的人更多一些。


養女兒最大的失敗,就是把她養成薛寶釵 |《紅樓夢》裡的育兒觀

《紅樓夢》劇照

因為薛寶釵,從小好像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是很多人心中完美的女兒形象與心儀的結婚對象。甚至前段時間,閨蜜和我說:“要是我能把女兒教成薛寶釵就好了。”

和閨蜜一樣,很多人將薛寶釵當做是女孩的經典形象。但在我看來,養女兒最大的失敗,就是把她養成薛寶釵。

她雖懂事,卻少了一份天真。她雖年幼,卻多了一絲隱忍。

要揹負多少不能承受的重量,才會塑造出這般童年?


01 懂事,不過是被迫提前成長


與其說寶釵懂事,不如說她是被迫長大。

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當日有她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由此可見,薛父在世時,是極其寵這個小女兒的。

但好景不長,薛父不久之後便去世。薛父之後,寶釵開始反觀自己,文中說:“自父親死後,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她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

就是這個時候,薛寶釵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被迫思考生活。薛父死後,不學無術的薛藩無法撐起偌大的薛家,寶釵不得不承擔起原本不屬於她的責任。

薛家進京,主要是為了薛寶釵選秀進宮,畢竟家業,還需要一個人撐著。兒子不行,自然就落在了女兒身上。

入宮,離權力中心會近一些。賈元春之於賈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當然前提是犧牲入宮之人畢生的自由。

所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句話還是雄心?還是悲劇起始?

寶釵進賈府之後,很多事料理的妥妥貼貼,沒人不誇寶丫頭。可是她進賈府時,不過才十三歲。


養女兒最大的失敗,就是把她養成薛寶釵 |《紅樓夢》裡的育兒觀

《紅樓夢》劇照

最近王子文主演的劇《第二次也很美》中,男主許朗的女兒果果,就是一個極端懂事的孩子。

有一次,果果犯了錯誤,許朗很生氣。這時候果果忍著哭對許朗說:“爸爸別生氣了好不好,果果自己去罰站。”

果果忍者哭承認錯誤的樣子,隔著屏幕都看得滿滿的心疼,這哪像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

在許朗的教育下,果果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哪怕是好朋友。不能在許朗面前提起媽媽,哪怕她真的很想知道媽媽的故事。

果果很懂事,但相比同齡的豆豆,少了更多的天真,多了更多的擔憂。

很多時候,父母都希望有一個懂事的孩子,但懂事的背後,往往滿是心酸。寶釵是,生活中那些懂事的孩子亦是。

那些懂事的孩子,只是習慣了懂事的稱讚,習慣了別人錯把他們當大人的眼神。以至於他們自己,和身邊的大人們都忽略了,其實她還只是個孩子而已。

甚至懂事久了,都忘記了什麼樣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02 沉穩與天真的矛盾,是被壓抑的天性


看紅樓夢時,只覺得寶釵是個極其矛盾的人。

書中有一個場景印象深刻:

因被王夫人斥罵勾引寶玉,丫鬟金釧投井而亡。寶釵聽說後,忙向王夫人處道安慰。

王夫人說:“原是前兒她把我一件東西弄壞了,我攆了她下去。誰承想她氣性竟如此大,投井死了。”

寶釵聽後,是這樣說的:“據我看來,她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是失了腳掉下去的,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也就盡主僕之情了。”

看完這段時,只覺得寶釵冷漠。但沒想到後面王夫人因金釧沒有衣服裝裹發愁時,寶釵竟絲毫不避諱不吉利,主動和王夫人說自己有兩件新衣服可以給金釧當壽衣。

這就是寶釵。說她冷漠,她還有著最純真的善良;說她善良,但很多時候又很無情。


養女兒最大的失敗,就是把她養成薛寶釵 |《紅樓夢》裡的育兒觀

《紅樓夢》劇照

她撲蝶的時候,盡是小女兒的天真;可轉眼不小心聽到丫鬟的體己話被發現時,卻又本能地嫁禍給黛玉。

她對誰都好,哪怕是人人嫌棄的趙姨娘也一樣對待。她又沒有真正的朋友,因為她對誰都好,看不出哪一個人多用了一分真心。

在寶釵身上,看不到情緒的流動,看不到小女孩的單純,只看到圓滑。

過早的成熟,過分的沉穩,壓制住了天真的靈魂。

但其實每個孩子開始,都有自己的天性。小性子也好,小脾氣也罷。因為有這些天然的東西,所以叫孩子。

聽在兒科醫院工作的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們曾接診過一個小女孩,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叫“哭泣恐懼症”。顧名思義,就是這位小女孩不會哭。

在醫生的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小女孩不是不會哭,而是不敢哭。小女孩小時候是個愛哭鬼,看到流浪的老人會哭,看到受傷的小動物會哭,看到動畫片裡喜歡的人物死掉會哭。

但是小女孩媽媽覺得她一直哭很煩,並且在外面哭顯得家長很沒面子,且形象不好。所以每當小女孩要哭的時候,就使勁呵斥,不許她哭。

慢慢地,孩子變得不會哭了。

其實不是不會哭,只是天性被更強大的力量壓制掉,變得不敢哭了。

這個小女孩或許只是一個特例,但也說明了,在現實世界裡,有很多個父母,因為種種原因,抑制住了孩子的天性。

在最天真的年紀,卻譜寫著滄桑。在人生有無限可能的時間,被塑造成了單一的可能。

孩子那些被壓抑的天性,最終都長成了畸形的花。


03 我希望我的姑娘,永遠是一個天真的小女孩


很多人不喜歡林黛玉,覺得她過分矯情,一會哭一會笑。一會不理寶玉一會和史湘雲鬧彆扭。但這樣的場景,不才像極了小孩子嗎?

有小性子,敢真性情,這才是一個小女孩最寶貴的東西。我不希望我的小姑娘,裝成大人的模樣,我想她在屬於她的童年裡,也有屬於她的純真。

身為家長,我希望我的姑娘,永遠是天真模樣。

養女兒最大的失敗,就是把她養成薛寶釵 |《紅樓夢》裡的育兒觀

《紅樓夢》劇照

1.知世故而不世故

很多人說林黛玉不夠宜室宜家,因為她不懂生活的苦,扛不起。不如薛寶釵,將屋內屋外親戚下人的關係打點的很好。

其實不是,林黛玉曾對寶玉說過:“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所以可見,林黛玉並非真的不懂世俗之事。還有一次,丫頭佳蕙給林黛玉送茶葉,黛玉為了感謝她跑一趟的不易,就把賈母剛給她的零用錢順手抓了兩把給她。

黛玉不是不懂世故,只是不屑世故。不然,怎麼能讓賈寶玉如此喜歡?

我們家長渴望自己的女兒能像薛寶釵一樣,為眾人喜愛,有不錯的能力,輾轉於各種關係卻不落把柄。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世界能有多複雜?幼小卻老成的孩子,也不是我們想要的啊。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2.歷圓滑而彌天真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為了更好的境遇,輾轉圓滑,最終丟失了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樣。

有一次女兒回家後,說她最好的朋友是小米。我們問她:“你之前不是和萌萌最好嗎?”女兒的回答卻讓我們陷入深思:“可是小米有最新款的芭比娃娃和樂高,萌萌沒有。”

我和老公對她說:“不能因為萌萌沒有新款玩具就不和她玩呀,你們之前是那麼的好的朋友呢。也不能因為小米有最新款芭比就和她最好,最好的友情是不能用這些東西衡量的。”

但女兒卻眨著眼睛說:“你和爸爸前幾天不是還說王叔叔最近事有點多,要少來往嗎?”

我們為孩子的學習與領悟能力而吃驚,更為自己而羞愧。人生起起伏伏,哪有什麼最好的境遇,在環境變換中守著自己的初心,才是最難得的事。

歷圓滑而彌天真,是最可貴的天真。


3.處身現實而不現實

奇葩說中有這樣一個辯題“父母該不該告訴小朋友,童話都是假的呢?”傅首爾說:“你若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就是快進了他的成長。”

看完時,只覺得傅首爾說得太好了。身為家長,總是提防現實世界的殘酷,以為告訴孩子所有真相就是保護。但是,戳破現實的泡泡,孩子的成長也未必一定快樂啊。

我們告訴孩子,考試不及格不要緊,你看路邊的花都會為你加油。當孩子長大之後,遇到挫折,看到路邊盛放的花時,心裡會不會好受一點呢?

人生漫漫數十年,何必在人生起點就教孩子看破紅塵。

處身現實而不現實,是最難得的天真。

每個小女孩,再經歷了世事沉浮之後都會從林黛玉成長為薛寶釵。

可是那個時候的小女孩,已經不再是我們的小女孩。

別再苛求她長成那個人見人愛的姑娘,在物慾橫流之中,獨守一份天真;在繁雜的世故中,保存著不世故的赤子之心。

這才是一個女孩,最可愛的模樣。

作者簡介:羅小白,寫走心的文字,做走心的人,希望與你不期而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