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人是怎麼教書法的,我沒見過,而且是第一次聽說?

孔小惠


古人教孩子學書法,有這完整的極其規範的流程。

我們舉元代私塾的流程為例,看一看古人怎麼給孩子學習書法。

1、小學開始練寫字,一週上四天課,有一天必須描紅智永千文楷字。

但對於剛開始練字的小朋友,則是於昂所展千文大字為格,描字一遍,以後再用智永如錢真字描紅。

2、每字本一紙,描完十紙。如此描紅千文足後,歇讀書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寫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以全日之力如此寫一二月乃止。

必如此寫,方能他日寫多,運筆如飛,永不走樣。

意義:之所以用千文,用智永楷字,皆有深意,此不暇論,待他年有餘力,自為充廣可也。蓋儒者別項工夫多,故習字止如此用筆之法。

3、基本口訣:

雙鉤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後。此口訣也。

4、考字:

主要看《說文》、《字林》、《六書略》、《切韻指掌圖》、《正始音》、《韻會》等書,以求音義偏傍點畫六書之正。每考三五字或十數字,擇切用之字先考。

5、抄書:

偏傍須依《說文》翻楷之體,骨肉間架氣象用智永,非寫詩帖,不得全用智永也。

如此,就完成了小朋友們的前期書法學習了!



從小愛歷史


大多數人

95%以上的人

連學習書法最基本的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願下苦功夫去過。

是什麼關呢?

就是基本筆畫這一關。

我們不說過多的筆畫,我們只說那幾個最基本的筆畫,如:

1、點

2、橫(只說長橫)

3、豎(只說垂露豎)

4、撇(只說豎撇)

5、捺(只說斜捺)

6、鉤(只說橫鉤)

這六個最基本筆畫衍生出的那些複雜的筆畫我們先忽略。

你寫吧!

標準範本在哪兒???

你臨的在哪兒???

把標準範本和你臨的拼圖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覺得自己臨的不像,看看基本筆畫。

就全明白了!

如果這一關過了

你就上車了

創造,

是個人都會。

一百個人寫字,

一百個模樣兒,

一百個體兒!

誰跟誰也不一樣!

不用創,

天生你就和別人不一樣!

這很容易,

你不學任何東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麼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書法家的字,

你照著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簽名模仿一下,

能寫的像嗎?

所以,

檢驗一個書法家,

一個書法愛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著自己性子瞎寫瞎創的東西,

你讓他模仿,

模仿什麼都可以,

讓他自己挑。

比如他學顏真卿的多寶塔,

可以,

你讓他隨便挑一個字,

讓他臨。

目標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後,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圖。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通過臨帖,模仿才能學到古人那些美的東西


老跨鬥


古人是怎麼教書法的,您可以參照民國所出版的習字入門來理解其脈絡即可非常清晰。古人書法入門的內容為總論與結論,另加學習楷書、行書、草書三字體。

如下圖:

一、總論學習;

1、書法學習的姿勢注意;

2、所臨摹碑帖之選擇;

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選擇;

4、書法每日學習時間長短以及在什麼時間段學習效果為佳;

5、書法學習之精神要求,需寧心靜氣意在筆先;

6、明確書法學習的順序,先筆畫再偏旁再結字後章法,字體則先楷後行再草;

7、書法學習的正確姿勢與執筆;

8、筆及指腕肘的運用;

二、楷書學習;

1、永字八法;

2、偏旁部首配合方法;

3、筆畫筆順法;

4、結字規律學習舉例;

三、行書學習;

學習戴熙帖子;

四、草書學習;

學習趙子昂千字文;

五、結論;

針對書法學習中的‘十弊’‘八反’‘八偏’‘練氣’等進行總結。

因此,古人對書法學習是按照循序漸進並多加練習方可入門,正所謂‘書無百日功’當學其規律與方法堅持不懈去練習才是正道。


書法有云


楷書學習;

1、永字八法;

2、偏旁部首配合方法;

3、筆畫筆順法;

4、結字規律學習舉例;

三、行書學習;

學習戴熙帖子;

四、草書學習;

學習趙子昂千字文;

五、結論;

針對書法學習中的‘十弊’‘八反’‘八偏’‘練氣’等進行總結。

因此,古人對書法學習是按照循序漸進並多加練習方可入門,正所謂‘書無百日功’當學其規律與方法堅持不懈去練習才是正道。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關於古人教授書法,可舉三例供參考:一是衛夫人《筆陣圖》;二是張旭與顏真卿;三是蘇軾與黃庭堅(亦師亦友)。

衛夫人《筆陣圖》在用筆方面講道:“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七種筆畫書寫方面又喻之:“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如陸斷犀象、 “折”如百鈞弩發、 “豎”如萬歲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在結體方面說:“取萬類之象”。綜合起來說明的就是:“書道的精微奧妙,是難以明言的”。所以在這裡強調的是“道法自然”,真正的書法不論是在筆畫、結構、單字、字組還是章法方面都有要合乎“道”。

張旭在教顏真卿書法時,也是每天帶他遊山玩水,終於有一天顏真卿忍不住道出了心中的苦悶:“字沒寫多少,風景看得倒不少”。張旭就說了:“吾觀公主與擔夫爭道而得其筆意,觀公孫大娘舞劍而得其神”。由上可知,優秀書法家要有敏銳的人“藝術通感”來“創造想象”,除了廣泛吸取各體、各派、各家書法的形象細節之外,還應善於從書法以外的各種事物中吸取因素,將其融入書法形象的創作。而不是簡單的“描摹、勾勒、克隆”。

蘇軾著重強調:“執筆無定法,要使寬而虛”。而向他請教學習書法文章的黃庭堅“觀艄公搖撥擼棹蕩槳”而悟得其筆法真諦,形成了被蘇軾戲稱的“枯梢掛蛇”的線條,而蘇軾反被黃戲稱其字形為“石壓蛤蟆”。綜合比較,他倆在書法學習上亦師亦友,而書法風格方面卻大相徑庭。

綜上所述,古人教書法、學書法,不是一味的依葫蘆畫瓢,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自然事物的理解轉嫁到書法方面,這就是衛夫人所謂的:“言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