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練習聲帶後部發聲?

螞蟻ling


1、發音就是用“丹田氣”發聲。具體做法是:說話時身體直立,挺胸收腹,頭部平直,下頜內含,頸部伸直。說話前,先深吸氣,感覺吸到丹田(在肚臍下4指)時,再發聲。發聲時,小腹保持微微膨脹感。

2、發音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嘴巴微微張開呈半圓形,使氣流緩緩流出聲門,同時發出規律的氣泡音。發氣泡音的作用是活動聲帶黏膜,為發聲預熱。

3、用聲帶吸氣,舌體伸出口腔外,靠搖頭帶動舌頭甩動,同時發“ai”音,每天練習15分鐘。

4、朗誦唐詩,每天練習15分鐘。先深吸一口氣,然後用“丹田氣”發聲,每呼吸一口氣慢慢地朗讀一句,儘量使每個字的發音清晰響亮。這樣做的目的是建立用聲帶發音的習慣。

5、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擴展資料:

1、聲帶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變窄、甚至幾乎關閉,從氣管和肺衝出的氣流不斷衝擊聲帶,引起振動而發聲,在喉內肌肉協調作用的支配下,使聲門裂受到有規律性的控制。

2、聲帶是兩條有彈性筋肉的帶,事實上是氣管內壁延伸的末端。前端固定在甲狀軟骨上,後端固定在杓狀軟骨的的聲帶突上。兩條聲帶之間隔以聲門裂,聲門裂前方是音聲門,後方是氣聲門。當呼吸時,聲門大開。當發聲時聲門關閉,呼出的氣流必須衝開聲門而出,由於伯努利效應,聲門復歸關閉,當聲門下氣壓足夠大時,又衝開聲門。

3、正確的發音姿勢,不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態的表現,而且還關係到氣息的運用,共鳴的調節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訓練時,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做到兩眼平視有神,下頜內收,頸直不緊張,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穩定。

最後祝你成功!!





晴兒音樂


1.深吸慢呼氣息控制延長練習:要領是先學會蓄氣,然後氣沉丹田,呼吸均勻,控制的時間越長越好;

2.深吸慢呼數字練習:首先吸提推送,然後同時輕聲練習;

3.深吸慢呼長音練習:以練氣為主,發聲為輔,反覆練習;

4.託氣斷音練習:聲氣各辦練習;

5.氣、聲、字的練習;

6.吟詩吟唱練習;

7.弧形氣聲練習。


Lisa音樂匯


咽壁向後舒展 把通道讓出來然後先發一個後端的氣泡音, 體會後端的位置然後用後端發聲 ,但是同時也把前段閉合住 這樣使發聲點更穩。


各種唱法都是特殊的,想唱出感覺需要練習,和合理的運用嗓子和丹田,加上保護。大部分類似快男超女這種民間唱法都屬於毀嗓子的。

回家好好理解,用脖子後,後腦勺,還有用肚子發聲的概念,練熟了就能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