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可供欣賞的小葉黃楊盆景,該如何更好的栽培呢?

蘇廣龍


小葉黃楊,細分下還有很多小葉品種。通常指的是兩個品種,雀舌黃楊和珍珠黃楊,。珍珠黃楊是高海拔的品種,很多新手都遇到珍珠黃楊“下山死”的情況。雀舌黃楊比較適合新手養護。雀舌黃楊主幹有褶皺的皮,枝葉細密,根系發達,可以通過扦插育苗,所以雀舌黃楊是極好的一個盆景樹種。(以下全部是雀舌黃楊的栽種管理方法)

  • 雀舌黃楊主要的產地在廣東以福建交接的位置,(雲貴川多產珍珠黃楊)福建這邊尤其以龍巖汀州的雀舌黃楊更為出名。雀舌黃楊的生長一般在靠近大河大江邊。較喜溼潤,對栽種的海拔較為隨意。根系比其它黃楊更為發達,因此常見的盆景多以霸氣的根盤,或者是提根形式出現。

雀舌黃楊如何栽種?有哪些注意的細節?

  • 第一,關鍵的土壤:

我在養護雀舌黃楊的時候,土壤分為兩種方式養護。放養階段的使用土是混合土,將(沙質田園土,混合1/3的腐殖土)加1/5的珍珠岩或者是大顆粒的粗砂。這樣的混合土比較適合雀舌黃楊根系的生長環境。栽種時以套盆,或者是地栽育樁。(嫩枝萌發強,主枝長大長粗很慢)放養是加速生長的捷徑。

在後期上盆的時候,我的土壤會曬微的改動。微型盆景我直接使用“赤玉土”。中小盆景,在花盆底部預埋進部分的(腐熟稻殼和羊糞球的混合物)。同樣的以套盆方式栽種,或者是養護在沙床上。

  • 第二,適合生長的環境:

雀舌黃楊栽種的位置需要滿足(早晨有光,中午弱光,下午全光),也就是早晨下午需要直射光,中午最好能避開光照。特別是夏季的強光一定要遮蔭。日照時間每天至少5到7小時。

養護的位置空氣溼度,溼度達到65%以上最好。有良好的通風,保證潔淨空氣的流通。春季多雨,通風不好的情況下,嫩芽長期遇水會發生腐爛。適合雀舌黃楊的最佳溫度在15到35攝氏度,溫度穩定,可以加快生長速度。

  • 第三,多樣的保溼,補水。

雀舌黃楊的根系相當發達,根系伸展較快,根系的向水性相當的突出。在給雀舌黃楊澆水的時候做到花土“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澆水時花灑多角度轉動,水慢慢流過花盆完全泡溼花土,直到水流出花盆外部,視為一次澆透水。

家庭養護雀舌黃楊,溼度的問題多半不能達到要求。可以將花盆放到沙床上,或者廢舊的地毯上,保持沙子地毯長期溼潤,利用水的蒸發,達到加溼的目的。在高溫乾燥的時候,多使用噴霧為環境降溫增溼。

  • 第四,適量施肥:

雀舌黃楊的養分補充,使用固態有機肥和有機肥水相結合,薄肥勤施的方式補充。固態施肥主要使用“漚熟的羊糞球”鋪面進行“氮磷鉀”的補充。每個月一次。在生長旺盛期的時候,加入有機肥水的補充,使用“草木灰和淘米水”兌水稀釋,增加養分的補充。

  • 第五,摘葉,修根修剪:

  • 雀舌黃楊的主幹生長慢,但是嫩芽的萌發力很強。造型方面都是將主幹延伸位置修剪成雲樣的團壯。嫩枝生長較快,要適當梳理枝片的通透,經常將徒長的嫩芽做摘心的處理。保護盆景的形狀,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於主幹的增粗。
  • 根系發達往往在盆內形成彎折迴旋的根系。根系糾結成團,影響澆水以及施肥的吸收。栽種好的雀舌黃楊通常兩年要換盆一次,修剪環盆根系,過長根,回頭根,梳理各系間有相應的間隔。

以上就是雀舌黃楊的養護方法,希望我的方法能幫助上花友。交流養花經驗,請留言評論區,謝謝大家。


喧城靜屋園藝館


天生歪材必有用,有花堪栽直須栽。盆友們好!我是愛玩盆栽的林中斧,請關注我:亂侃盆景那些事。

關於小葉黃楊盆景的栽培,在之前的問答裡我已不止一次講過。但是經過時間的沉澱以及不斷管理中的參悟,有必要根據題主的提問再一次的總結和完善。

先從“栽”說起:我們這裡在農曆二月底之前,是小葉黃楊移栽或上盆的最佳時期。原因不僅是黃楊經過一個冬天的營養積蓄、而急於噴薄爆發;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平均二十度以下的氣溫,特別適合自然狀態下的栽培管理。此時無論你是多小的小白,無論你怎麼折騰,簡直就是百種百發、萬無一失。

小葉黃楊盆景的施肥,我已有專門的回答,不再贅述。唯一需要強調的是:薄肥勤施、寧少勿多!關於澆水:見幹見溼、有幹有溼。具體“幹”不是沒有一點水分的幹,而是相對的“幹”;同理“溼”也不是一直需要盆底流水的溼,也是相對的溼。乾溼的關係不能用數字一樣精確表達,只能憑經驗。其實只要用心觀察,也不是很難理解。

接著說“培”:移栽與施肥澆水的過程明白之後,就是修剪和整形。說到這裡,頓時林中斧有點鬱悶,去年由於培養不當,又掛掉了幾棵。掛掉的原因有四:

1、剪的太早。我現在以為小葉黃楊盆景在新芽長到五至十釐米時再修剪比較恰當。此時新芽已有六至八個葉片,整體樹勢以及氣溫基本屬於穩定階段。當時因為憋了一個冬天,手癢難耐;並且生怕一時沒空、到時剪不及。而且剪得太苦,偏又遭遇寒流,結果死的很慘。

2、連剪帶整。本來剪時就已受了重創,接著又拿姿拉彎雪上加霜。現在體會,剪枝與拿彎分步進行,不要那麼心急,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

3、剪的太晚。因為放在樓頂,立秋之前上面還比較熱。後來立秋之後十多天才開始剪枝,最後由於黃楊葉片不夠成熟、導致抗寒能力不足,就凍壞了。

4、樹勢不旺。有時猛一看小葉黃楊盆景鬱鬱蔥蔥的、好像還行,但是仔細觀察,就發現枝條細、葉片薄、顏色淺,勁不足。此時小葉黃楊盆景已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這時不識時勢、盲目妄動,非玩砸不可。

關於小葉黃楊盆景如何栽培的問題,我還有個“力挽狂瀾”屢試不爽的笨方法:如果發現盆中的黃楊有不良的徵兆,手頭又沒有有效的良方,這時趕快脫盆、下地放養。省手省事,基本都能化險為夷。

栽培栽培,先栽活、再培養。栽需要技術,培需要耐心。


林中斧亂侃


小葉黃楊姿態美麗,枝莖古雅蒼勁,葉片四季蔥翠晶瑩如玉,實在是一種理想的盆景材料,要是經過蟠扎後,更顯得美不勝收了,那麼小葉黃楊又該如何栽培和養護呢?


一,什麼時候栽培小葉黃楊?該如何栽培?

栽培小葉黃楊可以移栽小苗,也可移栽一些大些的樁材,栽培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明節之前,此時小葉黃楊已經蓄積了很多能量,加上氣溫比較溫和,萌發能力也比較強,此時移栽效果是最好的。

移栽時可以多帶原土,並且維持土球完整,如果土球的直徑是根莖的三四倍,這樣帶土球的可以直接栽培,會非常容易養活的。

要是裸根的樁材,養護的難度就會非常大,這時不但要剪掉過多的枝條,而且還要注意對根系消毒,沾取生根粉使用消毒河沙高培,遮蔽強光每天注意噴水,發芽後可能是假活,還要注意遮光噴水,發出枝條半木質化才是真正的成活。沙培成活後,秋季可以考慮上盆。


二,小葉黃楊該如何養護呢?

小葉黃楊要想美麗多姿,要學會管理和養護,小葉黃楊要想生長茁壯,首先應該營造適合的土壤,它喜歡疏鬆透氣的微酸性沙質土壤,上盆時可以使用園土、河沙、腐葉等進行配製,土壤使用二年後,注意換土。

再者小葉黃楊要想生長良好,應該能充分見光,通風透氣,春天以後儘量室外養護,禁止悶養,否則會失去狀態。

再者要合理水肥,小葉黃楊澆水不宜過多,以維持植料的微溼疏鬆為最佳,冬季可以稍乾燥一些。小葉黃楊施肥,盆景可以薄肥多施,生長期每半月使用一些腐熟的餅肥水,配合使用以氮肥為主的肥料,秋季注意基肥使用,可以使用一些腐熟有機肥混合一些複合肥。平常如能防治害蟲,噴水洗塵,噴灑一些葉面肥,會使小葉黃楊姿態更美。

當然,最重要的環節是造型和修剪,它的枝莖硬翠,蟠扎應該輕柔,並配合修剪營造自己所愛的造型。


三,小結

小葉黃楊姿態美麗,含義也是很好的,俗話說“家有黃楊,世代棟樑”,這點不說,製作盆景也可養生怡情啊,春季到了 大家可以栽培幾顆,試著製作一些盆景喲!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和看法,水平限制可能會有不當,敬請大家批評指正吧,謝謝大家!


愛花草的農人


還有我去年7月買了一棵黃楊生樁,賣家用土栽的套帶,無根且潛栽。後來發了很多一兩公分的小芽,結果芽就不長了。扒開一看沒長根,很多部分沒樹皮。我又重新削掉腐爛部分,塗好癒合劑,沙栽高培,套帶。重新處理的時候看著皮還有綠色和水分。芽很多會不會把皮裡的營養吸光,影響生根。前一段時間還有蚧殼蟲,殺滅了,芽頭有些看著也開始爛了,現在處理後有的芽頭又恢復新綠,開始緩慢生長。這棵樁成活率大不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